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冰心

“冰心散文奖”作者眼中的故乡怀宁

冰心 2009-04-23 17:46:22
相关推荐

引导语:戴立的散文集《清风舞动白杨树》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说自己的家乡的怀宁。

戴立,女,1975年出生,安徽怀宁人。军人世家,生于江南,长于塞北。毕业于军事经济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届高研班、解放军国防大学高级领率机关战略参谋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毛泽东书法研究会理事。出版散文、古体诗、现代诗、报告文学、军史书籍5部。散文集《清风舞动白杨树》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长篇报告文学《穿出新军威》获全军军史研究优秀成果奖。

水莲深处是故乡

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的文章很美,而莲花亦如他所述,踏水临波,堪称花中君子。

我爱莲花,还因为它是我故乡的花卉。

少时,曾有一段随父母戍边的时光。

北疆岁月,一年里竟有大半年飞雪,绿意少有,更难得见到水生的娇艳花朵。

生长南国的父母常常应着节季,怀念故乡的花卉。

尤其是南国逢水必生的莲花。

父母的故乡都多水,莲更是随处可见。寻常日子,并不觉得多么可贵。然而人一旦背井离乡,伴平生孤独之感,故乡的草木便在梦里含情。

父亲的故乡安徽怀宁,是长江流域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襟江带湖,地当要冲,史载东晋、隋唐即已闻名。

唐时称舒州。宋时称宜城。

安徽是安庆、徽州的合称,而安庆即是怀宁之境。

清乾隆时,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南京)迁至安庆府怀宁县。千百年来为省、府、县同城同治,颇为独特,世称“首府首县”。因此是安徽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踞长江天险,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翻阅中国历史,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南宋时期,徽商出现在怀宁,使它成为长江中下游兴旺的贸易商埠。

元时即广设书院,是长江流域较早兴教之地。

清中期以来,徽班与黄梅戏班的相继出现更繁荣了中华戏曲艺术。

怀宁地貌山水相连,湖泊河道如星罗棋布,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

“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皖水西来,大江东去。

稳踞浩荡古老的长江、皖水,比邻独秀、天柱这样美丽的山峰,怀宁得天独厚,钟灵毓秀,蕴涵精神文化,有无数人物故事。

汉乐府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而它所咏之故事即出自怀宁。

“梁祝化蝶”源自民间神话,而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却是史有真事。

刘兰芝是汉时怀宁的一位大家闺秀,拥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之家教,“机鸣入机织”之美德,“精妙世无双”之美貌,“箱笼六、七十”之陪嫁。但她的婚姻在封建礼教社会,得不到认同与尊重,最后她与焦仲卿为忠于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

且不说汉乐府文章语言之美,只说此诗的社会意义乃影响深远,就是今天看来仍然不同凡响,令人深思。可以说它反映的既是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问题,也是自古以来普遍存在的精神伦理问题,以及爱情价值的认同问题。

《孔雀东南飞》更深的价值,是人类在封建制度呈兴旺之势时,即已对人权的一种探索,对平民追求自由生活的勇气进行了反思与礼赞。

由此可见,汉时的怀宁,平民精神意识的觉醒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并有文学的形式呈现于世,形成一种积极朴素的民间思想。也可见怀宁作为文化思想之乡源远流长。

来自民间精神深处的朴素的思想,体现于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就是一种平民的美德。

伟大的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道:“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一切认识来自人民,历史从来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

怀宁民间自古多有识之士,民风重视教育。元末即广开书院,教习后生,培育仕人,并借以传播精神美德。

引导语:戴立的散文集《清风舞动白杨树》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说自己的家乡的怀宁。

戴立,女,1975年出生,安徽怀宁人。军人世家,生于江南,长于塞北。毕业于军事经济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届高研班、解放军国防大学高级领率机关战略参谋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毛泽东书法研究会理事。出版散文、古体诗、现代诗、报告文学、军史书籍5部。散文集《清风舞动白杨树》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长篇报告文学《穿出新军威》获全军军史研究优秀成果奖。

