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飘观后感精选

观后感 2015-08-19 06:16:32
相关推荐

01

79年前,乱世佳人在飘的故乡亚特兰大首映,米切尔,斯嘉丽和瑞特扮演者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出席,整个城市回荡着《南方,南方》,真希望自己能穿越回去一睹费雯丽芳容……飘被誉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乱世佳人则是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飘是对历史的重述和复刻,读小说也是在读史,是理解那个时代生活,价值观,宗教观的途径,虽然其中包含了很多作者的个人感情和观点。1100页的中译本读起来完全不觉得累,又重温了将近四小时的电影,以致跑步时满脑子都是斯嘉丽和瑞特的影子。大爱书和电影,也愿意花些时间整理记录下个人的感受。

一,关于南方人的风尚。

风尚,是剽窃卢梭的词,古罗马人有民主的风尚,美国南方人有道德的风尚,他们以物易物,对自己的贫穷就像农场主的富裕一样自豪,绝不从富有的邻居那里接受任何略带施舍性质的东西。这种可贵的风尚,也是现今我们大多数人缺乏的品质。

二,关于反战主义。

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世界上的苦难大多是战争造成的,战争过后,谁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况且多数战争是建立在谎言之上:“我们被地位显赫的大人物出卖了,我们历来尊重崇拜他们,听他们喊口号煽动偏见,激发仇恨,什么棉花大王,奴隶制,州权,都见鬼去吧!”。应该说,战争的谎言,今天犹在!倒是瑞特的见解则更为一针见血,“不管他们把战争标榜的多么高尚,其实战争从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钱,可惜从来没几个人意识到这一点”。

没有什么比阵亡士兵报纸雪花般飞舞在亚特兰大时,失去父亲,丈夫,孩子的女人们,饱含眼泪僵在原地那一刻,更能说明战争的残酷和无谓。个人认为,认清战争的本质,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是为了权利还是为了理想,仅是王姓的更迭还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三,关于信仰天主教的母亲。

埃伦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和天主教信徒,主张女人对生活要一味忍受,无论面对是酒醉的丈夫还是生孩子的痛苦,始终毫无怨言,这是我无法恭维的观念,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真正进步和解放,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跳出这种来自于外界的无端盲从的思想枷锁。但这个传统女性也我赞成的一面,比如她认为一个淑女接受绅士的礼物仅限于糖果鲜花纪念册等,一旦接受了贵重的物品,他们就会对你放肆,这种智慧无疑出自对人性黑洞的了解。

另一点感悟,和百年孤独的上校母亲乌苏拉一样,埃伦也是奥哈拉一个家族的精神支柱,斯嘉丽是在母亲去世后才感受到。

四,关于亚特兰大的发展轨迹。

这座城市在十九世纪成为交通枢纽,南北战争打响后,又发展成集商业,医疗,生产为一体的战略要地,一切都源于横贯其中的几条铁路线,这也是美国城市的一个缩影。话说一直认为地处西北的家乡,铁路建设水平落后于别的地区差不多十年,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便利的交通,就没有发展的条件,当然,一切皆因一个穷字,好在现在这方面终于有起色了。

五,关于南北战争。

米国是移民国家,实际没有南北之说,所谓南北更多是仅就这次内战而言的,并不像天朝南北存在显著的气候,生活习惯和风俗等方面差异。地理上的南北分界为俄亥俄河和梅森——狄克逊线,东西分界则为密西西比河。

南北战争大致以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南部11洲退出联邦,另立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开始,到1865年,联邦军攻克里士满,罗伯特.李将军投降结束。参战双方是南方种植场奴隶主与北方工人农民黑人及资产阶级。南方蓄奴州维护奴隶制而北方废奴州资产主义的发展需要廉价劳动力,是南北的根本矛盾,也是发生战争的实质原因。南北战争的结局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我感兴趣的在于对战争的正义性的理解。斯嘉丽反对解放黑奴,在她看来虽然庄园的黑奴和他们是主仆关系,但父母和她都对黑奴很好,牺牲点自由来换取工作和照顾理所应当。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源于她的自身感受和家庭传统,并且在那时平权意识淡薄,所以她的观点有局限性。看看为奴十二年和汤姆叔叔的小屋,种植园黑奴的生活远非斯嘉丽所想的那么好(当然也是米切尔的观点),如果让当时的黑奴读本书,试问他们会是什么感受?

