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语文 > 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 2015-08-25 20:00:59
相关推荐

篇一: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每每念及毛泽东主席的这些诗文,胸中总会不由自主地荡涤起一股恢宏豪迈之气,印象中的毛主席因着这些诗文而幻化成为一个激情飞扬,独领风骚,从不会为儿女私情所困的伟人,近乎一个神。然,伟人也是一个人,只是他们比常人的隐忍力更强而已,他们只不过不惯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显于大众的面前。今天有幸与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从中我们看到了毛主席鲜为人知的温柔细腻情切的那一面。一堂课中,我和孩子们透过文字与毛主席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既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爱子情感,又领略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现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作一下反思。

一、精心设计了整个教学流程。

备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流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环节如下:1.抗美援朝时代背景、毛岸英个人简介导入,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并感受到这样一个优秀的年轻人牺牲了,是多么的令人惋惜,从而让学生们尽量能体会到毛主席的悲痛之情。2.目标出示,有的放矢。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4.品读句子,体会情感。5.视频欣赏,深化情感。6.补充资料加深理解。7.深情小结。8.课后小练笔:抓住视频中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个难眠之夜的情景,一一描述出来。这一环节,既是对人物品质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让学生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人物描写,效果比较好。这几个环节的设计都一致指向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这个目标,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形式为目标服务。

二、注重语文的工具性,链接应试,主要表现在:

1、概括课文内容方法指导性强,有实效。本文教学,我抓住三封电报引起的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以及毛主席对此作出的批示为线索,把三封电报的内容和毛主席的批示内容串联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告知学生像这样抓住中心线索串联各部分内容,就是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2、确定一个谈体会的模式。告知学生一个特定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本课时,我就给予了学生们谈体会的一个模式:这句/段话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描写方法,我从中感受/体会到了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常人的情怀/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伟人的胸怀。

3、抓住文中反问句相机进行反问句式变陈述句式的训练,既训练了句式,又理解了句子含义。如: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

4、理解课文,以读为本,抓住细节,读品结合,读中悟文,读中悟情。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为了达成目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然后给予时间让他们交流交流各自的体会,说说从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提醒他们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例如,“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时,学生先抓住重点字词“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等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后带着感受朗读,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文本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然后在体会“‘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时,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走进文本,自己朗读,再指名朗读,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迪,让句子中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

三、情感线索引领,充分展示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同身受毛主席惊闻噩耗后的心情,我首先给予学生们熟读课文、互相交流的时间,然后我用抑扬顿挫而又不断深入引进的过渡语,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伟人的内心,以续代讲、以情诱人,让学生在充分的配乐朗读重点句段中感受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悲痛心情,自然而然把学生们带到了课文悲痛的意境中,朗读起来也就能声情并茂了。为了让毛主席爱子情感更具可感性,可视性,我又设计了视频欣赏、资料补充、深情小结这几个环节,深化情感,加深理解。

2、以生为本,能力为先,读说写三结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奠好基础。我认为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辨等各方面的能力,使我们的学习有了激情、有了思想的灵动。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我的学生们实实在在地受到了6次朗读、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并安排学生课后写写观看视频后的小练笔,训练的点可谓全面,学生的朗读可谓是声情并茂,学生的理解视角多样,学生的表达独具个性,真正把读写结合起来。

3、适时、准确的评价。在课堂中,我的评价语言也较及时准确又具鼓励性。比如:你概括的针准确,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看来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呀等等,这些语言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最好的鼓励,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四、不足之处

因为放手让孩子学的环节较多,因此,孩子的发言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应该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提升,而不能停留在孩子的肤浅的意识发言上,也不可过多的重复孩子的回答。

时间比较赶,教学中,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堂课上完了,我和孩子们还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

篇一: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每每念及毛泽东主席的这些诗文,胸中总会不由自主地荡涤起一股恢宏豪迈之气,印象中的毛主席因着这些诗文而幻化成为一个激情飞扬,独领风骚,从不会为儿女私情所困的伟人,近乎一个神。然,伟人也是一个人,只是他们比常人的隐忍力更强而已,他们只不过不惯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显于大众的面前。今天有幸与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从中我们看到了毛主席鲜为人知的温柔细腻情切的那一面。一堂课中,我和孩子们透过文字与毛主席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既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爱子情感,又领略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现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作一下反思。

