聚文网

聚文网 > 作文 > 写作指导 > 写作方法

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 2009-09-15 17:54:25
相关推荐

篇一:运用先抑后扬写法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 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2、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只听叔叔说:“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边说,边送那人出门。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我气呼呼地想。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糟糕,昨天那个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他又来干什么?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3、“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4、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①欲扬先抑。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但是,文章并没有直说,却是叙述了一些看来阿麻的品质并不高尚的事,特别是写阿麻从摆渡到造桥,先是买船,免费摆渡,不久却收了费,而且摆渡费猛涨。直到最后,才写出阿麻收摆渡费正是为了造石桥,为人民做好事。文章就是这样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品质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6、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7、买 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敏敏,你去买只光鸡。”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一到家,果然爸爸说那鸡不错,称称分量,一丝不差。妈问花多少钱,我说十二元。我想把找出的三元钱还给爸,可是摸穿口袋也找不到。“丢了?”妈说。我说肯定忘记在鸡摊上了,我转身要去自由市场。爸一把拉住我:“干什么?”“去要钱!”爸说:“卖鸡的多大年纪?”我说:“二十多岁。”爸说:“算了!这种做个体生意的人见钱眼开,怎么肯承认。”他还说上星期在国营店买烟,明明给了营业员二元钱,但对方心不在焉地跟别的顾客闲聊,最后说只给了他一元,怎么解释也没用,还诬蔑爸爸要赖钱。妈也说:“你吵不过他们的,别为三元钱被人揍了。”唉,自认倒霉,一件好事被弄成了坏事,可我心里怎么安定得下来呢?

过了半小时,我推托要到同学家去,便直奔鸡摊。那卖鸡的一见我,没等我开口,便说:“你这小鬼,真没头脑,多余的三元钱怎么不拿去。”我分明看见在他的钱箱旁压着我的找头。他一边给我钱,一边说:“给家里人骂了吧?”我点点头,真是哭笑不得。我谢了他一声,他说:“别谢了,我们都有不对。”他随手拣起一个鸡肫,说:“给你,这算你吃批评的补偿。”我怎么也不要,他硬是塞给了我。

我急急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对爸妈说了。妈说:“这人不错。”爸爸先是不吭声,过了一会儿说:“恐怕我是用老眼光看问题。”

①欲扬先抑。有一段时问,摊贩给人的印象不佳,似乎他们都是剋扣斤两、以次充好的利欲熏心者。本文“我”的爸爸、妈妈也有这种思想,因此当“我”没拿三元钱找头后,便一致认为无必要再跟小贩去计较,而且爸爸还以亲身经历说明计较是毫无用处的,还可能会招惹是非。这把小贩的形象一贬再贬,然而事实证明,那卖鸡的为人正直,且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不仅还了钱,还象征性地赔偿了一只鸡肫,这就一扬再扬。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运用得很好。所以说,即使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通过巧妙的谋篇,也

篇一:运用先抑后扬写法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 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2、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只听叔叔说:“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边说,边送那人出门。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我气呼呼地想。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糟糕,昨天那个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他又来干什么?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3、“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4、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①欲扬先抑。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但是,文章并没有直说,却是叙述了一些看来阿麻的品质并不高尚的事,特别是写阿麻从摆渡到造桥,先是买船,免费摆渡,不久却收了费,而且摆渡费猛涨。直到最后,才写出阿麻收摆渡费正是为了造石桥,为人民做好事。文章就是这样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品质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6、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7、买 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敏敏,你去买只光鸡。”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一到家,果然爸爸说那鸡不错,称称分量,一丝不差。妈问花多少钱,我说十二元。我想把找出的三元钱还给爸,可是摸穿口袋也找不到。“丢了?”妈说。我说肯定忘记在鸡摊上了,我转身要去自由市场。爸一把拉住我:“干什么?”“去要钱!”爸说:“卖鸡的多大年纪?”我说:“二十多岁。”爸说:“算了!这种做个体生意的人见钱眼开,怎么肯承认。”他还说上星期在国营店买烟,明明给了营业员二元钱,但对方心不在焉地跟别的顾客闲聊,最后说只给了他一元,怎么解释也没用,还诬蔑爸爸要赖钱。妈也说:“你吵不过他们的,别为三元钱被人揍了。”唉,自认倒霉,一件好事被弄成了坏事,可我心里怎么安定得下来呢?

