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莫言

浅说莫言《檀香刑》

莫言 2011-03-02 20:38:03
相关推荐

引导语:《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这篇小说振聋发聩,让人久久无法平静,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浅说莫言《檀香刑》。

无意中接触莫言,读到莫言先生的第一部小说就是《檀香刑》(发表于2001年)。起初,我困惑于这个书名的雅致及不协调,对此莫言在前言首页就作了解读——这是一种“刑术”,酷烈的刑罚。这部小说叙述的年代虽然更早于“红高粱家族”系列的著作,写的是清末衰弱,列强入侵,民国尚未建立的时期;其中的人物和“红高粱家族”也有着千丝万缕,承上启下的联系;至于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更可以准确定位于山东高密;它的风格和叙事手法和“红高粱系列”也有许多相近的地方,一脉相承。

因此,我很愿意把它作为“红高粱”前传来读(读了它能更好理解“红高粱”这一系列),虽然这一时间跨度比较大。比方,科幻电影中很卖座的《异形》系列,一直拍到《异形4》,然后加拍了一部《普罗米修斯》作为它的前传,也是终结。当然,《檀香刑》是一部34万余字的独立完整作品,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莫言的确是大师!是写悲剧情节的高手。足够的冷静客观,从容不迫,能够抽丝剥茧,步步为营般将悲剧推展到最高潮,血淋淋的事实和场景足够刺激震撼读者的心灵与神经。《檀香刑》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残暴、血腥,惨绝人寰的悲剧故事。摇摇欲坠的清廷为了镇压山东地方1900年反对德国人修筑铁路的风潮,抓捕了高密乡领头抗德的猫腔戏班的班主孙丙。为震慑民众,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统治者,决定给孙丙施以类似西方木桩刑的残酷死刑——檀香刑。

引导语:《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这篇小说振聋发聩,让人久久无法平静,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浅说莫言《檀香刑》。

无意中接触莫言,读到莫言先生的第一部小说就是《檀香刑》(发表于2001年)。起初,我困惑于这个书名的雅致及不协调,对此莫言在前言首页就作了解读——这是一种“刑术”,酷烈的刑罚。这部小说叙述的年代虽然更早于“红高粱家族”系列的著作,写的是清末衰弱,列强入侵,民国尚未建立的时期;其中的人物和“红高粱家族”也有着千丝万缕,承上启下的联系;至于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更可以准确定位于山东高密;它的风格和叙事手法和“红高粱系列”也有许多相近的地方,一脉相承。

因此,我很愿意把它作为“红高粱”前传来读(读了它能更好理解“红高粱”这一系列),虽然这一时间跨度比较大。比方,科幻电影中很卖座的《异形》系列,一直拍到《异形4》,然后加拍了一部《普罗米修斯》作为它的前传,也是终结。当然,《檀香刑》是一部34万余字的独立完整作品,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莫言的确是大师!是写悲剧情节的高手。足够的冷静客观,从容不迫,能够抽丝剥茧,步步为营般将悲剧推展到最高潮,血淋淋的事实和场景足够刺激震撼读者的心灵与神经。《檀香刑》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残暴、血腥,惨绝人寰的悲剧故事。摇摇欲坠的清廷为了镇压山东地方1900年反对德国人修筑铁路的风潮,抓捕了高密乡领头抗德的猫腔戏班的班主孙丙。为震慑民众,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统治者,决定给孙丙施以类似西方木桩刑的残酷死刑——檀香刑。

孙丙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反抗洋人。孙丙有个美丽的女儿叫眉娘,是县令钱丁的情人。在袁世凯的压力下,钱丁被迫将孙丙关入大牢,并给他施行檀香刑。行刑者是大清朝头号刽子手、也就是眉娘的公爹赵甲。赵甲把这次死刑视为他退休生涯中至高的荣誉,一心要让亲家死得“轰轰烈烈”……

