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毕淑敏

毕淑敏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关怀

毕淑敏 2008-09-06 04:36:01
相关推荐

导语:在毕淑敏的散文中,真实是最鲜明的色彩,她追求恢复本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死亡和孤单的体验,让她更加致力于探索生命的本质。通过她的亲身经历,更加深入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怀。

生与死,是两个对立又统一的环节。人们追求生,惧怕死,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的背后躲藏着什么,不知道死亡会带领我们走向哪里。然而,人们一面怀着对死亡的恐惧,一面却又不知道珍惜生命的可贵,无度地挥霍美好的人生。与死神数次擦肩而过的毕淑敏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死亡不应该被惧怕,被拒绝,生命不应该是这样浅薄又平淡,生命应该被深深地热爱。因此在她的散文中,我们便时时都能看到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与研究。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人性和责任也逐渐成为愈加重要的内容,人们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关注的目光也愈加热切。毕淑敏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生命的无限关怀走向了文坛。有着丰富阅历的她从十六岁起就踏上了从军的道路,在漫长的军旅生活中,她所经历的、目睹的死亡数不胜数。而在之后的医生职业中更是使她下定决心要探寻那藏在死亡背后的生命的伟大价值和意义。她对生命的关怀和所背负的强烈责任感在她的散文中明确直接地体现出来,使她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然后又如她自己所说,“人生莫测,由此便滋生出过度的责任心,不但为自己负责,还要为他人负责。”她又将这份对生命的关爱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试图通过她笔下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文章,温暖更多人的生命。

毕淑敏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使她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更明确的认识,所以她在散文中用真挚的感情抒发着对女性的关怀和尊重。她也深刻地揭露了女性在追求人格自由的道路上所受到的重重阻碍和困惑。毕淑敏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她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生命,思索人生。她的作品总是有力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导语:在毕淑敏的散文中,真实是最鲜明的色彩,她追求恢复本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死亡和孤单的体验,让她更加致力于探索生命的本质。通过她的亲身经历,更加深入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怀。

生与死,是两个对立又统一的环节。人们追求生,惧怕死,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的背后躲藏着什么,不知道死亡会带领我们走向哪里。然而,人们一面怀着对死亡的恐惧,一面却又不知道珍惜生命的可贵,无度地挥霍美好的人生。与死神数次擦肩而过的毕淑敏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死亡不应该被惧怕,被拒绝,生命不应该是这样浅薄又平淡,生命应该被深深地热爱。因此在她的散文中,我们便时时都能看到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与研究。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人性和责任也逐渐成为愈加重要的内容,人们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关注的目光也愈加热切。毕淑敏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生命的无限关怀走向了文坛。有着丰富阅历的她从十六岁起就踏上了从军的道路,在漫长的军旅生活中,她所经历的、目睹的死亡数不胜数。而在之后的医生职业中更是使她下定决心要探寻那藏在死亡背后的生命的伟大价值和意义。她对生命的关怀和所背负的强烈责任感在她的散文中明确直接地体现出来,使她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然后又如她自己所说,“人生莫测,由此便滋生出过度的责任心,不但为自己负责,还要为他人负责。”她又将这份对生命的关爱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试图通过她笔下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文章,温暖更多人的生命。

毕淑敏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使她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更明确的认识,所以她在散文中用真挚的感情抒发着对女性的关怀和尊重。她也深刻地揭露了女性在追求人格自由的道路上所受到的重重阻碍和困惑。毕淑敏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她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生命,思索人生。她的作品总是有力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一、生命意识的萌生

生命,是仅有一次的珍贵;是短暂数十年的美好;是精心度过的幸福。在浩瀚的宇宙笼罩之下,每个人的存在都是那么渺小,那么孤单。人们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对生命进行探索,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一)对死亡的恐惧和面对死的态度

从古至今,“死亡”一直是让人犹豫痛心的最为忌讳的词。很多人都不愿说起,认为这是不吉利的预兆。虽然生与死是相对存在的,但人们对“生”所表现出的向往以及对“死”所表现出的绝望更加鲜明地显现出人们对“死”的厌恶和恐惧。“死亡”这个充满寒意的让人恐惧的词一直是用“没了”、“去世”来代替。人们就是通过这样的隐讳来寻求一种自我的安慰。

