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散文

回家路上优美散文

散文 2010-08-25 06:56:31
相关推荐

每个人都有一条通往回家的路,回家的路上也都会有那么几盏的路灯。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家路上优美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回家路上优美散文

也许家乡的东西总是最让人牵挂的,独在异乡的游子总会牵动着家乡的目光,家乡同时也是游子们留恋的地方,快到年末了,思乡之情总是会不自觉随着时间的流露出来,也激起了我想写一篇与家乡有关的文章的欲望,但是想来想去都不知道怎么切入才好,除了那点乡情我实在无法入手,这才发现,自己对家乡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昨天看到白落梅写的一篇听戏的文章,才猛然发觉,那个快让我们年轻人遗忘的黄梅戏,突然瞬间觉得他们在最深的时光中招摇的是那么耀眼,夺目。也许也蛮可笑的,纵里寻它千百度,忽然发觉那最深的东西在灯火阑珊处。

记得小时候,对于黄梅戏的接触是自己很小的时候,那时黑白电视到处播的都是黄梅戏,一稍微有点喜事,都会搭戏台,然后全村的人围在一起看黄梅戏,整村里都喜欢看黄梅戏,大人们看门道,我们小孩子就看热闹,一起聚在戏台下,围着戏台转,那时有多热闹,就有多热闹。还记得那时的收音机刚开始普及,好多人都喜欢在收音机里放黄梅戏,让后尽情投入的表演,我妈也不例外,她总是喜欢将收音机里的音调调到最高,在家哼着,记得那时候我妈妈喜欢把刘海剪成弯弯,与黄梅戏里的戏子有几分相似,本来我妈妈长得就比较古典,大大的眼睛,有神,弯弯的月牙,漂亮至极,再尽情的投入演出,将一首首黄梅戏表演的出神入化,那时我还小,听不懂黄梅戏唱的啥,只知道黄梅戏带给我们许多欢乐。

后来,由于同村里的人出去打工,风风光光的回来了,说在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在外挣的钱不少,基本维持家庭不难,在家实在是太困难了,一家子要养活,家里穷的实在掀不开锅,所以那年许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我爸爸妈妈也不例外,后来家里就清冷多了,也听不到我妈在家唱黄梅戏了,整个村里平静多了,只剩下老人跟小孩子,老人守着几亩田,小孩子们忙着上学,黄梅戏,几乎被淡忘了许多,记得全村里的年轻刚出去打工那一会,如果有什么大事,也会办办戏台,唱几班戏,但是廖廖数几观看的人,撑不起这么热闹的场面,清冷落寞,笼罩着整个戏台,后来慢慢地,村里有什么事,几乎就不办了,黄梅戏,几乎被我们淡忘了。

后来长大点,村里的电视普及了,也许为了让我们记起黄梅戏,也许因为我们是黄梅之乡,让我们重拾那美好,电视台也会播放黄梅戏,但是一篇篇经典的黄梅戏,抵不过电视对我们年轻人的娱乐吸引力,那温情委婉的表演,还不如我看一些电视来的痛快,那锣鼓敲打不如那日韩歌舞的劲爆刺激。所以每次我看到播放黄梅戏,我都会跳台,我外婆喜欢看黄梅戏,但是我又不想看,所以每次我都跳过黄梅戏的台,让那个台孤零零的被时光掩埋。

所以至今,跟我同龄的,在我们家乡的爱上黄梅戏的有多少,这些特色的文化,也许只有乡在老一辈身上得到过生命,就像上次我到我妈妈那去,我们村的一阿姨不管工作多忙,她都会陪我妈妈一起看黄梅戏,但是即使爱黄梅戏,我想也没有现在的广场舞那么炙热吧,我妈现在学习广场舞的热情远胜于黄梅戏,此时看到她跳黄梅戏的热情,不亚于当年爱黄梅戏的戏的热情,也许时间总是会改变什么,一些古老的东西总是会不自觉的远去。

