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综合

探究古代佛家和道家为何涌现诗家和画家

综合 2024-02-03 06:49:41
相关推荐

古代佛教和道教对诗歌和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宗教信仰为诗人和画家提供了灵感和创作动力,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对神圣之美的追求和信仰。其次,佛家和道家注重内心修养和情感表达,这促使诗人和画家在作品中体现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此外,宗教团体对艺术的赞赏和支持,也使得古代佛教与道教文化中的诗歌和绘画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由于宗教对生活、情感和美的深刻思考,古代佛家和道家出现了不少杰出的诗人和画家,他们作品传世至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为诗僧?

通晓文艺,善于诗作之僧。又称文僧。一般特指唐代江左之诗僧。

所谓江左,即江苏、浙江一带,系继长安、洛阳之后,自中唐以降成为文艺中心地。

唐代诗僧比较多:计有僧惠颐、玄范、法琳、灵澈、皎然、灵一、怀浦、无可、栖白、尚颜、子兰、齐己、贯休、虚中、修睦、处默、可明、昙域、、自牧、楚峦、无颜、应之、智暹、康白、寒山子、智闲。全唐诗收有115人、2913作品。唐代诗僧以皎然、灵澈、贯休等人为代表人物。

有人说宋代诗僧少,这实际也有文化经济原因,宋代寺庙并不如唐代那样拔很多地养活寺庙,同时宋代经济发达,助学条件也好,大部分有文化的都会就学参加科举,科举录取率又高。也有些其它原因。

明代也有不少诗僧,毕竟明建朝初期因为江南文人力挺张士诚,并和江浙百姓一起尽全力抵抗朱元璋的军队,这令朱元璋非常恼火,立朝之后对江南文人进行清洗。所以有不少文人为了躲祸,有些可能直接入佛门了。

诗僧的产生:

1、一方面是魏晋南北朝中国实际就好多士大夫盛行出家之风。

古代隐者有两大类:一类隐于山林野渡间,早观山间日出,夜闻鸟蝉声。当然这些山林野渡好多自然都是风景秀丽,能耕能种之地。空气超好的。咱们就是着重说:另一类就是遁入佛道之门,但是中国道教可以不入观就能修行的没有那么严格限制,有些则是遁入佛家。

你想想南朝那某皇帝就喜欢没事入佛门让大臣去赎他,加上皇帝那一家子,还有皇帝一家子的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经常去寺庙,你说那帮招待的和尚没有点文化怎么行呢?再说念佛经也需要有文化的僧人带读,也要负责教那帮新入佛门的弟子们念佛经。

久而久之佛家也算是在古代除了士大夫最有文化的一群人了。

2、还有一些称为隐者也不算恰当:

在古代佛门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除了十恶不赦之大罪,罪犯(当然也有不少是被陷害的)削发修行之后就属于社会性死亡了,就是可以免被官府追刑责。实际也不完全准确,这也要看罪名轻重,或者看时代背景。实际也主要寺庙太多,大部分寺庙都在远离城池的荒郊野外之地。也不太好查,古代地广人稀,收藏个别人也是能瞒天过海,但是并不代表真就可以免刑责,最后实际官府也碍于人手少,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你入佛门老老实实不犯事,也就那样,并代表是当和尚就真得免罪了。加上寺庙管吃管住,天天念念经,也不用操心,环境又好,时间一长不管是“真坏人假坏人”,估计也就不闹事了。有吃有住还闹啥事?还能静修。

3、在古代佛家相对一直比较流行于社会各个层次的。

这些人自然也会有不少文化人,比如明清就有不少文化人被文字狱逼得逃得逃,出家的出家。那么自然也会有不少人实际本身就是文人,古代的户籍制度又没这么严格,也许有些诗僧的人间真姓也许有名,但是慢慢也不可考了。4、寺庙有自己的土地供养,这些僧人并不需要太多参加生产劳动。

土地多了就雇农家耕种自己收租,这些都可以让这些僧人生活保障并可以学习认字读书,虽然以佛经为主,但是也不可避免可以阅读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

5、还有也有不少主动出家的文化人,看破红尘就出家了。

不过相对少,更多是同寺庙的有文化的方丈们交流禅。6、文人同寺庙文化层面的交流也很频繁很广泛。

好多文人会经常去游山玩水时借宿于佛寺,现实说荒郊野外也只能借宿于佛寺了。

比如韩愈的《山石》就写下: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 一作: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游玩遇雨夜宿寺庙,清晨去赏山上风光,当然韩愈本来计划宿山寺。

苏轼在雪后骑马去寺庙《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这样写道: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关于文化交流方面 ,有苏轼可以佐证:苏轼民间传说:没事就同佛印和尚斗诗,逗趣,当然民间传说半真半假。但是也说明在宋代文人和高僧、道人交流来往还是频繁,唐代李白经常求仙问道 ,只是李太白偏好于拜访道家,比如丹丘生据考就是道家名士。

明代的文人也同样如此。比如文征明的老师沈周有一挚友徐端本(史忠)就是道家画家。

实际禅是中国佛教独有的,从大的层面来说,是集释、儒、道一身的。

一方面庵寺多,一方面和尚多,尤其是假和尚多,“坏人”一个猛子扎进去,就不见了。而且寺院有在城的,更多的不在城,也不在通衢大道,隐在深山密林中,不仅让官府难以缉查,而且一听风声紧,立马可以“扯呼”,逃入山菁荒莽。

佛家、道家同儒家的文人来往是很频繁,他们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印证,自然使得很多僧人文化造诣提升很大。同时受文人影响,好多诗僧也能画僧,能诗能书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艺术泛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3 07:31梦蝴蝶[上海市网友]IP:1950012995
    古代佛家和道家对意识和平和的追求,可能为诗人和画家提供了内在的创作动力和灵感。
    顶19踩0
  2. 2024-02-03 07:23无私自暖[国外网友]IP:1933920416
    或许佛家和道家对审美的追求,以及他们对心灵境界的探索,促进了诗歌和绘画的独特发展。
    顶0踩0
  3. 2024-02-03 07:14LLY[吉林省网友]IP:3405804253
    我觉得古代佛家和道家对人生、情感和存在的思考,为诗歌和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题材。
    顶44踩0
  4. 2024-02-03 07:06梦星空[辽宁省网友]IP:2077122281
    或许是古代佛家和道家的精神实践和冥想导致了对美的特殊感悟,从而激发了诗歌和绘画艺术。
    顶0踩0
  5. 2024-02-03 06:58艾晨[北京市网友]IP:2096641131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能是因为佛家和道家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关注,促使了诗歌和绘画的产生。
    顶0踩0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