南北战争之前就有解放黑奴运动,最有名的是约翰·布朗,即使是在以私有制立国的国度,即使是“个人财富神圣不可侵犯”,也不能阻挡深信众生平等的基督徒投身解放黑奴的事业。黑人平权运动直到二战后才结束,而黑人的真正解放更是在旨在消除歧视的《1964年民权法》颁布之后。回过头来看,仅就南北战争之后而言,黑奴并非跨越式的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尽管林肯宣布了黑人自由,但是各州的法律却让黑人“以自由身”仍去“干奴隶活”。这是美国历史上的黑人法典(blackcode),历史学家称之为“奴隶制别名”。而米切尔写完飘是在1933年,所以她的局限性又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

无论对个人对集体,指望通过一场剧烈的变革,就能改变一个社会所有问题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无异于痴人说梦,它既需要主观意愿,也需要客观条件。当然,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只有顺势而为,哪怕经历挫折与反复,才能拨开迷雾,驶向文明的彼岸。

六,关于3k党的形成。

刚解放的黑奴,由于未受教育,没有技能,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再加上北方人挑起平权运动让黑人为共和党投票,纵容他们犯罪,导致了3k党的诞生,以保护白人妇女不受黑人暴行,当时3k党主要以南北战争退伍老兵为主。

尽管现在称其为恐怖组织,种族主义组织,但回顾历史,它的形成不得不说有一定客观原因在其中,即使是最崇高的解放事业,其实现路径也充满不可预见的恶果,即使如林肯这样的伟人,也没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仅这一点,是否对我们也有思考的价值?

01

79年前,乱世佳人在飘的故乡亚特兰大首映,米切尔,斯嘉丽和瑞特扮演者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出席,整个城市回荡着《南方,南方》,真希望自己能穿越回去一睹费雯丽芳容……飘被誉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乱世佳人则是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飘是对历史的重述和复刻,读小说也是在读史,是理解那个时代生活,价值观,宗教观的途径,虽然其中包含了很多作者的个人感情和观点。1100页的中译本读起来完全不觉得累,又重温了将近四小时的电影,以致跑步时满脑子都是斯嘉丽和瑞特的影子。大爱书和电影,也愿意花些时间整理记录下个人的感受。

一,关于南方人的风尚。

风尚,是剽窃卢梭的词,古罗马人有民主的风尚,美国南方人有道德的风尚,他们以物易物,对自己的贫穷就像农场主的富裕一样自豪,绝不从富有的邻居那里接受任何略带施舍性质的东西。这种可贵的风尚,也是现今我们大多数人缺乏的品质。

二,关于反战主义。

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世界上的苦难大多是战争造成的,战争过后,谁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况且多数战争是建立在谎言之上:“我们被地位显赫的大人物出卖了,我们历来尊重崇拜他们,听他们喊口号煽动偏见,激发仇恨,什么棉花大王,奴隶制,州权,都见鬼去吧!”。应该说,战争的谎言,今天犹在!倒是瑞特的见解则更为一针见血,“不管他们把战争标榜的多么高尚,其实战争从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钱,可惜从来没几个人意识到这一点”。

没有什么比阵亡士兵报纸雪花般飞舞在亚特兰大时,失去父亲,丈夫,孩子的女人们,饱含眼泪僵在原地那一刻,更能说明战争的残酷和无谓。个人认为,认清战争的本质,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是为了权利还是为了理想,仅是王姓的更迭还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三,关于信仰天主教的母亲。

埃伦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和天主教信徒,主张女人对生活要一味忍受,无论面对是酒醉的丈夫还是生孩子的痛苦,始终毫无怨言,这是我无法恭维的观念,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真正进步和解放,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跳出这种来自于外界的无端盲从的思想枷锁。但这个传统女性也我赞成的一面,比如她认为一个淑女接受绅士的礼物仅限于糖果鲜花纪念册等,一旦接受了贵重的物品,他们就会对你放肆,这种智慧无疑出自对人性黑洞的了解。