不知道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年轻,还是年轻人改变了世界,一些古老的文化精粹,在我们身上总是会得不到呈现,我们追求潮流,总是会忘了那些最根本的东西,也许在追求潮流上走太远了,不知道什么方向了,我们才会回望那些最初的美好。也许是从别的地方遇见与家乡似曾相识的东西,才会忽然回悟那曾经被自己遗忘的最本质的东西。有时觉得很可笑,要别人来提醒,才知道,家乡的某些东西,一直存在时光最深的里,而且即使被时光掩埋了,它还是在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人们去发现它,不要将它丢弃,这是多么可悲而又痛心的一件事。

就如此刻的我,一个人在外面漂泊很久了,心漂泊累了,才会想起家乡,看到白落梅的听戏,才忽然发觉我们安庆的黄梅戏,它一直在时光里,等着我们年轻人,去挖掘,去承接。

我们家乡的黄梅戏,它的表演形式是载歌载舞,情感质朴细致,也许是因为我们安庆,黄梅一带的采茶歌发展而来的结果,富有很浓厚的本土气息,也许艺术是起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所以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场景,比如,最有代表的是《牛郎织女》《夫妻观灯》表演真实活泼,崇尚情感体验,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而且服装比较清新自然,没有许多夸张的浓墨重彩,比较贴近现实,没有在雾里看花的那种朦胧感觉,也没有登高望远的距离感,有的只是浓厚的生活气息尽情的演绎,所以它贴近现实。而且它融合我们当地的方言,更具有亲民的意味,比如《打猪草》中将生活的小事,与欢快美丽的曲调融合,真是美丽俏皮。

黄梅戏中的戏子总是美好的春光演绎的更加深刻,将寒秋落红演绎的更加彻底,一些岁月的静好的诠释更加逼真。一些情怀,一些美丽,在时光中慢慢传开来,将没有娱乐年代艳耀四海,将平淡的生活点缀的色彩斑斓,也许这就是戏曲的魅力,亦为戏子的魅力,同时也是当时人们的魅力,没有太多的杂质,在简单的时光中,尽情挥舞着色彩。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我都在尽情演绎人生,如那些在舞台上的戏子,他们在锣鼓声中,优雅的从容的舞着水袖,极尽抒情的演绎着悲欢。 那种浩荡辽阔的气场,浑然天成的性情,在风中荡漾,熏醉台下的看客。

黄梅戏这么多年走下来始终是觉得当今社会的大部分人群已经在离中国戏曲越来越远,都像泡沫一样,也许是新的东西的冲击,让古老的戏曲在夹缝中生存,所以戏曲在思变,努力去将年轻的"视线一点点回到他们的视线里面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年轻人要多去感受那些最本质的东西,那最淳朴的当地文化,一些古老的文化,不要让他们躲在时光中哭泣,即使在时光拼命召唤着你,而你对其不理,最后无助的消失在时光里,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走的太远,不要忘了回去的路,通向本质,纯粹的路。

就如高中课本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世界的不一定是民族的,一些东西去的时候很容易,回来就难了,就如前几年说屈原是韩国的,很像是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我们要努力保护好当地的文化。尤其是年轻人,容易盲目追求潮流,忘了最本质的东西。

我很庆幸我迷途知返,没有在执迷不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些古老的东西,由于披上了时光的色彩,使其更加有韵味,也更加有魅力,不管时间有多远,它总是会带领我们回归本真,回归本性,因为它经历过时间洗礼,更加沉淀。文化带我们回归本质,我们将文化更加深刻的在岁月中彰显。我现在努力去挖掘出最本质的东西,我不知道我会走多远,也不知道未来有多远,但是我知道我正在走在回家的路上,而且我很高兴,我正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每个人都有一条通往回家的路,回家的路上也都会有那么几盏的路灯。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家路上优美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回家路上优美散文

