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语文 > 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16-12-23 02:09:45
相关推荐

这篇课文是历史小话剧,所反映的故事来源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剧本分两幕--第一幕:蔺相如笑劝韩勃;第二幕:廉颇负荆请罪。这两幕历史小话剧各有侧重,第一幕侧重于蔺相如的表现,第二幕侧重于廉颇的言行。第一幕是第二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幕是第一幕的发展和结果,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在谈到戏剧创作时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本文的“主脑”,就是“和为贵”,其深刻内涵则是“国为重”。课文主要通过描写人物间的对话,辅之以神态、动作等鲜明地刻画出蔺相如为国家利益而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爽直磊落、知错就改的大将风范。

本课时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融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采用“一点突破,串联全文法”(“一点”即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自主思考,而后小组合作探究,取长补短,最后师生交流心得,集思广益:先由韩勃生气,蔺相如解释引出主脑“和为贵”,继而围绕主脑探究内涵,深化认识,进而紧承主脑转到廉颇负荆请罪,揭示缘由“国为重”,最后于表演中升华主脑,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感同身受,传承中华美德。

1.学生经课前预习并于课堂上相机渗透指导后,能运用节奏朗读法和一口气朗读法读熟课文;运用字形结构分析法和字义理解辨形法能读会写生字新词,并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领会词义。

这篇课文是历史小话剧,所反映的故事来源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剧本分两幕--第一幕:蔺相如笑劝韩勃;第二幕:廉颇负荆请罪。这两幕历史小话剧各有侧重,第一幕侧重于蔺相如的表现,第二幕侧重于廉颇的言行。第一幕是第二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幕是第一幕的发展和结果,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在谈到戏剧创作时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本文的“主脑”,就是“和为贵”,其深刻内涵则是“国为重”。课文主要通过描写人物间的对话,辅之以神态、动作等鲜明地刻画出蔺相如为国家利益而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爽直磊落、知错就改的大将风范。

本课时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融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采用“一点突破,串联全文法”(“一点”即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自主思考,而后小组合作探究,取长补短,最后师生交流心得,集思广益:先由韩勃生气,蔺相如解释引出主脑“和为贵”,继而围绕主脑探究内涵,深化认识,进而紧承主脑转到廉颇负荆请罪,揭示缘由“国为重”,最后于表演中升华主脑,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感同身受,传承中华美德。

1.学生经课前预习并于课堂上相机渗透指导后,能运用节奏朗读法和一口气朗读法读熟课文;运用字形结构分析法和字义理解辨形法能读会写生字新词,并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领会词义。

2.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课上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经教师引导,能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分析和品味,体会在“国为重”这一深刻大局观的认识下蔺相如以和为贵,宽容大度和廉颇爽直磊落,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3.学生能在切实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合作排演小话剧,并在这一过程中沉淀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1.运用节奏朗读法和一口气朗读法读熟课文。

2.运用字形结构分析法和字义理解辨形法能读会写生字新词,并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领会词义。

3.查阅《小学生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或者其他材料,了解“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

4.思考: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说说理由。

一、笑看荣辱顾大局,以和为贵

1.学词联系课文,明确相如之勇

(1)出示词语,学生朗读,明确写法,了解所写人物--蔺相如。

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毫不惧怕

(2)提问: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人表现出如此“解气”的行为举止的呢?

(3)学生紧扣语句“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并联系课前阅读“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回答。

(4)教师小结,过渡:原来蔺相如是在完璧归赵时和渑池之会上表现出与秦王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的英雄风范的,那蔺相如既然连秦王都不怕,为什么会怕廉颇呢?

2.探究韩蔺对话,理解“以和为贵”

(1)教师提疑: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

预设:

①学生认为怕

教师就说不怕,并用蔺相如原话“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来反问质疑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读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理解韩勃说蔺相如“怕”的表面行为和蔺相如自我解释“不怕”的深层内涵,顺势引出“和为贵”。

②学生认为不怕

教师就说怕,并用韩勃的话语证明,以此“刺激”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找到文中蔺相如所说的相关语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形成一家之谈来反驳老师,说服老师,自然引出“和为贵”。

③学生认为怕和不怕的都有

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在小组内证明各自的观点,进行思辨。在思辨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水到渠成地引出“和为贵”。

(2)紧承“和为贵”,质疑:不和又如何呢?

