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老舍

老舍几部作品的不幸遭遇

老舍 2012-08-16 23:44:42
相关推荐

人民艺术家老舍出生于北京正红旗一个月饷三两银子的旗兵之家,他毕生从事文学创作,尤擅表现老北京下层百姓的贫苦生活及悲惨命运,他用那支生花妙笔为后人留下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老舍小说语言极其精练、考究,正如老舍自己所言“什么字都须想好久”,既保持了他自己所特有的诙谐风格,又不滥用幽默,还保持了字正腔圆的北京风味,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可以有腔有调地朗诵,这种文字读起来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老舍先生这些精雕细琢的作品中,却有几部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或未被保留下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项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老舍几部作品的不幸遭遇,欢迎大家阅读!

未完笔的《正红旗下》

读过《正红旗下》的人都说,这部描写清末旗人生活、社会习俗的小说很可能会成为老舍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如果先生有机会将其完成的话。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196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清代满族以八旗作为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的颜色为号,有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旗(正即整字的简写),凡满族成员都隶属各旗,这是“满洲八旗”,以后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成员统称 “旗人”,老舍先生是满族人,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即取名为《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的创作日期是 1961年底至1962年,由于当时的政治气候,这部小说未完成就被迫停笔,全书共写了11章,大约8万余字,从内容上看,是个大部头的长篇小说的开始。 1961年老舍创作了多幕话剧《神拳》、《荷珠配》和童话剧《宝船》等多部有影响的作品,但令人奇怪的是1962年却没有什么作品发表,这对于正处于创作巅峰状态的老舍来说是比较罕见的。其实老舍一直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此问他正集中全力投身《正红旗下》的创作,1962年3月老舍在广州的一个会议上向外界透露了他的这个“秘密”:“近来,我正在写小说,受罪不小,要什么字都须想好久。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别人也许并不这样。不过,假若有人也有此情况,我愿建议:别老写剧本,也该练习练习别的文体,以写剧为主,而以写别科,文体为副,也许不无好处。”老舍这篇名为《戏剧语言――在话剧、歌剧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的文章后来在《人比日报》发表,他在文中所谈的这部小说就是《正红旗下》,老舍答应完稿后将其交给《人民文学》杂志发表。

人民艺术家老舍出生于北京正红旗一个月饷三两银子的旗兵之家,他毕生从事文学创作,尤擅表现老北京下层百姓的贫苦生活及悲惨命运,他用那支生花妙笔为后人留下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老舍小说语言极其精练、考究,正如老舍自己所言“什么字都须想好久”,既保持了他自己所特有的诙谐风格,又不滥用幽默,还保持了字正腔圆的北京风味,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可以有腔有调地朗诵,这种文字读起来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老舍先生这些精雕细琢的作品中,却有几部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或未被保留下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项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老舍几部作品的不幸遭遇,欢迎大家阅读!

未完笔的《正红旗下》

读过《正红旗下》的人都说,这部描写清末旗人生活、社会习俗的小说很可能会成为老舍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如果先生有机会将其完成的话。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196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清代满族以八旗作为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的颜色为号,有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旗(正即整字的简写),凡满族成员都隶属各旗,这是“满洲八旗”,以后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成员统称 “旗人”,老舍先生是满族人,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即取名为《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的创作日期是 1961年底至1962年,由于当时的政治气候,这部小说未完成就被迫停笔,全书共写了11章,大约8万余字,从内容上看,是个大部头的长篇小说的开始。 1961年老舍创作了多幕话剧《神拳》、《荷珠配》和童话剧《宝船》等多部有影响的作品,但令人奇怪的是1962年却没有什么作品发表,这对于正处于创作巅峰状态的老舍来说是比较罕见的。其实老舍一直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此问他正集中全力投身《正红旗下》的创作,1962年3月老舍在广州的一个会议上向外界透露了他的这个“秘密”:“近来,我正在写小说,受罪不小,要什么字都须想好久。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别人也许并不这样。不过,假若有人也有此情况,我愿建议:别老写剧本,也该练习练习别的文体,以写剧为主,而以写别科,文体为副,也许不无好处。”老舍这篇名为《戏剧语言――在话剧、歌剧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的文章后来在《人比日报》发表,他在文中所谈的这部小说就是《正红旗下》,老舍答应完稿后将其交给《人民文学》杂志发表。