另一点感悟,和百年孤独的上校母亲乌苏拉一样,埃伦也是奥哈拉一个家族的精神支柱,斯嘉丽是在母亲去世后才感受到。

四,关于亚特兰大的发展轨迹。

这座城市在十九世纪成为交通枢纽,南北战争打响后,又发展成集商业,医疗,生产为一体的战略要地,一切都源于横贯其中的几条铁路线,这也是美国城市的一个缩影。话说一直认为地处西北的家乡,铁路建设水平落后于别的地区差不多十年,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便利的交通,就没有发展的条件,当然,一切皆因一个穷字,好在现在这方面终于有起色了。

五,关于南北战争。

米国是移民国家,实际没有南北之说,所谓南北更多是仅就这次内战而言的,并不像天朝南北存在显著的气候,生活习惯和风俗等方面差异。地理上的南北分界为俄亥俄河和梅森——狄克逊线,东西分界则为密西西比河。

南北战争大致以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南部11洲退出联邦,另立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开始,到1865年,联邦军攻克里士满,罗伯特.李将军投降结束。参战双方是南方种植场奴隶主与北方工人农民黑人及资产阶级。南方蓄奴州维护奴隶制而北方废奴州资产主义的发展需要廉价劳动力,是南北的根本矛盾,也是发生战争的实质原因。南北战争的结局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我感兴趣的在于对战争的正义性的理解。斯嘉丽反对解放黑奴,在她看来虽然庄园的黑奴和他们是主仆关系,但父母和她都对黑奴很好,牺牲点自由来换取工作和照顾理所应当。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源于她的自身感受和家庭传统,并且在那时平权意识淡薄,所以她的观点有局限性。看看为奴十二年和汤姆叔叔的小屋,种植园黑奴的生活远非斯嘉丽所想的那么好(当然也是米切尔的观点),如果让当时的黑奴读本书,试问他们会是什么感受?

南北战争之前就有解放黑奴运动,最有名的是约翰·布朗,即使是在以私有制立国的国度,即使是“个人财富神圣不可侵犯”,也不能阻挡深信众生平等的基督徒投身解放黑奴的事业。黑人平权运动直到二战后才结束,而黑人的真正解放更是在旨在消除歧视的《1964年民权法》颁布之后。回过头来看,仅就南北战争之后而言,黑奴并非跨越式的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尽管林肯宣布了黑人自由,但是各州的法律却让黑人“以自由身”仍去“干奴隶活”。这是美国历史上的黑人法典(blackcode),历史学家称之为“奴隶制别名”。而米切尔写完飘是在1933年,所以她的局限性又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

无论对个人对集体,指望通过一场剧烈的变革,就能改变一个社会所有问题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无异于痴人说梦,它既需要主观意愿,也需要客观条件。当然,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只有顺势而为,哪怕经历挫折与反复,才能拨开迷雾,驶向文明的彼岸。

六,关于3k党的形成。

刚解放的黑奴,由于未受教育,没有技能,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再加上北方人挑起平权运动让黑人为共和党投票,纵容他们犯罪,导致了3k党的诞生,以保护白人妇女不受黑人暴行,当时3k党主要以南北战争退伍老兵为主。

尽管现在称其为恐怖组织,种族主义组织,但回顾历史,它的形成不得不说有一定客观原因在其中,即使是最崇高的解放事业,其实现路径也充满不可预见的恶果,即使如林肯这样的伟人,也没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仅这一点,是否对我们也有思考的价值?

七,关于强大的真实含义。

拿破仑说,上帝永远站在最强大的军队一边。南方出诗人,律师,和庄园主,却没有工程师和机械师。南方铸铁厂,毛纺织厂,制革厂少得可怜,一艘战舰也没有,而这些北方却足够多。这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巨大差距。就战争资本来说,南方人除了确实傲慢一无所有,所以南方几乎必败无疑。

回到现实,一度国人也是如此,“游历颇多,而几无获益”,只见米国高楼,大厦,商场,游乐场和天朝不相上下,甚至不如天朝,便以义和神拳振臂高呼已然超越米国,而不明白米国的伟大之处并不在高楼大厦,而在他的大学,科研院,在设计精妙的权力运行机制中,在诸多修正案的条文里,在法锤落下的那一刻,在天主教徒的灵魂深处……这才是强大的真实含义,理解这一点,才能对表象看的更清,对事实理解的更透。

