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小说

有关小说的鉴赏基本知识

小说 2007-01-16 10:35:13
相关推荐

有关小说的知识,大家知道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相关小说的鉴赏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与了解。

一、了解小说的常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了两种,主要人物也叫主人公)、情节、环境。

2.小说最基本的特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形象,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3.典型环境:能鲜明反映时代特征的社会风貌。

4.典型形象: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代表时代中某一类人的共同特点的人物。

二、鉴赏小说的方法

1、梳理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顺叙(平叙)、倒叙、插叙。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情节的生动性是小说情节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读者对情节的最基本要求。

2、分析环境描写: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3、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人物思想性格要从小说常见的刻画方法入手。

①、肖像描写。如《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写:第一次到鲁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脸上也白胖了。第二次到鲁家:脸色青黄,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死尸似的脸。捐了门槛仍不能祭祀: 脸色灰黑。沦为乞丐后: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木刻似的,眼睛间或一轮。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②、语言描写。如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和水生嫂的临别对话: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上!”

水生说:“那咋成啊!”

有关小说的知识,大家知道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相关小说的鉴赏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与了解。

一、了解小说的常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了两种,主要人物也叫主人公)、情节、环境。

2.小说最基本的特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形象,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3.典型环境:能鲜明反映时代特征的社会风貌。

4.典型形象: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代表时代中某一类人的共同特点的人物。

二、鉴赏小说的方法

1、梳理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顺叙(平叙)、倒叙、插叙。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情节的生动性是小说情节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读者对情节的最基本要求。

2、分析环境描写: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3、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人物思想性格要从小说常见的刻画方法入手。

①、肖像描写。如《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写:第一次到鲁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脸上也白胖了。第二次到鲁家:脸色青黄,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死尸似的脸。捐了门槛仍不能祭祀: 脸色灰黑。沦为乞丐后: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木刻似的,眼睛间或一轮。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②、语言描写。如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和水生嫂的临别对话: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上!”

水生说:“那咋成啊!”

水生嫂说:“咋不成?”

水生说:“我们又不是去走亲戚,是去打鬼子,打仗!”

水生嫂说:“哦,那么说我是去走亲戚了?我还要干活哩!”

水生恳求说:“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水生嫂说:“说得轻巧。你不替我想想,也该替老人、孩子想想。上有老下有小的,我的命好苦啊!你这个狠心贼,心里根本没有我,我不想活了……”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走!”

水生说:“我们是去打鬼子,你个娘儿们跟去干什么?”

水生嫂说:“烧饭、洗衣呀。你们的人就不吃饭换衣服了?”

水生说:“那咋成啊,打仗还带个娘儿们!”

水生嫂说:“咋不成啊,古代还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哩!”

水生说:“哎,说真个的,千斤担子你先担着吧,等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水生嫂娇嗔地说:“嗯,不嘛……就你嘴甜。”

分析:以上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③、动作描写。如《药》中对康大叔的动作描写: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 “这老东西……。”

分析:嚷、抢、扯、裹、塞、抓、担、捏、哼——表现了他的凶狠、贪婪;闯、披、散、捆、嚷——表现了他的蛮横、凶暴。这些动作描写刻画出了康大叔的凶暴、残忍、贪婪、无耻。

④、心理描写。如《药》中华老栓的爽快和幸福:华老栓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华老栓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老拴在买“药”的途中“倒觉的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和拿到人血馒头后“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他对人血馒头寄予的希望。这里的心理活动描写,则进一步突出了他的愚昧落后的性格。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所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这又表现了他的麻木无知。

⑤、细节描写。如《药》的开头,写华老栓夫妇准备去买人血馒头。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钱,老栓接过来后“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中间的“掏”“抖抖的”“按了两下”,充分表现了华老栓夫妇的贫苦,他们的洋钱来得多么不容易。他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去取药时“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并且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医好子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的珍惜以及惊惧的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与善良及其矛盾的心情。

⑤、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以展现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 这些学生在号召群众募捐,帮助灾区人民解决困难,重建家园,围观的人听了都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纷纷把钞票放进箱子里表示一点心意。站在外围的人焦急地等待里边的人快出来,好让自己进去捐款。一位叔叔还大声地叫嚷:“你,你快一点行吗?真是急死人了。

这段话描写了热烈的捐款的场面,反映了人们对捐资救灾的热情。作者不仅写出了群体的活动,还写了一位叔叔的神态和语言。这样就叫做点面结合,让场面显得热烈而不单调。

又如: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象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象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而来到街上看看,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的走。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 (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

这是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的片断,这段描写接着抓住景物在烈日下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分别写了街上的柳树、马路、便道上的尘土灰沙、狗、骡马、小贩、柏油路、铺户门前的铜牌、车夫,从侧面描写烈日,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干燥、憋闷;通过写祥子的感受,调动多种感官从侧面表现酷暑高温。烘托出了祥子拉车的艰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