老舍在这部作品中以自传为线索,表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风习和历史变迁,与其原来的作品不同,这部酝酿了近30年的家传性质的小说,以清末民族衰落、列强入侵和人民抗争为大背景,展开了国难、家殇和民族衰落的三重悲剧,其突出之处在于通过对旗人日常生活的描写,在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清末大变革时代严酷的社会现实。《正红旗下》在艺术造诣和思想内容上几乎超过了老舍以往的任何小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堪称是老舍最为成熟的作品。在老舍先生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先后登场――温和老实的父亲、勤俭朴实的母亲、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乐的大姐夫、蛮横无理的大姐婆婆、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养尊处优的定大爷……这些人物在老舍家族中都有原型可查,有真人真事的影子,但仅仅是影子而已,老舍创作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写自传,而是要写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小说中,老舍通过各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告诉读者,清朝是如何从“心儿里”烂掉的,满人是怎样向两级分化的,人民群众又是如何向统治者造反的。同时,这部小说的语言艺术也很值得回味,老舍把理性的反思融入形象的描绘之中,形成了一种含蓄的讽刺幽默笔调。幽默是老舍小说的一大特征,老舍的幽默感产生于对人生的达观态度,是一种超然的境界,老舍一直认为幽默是一种带着同情的对人类弱点的嘲笑,而绝对不是尖酸刻薄的,老舍在《正红旗下》中就继承和发展了他这种特有的幽默的语言风格,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如书中对高等旗人定大爷的描写:“他的字写得很有力量,只是偶然地缺少一笔两笔,或多了一撇。他也很爱吟诗,灵感一来,他便写出一句,命令同学们补足其余。他没学会满文,也没学好汉文,可是自信只要一使劲,马上就都学会,于是暂且不忙着使劲。他也偶然地记住一二古文中的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随时引用,出口成章。兴之所至,他对什么学术、学说都感兴趣,对什么三教九流的人物都乐意交往。他自居为新式的旗人,既有文化,又宽宏大量。他甚至同情康、梁的维新主张与变法。他的心地良善,只要有人肯叫‘大爷’,他就肯赏银子。”

然而这部读起来令人享受的作品却突然中断了。1962年,康生等人污蔑革命传记小说《刘志丹》是“利用小说反党”,制造了一起涉及面极为广泛的现代版文字狱,全国近万人由此遭到残酷的迫害,甚至连为小说作者在陕北带过路的两个老乡也受牵连而自杀。这场文字狱发生后,各种禁令接踵而来,文艺界一派严寒肃杀,全国各报刊杂志都在批判形形色色的“毒草”、“坏戏”、“坏作品”。正埋头创作《正红旗下》的老舍如同头上被浇了一盆冷水,他终于明白,他想写的那种小说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在这种气候下,老舍只好无奈地将《正红旗下》束之高阁,164页整整齐齐的底稿就这样被冷落地塞到了书桌的最底层,再也没有动过一次,甚至也没有向谁再提起过,直到老舍去世。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除了当年10月孩子们乘老舍和我到湖南去参观的机会,偷偷地念过全文之外,恐怕还没有外人由头到尾看过这部未完的作品。”

文革中老舍沉湖自杀后,为保护这部极具文学和史料价值的作品,老舍的家人和朋友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老舍夫人后来曾经说过:“它是老舍的重要遗稿,除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之外,它对日后研究老舍的身世很有价值,它应该被保留下来。别的东西,任拿、任抄、任丢,一概无所谓,唯独这件作品,非想办法保留下来不可。”《正红旗下》的底稿后来是胡�青在造反派的眼皮底下,偷偷地夹在生活用品里从老舍的书房中带出来的,事后先后被藏在澡盆里、锅炉里、煤堆里,从东家转到西家,由城里转到郊区,受尽了磨难和屈辱,但胡�青和孩子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正红旗下》终有一天一定会重见光明。