水莲深处是故乡

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的文章很美,而莲花亦如他所述,踏水临波,堪称花中君子。

我爱莲花,还因为它是我故乡的花卉。

少时,曾有一段随父母戍边的时光。

北疆岁月,一年里竟有大半年飞雪,绿意少有,更难得见到水生的娇艳花朵。

生长南国的父母常常应着节季,怀念故乡的花卉。

尤其是南国逢水必生的莲花。

父母的故乡都多水,莲更是随处可见。寻常日子,并不觉得多么可贵。然而人一旦背井离乡,伴平生孤独之感,故乡的草木便在梦里含情。

父亲的故乡安徽怀宁,是长江流域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襟江带湖,地当要冲,史载东晋、隋唐即已闻名。

唐时称舒州。宋时称宜城。

安徽是安庆、徽州的合称,而安庆即是怀宁之境。

清乾隆时,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南京)迁至安庆府怀宁县。千百年来为省、府、县同城同治,颇为独特,世称“首府首县”。因此是安徽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踞长江天险,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翻阅中国历史,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南宋时期,徽商出现在怀宁,使它成为长江中下游兴旺的贸易商埠。

元时即广设书院,是长江流域较早兴教之地。

清中期以来,徽班与黄梅戏班的相继出现更繁荣了中华戏曲艺术。

怀宁地貌山水相连,湖泊河道如星罗棋布,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

“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皖水西来,大江东去。

稳踞浩荡古老的长江、皖水,比邻独秀、天柱这样美丽的山峰,怀宁得天独厚,钟灵毓秀,蕴涵精神文化,有无数人物故事。

汉乐府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而它所咏之故事即出自怀宁。

“梁祝化蝶”源自民间神话,而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却是史有真事。

刘兰芝是汉时怀宁的一位大家闺秀,拥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之家教,“机鸣入机织”之美德,“精妙世无双”之美貌,“箱笼六、七十”之陪嫁。但她的婚姻在封建礼教社会,得不到认同与尊重,最后她与焦仲卿为忠于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

且不说汉乐府文章语言之美,只说此诗的社会意义乃影响深远,就是今天看来仍然不同凡响,令人深思。可以说它反映的既是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问题,也是自古以来普遍存在的精神伦理问题,以及爱情价值的认同问题。

《孔雀东南飞》更深的价值,是人类在封建制度呈兴旺之势时,即已对人权的一种探索,对平民追求自由生活的勇气进行了反思与礼赞。

由此可见,汉时的怀宁,平民精神意识的觉醒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并有文学的形式呈现于世,形成一种积极朴素的民间思想。也可见怀宁作为文化思想之乡源远流长。

来自民间精神深处的朴素的思想,体现于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就是一种平民的美德。

伟大的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道:“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一切认识来自人民,历史从来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

怀宁民间自古多有识之士,民风重视教育。元末即广开书院,教习后生,培育仕人,并借以传播精神美德。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明代的文状元刘若宰曾为帝师,举荐过名将史可法,是才华出众、品行高尚的一代清官。

清乾隆年间修《胜朝殉节录》,记有史第一位文武状元、明副总兵怀宁人氏王来聘抗清殉国事迹。

一代宗师、清书法大家邓石如先生的邓氏家族更是世代人才辈出,他的儿子邓传密秉承家学也是清代著名的大书法家,孙邓解以通经史文章出仕,曾孙邓艺孙为民初著名的教育家,五世孙邓以蛰、邓季宣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大学教授,六世孙邓稼先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被国人誉为“两弹元勋”。

邓氏家族废“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言,体现教育的重大意义: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王星拱,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爱国民主人士。1949年去世时,刚上任的上海市长陈毅送挽联:“一代完人”。陈毅是“知松高洁”的革命家、诗人,他为何如此评价王星拱呢?

