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小说

试论巴金小说《家》中觉新的悲剧

小说 2009-05-20 04:07:49
相关推荐

[内容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作家并不多,而已全在这少数作家之中,又处于相当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在他众多作品之中的《家》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最成功、最优秀的作品。《家》揭示了封建礼教束缚和“五四”精神召唤在两种力量斗争中的出身剥削家庭的青年一代的行为和心理,塑造了各种类型的青年, 特别是觉新的形象,出身剥削家庭的具有双重性格的青年典型。以上这些矛盾的心理、行为惊人地统一在觉新身上,使他成为一个逼真、深刻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 :双重性格; 矛盾; 悲剧

喜欢巴金的文字,多缘于他更的深情。虽然他的思想没有鲁迅的深刻,学问没有钱钟书的广博,文采没有沈从文的绚丽,某些文字,还略显粗糙,如《家》中一些口号式的对话与自白等,但就是这样的文字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是许许多多现代作家无可匹敌的,那就是在直率的倾诉式的语言中,包喊着浓浓的人性情昧与赤热良心,如冬夜里的炉火,让人温暖而感动。读着这样的文字,不必花太多的心思去探察什么背后的隐喻或象征,你大可以像对待自己可亲的兄长讲话那样安安静静地斜躺在床上,或专注或散漫地倾听着他那些充满情感的自白或者忠告。

《家》中的觉新和觉慧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①觉新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但是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折中道路。虽然他一昧地敷衍退让,结果却失去的是他所宝贵的一切,只剩下一颗脆弱的心。而与他生活在同一环境之中的觉慧,却看透这个陈腐的家,知道它是无药可救的了②。无所顾忌自然十分大胆。他终于成为这个家中的第一个“叛徒”寻得了生活的自决权。

觉新是《家》中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高太爷对觉慧、觉民的压迫和反压迫,高老太爷的“霸道”和克安、克定的“忤逆”,觉慧和凤鸣的爱情悲剧,他和瑞廷、梅之间的爱情纠葛,封建礼教的迫害和他的家庭幸福,在这些矛盾中他都处于焦点。

觉新这个典型比较复杂,他处在封建家庭和判逆青年两种敌对力之间的特殊地位上,各种矛盾冲突都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五四”时代的青年,他也曾有过理想和追求,渴望自由和个性解放。他看到封建家庭中的“仇恨和斗争”,也有自己的不平、不满和愤恨,但是在封建礼教熏陶下,他自幼养成了驯顺的性格。他出身在“诗礼传家”的官僚地主家庭,封建传统观念在他身上打上很深的烙印。父母双亡,他是长房长孙,一方面他不得不过早地承担家庭重担;他是高家两种势力争夺的焦点,双方都在对他施加压力,他介于这两种不可调和的势力之间也是常常犹豫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另一方面,弟弟妹妹接受新的思想,争取生活自由、婚姻自主、读书图新,需要他的同情和支持。他拘于礼法,于伦理,事事唯长辈之命是从;但他是个青年,特别是他处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的历史年代,“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婚姻自主”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他受伤的心灵上必定引起强烈的共鸣。他即不同于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克明、荒淫无耻的克安、克定,专制独裁的高老太爷;又有别于民主势力的先锋觉慧和觉民。觉新在两种势力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错综复杂的精神状态就是根源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原因,造成了觉新内心极度矛盾和精神剧烈的痛苦。这个艺术典型是作家把握了旧中国的时代特征,精细地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内涵而塑造出来的。

[内容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作家并不多,而已全在这少数作家之中,又处于相当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在他众多作品之中的《家》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最成功、最优秀的作品。《家》揭示了封建礼教束缚和“五四”精神召唤在两种力量斗争中的出身剥削家庭的青年一代的行为和心理,塑造了各种类型的青年, 特别是觉新的形象,出身剥削家庭的具有双重性格的青年典型。以上这些矛盾的心理、行为惊人地统一在觉新身上,使他成为一个逼真、深刻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 :双重性格; 矛盾; 悲剧

喜欢巴金的文字,多缘于他更的深情。虽然他的思想没有鲁迅的深刻,学问没有钱钟书的广博,文采没有沈从文的绚丽,某些文字,还略显粗糙,如《家》中一些口号式的对话与自白等,但就是这样的文字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是许许多多现代作家无可匹敌的,那就是在直率的倾诉式的语言中,包喊着浓浓的人性情昧与赤热良心,如冬夜里的炉火,让人温暖而感动。读着这样的文字,不必花太多的心思去探察什么背后的隐喻或象征,你大可以像对待自己可亲的兄长讲话那样安安静静地斜躺在床上,或专注或散漫地倾听着他那些充满情感的自白或者忠告。