1979年初,在老舍先生诞生80周年之际,这部永远也无法看见结尾的杰作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发表它的杂志正是十几年前就早已向老舍预约这部小说的《人民文学》。

遭遇最惨的《大明湖》

1930年春,老舍先生受聘到济南担任齐鲁大学教授,此后他在济南工作生活了近五年之久,所以老舍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成了大半个济南人,自称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教书之余,老舍先后创作了

《一些印象》、《春风》、《趵突泉的欣赏》、《大明湖之春》等多篇与泉城有关的散文,他把济南的山、水、湖、泉、寺、塔、夏日的荷花、春天的杨柳,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都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了,把一座城市描写得那么典雅、精致、动人且富有诗意,这在老舍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是非常罕见的。虽然如此,老舍还是意犹未尽,1930年冬,他又创作了以济南“五三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小说讲述了一对母女在黑暗势力的压迫下,为了生存不得不卖身为娼,最后母亲无法忍受折磨投湖而死,女儿在自杀时遇到了兄弟三人,从而获救,老大、老二都爱上了这个姑娘,后来“五三惨案”爆发,老三被日本侵略军杀害,剩下老大老二,领略着国破家亡的滋味。可能是因为题材太沉重的缘故,这部小说的风格与老舍以往作品的幽默洒脱有些不同,对此老舍还在《我怎样写<大明湖>》一文中自谦说:“由这点简要的述说可以看出来《大明湖》里实在包含着许多问题,在思想上似乎是有些进步。可是我并不满意这本作品,因为文字太老实。前面说过了:此书中没有一句幽默的话,而文字极其平淡无奇,念着很容易使人打盹儿。”

1931年暑假小说完稿,老舍把它交给好友张西山看了一遍后直接寄至上海的《小说月报》,因为《小说月报》刚登完了老舍的另一篇小说《小坡的生日》,所以编辑郑振铎准备年后再连载。为此《小说月报》还在年底专门预告说:“《大明湖》心理的刻画,将要代替了行动表态的逼肖,为老舍先生创作的特点,全文约二十万字。”但是这部命运多舛的小说,终究还是没有问世,1932年上海发生了“一・二八”事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印刷所被日本飞机炸毁,保存在那里即将付梓的《大明湖》也丧身火海,从此夭折。老舍没有留底稿的习惯,也没有勇气再重写,读过这部小说底稿的只有郑振铎、张西山、徐调孚等几位老友。后来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老舍将《大明湖》中最精彩的部分写成一部中篇小说,这便是有名的《月牙儿》。

《大明湖》这部揭露日军侵华暴行的长篇小说最终却毁于日本人的炮火,终究未能与世人见面,我们今天只能从老舍先生的文章和其亲属的记忆中去搜寻它的背影。对于这部小说的遭遇,老舍极为痛心,他曾用他那特有的幽默辛酸地调侃说: “到济南后,自己印了稿纸,张大格大,一张可写九百多字。用新稿纸写的第一部小说就遭了大劫,总算走‘红’运!”胡稗青女士也在《正红旗下》序言中评论: “长篇小说《正红旗下》在老舍作品中即或不是遭遇最I参的,也是最曲折的。遭遇最惨的大概要算三十年代在济南写的长篇小说《大明湖》了。”

不知所终的《澡堂》

老舍先生十分欣赏苏联文学,建国后先生访苏,观看了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剧《澡堂》非常喜欢,马上通过代表团翻译高莽向苏方索要了该剧的译本,准备回国后改编一部中国话剧。回国后,老舍很快就将剧本写出。剧本并不是《澡堂》的中译本的改写,而是利用原剧的题材重新创作的一出完整的话剧,剧中人物全部改成中国人,人名取意译,符合人物性格,台词也采用老舍式的幽默,俏皮利索。后来剧本交给中央实验话剧院,进入了彩排阶段。但就在这时,当时文艺界的一位负责人看过剧本后,认为这个戏是讽刺官僚主义的,不宜公开上演。中央实验话剧院于是便停止了该剧的排演,老舍的这个剧本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最后手稿也不知所终,至今也没有下落,令人惋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