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克制的恐惧,但这却也是每个人无可奈何的归宿和结束。对于死亡,我们不能否认它的丑恶,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悲痛和缅怀,以及给那些目睹了死亡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惧。然而,我们也同样要认清,无论死亡多么的可恶,多么的让人恐惧,它都是存在的,都是无法回避的。

很多有着高超写作水平的作家在面对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时,也失去了往日里的妙笔生花,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够用语言的修饰来为死亡镀上明亮的光彩。

毕淑敏也同于普通的人,她也同样渴望生,拒绝死。但她更清楚死亡是生命的归宿,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无从改变。所以在面对终将到来的死亡时,她不是默默等待死亡将她吞噬,而是勇敢地迎接死亡,努力地感受生命,用自信和尊严来面对所谓的“死亡”。毕淑敏面对死亡的态度正如《西藏,面冰十年》中所说:“和山相比,我们那样渺小,可是人也是很伟大的,以我们渺小的身躯,由于努力和团结,我们终于也有一瞬间,站得比山更高,群山匍匐在我们脚下。”在毕淑敏的散文中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自己对死亡的无畏无惧,也就是这样,在毕淑敏的散文中,我第一次觉得死亡不是一个恐怖的黑暗的恶魔,它只是一个必须要去的生命结束的地点罢了。是毕淑敏这种淡然、乐观、向上的精神给了我力量和希望。

(二)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

恩格斯说过:“今天,不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不了解生命的否定实质上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生理学,已经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了。”

在毕淑敏的散文中,生命是贯穿于所有文章的线索。生命在她的散文中是那样的有力,那样的强大。同时在她的散文中也不时夹杂着死亡的概念,让读者在她的散文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死亡的意识。毕淑敏在藏北高原的日子足以让她接近死亡,“在那里,死亡就像一把利刃,挂在半空,时不时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在那样的环境中,对于年轻的她而言,死亡就在面前,围绕着,等待着。而毕淑敏终究没有被死亡夺去生命,她就是在死亡的面前,更加用力地紧抱着属于她的生命。不得不说,这种在死亡边缘徘徊过的人,对生命的意义会有着更加透彻、完整的理解。

回顾毕淑敏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她的那些在生死边缘的经历的确不少,因为她的亲身体验,使她有着更深的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使她更加明确生命所带给她的一切宝贵的事物,使她日后再面对死亡时能够有一个淡然、乐观的心态。

(三)探索对生命的关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

毕淑敏对死亡的理解和探索是无止境的,从最初对死亡意识的顿悟从而萌生了继续追寻的想法。在深入感受过、体验过死亡的意义和内涵后又开始追寻生命的存在和对生命的关爱。

在《写下你的墓志铭》中,毕淑敏冷静地和年轻的大学生们谈论死亡,她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直到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这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她告诉生气蓬勃的大学生们,试着写下你的墓志铭,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命一个定义,一个有终点有目的的远方。我们历经沿途美丽曲折的风景,最终会到达那里,从容而稳健。不必惧怕死亡,也无需去逃避死亡,她告诉我们,认真地策划自己的一生,要把生命的路程定得更长远一些,活得更从容,面对必然会到来的死亡的限制,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一生渲染得瑰丽多彩。《写下你的墓志铭》记录的是毕淑敏在一所大学所做的一场成功的演讲,透过文章的描述,我似乎能感受到当时在场的大学生们在听到这样一个略显晦涩沉重的话题时内心的那一分颤动和几千人在深深思考时的寂静,感受到一颗颗年轻的心在一位智者的带领下,去探寻死亡和生命的关联,亦能感受到这些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在经过启发后豁然开朗的明净和淡然,我甚至也默默地为自己写下了一句墓志铭,“我经历了我想要的人生!”带着这份对自己一生的定义,我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去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去跋涉人生路途的曲折迂回,去关爱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不怕失败,只求不留遗憾。 毕淑敏的作品中不断地表现出她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她是一个有着艰难经历的人,所以更使她明白生活所带给她的意义,所以她更加努力地去善待每个人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爱它,又如何能够拥有它?毕淑敏爱生命,更爱为生命付出自己的力量和贡献。无论是做医生还是做作家,她都是一步一步用心,用爱,用灵魂去诠释的。她向全世界承诺,向自己的灵魂承诺,向自己的生命承诺,会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关爱生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