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老舍

老舍作品《月牙儿》读后感

老舍 2014-02-15 22:34:23
相关推荐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一部借女性命运以探索当下社会人类求生存的悲苦实质的中篇小说。行文采用倒叙的手法,重现了一个身陷狱中的女人——“我”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忆。而这番心路历程,月牙儿,作为“我”命运的象征和见证,贯穿始终,它是“我”爸死时的那个月牙儿,是妈再嫁时轿子前的那个月牙儿,也是“我”挨饿受冻被迫为娼时的那个月牙儿。总之,月牙儿是“我”苦难命运的象征,每当“我”潦倒困顿的时候,总能看见它,以及它那冷冷的月光。正如文中所说,“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形的。”作者不仅赋予了月牙儿特殊的意味,而且实际上月牙儿已经成为探析主人公命运的线索和挖掘更深层社会人性的切入口。因而在这里,月牙儿已经具有了内涵的双重性和意蕴的丰富性。

(一)苦难命运的象征

如前所述,月牙儿是“我”苦难时候的“好伙伴”,正因为每当“我”受苦的时候总是看见了月牙儿,才让“我”和月牙儿之间有了某种联结的意味,这种人与自然惺惺相惜的巧妙互通正是小说设置第三方月牙儿的需要,其用意在于借助月牙儿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和暗示人物的命运未来。所以当妈再嫁过上好日子后,“我在这三四年里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实际上不是“我”没有看见,而是看见了却不记得了,因为那时的“我”和月牙儿之间已经暂时中断了“苦难”的共通点。

(二)黑暗社会的对抗者

“一个春天的月牙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她的美来……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从中可以看出,月牙儿其实也象征了黑暗社会微弱的希望,是这个逼良为娼的社会的小小的对抗力量,只不过,作品中呈现出的结局是小小的希望依旧抵抗不了社会的黑暗。这样,月牙儿便具有了极大的艺术张力。一方面,它是“我”苦难的象征,另一方面,它更是“我”借以向命运提出反抗却不得的希望。“我”所遭遇的生活是这个社会小小的缩影,“我”的命运同样也是社会上同类女性的命运。在这里,“我”就是对这个男权社会控诉的代表者。是黑暗的社会逼着“我”选择了当初自己都以之为耻的事情,这是种屈于命运的悲哀,而回到“我”最初的本衷,“我”只是想“不要饿肚子”而已。

(三)探析命运合理性的手段

生活若始终颠沛流离,并不会使人变得坚强。相反的,在越来越重的压力下,人会变得越来越没有骨气,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可能作者想借由《月牙儿》传达的就是这么一种人类命运的循环往复和求生存下人类内心境况的时代命题。从一对母女,一对女性一生命运的视角挖掘到旧社会下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在这“生”不由己的社会形势下,这对母女先后走上了暗娼之路,作品也借由“月牙儿”将这种无奈隐隐地透露出来了。

“穷”可以说是“我”和母亲两代人面对的共同的问题,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无法满足时,谈何人生的价值,谈何爱情,谈何女性的尊严呢?母女两人在痛苦追求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过程中也遭受到不尽的挫折,难怪“我”不相信爱情了,难怪“我不想把自己专卖给一个男人了,我决定玩玩了”,因为“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而也正是在这当中,我看到了中国女人特有的隐忍,她们有过微弱的抗争,有过少女单纯的情意,却最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母女二人先后命运的轮回和循环不禁让人掩卷叹息。

读到这里,我好像能理解为什么当初“我”视暗娼为自己“绝不肯做的事”而后来自己也沦为和母亲一样的女人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生存下去最基本的需求都达不到的话,哪有资格去追求身为人的尊严?因为人的发展需求总是建立在生存需求满足的基础之上的。

脱离文本,回归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上。其实,作品中有些许材料是以作者的真实经历为模本的。如文中妈妈给别人洗衣裳的片断——“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在老舍的儿子舒乙看来,这文中的母亲几乎就是以他的祖母即老舍先生的母亲为原型的。这跟老舍的生平经历有极大的关系,老舍的父亲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丧生,留得老舍的母亲和几个孩子相依为命,可能就是这番遭遇,才使得老舍笔下的母亲不自觉地带上了自己母亲的影子。同时也将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女性的坚忍自强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了老舍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现状的写作题材。(舒乙《我的父亲老舍》)