王星拱曾为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校长,是国民政府六届中央委员,究其本质,他更是一位品行高尚的学者。早年留学英伦,即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反清进步运动,民国初发起组织我国最早的现代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五四”运动中,他密切配合陈独秀、李大钊的爱国活动,并掩护陈独秀脱险。他拥护科学的学术精神,为大学教育经费的增加和教育独立管理与政府据理力争,在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中立场坚定地支持科学。在“一二·九”运动中,他支持爱国学生,不畏反动当局的白色恐怖,表明爱国立场,多次冒险营救、资助进步学生脱险。1947年在“反内战、反压迫、反饥饿”运动中,他为解救被捕学生愤然离校在香港发表公开讲话,抗议当局的无理行为,并毅然辞职,携家眷回到故乡怀宁。1949年国民政府要求他赴台,遭到他严词拒绝。

王星拱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教授化学的同时,他还积极宣传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理论,任三大大学校长期间广纳学者、知人善任。他一生的信念与目标是:要秉承学术独立的精神,以满足我们共同求知的欲望,使大学不愧为全国知识的中心。这一切,体现了一代大学者的爱国、爱教育的高尚品格,无愧于陈毅元帅的评价。

怀宁教育源远流长,传说宋朝理学大家朱熹曾在怀宁独秀山开设书院讲堂,传授儒家经典,使读书、入仕的思想在怀宁民间影响颇为深远,形成求知向学的民风,使怀宁成为文化之乡。

关于独秀山,历史上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1953年,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视察安庆,曾专门问过一个问题:先有独秀山还是先有陈独秀?

当然是先有独秀山后有陈独秀,陈独秀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觉者,一生不慕虚名,“陈独秀”三字不过是先生的一个笔名。

陈独秀,中国近代史上必书的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领导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虽然他本人后期在政治认识上与党有分歧,但先生一生光明磊落,在与党分离的下半生岁月里,坚守着一个君子该有的品德。他宁可靠稿费和北大学生的微薄资助艰难度日,也不接受国民政府许诺的高官厚禄和一些政府要人送给他的钱物,更不发表任何对党不利的言论。陈独秀兼志气、豪气、才气于一身,堪称一代豪杰!

千秋功过,历史已经做出公正评价,陈独秀先生名垂千古,而独秀山闻名遐迩。

怀宁还是戏曲之乡。1982年,戏剧家曹禺在怀宁石牌镇采风时说:“无石不成班,我是到怀宁‘朝圣’的。”说的是怀宁为国剧京剧的发源圣地。

京剧艺术发源于怀宁,黄梅戏艺术形成于怀宁,这两种曲艺的初期形成与发展得益于清中期的乾隆盛世。

乾隆时期,几代君主的努力使清王朝进入封建社会的兴盛阶段,怀宁民间出现多种曲艺形式,主要是以群众娱乐为起因,后来徽商带动了贸易与文化的发展,成为曲艺文化的使者,曲艺也在实际生活中被艺人们精益求精。

近代京剧艺术与黄梅戏艺术在程长庚、杨月楼、郑绍周、严凤英等安庆及怀宁籍艺术大师的总结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曲艺,使这两种发源怀宁的剧种得到发扬光大,成为怀宁人的骄傲。

诗歌,人类文字的精华,文字艺术的至高境界。无法想象哪一个伟大的民族没有自己的诗歌,没有自己的诗人。

海子,15岁从怀宁乡间考上北京大学,19岁执教中国政法大学,在25年的短短生命里,他用人们难以想象的热情、智慧写下了大量优秀诗篇。他的诗歌精神影响了中国当代诗坛。这位生于乡间、长于乡间的淳朴少年,在怀宁这片文化艺术沃野中尽情汲取营养,用诗句喷发自己对生命与世界的热爱。

我们知道,文化自信更多的取决于文化认同。皖江文化,以它独有的底蕴和博大恢宏的品质,贡献了无数杰出人物。怀宁有史以来重视文教,许多青年通过教育走出故乡,走入更高的知识殿堂,走到更高远的地方看自己的家园。

新的知识与渊源的乡物乡情结合起今天的怀宁精神,它将是更美丽动人的。

曾几何时,急功近利的无节制开发,使怀宁的山水遭到无情破坏,莲花无法居于喧嚣的繁华,一度消失于匆忙追求物质的眼眸。而今,人们从富裕的物质中思念从前的家园,想念当年的“遍地花,清水塘”,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开始珍惜爱护土地及世代赖以生息的精神家园。

