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鲁迅

十六位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 2020-12-31 22:49:23
相关推荐

鲁迅(1881.9.26—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鲁迅从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但他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许多野史、杂记,特别是那些富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的著作;对民间艺术,也深切爱好。年轻时他立志学医,是希望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后来决定弃医从文, 1918年初,开始发表了一系列的作品。他还支持青年的文艺活动,帮助他们学习和战斗,因而成了进步青年爱戴的导师。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为了改造旧中国,他不断寻找改革的武器和改革的道路。他是空前的民族英雄,在《申报》的《自由谈》上发表抨击时政的杂文。用种种笔名,跟敌人周旋,继续有力地剖析许多社会恶习。这些文章谈笑于刀丛之中,把杂文迂回袭击、灵活作战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坚持真理,傲视顽敌,这是体现在鲁迅身上的中国人民的最硬的骨头、最美的性格,同时也是他的杂文的战斗风格。

当鲁迅愈战愈猛时,他原有的肺病日渐严重。他虽在病中,依然勤奋工作,写了许多文章和书信。他的杂文继续强调抗日救国,控诉反动派反动派的种种罪行,提醒人们要记住历史的教训,保持革命的警惕性。

鲁迅经常工作的一个方面,是为青年作者看稿、改稿、写序言,对于青年的来信,他总是及时回答。对于来访的青年,他热情接待,还常常资助贫困的青年。从前期到后期,鲁迅始终是青年敬爱的良师益友。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故乡》、《风筝》、《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少年闰土(节选《故乡》)》,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鲁迅(1881.9.26—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鲁迅从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但他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许多野史、杂记,特别是那些富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的著作;对民间艺术,也深切爱好。年轻时他立志学医,是希望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后来决定弃医从文, 1918年初,开始发表了一系列的作品。他还支持青年的文艺活动,帮助他们学习和战斗,因而成了进步青年爱戴的导师。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为了改造旧中国,他不断寻找改革的武器和改革的道路。他是空前的民族英雄,在《申报》的《自由谈》上发表抨击时政的杂文。用种种笔名,跟敌人周旋,继续有力地剖析许多社会恶习。这些文章谈笑于刀丛之中,把杂文迂回袭击、灵活作战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坚持真理,傲视顽敌,这是体现在鲁迅身上的中国人民的最硬的骨头、最美的性格,同时也是他的杂文的战斗风格。

当鲁迅愈战愈猛时,他原有的肺病日渐严重。他虽在病中,依然勤奋工作,写了许多文章和书信。他的杂文继续强调抗日救国,控诉反动派反动派的种种罪行,提醒人们要记住历史的教训,保持革命的警惕性。

鲁迅经常工作的一个方面,是为青年作者看稿、改稿、写序言,对于青年的来信,他总是及时回答。对于来访的青年,他热情接待,还常常资助贫困的青年。从前期到后期,鲁迅始终是青年敬爱的良师益友。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故乡》、《风筝》、《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少年闰土(节选《故乡》)》,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十六位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前不久,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的语文教材中,删减了一些鲁迅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争议。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不见了,只保留其《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与此同时,增加了梁实秋等人的作品。这一调整,引发读者广泛争论。有人直言“鲁迅作品是鸡肋”,更激怒一些热爱鲁迅作品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术界、教育界都在议论此事。

那么,名人是怎样评价鲁迅的呢?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郁达夫在鲁迅病逝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这是鲁迅同代人的卓越识见和深长叹憾。郁达夫评价鲁迅,“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

郭沫若说,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茅盾说,要冒郑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叶圣陶说,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说,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老舍说,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蔡元培说,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鲁迅病逝后)

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中对鲁迅的文学及思想进行评价: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但是其中有多少篇能成为具有永久价值的讽刺文学,也还是有问题的。……在小说方面,……据我看,他的短篇小说最好的是“阿Q正传”,其余的在结构上都不像是短篇小说,好像是一些断片的零星速写,有几篇在文字上和情操上是优美的。……在文学的研究方面,鲁迅的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那本“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的小说方面,他是下过一点研究的功夫的,……五四以来,新文艺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并不多,像鲁迅这样的也还不多见。……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