在这一意义上,《月牙儿》是老舍融入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借以传达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和无力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文中有多处对月牙儿的描写,都是和“我”当时的心理处境联系起来的。只是有一处我无法理解,在<四>中“妈!你看这个月牙;爸死的那天,它就是这么歪歪着。为什么她老这么斜着呢?”。那么,月牙儿到底为什么是“斜斜的”呢?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一部借女性命运以探索当下社会人类求生存的悲苦实质的中篇小说。行文采用倒叙的手法,重现了一个身陷狱中的女人——“我”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忆。而这番心路历程,月牙儿,作为“我”命运的象征和见证,贯穿始终,它是“我”爸死时的那个月牙儿,是妈再嫁时轿子前的那个月牙儿,也是“我”挨饿受冻被迫为娼时的那个月牙儿。总之,月牙儿是“我”苦难命运的象征,每当“我”潦倒困顿的时候,总能看见它,以及它那冷冷的月光。正如文中所说,“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形的。”作者不仅赋予了月牙儿特殊的意味,而且实际上月牙儿已经成为探析主人公命运的线索和挖掘更深层社会人性的切入口。因而在这里,月牙儿已经具有了内涵的双重性和意蕴的丰富性。

(一)苦难命运的象征

如前所述,月牙儿是“我”苦难时候的“好伙伴”,正因为每当“我”受苦的时候总是看见了月牙儿,才让“我”和月牙儿之间有了某种联结的意味,这种人与自然惺惺相惜的巧妙互通正是小说设置第三方月牙儿的需要,其用意在于借助月牙儿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和暗示人物的命运未来。所以当妈再嫁过上好日子后,“我在这三四年里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实际上不是“我”没有看见,而是看见了却不记得了,因为那时的“我”和月牙儿之间已经暂时中断了“苦难”的共通点。

(二)黑暗社会的对抗者

“一个春天的月牙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她的美来……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从中可以看出,月牙儿其实也象征了黑暗社会微弱的希望,是这个逼良为娼的社会的小小的对抗力量,只不过,作品中呈现出的结局是小小的希望依旧抵抗不了社会的黑暗。这样,月牙儿便具有了极大的艺术张力。一方面,它是“我”苦难的象征,另一方面,它更是“我”借以向命运提出反抗却不得的希望。“我”所遭遇的生活是这个社会小小的缩影,“我”的命运同样也是社会上同类女性的命运。在这里,“我”就是对这个男权社会控诉的代表者。是黑暗的社会逼着“我”选择了当初自己都以之为耻的事情,这是种屈于命运的悲哀,而回到“我”最初的本衷,“我”只是想“不要饿肚子”而已。

(三)探析命运合理性的手段

生活若始终颠沛流离,并不会使人变得坚强。相反的,在越来越重的压力下,人会变得越来越没有骨气,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可能作者想借由《月牙儿》传达的就是这么一种人类命运的循环往复和求生存下人类内心境况的时代命题。从一对母女,一对女性一生命运的视角挖掘到旧社会下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在这“生”不由己的社会形势下,这对母女先后走上了暗娼之路,作品也借由“月牙儿”将这种无奈隐隐地透露出来了。

“穷”可以说是“我”和母亲两代人面对的共同的问题,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无法满足时,谈何人生的价值,谈何爱情,谈何女性的尊严呢?母女两人在痛苦追求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过程中也遭受到不尽的挫折,难怪“我”不相信爱情了,难怪“我不想把自己专卖给一个男人了,我决定玩玩了”,因为“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而也正是在这当中,我看到了中国女人特有的隐忍,她们有过微弱的抗争,有过少女单纯的情意,却最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母女二人先后命运的轮回和循环不禁让人掩卷叹息。

读到这里,我好像能理解为什么当初“我”视暗娼为自己“绝不肯做的事”而后来自己也沦为和母亲一样的女人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生存下去最基本的需求都达不到的话,哪有资格去追求身为人的尊严?因为人的发展需求总是建立在生存需求满足的基础之上的。

脱离文本,回归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上。其实,作品中有些许材料是以作者的真实经历为模本的。如文中妈妈给别人洗衣裳的片断——“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在老舍的儿子舒乙看来,这文中的母亲几乎就是以他的祖母即老舍先生的母亲为原型的。这跟老舍的生平经历有极大的关系,老舍的父亲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丧生,留得老舍的母亲和几个孩子相依为命,可能就是这番遭遇,才使得老舍笔下的母亲不自觉地带上了自己母亲的影子。同时也将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女性的坚忍自强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了老舍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现状的写作题材。(舒乙《我的父亲老舍》)

在这一意义上,《月牙儿》是老舍融入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借以传达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和无力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文中有多处对月牙儿的描写,都是和“我”当时的心理处境联系起来的。只是有一处我无法理解,在<四>中“妈!你看这个月牙;爸死的那天,它就是这么歪歪着。为什么她老这么斜着呢?”。那么,月牙儿到底为什么是“斜斜的”呢?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

