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冰心

冰心《鱼儿》散文

冰心 2009-08-25 21:20:08
相关推荐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毫无疑问,在二十世纪的文学史上,冰心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这位几乎与二十世纪同龄的女作家,其创作时间之长文学声誉之高少有人比。正因此,冰心也常常为现代研究界所关注。纵观新时期以来的冰心研究,大多集中在创作思想、艺术成就、创作心理、文本、翻译、女性主义等方面[1],而对冰心的文学地位研究相对不足。冰心在现代文学史上一直得到较高的肯定,甚至在其晚年和去世后还获得了文学大师的称号。对于冰心的文学地位,学界似乎也没有太多的争议。但事实并非如此。

1919年,年仅19岁的冰心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正式开始她的文学生涯。从此一发不可收,在小说、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均成就斐然,成为“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女作家。伴随其作品的发表和流行,关于她本人和其作品的评价也接踵而至。从普通读者层面来看,肯定者显然居多,尤其是当时的青年读者。正如批评家阿英所说:“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学影响的,那是很少,虽然从创作的伟大性及其成功方面来看,鲁迅远超过冰心。”[2]王统照、叶灵凤、巴金等现代作家都承认自己在走上文学之路前是冰心的忠实读者。但批评者也不乏其人。左翼作家蒋光慈对冰心的评价就极其苛刻,几乎是全盘否定。蒋光慈就认为冰心的人生观是“小姐的人生观”,“所代表的市侩性的女性,是贵族性的女性。”[3]与蒋光赤观点相似的还有瞿秋白。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毫无疑问,在二十世纪的文学史上,冰心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这位几乎与二十世纪同龄的女作家,其创作时间之长文学声誉之高少有人比。正因此,冰心也常常为现代研究界所关注。纵观新时期以来的冰心研究,大多集中在创作思想、艺术成就、创作心理、文本、翻译、女性主义等方面[1],而对冰心的文学地位研究相对不足。冰心在现代文学史上一直得到较高的肯定,甚至在其晚年和去世后还获得了文学大师的称号。对于冰心的文学地位,学界似乎也没有太多的争议。但事实并非如此。

1919年,年仅19岁的冰心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正式开始她的文学生涯。从此一发不可收,在小说、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均成就斐然,成为“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女作家。伴随其作品的发表和流行,关于她本人和其作品的评价也接踵而至。从普通读者层面来看,肯定者显然居多,尤其是当时的青年读者。正如批评家阿英所说:“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学影响的,那是很少,虽然从创作的伟大性及其成功方面来看,鲁迅远超过冰心。”[2]王统照、叶灵凤、巴金等现代作家都承认自己在走上文学之路前是冰心的忠实读者。但批评者也不乏其人。左翼作家蒋光慈对冰心的评价就极其苛刻,几乎是全盘否定。蒋光慈就认为冰心的人生观是“小姐的人生观”,“所代表的市侩性的女性,是贵族性的女性。”[3]与蒋光赤观点相似的还有瞿秋白。

无论是普通读者的喜爱,还是左翼作家的否定,都不可能对冰心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真正对冰心文学创作进行评价且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梁实秋和茅盾等权威批评家。

1923年,新月派理论权威梁实秋在《创造周报》上发表了《〈繁星〉与〈春水〉》一文。在谈论冰心的小诗前,他首先对冰心的小说进行了较高的评价:

冰心女士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但是她的天才似乎是限于小说一方面,她的小说时常像一块锦绣,上面缀满了斑斓的彩绘,我们读了可以得到一些零碎的深厚的印象;她的小说又像是一碗八宝粥,里面掺满了各样的干果,我们读了可以得到杂样的甜酸的滋味。质言之,她的小说充满了零星的诗意。[4]

接着谈到冰心的诗歌,梁实秋笔锋一转:

然而她在诗的一方面,截至现在为止,没有成就过什么比较的成功的作品,并且没有显露过什么将要成功朕兆。她的诗,在量上讲不为不多,专集行世的已有《繁星》与《春水》。她所出两种,在质上讲比她自己的小说逊色多了,比起当代的诗家,也不免要退避三舍。[4]

由此观之,梁实秋对冰心的小说较为推崇,但对冰心的小诗评价较低,甚至是相当不满: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4]

在梁实秋看来,冰心是散文家和小说家,而不适合写诗。这种观点对后来的冰心研究影响较大。

冰心文学创作也得到了文学研究会权威批评家茅盾的关注。1934年,茅盾的《冰心论》发表,首次对冰心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对于同是来自文学研究会的冰心,茅盾并没有偏袒,特别是对其“爱的哲学”,他显然持批评态度,不过他说得相当委婉:

专一讴歌理想,不愿描写现实,其毛病是“遥想天边的彩霞,忘记了身旁的棘荆。所谓“理想”,结果将成为“空想”;所谓“讴歌”,将只是欺诓;所谓“慰安”,将只是揶揄了。[5]

但茅盾对冰心的创作个性及成就也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属于她自己。她的作品中,不反映社会,却反映了她自己,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长些的诗篇比《繁星》和《春水》高。[5]

茅盾对冰心的肯定是很有限的。显然,对于兼有政治家身份的茅盾来说,不反映社会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由于茅盾在现代文学批评界的权威地位,其《冰心论》中的观点常常被后来的许多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所接受。

从早期权威批评家的评价来看,作为“五四”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冰心的文学创作并非完美。相反,其创作常常暴露一些缺限。尽管冰心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但其与文学大师仍存在较大距离。

除了权威的批评家外,权威的文学史也参与了对冰心的评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从50至80年代出版的几种权威的文学史来看,它们对冰心的评价都是很有分寸的。这些文学史一般都是在肯定冰心创作的前提下又指出其不足。显然,它们也没有把冰心看作文学大师。

作为现代文学史的开山之作,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显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部文学史中,除了鲁迅的文学地位得到充分彰显外,其他文学大师的文学地位尚未得到展现。王瑶分别从小说、散文和诗歌三个方面来评价冰心创作的。冰心的小说创作是放在第三章“成长中的小说”之“人生的探索”部分。介绍顺序是在叶绍均、王统照、许地山之后,庐隐之前。这种次序安排本身就带有评价的意味。对于冰心的“问题小说”,王瑶评价不高,尤其是其“爱的哲学”:

然而她不愿意停留在她最初所留意的“问题”里,现实太丑了,她的中庸主义只能给问题以抽象的解答,她逃入了理想,逃到母亲的怀里。她在温暖的家里感到了“爱”,而在社会的现实里感到了“憎”,她企图用“爱”来温暖世界,自然就和实际世界隔离了。[6]

显然,此评价是对茅盾《冰心论》观点的复述,但它的确抓住了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的弱点。

冰心的散文创作是放在第五章“收获丰富的散文”之“写景与抒情”部分,王瑶是把冰心放在朱自清、叶绍均、郑振铎、俞平伯后面来介绍的。编者既肯定了冰心散文的“曾经为人传诵和称道”,同时对其“逃避时代风雨”又进行了批评。[6]

冰心的诗歌创作是放在第二章“觉醒了的歌唱”之“正视人生”部分。对于当时风行一时的冰心小诗,王瑶相当不满,他甚至用了“粗制滥造”一词:

这种小诗在当时确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形式本身的局限和一些作者的粗制滥造,小诗的流弊逐渐引起了人们的不满。[6]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