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参考内容

读书笔记 2015-01-11 19:32:44
相关推荐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笔记上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钱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 第三类是“日札”——读书心得。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法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他常说读书要注重“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是指多做读书笔记。

1.摘录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为“讲堂录”;在自修时也写读书笔记,称为“读书录”,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录精彩内容等。这类笔记本共有好几网篮,可增大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一本,其中一半是抄屈原的《离骚》《九歌》,一半是“讲堂录”。长期来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写这种读书笔记的习惯。他边抄边研究,把读书、抄录和探讨密切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字左右。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笔记上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钱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 第三类是“日札”——读书心得。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法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他常说读书要注重“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是指多做读书笔记。

1.摘录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为“讲堂录”;在自修时也写读书笔记,称为“读书录”,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录精彩内容等。这类笔记本共有好几网篮,可增大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一本,其中一半是抄屈原的《离骚》《九歌》,一半是“讲堂录”。长期来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写这种读书笔记的习惯。他边抄边研究,把读书、抄录和探讨密切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字左右。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

2,符号式

毛泽东读书常常用各种符号画在书上,以标明自己的褒贬见解。他在读德国鲍尔生著、蔡

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在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等重要著作时,不少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勾划等标记。他很长时期一直在阅读的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留点、勾划的标记。这些符合同样是他读书的心得体会。

3.批注式

毛泽东在读10万多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时,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达13000字,既有对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赞同的评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的引申、发挥,都是精辟之。他读了《旧唐书》,在“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求传”的页边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求能伸不能屈”。真是言简意赅,鞭辟入显。

4.日记式

1937年毛泽东反复精读了李达的会关系《社会学大纲》,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在“读书日记”的第一篇写道“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辩证法’,从l—385页。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416”。从此以后,他每日认真记了读书进度。

5.纠谬式

毛泽东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等也用笔记形式改正。例如《新唐书·徐有功传》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南史·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对,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在《辨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他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确处。毛泽东读书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对错误的字和标点,也决不放过,而是—一纠正。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一书中把“四分五裂”错排为“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这些都说明他治学的严谨和攻读的刻苦。

6.评荐式

毛泽东每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彩篇章,总是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有时还写了书评。例如;50年代,他读了《三国志》“张鲁传”“郭嘉传”,就向党内推荐。为”张鲁传”写了400多字的书评,深刻地指出,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段斗争史。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读后得到启迪,讲话。办事一定要“多思”“多谋”,不要草率武。1965年,他读了《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因传”,觉得很值得一读,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

爱因斯坦读书三法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可资借鉴。 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 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你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来细读。

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这一步很重要。人们往往在这一步不得要领时,看过书一扔,便算了事。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交叉阅读法:清代画家庆圣,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贪多求广,喜欢将几种内容不同的书交叉阅读,收效甚佳。我党理论家胡乔木,据说有136个3米高的大书架,藏书约30000多册,他因工作忙,读书只能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他学习庆圣的交叉法,阅读中同时看5、6本书,他认为这样可换脑子,提高效率。

“八面受敌”读书法: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年轻人钻研学问,每本书都要读几遍。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不要考虑其他方面。要探究事迹史事,或是典章制度,就换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学成以后,各方面都经得起考验。《孙子兵法》有个重要原则,叫做“我长而敌分”。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苏东坡读书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

5R笔记法

5R笔记法,又叫做康奈尔笔记法,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