八,关于阿希礼的精神世界。

一个沉浸于内心世界中的人,不愿面对现实,对一切仅是顺其自然的接受,无论是妻子的守护还是斯嘉丽的痴爱,无论面对近在咫尺的战争还是日益临近的贫困,除了冷漠的态度,从不想也不知如何去抗争。所以瑞特认为他不配存在,也许世上没有他会更加美好。

如果说阿希礼美妙丰富的精神世界,从未转化为他面对现实困境的勇气,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空洞的,乏力的,所有不能转变为现实动力,为美好生活努力拼搏的精神世界,无疑都是虚伪的。我不吝用最刻薄的词汇批判类似阿希礼的人,他们都是虚伪的懦夫。

九,关于斯嘉丽与瑞特的爱情。

瑞特对淑女不大着迷,而斯嘉丽则叛逆十足(米切尔的经历亦是如此)。瑞特从来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斯嘉丽也学会了自己拿主意。瑞特从来对名声和外人的看法嗤之以鼻,斯嘉丽也最终明白了自由的含义,甩开包袱一身轻松。瑞特以骑士精神面对必败的结局毅然踏上战场,斯嘉丽重回破败不堪的塔拉后肩负起拯救一个家族的重担。瑞特认为占有欲是一种很好的品质,斯嘉丽也从不掩饰自己对物质的追求。瑞特勇敢,无畏,幽默率真,斯嘉丽反叛,拼搏,敢爱敢恨,瑞特永远在斯嘉丽的身后默默欣赏她,支持她,安慰她,是她永远可以遮风挡雨的避难所,斯嘉丽经受命运无情的摧残,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慢慢蜕变为直面生活的勇者,瑞特带她摆脱物质的束缚,和虚伪的爱情,是他灵魂的指引者,他们是天造地设的情侣,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真实的勇士。

十,关于信仰和孤独。

威尔在奥哈拉先生葬礼上的悼词非常有哲理“我不希望任何人因为他身子垮了(因妻子病故,抑郁而终)就轻视他,你们大家和我本人都和他很像。我们都有同样的弱点和短处,任何人都不能打垮我们,就像任何人不能打垮他一样,北佬,投机商不行,严峻的饥饿不行,艰难的岁月不行。但是,我们的双眼受到蒙蔽后,心中的弱点却能把我们打垮,并非每个失去亲人的人都会像奥哈拉先生一样垮掉,人们各自的主要动力是不同的,我要说,失去了主要动力的人,几乎和死了一样。而现今奥哈拉先生的身体业已和心灵汇合,我们不必为他过于哀伤。”

任何外在的苦难实际都无法击溃一个真正坚强的人,反而是美好的希望期待破灭之后,对失去的东西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才会将他击倒在地。换句话说,全在于一个人的内心,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都会附带一种孤独,不仅在于得到它的过程,你必须忍受孤独,还在于失去它之后,你也将直面同样的那份孤独。否则,对任何事物的感情终将成为你背负的十字架。

另外,埃伦从小教诲斯嘉丽在面对苦难时要不停的忏悔,梅兰妮在祈祷阿希礼平安归来时也会大声朗诵悲惨世界里冉阿让关于救赎的独白,是基督教的精髓,看似百无一用,却又是最为宝贵的精神力量,至今,美元上仍印有一句话in God we trust……这不是迷信,这是米国人坚定的信仰。上次重温悲惨世界发现一个细节,冉阿让逃跑时,依然带着神父送的银烛台,心存信仰才有爱与救赎,圣经里现世的魔鬼,都是人的模样,没有信仰,地狱之门永远是敞开的,而对无神论者,不说也罢……十一,关于结局。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患者,必须得杜撰一个结局,不是为了斯嘉丽,是为了瑞特。

“转年夏天的某个清晨,斯嘉丽听到庄园围栏外一阵喧闹,她推开窗户望去,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的船长,我知道你会回来的……”

这样才可以全剧终。

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像斯嘉丽那样永远将tomorrow is another day铭记在心,保持善良,保持微笑,相信明天会更好。

