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鲁迅

鲁迅《野草》散文集:《颓败线的颤动》

鲁迅 2018-01-08 02:06:09
相关推荐

引导语: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颓败线的颤动》大家阅读过?出自鲁迅《野草》散文集,这篇散文诗通过描写一个“垂老的女人”凄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鲁迅对妇女悲惨命运的深厚同情和对妇女解放的热烈渴望,欢迎大家阅读下文了解。

我梦见自己在做梦。自身不知所在,眼前却有一间在深夜中紧闭的小屋的内部,但也看见屋上瓦松〔2〕的茂密的森林。

板桌上的灯罩是新拭的,照得屋子里分外明亮。在光明中,在破榻上,在初不相识的披毛的强悍的肉块底下,有瘦弱渺小的身躯,为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而颤动。弛缓,然而尚且丰腴的皮肤光润了;青白的两颊泛出轻红,如铅上涂了胭脂水。

灯火也因惊惧而缩小了,东方已经发白。

然而空中还弥漫地摇动着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的波涛……。

“妈!”约略两岁的女孩被门的开阖声惊醒,在草席围着的屋角的地上叫起来了。

“还早哩,再睡一会罢!”她惊惶地说。

“妈!我饿,肚子痛。我们今天能有什么吃的?”

“我们今天有吃的了。等一会有卖烧饼的来,妈就买给你。”她欣慰地更加紧捏着掌中的小银片,低微的声音悲凉地发抖,走近屋角去一看她的女儿,移开草席,抱起来放在破榻上。

“还早哩,再睡一会罢。”她说着,同时抬起眼睛,无可告诉地一看破旧的屋顶以上的天空。

空中突然另起了一个很大的波涛,和先前的相撞击,回旋而成旋涡,将一切并我尽行淹没,口鼻都不能呼吸。

我呻吟着醒来,窗外满是如银的月色,离天明还很辽远似的。

我自身不知所在,眼前却有一间在深夜中紧闭的小屋的内部,我自己知道是在续着残梦。可是梦的年代隔了许多年了。屋的内外已经这样整齐;里面是青年的夫妻,一群小孩子,都怨恨鄙夷地对着一个垂老的女人。

“我们没有脸见人,就只因为你,”男人气忿地说。“你还以为养大了她,其实正是害苦了她,倒不如小时候饿死的好!”“使我委屈一世的就是你!”女的说。

“还要带累了我!”男的说。

“还要带累他们哩!”女的说,指着孩子们。

最小的一个正玩着一片干芦叶,这时便向空中一挥,仿佛一柄钢刀,大声说道:“杀!”

那垂老的女人口角正在痉挛,登时一怔,接着便都平静,不多时候,她冷静地,骨立的石像似的站起来了。她开开板门,迈步在深夜中走出,遗弃了背后一切的冷骂和毒笑。

她在深夜中尽走,一直走到无边的荒野;四面都是荒野,头上只有高天,并无一个虫鸟飞过。她赤身露体地,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于一刹那间照见过往的一切: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于是发抖;害苦,委屈,带累,于是痉挛;杀,于是平静。……又于一刹那间将一切并合:眷念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咒诅……。她于是举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间漏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有,所以无词的言语。

当她说出无词的言语时,她那伟大如石像,然而已经荒废的,颓败的身躯的全面都颤动了。这颤动点点如鱼鳞,每一鳞都起伏如沸水在烈火上;空中也即刻一同振颤,仿佛暴风雨中的荒海的波涛。

她于是抬起眼睛向着天空,并无词的言语也沉默尽绝,惟有颤动,辐射若太阳光,使空中的波涛立刻回旋,如遭飓风,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

我梦魇了,自己却知道是因为将手搁在胸脯上了的缘故;我梦中还用尽平生之力,要将这十分沉重的手移开。

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引导语: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颓败线的颤动》大家阅读过?出自鲁迅《野草》散文集,这篇散文诗通过描写一个“垂老的女人”凄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鲁迅对妇女悲惨命运的深厚同情和对妇女解放的热烈渴望,欢迎大家阅读下文了解。

我梦见自己在做梦。自身不知所在,眼前却有一间在深夜中紧闭的小屋的内部,但也看见屋上瓦松〔2〕的茂密的森林。

板桌上的灯罩是新拭的,照得屋子里分外明亮。在光明中,在破榻上,在初不相识的披毛的强悍的肉块底下,有瘦弱渺小的身躯,为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而颤动。弛缓,然而尚且丰腴的皮肤光润了;青白的两颊泛出轻红,如铅上涂了胭脂水。

灯火也因惊惧而缩小了,东方已经发白。

然而空中还弥漫地摇动着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的波涛……。

“妈!”约略两岁的女孩被门的开阖声惊醒,在草席围着的屋角的地上叫起来了。

“还早哩,再睡一会罢!”她惊惶地说。

“妈!我饿,肚子痛。我们今天能有什么吃的?”

“我们今天有吃的了。等一会有卖烧饼的来,妈就买给你。”她欣慰地更加紧捏着掌中的小银片,低微的声音悲凉地发抖,走近屋角去一看她的女儿,移开草席,抱起来放在破榻上。

“还早哩,再睡一会罢。”她说着,同时抬起眼睛,无可告诉地一看破旧的屋顶以上的天空。

空中突然另起了一个很大的波涛,和先前的相撞击,回旋而成旋涡,将一切并我尽行淹没,口鼻都不能呼吸。

我呻吟着醒来,窗外满是如银的月色,离天明还很辽远似的。

我自身不知所在,眼前却有一间在深夜中紧闭的小屋的内部,我自己知道是在续着残梦。可是梦的年代隔了许多年了。屋的内外已经这样整齐;里面是青年的夫妻,一群小孩子,都怨恨鄙夷地对着一个垂老的女人。

“我们没有脸见人,就只因为你,”男人气忿地说。“你还以为养大了她,其实正是害苦了她,倒不如小时候饿死的好!”“使我委屈一世的就是你!”女的说。

“还要带累了我!”男的说。

“还要带累他们哩!”女的说,指着孩子们。

最小的一个正玩着一片干芦叶,这时便向空中一挥,仿佛一柄钢刀,大声说道:“杀!”

