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徐志摩

金庸是徐志摩表弟 金庸与琼瑶也是亲戚关系

徐志摩 2013-02-17 03:15:49
相关推荐

上世纪20年代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和金庸同出身于浙江的名门望族,而且还是一对姑表兄弟。

海宁查家在清代“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而徐家则是硖石古镇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经营着酱园、绸庄、钱庄等业。

1914年,袁花小镇的新郎查枢卿与新娘子徐禄结为夫妇,徐禄即诗人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最小的堂妹。成亲以后,查枢卿与徐禄感情笃深,先后生下长成的有良铿、良镛、良浩、良栋、良钰等五子二女,查良镛(金庸)是老二。年幼时,查良镛常随父母到表舅徐申如家作客,与回乡度假的表兄徐志摩作伴。徐志摩乘飞机失事遇难后,查家以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表示哀悼。

琼瑶的母亲袁行恕则是银行家袁励衡之女,袁励衡曾执掌交通银行。袁行恕的外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帝师,现悬挂在中南海的“新华门”匾,就是由那位当过宣统皇帝老师的帝师手书的。

袁行恕是袁家的三小姐,四小姐袁静则以一部《新儿女英雄传》影响了几代热血青年,她的其他作品还有《淮上人家》、《小黑马的故事》、《逃》、《芳芳和汤姆》、《众黄雄和小捣蛋》等。

按辈份,袁静是琼瑶的姨妈。琼瑶的大姨妈——袁晓园亦经历非凡,上世纪40年代就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金庸、琼瑶不仅亲缘相近,有趣的是他们的作品思想、对待人生的看法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金庸的名人亲戚:

堂哥:穆旦(查良铮,诗人)

上世纪20年代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和金庸同出身于浙江的名门望族,而且还是一对姑表兄弟。

海宁查家在清代“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而徐家则是硖石古镇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经营着酱园、绸庄、钱庄等业。

1914年,袁花小镇的新郎查枢卿与新娘子徐禄结为夫妇,徐禄即诗人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最小的堂妹。成亲以后,查枢卿与徐禄感情笃深,先后生下长成的有良铿、良镛、良浩、良栋、良钰等五子二女,查良镛(金庸)是老二。年幼时,查良镛常随父母到表舅徐申如家作客,与回乡度假的表兄徐志摩作伴。徐志摩乘飞机失事遇难后,查家以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表示哀悼。

琼瑶的母亲袁行恕则是银行家袁励衡之女,袁励衡曾执掌交通银行。袁行恕的外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帝师,现悬挂在中南海的“新华门”匾,就是由那位当过宣统皇帝老师的帝师手书的。

袁行恕是袁家的三小姐,四小姐袁静则以一部《新儿女英雄传》影响了几代热血青年,她的其他作品还有《淮上人家》、《小黑马的故事》、《逃》、《芳芳和汤姆》、《众黄雄和小捣蛋》等。

按辈份,袁静是琼瑶的姨妈。琼瑶的大姨妈——袁晓园亦经历非凡,上世纪40年代就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金庸、琼瑶不仅亲缘相近,有趣的是他们的作品思想、对待人生的看法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金庸的名人亲戚:

堂哥:穆旦(查良铮,诗人)

表哥:徐志摩(民国旷世才子,新月派掌门)

表姐:蒋英(钱学森夫人,音乐家,是中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国民政府高级军事顾问、陆军上蒋百里的女儿)

堂姐:查良敏(琼瑶三舅妈)

还记得俺在华农当老师那会儿,班上有个北京学生杜嘉一曾跟我说,他爸跟吴仪是同班同学,而他妈跟张艾嘉是表姐妹,同属于杨家将的后代,当时还以为他是吹牛,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20年代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和当今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查良镛)同是浙江海宁人,早为人知。然而,他俩是一对表兄弟,这却鲜为人知。

海宁袁花查家和硖石徐家,同是名门望族。查家在清代“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徐家则是古镇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经营着酱园、绸庄、钱庄等业,清末民初,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先后创办了缫丝、纺织、发电、电话等新兴工业,硖石与袁花两镇相距仅14公里,两家祖辈素有来往,早结姻亲。徐志摩在日记和家信中多次提到的“蒋姑母”,即是查良镛同宗的远房姑姑查品珍,是徐志摩的姻亲婶母(军事学家蒋百里之妻)。1901年,徐志摩5岁时在家启蒙读书,塾师便是查家“澹远堂”的查桐轸。

后来,其子查猛济也入徐家,当了志摩独子徐积锴的塾师。志摩乘飞机失事遇难后,查家以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表示哀悼。

后来,查、徐两家亲上攀亲,结成联表。1915年前后,查家“敬业堂”赫山房查枢卿成亲,娶徐申如的堂妹徐乐为妻。徐乐嫁到查家后,先后生下良铿、良镛、良钰、良镐四子和良王秀、良璇二女,查良镛是老二。年幼时,良镛常随父母到舅家作客,与回乡度假的表兄徐志摩作伴。1931年,表兄遇难身亡,翌年春上,灵柩迎回硖石安葬,查良镛随母前往吊唁。从此,表兄的形象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

1937年日寇入侵,良镛的母亲徐乐在逃难途中撒手人寰。抗战胜利后,良镛从重庆返回家乡,为纪念母亲,曾到徐家抚慰舅父徐申如,随后,他任《东南日报》记者去了杭州,期间,他读了徐志摩写的《西湖记》和一些新诗,深为表兄横溢的才华而钦佩。

若干年后,金庸写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书中人物陈家洛的身上,隐约可见徐志摩的书生形象和绅士风度。

离乡50年,金庸对表兄徐志摩难以忘怀。80年代,他获悉家乡父老为徐志摩修建新,十分高兴,多次致信表达感激之情。1991年,他又致信浙江嘉兴市领导,表明心愿:“吾当返乡会友,拜谒徐志摩之墓地,凭吊表兄,以表多年之思念。”

果然,1992年12月3日,金庸一回到家乡海宁,便来硖石西山麓徐志摩墓前,与夫人林乐怡双双向诗人默哀,献上鲜花,然后深深地弯腰鞠躬。他缓缓地说:“我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堂姑妈,他是我的表兄。他死得很早,我和他接触不多,但印象深刻。我读过他的新诗,看过他的散文,都是很优美的,对我教益很深。听说为他新建了墓地,早就想来凭吊,今天终于如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