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莫言

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红色”意象

莫言 2013-03-27 12:08:04
相关推荐

《红高粱家族》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故事的主线是“我”的爷爷和奶奶,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我”的爷爷叫余占鳌,奶奶叫戴凤莲,至于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作者对其做过如下的描述:“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同时最圣洁最龌龊,也是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以及最能喝酒和最能爱的地方,这就是高密东北乡。”

“我”奶奶戴凤莲,做大姑娘时因为有一双难得的小脚和姣好的面容,被拥有高粱酒作坊的财主单廷秀看重,曾外祖父为了钱财小利不惜将刚满十六岁的戴凤莲嫁给了单廷秀得麻风病的独生儿子单扁郎。奶奶曾盼着嫁给一个识文解字、眉清目秀、知冷知热的好丈夫......当奶奶恐怖地看到单扁郎那张开花绽彩的麻风病人的面容,她感到恐怖,生不如死。奶奶在出嫁前就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剪刀,无论是为单扁郎准备的,还是为她自己准备的,都充分地表现了奶奶捍卫自己的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我奶奶”是抗日英雄,她不仅仅要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奔赴抗战前线,而且最终献身于抗日战争中。当奶奶为潜伏在河堤坝的游击队员们送大饼,不幸遭遇敌人的袭击,中弹身亡,完成了人格的升华。

我爷爷余占鳌在开篇一出场就表现出了土匪头子兼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余占鳌不愿意受制于任何一方势力,对于各种政治势力及地方势力的拉拢,他一概拒绝。当卑鄙狡猾的国军冷队长来 收拢他时,他断然拒绝;打过伏击战后,共产党胶高大队长想要与之联合,他也坚决地拒绝了。他不愿意受制于任何人,这不是敌对,而是他独立人格的体现。在迎亲的路上,面对突然跳出的“吃拤饼”的劫匪,同行的轿夫们停住了,呆呆地看着劈腿横在路当中的劫路人,都把身上的铜钱掏出来仍到劫匪脚边。当劫匪催逼戴凤莲向高粱深处走时,余占鳌被“我奶奶”盯着的眼神所触动。

《红高粱家族》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故事的主线是“我”的爷爷和奶奶,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我”的爷爷叫余占鳌,奶奶叫戴凤莲,至于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作者对其做过如下的描述:“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同时最圣洁最龌龊,也是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以及最能喝酒和最能爱的地方,这就是高密东北乡。”

“我”奶奶戴凤莲,做大姑娘时因为有一双难得的小脚和姣好的面容,被拥有高粱酒作坊的财主单廷秀看重,曾外祖父为了钱财小利不惜将刚满十六岁的戴凤莲嫁给了单廷秀得麻风病的独生儿子单扁郎。奶奶曾盼着嫁给一个识文解字、眉清目秀、知冷知热的好丈夫......当奶奶恐怖地看到单扁郎那张开花绽彩的麻风病人的面容,她感到恐怖,生不如死。奶奶在出嫁前就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剪刀,无论是为单扁郎准备的,还是为她自己准备的,都充分地表现了奶奶捍卫自己的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我奶奶”是抗日英雄,她不仅仅要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奔赴抗战前线,而且最终献身于抗日战争中。当奶奶为潜伏在河堤坝的游击队员们送大饼,不幸遭遇敌人的袭击,中弹身亡,完成了人格的升华。

我爷爷余占鳌在开篇一出场就表现出了土匪头子兼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余占鳌不愿意受制于任何一方势力,对于各种政治势力及地方势力的拉拢,他一概拒绝。当卑鄙狡猾的国军冷队长来 收拢他时,他断然拒绝;打过伏击战后,共产党胶高大队长想要与之联合,他也坚决地拒绝了。他不愿意受制于任何人,这不是敌对,而是他独立人格的体现。在迎亲的路上,面对突然跳出的“吃拤饼”的劫匪,同行的轿夫们停住了,呆呆地看着劈腿横在路当中的劫路人,都把身上的铜钱掏出来仍到劫匪脚边。当劫匪催逼戴凤莲向高粱深处走时,余占鳌被“我奶奶”盯着的眼神所触动。

他冒着生命危险与劫匪展开了搏斗,最终打死了劫匪,保障了戴凤莲的人身安全。余占鳌的亲叔余大牙,当时任军需股长,他嗜酒如命,贪财好色。一日醉酒后,余大牙糟蹋了村里的第一号美女——曹玲子。余占鳌没有念及余大牙是其亲叔,依军纪处决了他。在大义灭亲后,余占鳌为叔叔披麻戴孝,以报答他的养育之恩。在国共纷争的大背景下,看到日寇疯狂屠杀百姓,余占鳌奋起反抗。他自发地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并带来他们去胶平公路伏击日寇的汽车队。他带领着一支七零八落的小队伍,却实实在在地伏击了日寇的汽车队。余占鳌从一个地道的土匪成为抗日英雄。余占鳌领导的农民队伍,没有经过先进革命思想的洗礼,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抗日,是因为看到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的疯狂屠杀,看到了罗汉大爷的惨死等生发出一种复仇心理,也是为了生存自由的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如果梵高是一个把黄色向日葵演绎到极致的画家, 莫言无疑是一位用汉字来把红色演绎到极致的画家。红色是莫言小说色彩喻象的基调,也是他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一面鲜亮的旗帜。