也许家乡的东西总是最让人牵挂的,独在异乡的游子总会牵动着家乡的目光,家乡同时也是游子们留恋的地方,快到年末了,思乡之情总是会不自觉随着时间的流露出来,也激起了我想写一篇与家乡有关的文章的欲望,但是想来想去都不知道怎么切入才好,除了那点乡情我实在无法入手,这才发现,自己对家乡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昨天看到白落梅写的一篇听戏的文章,才猛然发觉,那个快让我们年轻人遗忘的黄梅戏,突然瞬间觉得他们在最深的时光中招摇的是那么耀眼,夺目。也许也蛮可笑的,纵里寻它千百度,忽然发觉那最深的东西在灯火阑珊处。

记得小时候,对于黄梅戏的接触是自己很小的时候,那时黑白电视到处播的都是黄梅戏,一稍微有点喜事,都会搭戏台,然后全村的人围在一起看黄梅戏,整村里都喜欢看黄梅戏,大人们看门道,我们小孩子就看热闹,一起聚在戏台下,围着戏台转,那时有多热闹,就有多热闹。还记得那时的收音机刚开始普及,好多人都喜欢在收音机里放黄梅戏,让后尽情投入的表演,我妈也不例外,她总是喜欢将收音机里的音调调到最高,在家哼着,记得那时候我妈妈喜欢把刘海剪成弯弯,与黄梅戏里的戏子有几分相似,本来我妈妈长得就比较古典,大大的眼睛,有神,弯弯的月牙,漂亮至极,再尽情的投入演出,将一首首黄梅戏表演的出神入化,那时我还小,听不懂黄梅戏唱的啥,只知道黄梅戏带给我们许多欢乐。

后来,由于同村里的人出去打工,风风光光的回来了,说在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在外挣的钱不少,基本维持家庭不难,在家实在是太困难了,一家子要养活,家里穷的实在掀不开锅,所以那年许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我爸爸妈妈也不例外,后来家里就清冷多了,也听不到我妈在家唱黄梅戏了,整个村里平静多了,只剩下老人跟小孩子,老人守着几亩田,小孩子们忙着上学,黄梅戏,几乎被淡忘了许多,记得全村里的年轻刚出去打工那一会,如果有什么大事,也会办办戏台,唱几班戏,但是廖廖数几观看的人,撑不起这么热闹的场面,清冷落寞,笼罩着整个戏台,后来慢慢地,村里有什么事,几乎就不办了,黄梅戏,几乎被我们淡忘了。

后来长大点,村里的电视普及了,也许为了让我们记起黄梅戏,也许因为我们是黄梅之乡,让我们重拾那美好,电视台也会播放黄梅戏,但是一篇篇经典的黄梅戏,抵不过电视对我们年轻人的娱乐吸引力,那温情委婉的表演,还不如我看一些电视来的痛快,那锣鼓敲打不如那日韩歌舞的劲爆刺激。所以每次我看到播放黄梅戏,我都会跳台,我外婆喜欢看黄梅戏,但是我又不想看,所以每次我都跳过黄梅戏的台,让那个台孤零零的被时光掩埋。

所以至今,跟我同龄的,在我们家乡的爱上黄梅戏的有多少,这些特色的文化,也许只有乡在老一辈身上得到过生命,就像上次我到我妈妈那去,我们村的一阿姨不管工作多忙,她都会陪我妈妈一起看黄梅戏,但是即使爱黄梅戏,我想也没有现在的广场舞那么炙热吧,我妈现在学习广场舞的热情远胜于黄梅戏,此时看到她跳黄梅戏的热情,不亚于当年爱黄梅戏的戏的热情,也许时间总是会改变什么,一些古老的东西总是会不自觉的远去。

不知道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年轻,还是年轻人改变了世界,一些古老的文化精粹,在我们身上总是会得不到呈现,我们追求潮流,总是会忘了那些最根本的东西,也许在追求潮流上走太远了,不知道什么方向了,我们才会回望那些最初的美好。也许是从别的地方遇见与家乡似曾相识的东西,才会忽然回悟那曾经被自己遗忘的最本质的东西。有时觉得很可笑,要别人来提醒,才知道,家乡的某些东西,一直存在时光最深的里,而且即使被时光掩埋了,它还是在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人们去发现它,不要将它丢弃,这是多么可悲而又痛心的一件事。