一、精心设计了整个教学流程。

备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流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环节如下:1.抗美援朝时代背景、毛岸英个人简介导入,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并感受到这样一个优秀的年轻人牺牲了,是多么的令人惋惜,从而让学生们尽量能体会到毛主席的悲痛之情。2.目标出示,有的放矢。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4.品读句子,体会情感。5.视频欣赏,深化情感。6.补充资料加深理解。7.深情小结。8.课后小练笔:抓住视频中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个难眠之夜的情景,一一描述出来。这一环节,既是对人物品质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让学生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人物描写,效果比较好。这几个环节的设计都一致指向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这个目标,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形式为目标服务。

二、注重语文的工具性,链接应试,主要表现在:

1、概括课文内容方法指导性强,有实效。本文教学,我抓住三封电报引起的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以及毛主席对此作出的批示为线索,把三封电报的内容和毛主席的批示内容串联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告知学生像这样抓住中心线索串联各部分内容,就是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2、确定一个谈体会的模式。告知学生一个特定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本课时,我就给予了学生们谈体会的一个模式:这句/段话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描写方法,我从中感受/体会到了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常人的情怀/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伟人的胸怀。

3、抓住文中反问句相机进行反问句式变陈述句式的训练,既训练了句式,又理解了句子含义。如: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

4、理解课文,以读为本,抓住细节,读品结合,读中悟文,读中悟情。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为了达成目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然后给予时间让他们交流交流各自的体会,说说从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提醒他们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例如,“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时,学生先抓住重点字词“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等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后带着感受朗读,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文本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然后在体会“‘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时,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走进文本,自己朗读,再指名朗读,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迪,让句子中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

三、情感线索引领,充分展示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同身受毛主席惊闻噩耗后的心情,我首先给予学生们熟读课文、互相交流的时间,然后我用抑扬顿挫而又不断深入引进的过渡语,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伟人的内心,以续代讲、以情诱人,让学生在充分的配乐朗读重点句段中感受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悲痛心情,自然而然把学生们带到了课文悲痛的意境中,朗读起来也就能声情并茂了。为了让毛主席爱子情感更具可感性,可视性,我又设计了视频欣赏、资料补充、深情小结这几个环节,深化情感,加深理解。

2、以生为本,能力为先,读说写三结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奠好基础。我认为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辨等各方面的能力,使我们的学习有了激情、有了思想的灵动。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我的学生们实实在在地受到了6次朗读、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并安排学生课后写写观看视频后的小练笔,训练的点可谓全面,学生的朗读可谓是声情并茂,学生的理解视角多样,学生的表达独具个性,真正把读写结合起来。

3、适时、准确的评价。在课堂中,我的评价语言也较及时准确又具鼓励性。比如:你概括的针准确,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看来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呀等等,这些语言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最好的鼓励,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四、不足之处

因为放手让孩子学的环节较多,因此,孩子的发言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应该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提升,而不能停留在孩子的肤浅的意识发言上,也不可过多的重复孩子的回答。

时间比较赶,教学中,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堂课上完了,我和孩子们还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

篇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关于略读课文教学,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就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段简短而又精辟的论述,向我们指明了略读课教学的方向。

一、“略”而有“度”

1、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

略读课文,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主体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但也要把握好“度”。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写法独到,于细节处的描写更是深入人心,对学生的写作具有直接指导作用,文中,毛泽东的悲痛、眷恋、踌躇的情感,无不融入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的刻画中,所以,课堂上我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语文涵养,借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略读课文要把握“取舍”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选取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提示语,这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明确提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为师生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为此,我凭借《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前面的提示: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化“略”为“移”