过了半小时,我推托要到同学家去,便直奔鸡摊。那卖鸡的一见我,没等我开口,便说:“你这小鬼,真没头脑,多余的三元钱怎么不拿去。”我分明看见在他的钱箱旁压着我的找头。他一边给我钱,一边说:“给家里人骂了吧?”我点点头,真是哭笑不得。我谢了他一声,他说:“别谢了,我们都有不对。”他随手拣起一个鸡肫,说:“给你,这算你吃批评的补偿。”我怎么也不要,他硬是塞给了我。

我急急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对爸妈说了。妈说:“这人不错。”爸爸先是不吭声,过了一会儿说:“恐怕我是用老眼光看问题。”

①欲扬先抑。有一段时问,摊贩给人的印象不佳,似乎他们都是剋扣斤两、以次充好的利欲熏心者。本文“我”的爸爸、妈妈也有这种思想,因此当“我”没拿三元钱找头后,便一致认为无必要再跟小贩去计较,而且爸爸还以亲身经历说明计较是毫无用处的,还可能会招惹是非。这把小贩的形象一贬再贬,然而事实证明,那卖鸡的为人正直,且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不仅还了钱,还象征性地赔偿了一只鸡肫,这就一扬再扬。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运用得很好。所以说,即使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通过巧妙的谋篇,也

篇二:欲扬先抑例文阅读

(1)抑扬结合的手法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出表现想要“扬”的内容。反之,为了表现“抑”的部分而先“扬”,就叫做欲抑先扬。无论是哪一种,前面的部分都是为后文作铺垫或者叫蓄势。

(2)欲扬先抑即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写作方法。

在作文中,采用这种手法,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

满之情。然后,一般来说,总是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

(一)大地的耳朵(2005无锡)

(1)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2)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3)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4)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5)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6)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7)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8)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9)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10)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11)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12)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13)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14)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15)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选自《读者》2005年第9期,有改动)

22.文章开头几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2分)

23.结合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写对冬菇的讨厌,其作用是什么(2分)

(二)柳 思

①凭窗望去,窗前的几株柳树变黄变绿了,细软的枝条在暖融融的微风中摇曳着轻柔的身姿,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②说实话,我对柳的喜爱正是从窗前的这几株柳开始的。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伟岸,没有杨树的修直,更没有迎春、连翘那鲜艳的颜色。在许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种极普通的树,但正是这种普通和平凡,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在四季的变化中感受到它的魅力 和君子风范。春天,嫩绿的柳芽有序地挂在一根根柔韧的柳条上,给人以勃勃生机;夏季,柳以宽阔的胸襟宽恕了蝉的聒噪,给世界以清凉;秋天,许多树都在炫耀自己的果实,惟独柳默默地低头不语;冬季,万物凋零,是它最早传递春的信息,把漫长的冬天变得短暂。所以,柳在平俗中露出的高雅远比粉饰平俗而自以为高雅要真实可爱得多,不愧为树中之君子。

③柳作为君子,有谦逊的美德,它总是长条低垂,以平和的心境待人待世,也从不邀功请赏;相反,随和地任人评说,全不计较其得失,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会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追求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这本身就是何等的超凡脱俗呀!

④说柳是君子,还在于它大度宽容,与世无争,即便生存条件再差,哪怕是戈壁荒滩,也处之泰然,随遇而安,从容豁达,不讲怨言,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以坦然的心境走自己的路,并总能驾起希望之舟。现今仍然健在的位于河西走廊的“左公柳”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柳活得最动人、最惬意,没有点君子的气量是很难做到的。

⑤柳是无私的。它将生命的种子藏于轻絮之中,随风飘撒,却从不选择明天的归宿,仅凭一节枝条,几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帜,让春天得以延续。“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话里,我们足以看清柳的普通与平常,而柳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它那勃勃生机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更直白、更充分的评价。柳也在无私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⑥柳的普通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26.第②自然段把柳树与其他树作比较,请联系全段思考,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27.作者赞美了柳树那些高贵品质?请用原文词语加以概括(每方面不超过4个字)。(3分)

28.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第⑥自然段柳的普通所揭示的道理。(2分)

(三)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

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虹莲 有删改)

22.文章划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2分)

23.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4.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2分)

25.文章的标题“种春风”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四)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郭 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

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学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文中画线段落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