那垂老的女人口角正在痉挛,登时一怔,接着便都平静,不多时候,她冷静地,骨立的石像似的站起来了。她开开板门,迈步在深夜中走出,遗弃了背后一切的冷骂和毒笑。

她在深夜中尽走,一直走到无边的荒野;四面都是荒野,头上只有高天,并无一个虫鸟飞过。她赤身露体地,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于一刹那间照见过往的一切: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于是发抖;害苦,委屈,带累,于是痉挛;杀,于是平静。……又于一刹那间将一切并合:眷念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咒诅……。她于是举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间漏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有,所以无词的言语。

当她说出无词的言语时,她那伟大如石像,然而已经荒废的,颓败的身躯的全面都颤动了。这颤动点点如鱼鳞,每一鳞都起伏如沸水在烈火上;空中也即刻一同振颤,仿佛暴风雨中的荒海的波涛。

她于是抬起眼睛向着天空,并无词的言语也沉默尽绝,惟有颤动,辐射若太阳光,使空中的波涛立刻回旋,如遭飓风,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

我梦魇了,自己却知道是因为将手搁在胸脯上了的缘故;我梦中还用尽平生之力,要将这十分沉重的手移开。

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三日《语丝》周刊第三十五期。

〔2〕瓦松又名“向天草”或“昨叶荷草”。丛生在瓦缝中,叶针状,初生时密集短茎上,远望如松树,故名。

鲁迅《颓败线的颤动》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散文诗写的是人生的恶梦。文中写了两个连续的梦境。

第一个梦境,是多年以前的一幅惨痛的生活图景。在一间深夜紧闭的小屋内,一位年轻而贫穷的母亲,为了养活饥饿无告的只有两岁的小女儿,在极度苦痛和羞辱中出卖着自己“瘦弱渺小”的肉体。她得到一块“小银片”后,紧握手中,因为能为儿女买到一个烧饼,她忘记了羞辱与苦痛,感到一种“无可告诉”的莫名的欣慰与哀戚,以致她“低微的声音悲凉地发抖”。这幅黑暗社会的不公和母亲忍辱负重的惨景,使“我”从梦中窒息呻吟而惊醒。身边依然是无边的黑夜,“离天明还很辽远”。于是,“我”又继续着残梦。

第二个梦境,是相隔多年以后的事。那间破旧的茅棚,变成整齐的小屋。那位两岁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结婚,且有了一群小孩子。那位为养育女儿而牺牲了一切的母亲,却已衰颓垂老。这时,母亲不仅没有受到这对年轻夫妻应有的厚待,反而遭到了难以忍受的怨恨和鄙夷。他们以母亲年轻时“不光彩”的事责骂她,认为母亲使他们“没脸见人”,“带累”了女儿的丈夫及其孩子。甚至最小的孩子受大人的影响,也拿着一片干芦叶,仿佛一柄钢刀似的,向她喊着“杀”。母亲陷入了极端的悲痛之中。“她开开板门”,愤怒而冷静地在深夜中走出,“遗弃了背后一切的冷骂与毒笑”。她赤裸的身体,“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照见过往的一切饥饿,苦痛,惊异,羞辱;响彻着儿女子孙的“害苦”,“委屈”,“带累”,“杀”等的詈骂声。于是,眷念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诅咒齐集于心中,她举手向天,发出悲愤的无词的呐喊,用颓败身躯的颤动向那些忘恩负义的儿女进行痛苦的复仇。她那颓败身躯的颤动仿佛暴风雨中荒海的波涛,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这汹涌的波涛,反映了作者鲁迅为文中母亲悲惨的遭遇而感到的深沉的痛苦。

在此文中,作者鲁迅之所以写母亲与自己养育的亲人的冲突,而没有侧重表现母亲同罪恶社会的矛盾,是因为作者鲁迅虽受西方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但他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的爱国、孝亲等观念,他对自己的母亲特别孝顺,对那些对母亲不孝的儿女非常憎恶。同时,作者原先寄希望于青年身上,热心帮助青年,后来的许多事实使作者看清了青年中一些人的自私灵魂,常常负义于父母、师长。为此,作者对那些负义于师长、父母的人的针砭浓缩于此文之中。通过母女两代人养育之苦与忘恩负义的矛盾,揭示了人世的惨烈,批判了庸碌子女的负义,是对病态社会中国民劣根性的挞伐,同时也是对罪恶社会的挞伐。母亲为生活所迫而卖身受辱,子女因封建毒害而负义弃母,其病根在于腐败的社会。因而,母亲的“复仇”,既是对子女的;也是对社会的。此文情感愤激、凝重,深刻地表现了作者鲁迅对造成文中母亲悲居的社会的愤慨,以及对青年那种自私卑劣的谴责。名家点评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丸尾常喜:这个“垂老的女人”复仇时的“颓败线的颤动”这样的情形,表现了鲁迅内面的“进化论发生了根本动摇、破碎时的通体剧烈的创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