《家》中的觉新和觉慧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①觉新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但是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折中道路。虽然他一昧地敷衍退让,结果却失去的是他所宝贵的一切,只剩下一颗脆弱的心。而与他生活在同一环境之中的觉慧,却看透这个陈腐的家,知道它是无药可救的了②。无所顾忌自然十分大胆。他终于成为这个家中的第一个“叛徒”寻得了生活的自决权。

觉新是《家》中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高太爷对觉慧、觉民的压迫和反压迫,高老太爷的“霸道”和克安、克定的“忤逆”,觉慧和凤鸣的爱情悲剧,他和瑞廷、梅之间的爱情纠葛,封建礼教的迫害和他的家庭幸福,在这些矛盾中他都处于焦点。

觉新这个典型比较复杂,他处在封建家庭和判逆青年两种敌对力之间的特殊地位上,各种矛盾冲突都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五四”时代的青年,他也曾有过理想和追求,渴望自由和个性解放。他看到封建家庭中的“仇恨和斗争”,也有自己的不平、不满和愤恨,但是在封建礼教熏陶下,他自幼养成了驯顺的性格。他出身在“诗礼传家”的官僚地主家庭,封建传统观念在他身上打上很深的烙印。父母双亡,他是长房长孙,一方面他不得不过早地承担家庭重担;他是高家两种势力争夺的焦点,双方都在对他施加压力,他介于这两种不可调和的势力之间也是常常犹豫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另一方面,弟弟妹妹接受新的思想,争取生活自由、婚姻自主、读书图新,需要他的同情和支持。他拘于礼法,于伦理,事事唯长辈之命是从;但他是个青年,特别是他处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的历史年代,“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婚姻自主”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他受伤的心灵上必定引起强烈的共鸣。他即不同于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克明、荒淫无耻的克安、克定,专制独裁的高老太爷;又有别于民主势力的先锋觉慧和觉民。觉新在两种势力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错综复杂的精神状态就是根源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原因,造成了觉新内心极度矛盾和精神剧烈的痛苦。这个艺术典型是作家把握了旧中国的时代特征,精细地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内涵而塑造出来的。

一、生活准则惟命是从,内心却十分矛盾

从《家》中我们看到,觉新是封建礼教祭坛上的一个牺牲品,他被长房长孙的家族制度夺去了前途,被不自由的婚姻制度夺去了情人,被封建礼教夺去了妻子。巴金对觉新这系列的惨痛遭遇,是“哀其不幸”。觉新说过:“我们生长在这个年代,就只有做牺牲品的资格。”这是他的生活准则,他认为封建秩序是不可动摇的,不仅自己惟命是从,而且也以此律人。“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是他最好的处世哲学。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对长辈的任何训令都点头照办,不敢说半句反抗的话;他在任何逆境里都毫无怨言,服从成了他的本能,然而,动人的艺术典型的性格往往是多样化的,为此,作家还开掘了人物的另一方面性格——强烈的不满。

因为他对于封建家庭也有所不满,所以他也就容易接受五四时期的新思想,他和觉民、觉慧一道读着新书新报。但是,他并不能认识封建家庭必须灭亡的命运,他也并不想彻底背叛和推翻这个封建家庭,他只是想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良。因为 当他处理家庭矛盾时:他想,这样不断地跟长辈冲突有什么好处呢?四婶和五婶,再加上一陈姨太,他们永远是那样的女人。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于是他又发明了新的处世方法,或者更可以说是处家的方法,他极力避免跟她们的冲突,他在可能的范围内极力的敷衍她们,他对她们非常尊敬,他陪她们打牌,他在她们买东西——总之,他牺牲了一部分时间去讨她们的欢心,只是为了想过几天安静的生活。他想息事宁人,求得平静,但“家”在他统管的日子哩,事从未息,人从未宁。当觉慧、觉民同高老太爷发生冲突时,觉新总想调和矛盾,但结果却招致了各方面的责难和抱怨以至攻击,使他始终处在巨大的矛盾和痛苦之中。