(五)柔软的硬币

文/陈晓辉 逆枫

居委会主任致电于我,让我去他办公室一起商量出期“迎世博”的黑板报。

我早早来到他的办公室,门开着,可里面却没人,心里琢磨着主任可能是临时出去办事,便坐在沙发上看起报纸。

大概过了一刻钟,办公室来了一位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凌乱的头发,微微喘着气,着一条褪色了的牛仔裤,和一双褶皱不堪,鞋面上还沾着几处泥土的球鞋。她手里拎着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苹果和橘子。令人吃惊的是,现在只是初秋,而她脖子上却围着一条厚厚的手工缝织的米色的围巾。她朝我难为情地笑笑,似乎是在问主任去哪了。我示意她先坐会,主任应该马上就到。她会意后就在我的旁边坐下,把袋子放在一边,身上散发着一股怪怪的难闻的水果味。我有些不自然,用手半遮捂着鼻子,再也无法集中心思看报纸,一直用余光注视着她,心想着她应该是来找主任拿生活补贴的吧?

她似乎觉得有些热,无意之中掀去了大半的围巾,可又马上意识到不对,把围巾遮回了原处。恰好,在这样一个动作的瞬间,我瞅见了她黑色外套上的两处显眼的补丁。难怪,这样的时节却围那么厚的围巾,原来她是用那围巾刻意遮住了丑陋的补丁。哎,女人啊女人,总是那么虚荣和矫揉造作。

过了一会,她从外套里面拿出一个布袋,解开时,不小心从她手中滑落下来,里面的硬币散落一地:多是一元的,也有一毛和五毛的。她见布袋落地,忙蹲下身去捡。有一枚硬币滚落在我旁边,我假装没看见。

主任回来了,一眼就认出了我,赶忙说着对不起。她起身走向主任,主任一见到她,惊讶地

说:“哎呀,您也到啦?我刚开始还没认出来,请原谅我的疏忽,来,来,一起喝茶。” “您别忙了,我还有事,一会就走。这些是我的心意,那张大妈前些天不是生病住院了吗?您给她送去,别提我名字。”她递上那一袋硬币,又指了指沙发旁边的水果。

“这您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啊。况且您也有三个女儿”主任显然有些过意不去。 这一幕,让我预料未及,从他们的对话中,我知道了她是个个体户,两个大女儿在读大学,小女儿读中专,生活很是拮据。但她信教,心地善良,总是会将平时买卖中积攒下来的硬币,捐助给有困难的人们,不留名。

“对了,您今天怎么穿得那么讲究啊,挺干净的,和平时不同啊。”

“这不,您电话中告诉我今天有个贵宾来嘛,我总得以最好的形象出现,不能扫了大家的兴啊。”她笑着看了看我,似乎准备转身离开。

原来遮住衣服补丁的那块围巾,代表着对我的礼貌和尊敬。我内心燃起一股暖流,俯身拾起那枚硬币。

“阿姨,这里还有一枚”

我的声音有些颤抖。将硬币递给她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脸烫得厉害。她笑着接过去,笑得那样温暖

1、从全文来看,“我”对这位中年妇女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 )——吃惊——( )——羞愧、内疚

2、请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柔软的硬币”含义的理解

3、文章多次提到那条“厚厚的手织米色围巾”,有何作用?

4、请从文章中找出和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并谈谈这样安排的好处。

5、文中多次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答案:

1、瞧不起(以为她很虚荣)敬佩(读懂了她的心灵美)

2、柔软的不是硬币,而是中年妇女那颗勤劳、善良、友爱、大度、细腻的心。

3、以围巾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前后呼应;突出了中年妇女勤俭、友善、尊重他人的美好品德。

4、“有一枚硬币滚落在我脚边,我假装没看见。”前后照应,写出“我”态度的前后变化,从而突出中年妇女的美德和“我”的羞愧。

5、示例:“对了,您今天怎么穿得那么讲究啊?挺干净的,和平时不同啊!”