就如此刻的我,一个人在外面漂泊很久了,心漂泊累了,才会想起家乡,看到白落梅的听戏,才忽然发觉我们安庆的黄梅戏,它一直在时光里,等着我们年轻人,去挖掘,去承接。

我们家乡的黄梅戏,它的表演形式是载歌载舞,情感质朴细致,也许是因为我们安庆,黄梅一带的采茶歌发展而来的结果,富有很浓厚的本土气息,也许艺术是起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所以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场景,比如,最有代表的是《牛郎织女》《夫妻观灯》表演真实活泼,崇尚情感体验,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而且服装比较清新自然,没有许多夸张的浓墨重彩,比较贴近现实,没有在雾里看花的那种朦胧感觉,也没有登高望远的距离感,有的只是浓厚的生活气息尽情的演绎,所以它贴近现实。而且它融合我们当地的方言,更具有亲民的意味,比如《打猪草》中将生活的小事,与欢快美丽的曲调融合,真是美丽俏皮。

黄梅戏中的戏子总是美好的春光演绎的更加深刻,将寒秋落红演绎的更加彻底,一些岁月的静好的诠释更加逼真。一些情怀,一些美丽,在时光中慢慢传开来,将没有娱乐年代艳耀四海,将平淡的生活点缀的色彩斑斓,也许这就是戏曲的魅力,亦为戏子的魅力,同时也是当时人们的魅力,没有太多的杂质,在简单的时光中,尽情挥舞着色彩。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我都在尽情演绎人生,如那些在舞台上的戏子,他们在锣鼓声中,优雅的从容的舞着水袖,极尽抒情的演绎着悲欢。 那种浩荡辽阔的气场,浑然天成的性情,在风中荡漾,熏醉台下的看客。

黄梅戏这么多年走下来始终是觉得当今社会的大部分人群已经在离中国戏曲越来越远,都像泡沫一样,也许是新的东西的冲击,让古老的戏曲在夹缝中生存,所以戏曲在思变,努力去将年轻的"视线一点点回到他们的视线里面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年轻人要多去感受那些最本质的东西,那最淳朴的当地文化,一些古老的文化,不要让他们躲在时光中哭泣,即使在时光拼命召唤着你,而你对其不理,最后无助的消失在时光里,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走的太远,不要忘了回去的路,通向本质,纯粹的路。

就如高中课本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世界的不一定是民族的,一些东西去的时候很容易,回来就难了,就如前几年说屈原是韩国的,很像是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我们要努力保护好当地的文化。尤其是年轻人,容易盲目追求潮流,忘了最本质的东西。

我很庆幸我迷途知返,没有在执迷不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些古老的东西,由于披上了时光的色彩,使其更加有韵味,也更加有魅力,不管时间有多远,它总是会带领我们回归本真,回归本性,因为它经历过时间洗礼,更加沉淀。文化带我们回归本质,我们将文化更加深刻的在岁月中彰显。我现在努力去挖掘出最本质的东西,我不知道我会走多远,也不知道未来有多远,但是我知道我正在走在回家的路上,而且我很高兴,我正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篇二:回家路上优美散文

有一条路,也许你一年只走一次,但是却再熟悉不过。有一条路,也许不比城市的热闹繁华,但却从不寂寞。

有一条路,它承载着你的思念和家人的期盼,它可以是所有人眼中的平凡的路,但对于你却意义非凡。

无论身在何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无论走的多远,每个游子的心里都有一个归家的梦。世上的美景无数,可最美的风景却是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无论多远、多难,也要在那一天赶回去。一个人在外不管吃什么样的苦,受什么样的累,心里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家”。