觉新在每一次屈从封建势力的同时,内心又是十分矛盾的,封建家长用粗暴而简单的手段,断送了他编织的前程和爱情的理想,虽然“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也没有反抗的思想”,可是,他绝望,他痛苦。陈姨太以避免高老太爷的灵枢会遭“血光之灾”为借口,逼迫瑞珏搬到缺医少药的乡下去住,在这关系瑞珏生命安危的时刻,觉新仍然不敢说半个“不”字,他竟屈从于鬼话,以至于把亲人送上了绝路。可是,他那样缠绵痛苦,当面,是平和地接受,背后,却掀起了偌大的感情波澜。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秩序,为了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献出了一片真诚。觉新有很多痛苦,其中最揪心的,就是不为弟妹们特别是两个弟弟所理解。两个弟弟情急之下甚至当面申斥自己的大哥真是个懦夫!说他是个“温好人”。面对这种不理解,觉新辩解说:“我们在这个时代,就只有做牺牲者的资格。”为什么呢?“我是个承命孙、长房的长孙,高家需要我来撑场面,他们哪儿肯放过我?”我也并非甘心顺从命运。可是我又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你们应该了解我。他本来是情弱的,在长辈面前唯唯诺诺,但是后来,当克安、克定两个叔叔要变买田产的时候,他却不能听之任之,说:“如果我们再不管, 高家就什么都会光了”。巴金在描写封建势力压迫觉新就范时,总是从对立的两方面说明人物的态度。顺从和不满、和谐到统一,体现在觉新身上,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复杂的双重性格。

在高家的叛逆者同封建家长之间多种多样的冲突之中,觉新的行为和心理,也同样充满了服从与不满的矛盾,作为叛逆者的觉民、觉慧,是觉新相依为命的亲兄弟,一方面,觉新从自身的痛苦渲遇中同情他们的叛边行为,一方面,他又必须按照祖父、叔婶的意愿,忠于自己的职责,对两兄弟进行管教,这种处境造成了他内心极度的矛盾,在长辈面前他是唯唯诺诺的奴才,在妻子、兄弟面前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好人”:在大家族中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愧俑,私底下又是一个会用思想的真正的人。在觉新顺从与不满的矛盾行为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人物的双重性格以及它们的统一。不满是他真实的人性,顺从是他驯化了的奴性:不满是他真实的情感,顺从是他处世的理智。奴性总是压倒人性,理智总是战胜感情。作者染人物对立的性格互为斗争之后,又从和谐到统一起来,继续奉行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塑造了一个永远在矛盾中的性格。

二、清醒的认识却痛苦的遗忘

觉新是一个被压迫被侮辱的人物,他懦弱性格是可悲的,为了使这形象具有更强烈的控诉力量,具有更高的典型意义,巴金还着力刻画了人物性格的另一矛盾——清醒与遗忘。

清醒是在觉新目睹了大家庭中的明争暗斗以及遭受到压迫以后产生的。最初,当他看见了这个绅士家庭的另一个面目时,他不满意,为摆脱这种境况进行了奋斗,可是他的奋斗招来了更多的烦恼和更多的敌人之后,他妥协了,对封建大家庭的黑暗内幕的清醒认识,只能给他带来痛苦,不能解脱,于是,他的思想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遗忘。觉新本人承认遗忘是他的一个战略。“现实让我太难受了”,“我只好让自己变得糊涂点,可以在遗忘中过日子,”在这种处世哲学的指导下,觉新的行为和心理充满了有意和无意的遗忘。白天,他在觉民、觉慧的谈论中,触动了心中的隐痛,悲哀地泪流不止,可是到了晚上,在高家四世同堂的除夕宴上,他无禁忌地喝酒和弟妹欢娱作乐,有意排解他的苦痛。他在尊奉父命成亲的过程中,尽管绝望地痛哭过,可是成亲后,遗忘又马上帮了他的忙。他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忘记了他的前程。觉新知道新寡的梅重回故旱,刚刚还痛苦万分,但转过身,他又高高兴兴和弟妹们一起踢毽子逗乐。然而,觉新对两个女人的爱情和责任,使他陷入了巨人的痛苦和深深的自责,“遗忘”这副药,只是让他更为忍顺的接受一切不公平的待遇。

巴金在刻画觉新的双重性格时,交织着清醒与遗忘的辩证描绘,使我们看到了人物被严重扭曲的心理,在不满现实,不满自己的痛苦中,遗忘便成了觉新这类软弱性格的一剂良药。但是作者又继续掘进描写觉新的遗忘处世又给自己带来了新的清醒,而新的清醒又导致了更可怕的痛苦,他认识到:“为了满足一切的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但是结果依旧不曾给他带来和平与安宁,赶走了一个弟弟,又被另一个弟弟骂为懦夫”,瑞珏之死,觉新陡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青年人的前途,夺去了自己最爱的两个女人。清醒之后灵魂的搏斗是那样的激烈,那样的可怕!清醒,又把精神的解脱寄托于遗忘,在痛苦中不断地清醒,在痛苦中不断的遗忘,而清醒和遗忘的交织又使人物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然后又只能在遗忘中偷生,在遗忘中重蹈覆辙,活生生地刻画出被现实扭曲了的性格,展现了旧中国处于新旧势力对抗中受压迫的青年变态的精神特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