在主任眼里她已经穿得很讲究了,以至于一开始都没有认出来,但“我”却觉得她穿得实在太不像话了。两相对比,可以看出她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工作非常辛苦、忙碌,即使“很讲究”的装束在常人眼里看来依然简朴,更加突出了她心灵的美好。

篇三: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 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

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2、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

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只听叔叔说:“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边说,边送那人出门。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我气呼呼地想。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

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糟糕,昨天那个

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他又来干什么?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3、“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4、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

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①欲扬先抑。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

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但是,文章并没有直说,却是叙述了一些看来阿麻的品质并不高尚的事,特别是写阿麻从摆渡到造桥,先是买船,免费摆渡,不久却收了费,而且摆渡费猛涨。直到最后,才写出阿麻收摆渡费正是为了造石桥,为人民做好事。文章就是这样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品质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6、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7、买 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敏敏,你去买只光鸡。”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篇四:先抑后扬 尺水兴波

传说,唐伯虎应邀出席一财主婆甲子寿宴。轮到他致祝寿词时,遥指寿星开口便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气氛尚未缓和,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家宾客稍舒了口气,不待情绪安定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满座皆惊,无不怒目而视。不料,唐伯虎笑着妙语回天道:“偷得蟠桃奉至亲。”这最后的压轴句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掌声雷鸣。《唐伯虎的祝寿词》

唐伯虎的祝寿词之所以会取得如此效果,主要得益于他善用欲扬先抑之法。抑,即压抑、贬低;扬,即昂扬、抬高。即作者想要褒扬某人或某物,却不从褒扬处着墨,而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使两者互相背离,造成强烈反差,最后在鲜明的对比中达到褒扬的目的。

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是指从反面入手,反向入笔,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曲折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其作用有:

①使行文曲折多变,波澜起伏,造成悬念,形成对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恍然大悟的快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真实可信,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感情是随着对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变化的,符合人们的认识顺序,文章抒发的感情因为运用先抑后扬手法而显得真实可信,一点也没能矫揉造作的痕迹。

③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作品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也可以对其进行某种贬抑,构成一种由贬到褒的写作过程。这样写,不仅较一味地褒扬显得波澜曲折,而且更能显出扬者越扬的强烈效果。

先抑 文章先介绍人们对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黄胖而矮的外形特点。然后列举了她的种种令人“讨厌”之处:一、饶舌,“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多事,“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都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三、睡相霸道,“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四、烦琐的规矩,正月初一清早,第一句话要说“阿妈,恭喜恭喜!”因为这关系到“一年的运气”;说过之后,还要吃一点福橘,因为这关系到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还有,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不能进;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以钻进去的,等等。

后扬 文章后部分表现“我”对长妈妈的空前敬意。幼小的“我”对阿长的敬意源于何处呢?源于对阿长“神力”的敬仰。所谓“神力”,就是指在“长毛”的逼迫下,脱掉裤子站在城墙上,能抵御官兵的大炮。而真正使“我”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敬意的是她给“我”买到了绘图《山海经》,这是一部“我”十分渴慕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而连“山海经”书名都叫不准的阿长却能给“我”买回来,多不容易啊!这不能不使“我”感到意外、惊喜!“这又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的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技法,先写她的缺点,极尽针砭,后写她的“伟大的神力”和对她的“敬意”。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褒扬是由衷的,文章前部分的“抑”是假,抑中有扬,先抑是为了后扬,“扬”才是作者的真正用心,作者就是通过先抑后扬技法,竭尽心力,抒发了他对阿长的崇高敬意。

冯谖初到孟尝君府上接连三次弹铗长叹,要求“食有鱼”“出有车”“母有奉”。要求一个比一个高,可大家却不见其才能,引得其他食客“皆笑之”“皆恶之”。后来,他毛遂自荐到薛地收债,却“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说什么为主人“市义”,惹得主人很不高兴。但当孟尝君被撤职回到薛地时,却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拥戴;不仅如此,冯谖还为孟尝君营造了“三窟”,献巧计使齐王以重金请孟尝君复出。(《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前面一贬再贬,好像冯谖一无是处;后面两次“振发”,使读者的认识发生了陡转。原来,冯谖是一个善于等待机会、把握机会,并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俊才。欲扬先抑,抑扬转化,在强烈的反差中取得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

阿麻是文章要歌颂的对象,但文章的开篇却极力展现他令人烦心的丑样子,小孩大人都不喜欢他,他摆渡的第二天便开始收费,而且不断涨价,被人骂为“黑心肝”。他不仅形丑,而且行鄙,为他人所不齿和辱骂。文章最后写在阿麻去世后两天小桥落成仪式上,镇长讲到是阿麻用六年摆渡的钱修建了这座小桥时,众人才大悟,并纷纷落泪。(王选平《邻居阿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造成了情节上的跌宕与悬念,掀起了感情上的怨逆与悲喜,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量。

原来她很美丽

文/竺逸潇

“要买就快点买!别磨磨蹭蹭!”