张化万老师就如何进行略读教学时曾指出:“略读课文不要只在单一的人文意义的渲染,略读课文略读什么,一定要精心选择课文,突出主干、突出文本特点,其他可删;精讲课文的品读、感悟可以缩减;还要注意学习方法迁移,为言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可见,学法迁移在略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1、“移”要化形于精导

对略读课来说,在40分钟的有限课堂内,简要教师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择其要点去其旁枝之后,教师的导要能起到有的放矢,抛砖引玉的作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调动学生的方法储存,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收到那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学生通过自读,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但这种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此时,我加以引导:是啊!整整一天不说话,是有满腔的悲痛不知道怎么说;只能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似乎弥漫的烟雾能掩盖他心中的苦楚,朦胧间往事涌上心头,他会回忆些什么呢?孩子们,你们知道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就能激起学生练习上下文,感受到此时主席心中的渴望,此时再读句子,失去爱子的痛便能深入每个孩子的心了。在此基础上,我适时地点出学习写人的方法,又可以为进一步深入交流作铺垫。

而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在学生交流“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句子”的过程中,我将有意的“躲藏”。此时,教师的导逐渐隐退,学生的自读自悟则成为主流。这种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的教学思想,让教师在略读课的教学中因势利导,游刃有余。

2、“移”要升华于“巧练”

叶老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在充分的交流之后,学生对毛主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动之情已然充满心间,这时,我将借助文中的简单而深情描述的一句话——“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

引导:主席这一夜是怎么过来的?透过这泪水,我们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是悲痛?是眷恋?又或是踌躇?拿起你手中的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活动,写一个小片段,写下主席这难眠的一夜。

如此训练,就可让略读课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不足之处

教学之后,我也明显感受到了一些不足。一是在朗读感悟环节,虽然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但没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进行个性化感悟。二是对于略读课文来说,教师分析还是过多,学生自主感悟的时间太少,没有很好地做到把本单元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对文本的体会不够深刻。三是课堂上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特别是对于学生的精彩回答,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没能及时地放大。

篇三: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教学本文,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中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受毛主席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博大的胸襟。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播放课文情景朗读,创设悲痛氛围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因此,要让学生很好地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激情,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心”解读文本。

课始,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了毛岸英以及抗美援朝的历史。还介绍了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让学生对伟人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岸英有了具体的认识。接着,我通过一段视频,播放了与课文吻合的各种情景同时伴有深情并茂的原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面临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学生在听完朗读后无不为之感动,个个情不自禁,泪眼模糊。学生很好的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以及伟人的宽广胸怀无不震撼了同学的心灵。二,抓住重点语段,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课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作为一代伟人的宽广胸襟。教学时,文本中两处让我读着读着就哽咽了,一处是“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一天不说一句话,一天不出门,一天不吃一口饭……”我和学生都发自内心地替毛主席难过、极度悲痛。学生很懂事,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另一处是“毛主席仰望天花板,强忍者悲痛,用黯然的目光看着……”从这儿进一步体会到毛主席失去爱子的万分悲痛。但最后还是签字,让儿子的遗体就留在朝鲜。这里表现出了毛主席真不愧是伟人的风范及博大的胸怀。学生先抓住重点字词“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等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后带着感情朗读,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文本语言文字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真切感受到主席内心那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楚。特别是主席面对彭老总和金日成首相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进行抉择时,主席一时难做判断,他渴望见儿子最后一面,可他此时又想到了和毛岸英烈士一样牺牲的无数志愿军战士,他们的父母也一样经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战争嘛,毕竟要死人的”,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更能体现出毛主席作为一名普通父亲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和作为一名领袖人物所具备的开阔胸怀。

三畅谈感受,升华人物情怀

毛主席尽管很渴望见儿子的最后一面,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留在朝鲜,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诗句,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文章主题的高潮和升华,在理解和诵读这十四个字的诗句后,让学生想象主席夜晚泪湿枕巾的情感波澜,再现了毛泽东具有的普通人的情感和一代伟人宽广的胸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我设计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写一写想对主席说的话,畅谈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自主理解了文本,感受到毛主席的博大无私,又活化了毛主席在他们心中的伟大形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