02

从第一页开始,我对书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态度就经过了几次转变。

对思嘉,在最开始,她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她美丽,任性,倔强,我行我素,永远热衷于吸引人群的目光,在人群的最中间翩翩起舞,绿裙子和绿色的眼睛映着阳光,美丽的让人心醉。她迷恋希礼,把少女无知又执着的感情全部倾注于希礼,被希礼拒绝的她让我同情,因此哪怕她仇恨和嫉妒媚兰,觊觎着有妇之夫,我也无法讨厌她,就像懵懂不知事的漂亮姑娘即使犯错,众人也不忍心指责。后来,当战争发生,经历了一切变故,她的转变更让我钦佩,她心里瞧不起每一个人,怨恨责怪每一个人,但她却又把所有的担子都扛下来,照顾着她怨恨和瞧不起的那些人。她的坚强让我折服。然而,从希礼再次回家开始,我对思嘉的厌恶就已经逐渐增加了,如果说,从前她对希礼盲目的狂热的爱是因为她是象牙塔中长大的懵懂少女,那么在经历了家庭和国家如此大的变故之后,她仍旧无法克制这一份愚蠢的无意义的爱就只能说明她也太过于愚蠢,我讨厌极了她一副为了爱而不得的人犯蠢的样子。我甚至一度想放弃继续读下去。但是当看到邦尼去世,媚兰去世,看到白瑞德巨大的转变给她带来的影响,看到她终于醒悟,而白瑞德已经离开她,我又一次同情她。在全文最结尾,她说,她会再次得到白瑞德,让我又看到了她的勇气和坚韧。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03

因为无意间看到了电影《乱世佳人》,所以痴迷于《飘》,痴迷于她。

她是我的心中的女神,永远的斯嘉莉。我爱她,爱她对男孩子们调情;爱她偏偏对一人痴痴傻傻;爱她蛮狠不讲理;爱她口是心非;爱她那一双机灵可爱的绿眼睛……就连她骗弗兰克,都是那么的美,那么地令人魂牵梦绕,好生嫉妒。

是啊,那样坚强而又勇敢的美丽女孩。就是这样一本迷人的故事,我起初没有看到结尾。而在一年前之前,我看完了这本书,彻彻底底地看完了。哦,梅兰妮是那样的善良,令人敬重。柔柔弱弱的身体里蕴含了巨大的力量。眼神慈爱又坚定,是所有人,包括斯嘉莉的主心骨,支撑这一切。

战争打乱了一切,带走了一切,带来了一切。恐慌、惊乱、人心不稳,一片荒芜…绅士们变得无力、粗鲁,淑女们变得惊恐、粗俗。极端如斯嘉,肩负起庄园的命运,带领姐妹下田干活,只为能不再饿着肚子,丢弃了什么礼仪、规矩,吃饭的人越少越好。而那带走了的礼仪淑女风范,在战争结束后,则变成了一套浅薄的纸衣。维护“淑女”们面子的一层极力遮饰的纸衣。重谈,只为拥有那些所谓的尊重。而梅兰妮,则深深地记着斯嘉莉对她的恩情,以及在内心深处默默羡慕着勇敢的、具有活力,如火一般的斯嘉莉。保护着这个“爱”着自己丈夫的女人。

我想,她爱斯嘉,胜过爱艾希礼。她哪怕抛弃所有人的尊重,也要义不容辞地站在斯嘉身后,为她遮风挡雨。她才是真正的淑女,在战争面前未曾泯灭掉过半分善良纯真,柔和地对待每一个人,乐观开朗地帮助着他人。坚持自己的想法,甚至对斯嘉莉,有几分固执。真诚友善地对待瑞德,体贴而对自己的丈夫,我以为,他们二人的精神思想是相合的,都怀揣着同样的希望。无论是谁的内心比较强大。在内心深处将对方视为最合适的伴侣。

圆满是梅兰妮,透彻是那些被战争所压迫的人们。她爱美好的事物,可她也会支撑起破碎的生活。永远手握一把军刀,在背后保护着她爱的人。

愿你们都能有一个坚固的塔拉和一位永远为你手握利剑的知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