学生紧扣“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于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生交流,理解:如果廉蔺闹翻,将相不和,那时秦国就会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3)诗句填空,引导学生理解“和为贵”的深义

韩勃气愤廉挡道,相如笑谈劝韩勃。

国家利益最为重,以和为贵让廉颇。

二、负荆请罪将相和,国家为重

1.一“笑”过渡,承上启下促思索

过渡:面对廉颇的一再欺负,蔺相如避让再三;面对韩勃的愤愤不平,蔺相如一笑了之。这一笑,笑出了他的委曲求全,笑出了他的大局为重,也笑出了他的博大胸襟!经过解释,韩勃听懂了他的笑;通过分析,我们读懂了他的笑,那么,廉颇能懂吗?

2.一“跪”认错,负荆请罪明大义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幕,圈圈画画,找出表明廉颇确实认错的语句,书写感受。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考心得,老师巡堂,做适当指点。

(3)师生交流语句,理解廉颇认错之因

语段一: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语段二: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4)追问:廉颇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以上这些话语的?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廉颇是在“没穿上衣,背着一

根荆条”和“跪”着的情形下,诚心实意地认错请罪的。

(5)设疑补白明理:

①这一跪,跪去了自己的,跪得了自己的

②这一跪,跪去了蔺相如的,跪得了蔺相如的

③这一跪,跪去了秦国的,跪得了赵国的

3.两度相扶,文武相亲国为重

(1)过渡:看到廉颇跪在自己面前,蔺相如又是怎样做的呢?

(2)学生读书,找到相关语句:

语段一: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

语段二:双手扶起廉颇。

(3)趁热打铁,追问释疑:

①“伸手去扶”能看出什么?

②“双手扶起”又能读懂什么?

③这一扶,对将相扶起的是什么?

④这一扶,对赵国扶起的是什么?

(4)诗句填空,引导学生理解“负荆请罪”的内涵

小结: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自己思想的支配。蔺相如有意避让廉颇,是因为他把赵国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所以讲究以和为贵;而廉颇后来也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彻底悔悟,上门负荆请罪,这真是--

忽然一日廉颇到,屈膝跪下认己错。

为国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和。

三、身临其境演剧本,传承美德

1.回顾全文,即成一诗

(1)男女生和教师分角色饰演廉颇、蔺相如和韩勃,在把握括号中人物动作、神态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2)总结成诗: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本剧,剧本选材于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剧本中我们领略了蔺相如付之一笑,两度相扶的宽宏大度,也感受到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的大将风范。这真是(生读板书)——

韩勃气愤廉挡道,相如笑谈劝韩勃。

国家利益最为重,以和为贵让廉颇。

忽然一日廉颇到,屈膝跪下认己错。

为国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和。

2.表演剧本,传承美德

(1)过渡:好一个“为国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和”,千载之后,我们师生读来依然是热血沸腾,心绪翻涌。只是作为剧本,光嘴上读读总觉得不够过瘾,同学们想不想做一回廉颇、蔺相如,身临其境地演一演啊?--

那么,怎么才能演好这一出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好戏呢?

(2)学生静思默想。

(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4)师生交流,明确方法:首先要熟读成诵,牢记台词;其次要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等,细心揣摩,将之外化表现出来。此外,还可融入合情合理的想象,补充完善剧情。

(5)学生小组内分配角色,合作试演剧本,教师巡堂指导。

(6)学生自告奋勇或教师点名一组上台试演。

(7)引导学生就演员的对白、神态和动作等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明白其表演得失。

(8)学生取长补短,小组合作再练。

(9)看时间而定,请两到三组上台表演,底下学生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态,思其心。

(10)点评,表扬、鼓励为主。

5负荆请罪

韩勃气愤廉挡道,相如笑谈劝韩勃。

国家利益最为重,以和为贵让廉颇。

忽然一日廉颇到,屈膝跪下认己错。

为国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