《檀香刑》是一部让人为之震撼的小说。从结构上讲,莫言把叙事角度、时间、空间全部打乱,彼此穿插,重新排列。所以这部小说的叙事,有机而紧凑,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显得拖沓。故事的五个主人公,赵甲、小甲、眉娘、孙丙、钱丁,关系错综复杂,他们是刽子手、麻木民众、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农民起义的领袖、爱民如子却身不由己的县令;他们也是公爹、儿子、儿媳、亲爹、情人(干爹),各种矛盾集中在这五个极具代表性的人身上爆发。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却让人从个性中看到了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沉淀。如赵甲,这个大清朝第一刽子手,这个被钱丁等人视作猪狗不如的杀人恶魔,却被另一些人看作大清朝法律的捍卫者;如红杏出墙的眉娘,这个人们眼中的荡妇,却又是大胆追求,勇于反抗的中国女性觉醒的代表。从语言风格讲,《檀香刑》以戏剧场景式的心理对话为主兼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却又不同于对话。所谓对话,当为一来一回,《檀香刑》的对话,却往往只有此没有彼,在此中显露彼的回应。这种对话方式使得每一章节都是独立的,干净清楚。

眉娘、孙丙等戏班出身的人,其语言又是粗俗中带有韵脚,读着就像在唱。特色的语言和对话,和贯穿小说的另一条线索——地方戏"猫腔"相结合,使得整部作品就像猫腔演唱的大悲调,赋予了它特殊的戏剧色彩。从选材上看,作者用大量笔墨细写了满清几大酷刑。很多读者不敢读完《檀香刑》,因为很多场景太过生动残忍。读者都不忍读的文字,作者是如何写下去的?但是通部书,看不到一点作者的情感挣扎。

或许作家有两种,一种满腔热忱泄于笔端,于是,他哭,读者与他一起哭,他笑,读者陪他一起笑;另一种,内心波涛汹涌,文字却冷酷无情,他思考,他追寻,他呐喊,却大音希声。前者如路遥,后者如莫言。有人问莫言,《檀香刑》写了什么。莫言说,不知道,只写了声音。

小说并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只有一幅幅血腥的场面。在各种错综的场景中,莫言打破了时序和空间的限制 ,在这部小说里以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飞被凌迟做铺垫,以孙丙被施檀香刑作为高潮。凌迟与檀香刑都是刑法,都是以最大程度的折磨人消灭凌虐人的肉体及灵魂为目的,小说总共讲述了六次行刑过程,演绎了五种不同的刑术,每种刑术,都以追求残忍的极致境界为目标,它的精致、考究、细腻,都是为了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受刑者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和痛苦。这些刑术,作为中国历史上极权统治人性沦丧的一种高度象征,它所隐喻的不只是统治阶级那种近乎疯狂的非人道性、残忍性的专制本质,还折射了封建卫道者的麻木和悲哀。

我以为,《檀香刑》是莫言非常有力的代表作,充满了黑色暴力的美感,揭露这种伤痛只为更加珍惜美好,珍惜生活,珍惜生命!告别残暴!远离黑暗!

写到这里,该结束了,我却还有点题外的话要讲。前两个月访问一位网友的空间,看她“说说”写道:现在散文、诗歌已没落了,网络上充斥着鸡汤文,没有兴趣看,不如去看小说。对此,我沉默了许久。我一直在找寻问题的答案。事实上,不是散文或诗歌不景气了,而是许多人的审美和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更喜欢和倾向于光和影的刺激和娱乐,更追求情节的精彩夸张,而非知识性和逻辑性。在此背景下,受冷落的将不止散文和诗歌,严肃意义的小说面临的问题将更加严重。毕竟,小说是直接面对大众的,有着更多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国每年出版的小说有上千部,真正能打动人心,留在人们心中的又有多少?小说界除了几位众所周知的大腕作家,谁又能细数出一些新鲜活力的面孔?…………

2015年12月29日于宜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