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为暗娼的故事。用主人公的话说,她的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用这种方法,最后,她长大了又用同样的方法来赡养妈妈。第一次接触作品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上了学,读了书,受了新思想的感化,还要这样做呢?在她接受胖校长的侄子时,她其实就已经开始走向堕落了。最后,她一步步,从风尘场所的招待到沦为暗娼,大概都是她不想受苦而得来的结果。那时候这篇小说只是给我讲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到了现在重新读文本,我看到了自己之前忽略掉了的细节。在韩月荣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七岁。文中说月容在八岁的时候学会了当东西,对于没有什么生活技能的大小两个女人,要在城市中生活下去有多艰难,小说也有交代。母亲为了挣钱给铺子里的伙计们洗袜子,又脏又臭的袜子把她恶心得吃不下饭。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养不起那个只有两口人的家。

所以,月容有了新爸爸。为了让自己和孩子有好的生活,至少不要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嫁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在连生存都无法做到的时候,伦理道德和礼教、抑或是贞节牌坊都不能当饭吃,活下去才最重要。这时候,月容对妈妈来讲还是希望,有了新爸爸,孩子可以上学,或许会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事实是,如果新爸爸没有消失的话,妈妈并没有做白日梦,因为月容确实过了几年好日子,上了学,读了书。

问题辩证的看,受了教育对月容来讲是幸还是不幸呢?或许不知道所谓的“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等等观念,月容后来会不会麻木一些、也好受一些呢?

继父不在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母亲不得不成为了“不光彩”的暗门子。月容是不理解或者说不想理解自己母亲的,可是躲在学校里也不能解决生存的问题。在胖校长没有退休的时候,月容还有地方可以住,虽然做少量的针线活不能挣很多钱,起码有收入,可是,祸不单行,胖校长要退休了。这个时候月容的命运也开始了渐渐明朗化的转变。

不管胖校长的侄子对月容是真心还是喜欢她的年轻貌美和身体,总之,在月容的眼里,这是“爱情”。她哭也好,闹也好,她心里是希望这个男人能够给自己安全感。可是,自己却清楚的知道这个人不是能够给自己未来的人。所以在男人的老婆找上门的时候,月容没有那么震惊也没有失望得找不到继续走下去的路。

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生活,除非她真的走投无路了。所以,月容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可是现实又一次的让她失望了。她开始知道了,如果妈妈能够找到任何解决生存问题的办法,她都不会也不远这样吧。生活真是残忍啊,吞噬了妈妈也没有放过女儿。再次看到以为再也看不到的妈妈,原来母亲已经如此苍老。趁年轻利用这唯一的成本换来的生活值不值得,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机会被考虑了。

女人的悲剧还不仅仅是这些,身体被摧残,时间也加快脚步来收回女人的成本。可笑的是,在月容想找个人结婚的时候,巡警把她抓走了,只因为她是暗门子,没有给政府捐租。接受的所谓感化,简直是笑话,根本不能解决什么实质的问题。没有救得月容进了监狱,可是这对她来讲或许不是件坏事吧。

文章的标题月牙儿是整篇小说的线索。在月容父亲去世,出殡的时候,她开始注意了天上弯弯的月牙儿。月牙儿见证了她艰难生活的开始,见证了她苦难的一生。在月容看来,月牙是她的好朋友,在她被爸爸“抛弃”的时候,月牙安静的守在空中,没有嘲笑她也没有离开她;月容和母亲艰难的度日,月牙儿一直看着她,没有任何言语,确实实在在守护这没有安全感的小女孩,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小朋友走进月容的生活,她的孤独得只需要一个静静看着自己的月牙儿就好;在月容离开妈妈,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抬头看天月牙儿“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妆 ,跟自己的景象竟然那么的相像;在自己对自己非常失望得时候,月牙儿也生气了,躲在浮云的后面,不肯出来,月容多么希望有一个能够这样的在乎自己,能够真心实意的爱自己。

所谓的月牙儿,不过是月容在想像的世界里,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虚无的朋友,在自己难过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安慰和陪伴自己的朋友,一个灵魂的守护者。为什么在父亲在世的时候,月牙儿没有出现,生活里没有黑暗;为什么在继父供自己上学的那三四年里,月牙儿没有出现,因为在学校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在自己做了暗门子之后,她为什么说她看不见任何月光了,因为她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救了,灵魂要死去了。内心的孤寂、无助和生活的艰难,再加上自己受过的新式教育,梦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月容要怎么活下去。幸好有月牙儿,最后,在监狱中久违的月牙儿出现,月容内心安慰自己说,这就是自己最好的结局,是好朋友也认同的结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