“吼什么吼!有什么了不起的!这街上就你一个人卖草莓?”妈妈回敬道,“走!儿子,咱们到别处去买!”(开头由倒叙入手,采用矛盾法。开篇便是一轮唇枪舌战!交战双方是谁?到底是怎么回事?接下来会怎样?设置了一个悬念,吸引着读者往下看。)

星期六,阳光明媚,天空瓦蓝瓦蓝的,使人心情无比愉悦。我和妈妈去逛街。忽听到前面一阵悦耳的叫卖声:快来买哟!又大又甜的草莓!新鲜的草莓!

循声望去,一中年妇女正在卖力地叫喊着,一些人正在那儿挑选呢。

草莓,那可是我的最爱,于是我拉着妈妈凑上前。

这时,一位老奶奶正在和那位中年妇女讨价还价。老奶奶执意让他便宜点,而她却说:“我们做这样的生意不容易,便宜不起啊!”

“老奶奶好不容易出来卖回东西,便宜点吧!”人群中有人这样说。周围人也都这样劝。

“那一斤少三角吧!”中年妇女好不容易松口。

显然价格根本就没降多少,但看看这形势,今天遇到了一小气的主!众人也只能嘟噜嘟噜而已。

草莓果然新鲜,又红又大,每一颗草莓都带着叶,似乎还带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宛若晶莹剔透的红宝石,熠熠生辉,惹人直流口水。于是我们便开始挑选草莓,选到一半时,便发生了开头的一幕。这让我很奇怪:别的小贩都希望顾客越多越好,而她为什么这样对待顾客呢?顾客不是上帝吗?

妈妈放下草莓,和我刚走了两三步,就被她喊住了。她用眼四处瞄了一下,然后对妈妈说:“女士,看看你口袋里的钱丢没有,刚才有个人在你口袋里掏了几下,所以我才会那样做,请你们不要放在心上,对不起啊!”(中间采用误会法。商贩竟然对“上帝”厉声喝斥,性质相当恶劣,后果极其严重,——走人!解除误会后才懂得“她”的一片善心、一份苦心!)

妈妈看看口袋,钱还没有丢。知道了真相的我们非常惭愧,连忙为刚才我们说出那些过分的话而道歉。她待人的态度是多么真诚,多么亲切啊!

她又说:“女士,你以后带孩子出门,一定要把钱放好,现在小偷多的很呢!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们被偷,又怕小偷恼了伤人,只好出此下策了,你们不要见怪!”

于是,我妈妈又选了一些新鲜的草莓,拿去称。

“45元5角,给你凑个整,45元吧。”她说。

妈妈将50元递过去,说:“大姐不用找了,要不是你,今天我们可能连回家的钱也没有了!”

刚说完要走,那中年妇女将我们拉住,将一张5元的纸币递到妈妈手里,说:“说好15就15,不要太客气啦!下回要注意啊!”

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似乎更加明媚,天空愈加瓦蓝,还有几丝云彩飘荡。我吃着甜甜的草莓,眼前又浮现那卖草莓人忙碌的身影。原来她真的很美丽!

文章情节有一定的起伏变化。

从整体上看,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小作者对“她”有一个情感上的明显变化,这样一来,不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作者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也使行文有一定波澜,造成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但前后抑扬均不足,对比欠强烈,人物形象不饱满。不妨多多加强人物描写,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作用。如:写顾客和“她”还价,“她”斤斤计较,经过艰苦“谈判”,“她”也只做了些许让步。这样能为“她”后来对我和妈妈的恶劣态度作一些铺垫,情节上显得自然,更能加深误会,增强对人物的表现力。

另外,关于小偷在旁行窃的情节可在文中有所暗示,作些铺垫较好。

矛盾法——在文章开头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写作时,如果跳出常规“顺叙”思维,制造矛盾冲突,就可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吸引评卷老师读下去。另外,在文章开头即向读者展现事件的矛盾焦点,利于增强文章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误会法——有意造成人物之间的理解或不理解、信任或不信任的误会,以形成对该人物有利或不利的环境,以此来展示人物、事件的性质,造成文章的波澜。

抑扬法——最常见的是先抑后扬,作品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可以对其进行某种贬抑,构成一种由贬到褒的写作过程。使行文曲折多变,波澜起伏,造成悬念,形成对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恍然大悟的快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