红色——生命的张扬

德国艺术家格罗塞认为:“人类对红色的偏爱, 表达了一种生命的张扬。”比如:山顶洞人的装饰品是染过红色的, 洛塞尔的维纳斯也曾被涂过红色。透到我们民族深层的心理结构中,红色贯穿于生命流程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在红色中迎来生命,在红色中走进婚姻的殿堂, 在红色中走向生命的终点。红色中国结已镶嵌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红色在国人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中时常若隐若现地以种种方式流露出来。

《红高粱》叙述了祖辈在高密东北乡所发生的故事。我父亲在 1939 年跟随我爷爷参加伏击日寇战。作者通过我和我父亲两代人的心灵体验来再现祖辈们原始生命的张力和为自由而战的本真状态,,解构了以抗战为题材的传统小说。无边无际的红高粱地, 作者对它自始至终的极力渲染。高粱地里不仅呈现着爷爷奶奶等祖辈们与日本鬼子厮杀的场面、高粱酒的热烈、人狗之战的残酷, 还有如火如荼的高粱地爷爷奶奶惊天动地的爱情。红高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具象,,他们已与作品中神秘的充满隐喻可能性的传奇人物联为一体。

红色作为小说的主色调强烈地显示一种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躁动与升腾。莫言用他漫不经心、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感觉开拓出一片壮阔、野性、盎然的红高粱世界。东北高密乡的祖辈父辈乡亲们一同浸染在这一片通红的高粱世界中,锻造了一颗颗粗糙而又坚韧的心灵。他们劳动着、生活着、生存着,这是一个善与恶、美与丑、悲剧与希望共存的独立王国。这里洋溢着火一样的生命激情, 张扬着人之初的狂野本性。

红色——死亡的神力

红色在人类的历史也被赋予恐怖的意义,它常与涉及禁忌的血联系来象征一种死亡意象。生命与死亡两个二元对立的意象相辅相成地统一于红色这个原型中,既给人一种生的力量, 又让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紧张恐惧感, 体味着死对生造成的压抑和不安。

对死的神力的崇拜。这些十八里坡人,他们男欢女爱,活得自由自在,活得痛痛快快;而为族仇国耻,他们也一定奋起抗争,报仇雪耻,哪怕是为此而死——而死,也是要死得自由自在,死得痛痛快快!生死爱恨之两极。那些为反抗外族入侵而就义之死——无论罗汉大叔还是九儿乃至“秃三炮”之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与炮火之下,都成为壮烈牺牲之死、震慑人心之死!红色意象所孕育的死亡让我们领略了在生命终结中自由精神的飞腾,。再如小说写到奶奶在送饼的路上不幸中弹身亡,也并没有描写奶奶死时的痛苦,浓墨重彩地铺叙了奶奶死亡瞬间回忆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的满足与幸福感。在奶奶的眼里,生命中没有丝毫的缺憾, 在她缩得只有一只拳头那么大的思维空间里, 盛着满溢的快乐、宁静、舒适、和谐。她化作一株火焰的红高粱, 灵魂得到自由的飞翔。

红色——民族刚健之魂

对个体强悍生命、民族刚健之魂的书写是与对传统道德的颠覆交织在一起的。人在为生而挣扎的过程中, 个人生命迸射出了灿烂的辉煌, 出现了反叛传统的力量。余占鳌始终是一个匪气和英雄气同在的双重角色。土匪的杀人越货和精忠报国被他演绎得同样英勇,同样壮烈, 赋予了这个人物属于民间文化的原始生命力。他的行为动机既不是挣脱自身阶级的锁链 ,也没有表现出对任何制度的期待与渴望。但他的内在真实占据着读者心灵的空间。同样, 奶奶在临死前的生命呐喊:什么是正道? 什么是善良? 什么是邪恶? 你一直没有告诉我, 我只有按着我自己想法去办。这里的“仁”,不以狭隘的法的定律为准绳,而是从更加宽泛的自然与原始的生命定律——人的良性繁衍与发展中去寻找。这种原始色彩的生命,这种自由的灵魂主宰他们的行动和情感。他们自由的生命如同红高粱一样生机盎然,激情如火汇成汪洋如海般的红高粱, 彰显着我们民族的精魂。

“在白马山之阳,墨水河之阴,还有一株纯种的红高粱, 你要不惜一切努力找到它。你高举着它去闯荡你的荆棘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 他是你的护身符, 也是我们家族的光荣的图腾和我们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