瞿秋白说,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叛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

冯雪峰也曾说过,鲁迅的文学思想,并非中国传统文学所培植的,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又无不浸润着中国民族的长久传统,他用民主革命的理性光辉,去照亮中国的传统文化。

林贤治说,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与我们可以因它而深刻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意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时代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的追随者的精神的火花。

钱理群说,在四五十年代占据支配地位的毛泽东对鲁迅的经典评价中,可以看出一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趋向,即注重鲁迅结论的正确,不注重鲁迅在得出正确结论之前探索的曲折与痛苦;注重鲁迅行动的坚决、勇敢,不注重鲁迅在坚决、勇敢行为之前的犹豫与彷徨;注重鲁迅对民族的忠诚与热忱,不注重鲁迅对民族的失望,对民族弱点的憎恨,以及由此引起的矛盾与斗争。

法捷耶夫在《论鲁迅》中说:“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美国女作家史特莱沫在她的回忆录《鲁迅具有“天才”的稀有品格》中,写道:“在他的一生的最后的几个月里,他的夫人和朋友曾劝他出国,但他总是不肯离开中国。他说,他不能在中国这种危急的历史关头离开。他知道他自己病已很深,可是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这片国土。他说中国需要每一个人。我们回答他说,除非他出去休息一年,否则他是不能帮助中国了。但是他希望能够好起来,而他这人是很执拗的。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执笔的战斗者,他是天才,但这天才太执拗了。也许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他情愿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何满子说,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

何满子说,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归根究底是由于其能创造文化的文明。一切震慑人群的事功都只是暂时的,战争杀伐,王朝兴废,乃至制度更迭,受惠或受害只限于一时,数十年或数百年,只是无限时序中的一瞬,而文化和文明的伟大创造则是历久不衰乃至是永恒的。谁记得神圣罗马皇帝?但人们永远讴歌但丁的《神曲》;谁记得詹姆斯一世或伊利莎白女王?但莎士比亚却永远是英国人的骄傲;谁记得魏玛大公和维也纳神圣同盟的各国帝王们?但歌德却光辉奕世。一些英雄攫取了权力,主宰了世界,即使他们干的尽是好事,蒙益的也只是同代人或延泽若干年,何况这类角色的负作用往往甚于其所产生的正面功勋;有些所谓业迹还都是同伙人或党羽以及盲从者们鼓吹出来的虚美之辞,还须经过后世的考验。惟有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即罗曼罗兰所说的“以心而伟大的英雄”才是推进文明延泽永世的。尤其因为,那些以事功享名的人物不是一个人的能耐,都必须众人的参与,而且他们在建成事功后必十百倍地取得报偿;只有“以心而伟大的英雄” 才是独立的创造,他们只有奉献,没有夺取,终生如鲁迅所说的吃草挤奶。因此,历时越久,未来的人更能认知其伟大。因此,历史终将证明,鲁迅即使不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一伟人,也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第一伟人。(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3-02 03:32久住我心i[河南省网友]IP:3407954966
    鲁迅的文字透露出对于人性的关怀,他的作品令人深思不已。
    顶5踩0
  2. 2022-09-25 02:36M. X[火星网友]IP:1744495588
    他的思想充满激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让人敬佩。
    顶5踩0
  3. 2022-04-20 01:39︶ㄣ So .so[西藏网友]IP:3664498756
    鲁迅的批判精神令人钦佩,勇于揭示社会问题,为民众呐喊。
    顶5踩0
  4. 2021-11-13 00:42夏忆、年华[湖南省网友]IP:1728956213
    @叶秋子他的笔触犀利刻骨,文字既直接又富有力量,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声音。
    顶9踩0
  5. 2021-06-07 23:46叶秋子[火星网友]IP:1962783204
    鲁迅的作品直击人心,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病态。
    顶6踩0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