岁月的长久中,不能磨灭的是精神。

莲花的美,在不慕虚华,在内敛沉着,在它凝聚了人们对精神美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莲花,我故乡的花卉,它蕴藏了我故乡人的热情与智慧精神。看到它,想起我勤劳善良的故乡人。想起它,看到质朴鲜亮的人生。

戴立和她的《清风舞动白杨树》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宗仁

戴立以其真实的经历、见闻为蓝本,以现实社会阅历为基底,深情地写就这部散文集。作品浸透着她对江山风物、普通生活、朋友亲人的挚爱。她把自己的生活,读书的心得,熟悉的亲人朋友都写进了散文。我读这些散文得到最突出的启迪是:

沉迷那个冬天的平静,望着北方的天空我充满回忆。记着她,因为北方的草原,因为来自松花江的水,还有水边那个捧着瓶子的孩子。

那时,她还是个中学生。多年前,北方的天空在一场大雪后越加广阔。我到了那里,写下报告文学《船夫曲》。这篇作品中有一个细节:“江边,一个女孩拿着小瓶,面对大江凝望……我真想把浮桥的缆绳拽在手里,将一条大江牵进小孩的瓶中。”一年后,戴立在她的散文《北方的雪原》里写道:“我是那个捧着瓶子望江的孩子,梦想将一江的激流注进小小的瓶中……”

时光飞逝,这段文字为什么让我铭记?一是因为江边这女孩的心意。那条江宽阔得超出我们的想象,江面的浩瀚也超出我们的想象。小小的瓶内装大海,有心足够。二是因为她对世间万物的深情。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她把自己的博厚情感装进可以盛下大海的瓶中,完全办得到。有了这个装进大海的小瓶,戴立终生富足。

如今,放在我面前的这部散文集《清风舞动白杨树》,就是从这瓶子里流淌出的,呈现给读者她真实的内心——对真善美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戴立以其真实的经历、见闻为蓝本,以现实社会阅历为基底,深情地写就这部散文集。作品浸透着她对江山风物、普通生活、朋友亲人的挚爱。她把自己的生活,读书的心得,熟悉的亲人朋友都写进了散文。我读这些散文得到最突出的启迪是:创作要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要尽量多地发掘真正属于自己心底的东西,散文是有生命力的。

戴立雅丽,她的散文也雅丽。那些清词丽句像纯澈的风悄悄拂过河水。看不到雕琢,让人一口气就读了下去,有余兴未尽之感。如她在《灯光》中写道:“我喜欢灯光,喜欢它带来的内心安定,也许童年的记忆里,它的存在涵盖了幸福的全部内容。人生路上,它一直保存于我的内心,它不仅仅是桌上的一盏灯,它是我内心的光亮。”

戴立坦诚,她的散文也坦诚。形而上是思,散文贵思。她的散文近乎“笔记”,或是随笔。包含情趣理趣,直陈稀文逸事。人情冷暖、世道人心,在她举重若轻的白描文字中,使人领略了她一贯坚持的价值观念,是坦诚。这种坦诚使现实生活中的她变得深邃,也为她的散文增添了暖色。

戴立宁静,她的散文也宁静。我绝不愿用静态这样呆板的词来说她的散文,因为静态只是摆设的景物,而戴立的散文是一种能给读者传达某种感情的、生命的文字,能使人得到心旷神怡的宁静的美。我喜欢这样的静,生命力旺盛的静。静水流深。她写到黄山悬崖绝壁上凭空生长的松树时说:“那不知何来的种子,在石隙里生息,它不愿死去,偏要把根扎下去,展现它生命的翠绿。它的生命,也许不过是风,或者飞鸟一次平常的玩耍,然而,风与飞鸟并不知道,这粒种子是如此的不平凡,它拥有无比高贵的意志。”

她在解释《论语》时,对和谐二字的理解堪称经典:“和谐,就是要有爱的怀抱。”这些文字乍看平平淡淡,实则包容着轰轰烈烈的震撼。这是一种精神的意境,像巨轮后面翻腾的浪花。

眼下,大而无当的空话大话随处可见,像戴立这样有内涵的眼睛,以及这双眼睛里折射出的美好的文字越来越少见了。我当珍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