那个远方的家,也许在大山深处,通往家门的路崎岖不平;也许,在城市的一隅,隔着距离看城市的繁华;也许,那个家在中国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乡村,村口,是一棵看着你成长也目送你离去的一棵老树。

想起那条和记忆相连的路,心里的温暖就会泛滥。每一次地临近年关,人潮汹涌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踏上回家的路。那条路,也许有风,有雪,有尘土飞扬,可在每个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的人心里,那条路上始终有最美的风景。

因为那条路的尽头,是安放你疲惫也接纳你忧伤的地方,是给予你温暖也抚慰你心灵的地方。

人是奇怪的动物,在年少时,总向往着远方的风景,总想着能有一天离开家,而且离得越远越好,仿佛只有这样才意味着自我的独立。

可终有一天离开家,离开了爸妈,然后又开始思念家的温暖与温情。在别人的城市,总觉得自己是个没根的人,每每想起故乡,那里的一切都成为独有的回忆。

当在飞驰的列车上,想想与父母相见的刹那,想想又长高不少的孩子,窗外的风景即使是一片枯黄,入眼也是最美的风景。

有人说,回家的路一直都在,只要心里有爱;还有人说,回家的路,是一条熟悉的陌生路……

外面的风景再美,也敌不过回家的那条路。时刻记得回家的路,无论走得多远,你都不是无根的浮萍。

家是每个人最后的灵魂归宿。用自己的方式回家,带上爱和期盼,踏上那条风景最美的路,一路向着温暖出发。

篇三:回家路上优美散文

回家的路婉延而不曲折,离开家乡时正是青春年少,经历着曲曲折折、沟沟坎坎的人生之路,虽经受着百般磨难,疮痍满目,痛彻心扉,想到自己温馨的家园,多么想回家,那里有亲生的父母和同胞的兄弟姊妹,还有那可敬可爱的亲戚朋友、街房邻居。然而,开弓没有回头路,只有努力奋斗,实现夙愿,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熟悉而又陌生,载着满誉,衣锦还乡,不枉在外漂泊流离的那些日子。怕就怕走上那不归之路,尽管吃着山珍海鲜,睡入温柔甜美之乡,踏着金铺玉镶的路,那也是陌生两路人,互不相识。就如常说的你过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路人各有各的活法,有的人匆匆忙忙走过,是谓过路客,有人闲庭信步,也不能是谓淡闲平庸之辈。

回家的路次数不清楚又能屈指可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累了困了,风雨兼程忙忙碌碌了一天,走向回家路上,就象夕阳西下,鸡进窝,鸟归巢,下套的牲口返糟,万物归于平静。安然无恙,回家的路走过去走过来无数次,回家路上的一砾一石都记忆清晰,路旁边的花草骄颜芬芳,树木高低粗细,冠盖经讳,鸟叫虫鸣,一草一木,飞禽走兽,鱼虾昆虫触目不惊,也一清二楚。路过涓涓流水的小河,踏上别致的小桥,眺望静谧的庭院人家,看小桥人家、望田园风光,层林尽染,鸟语花香,蝴蝶飞舞,城郭内外、山河大地各外娇娆。风物人情依旧。岁岁辈辈走不完回家路。拿着奖状、捧着奖杯、佩带着大红花衣锦还乡,誉盈满路。告老返乡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生生息息说不尽人间情。

回家的路,平淡而又激昂,虽没有厮杀疆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烈,但印下人生努力拼搏进取的踪影和足迹,泥土的老辙里埋藏着先人们走出家门勇往直前,为生活、为家中老小、为国、为民肝脑涂地永不消失的记忆和怀念,泥土里永远放射出他们那灿烂的光辉,散播着他们动人的故事,留驻着他们不朽的芳名。更蕴育出后人们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和无限的生机。平淡中崭露锋芒,激昂里爆裂情怀。

回家的路,是童年的趣事,是游子落叶归根的期盼,是落魄者得到温暖的希望,是歇歇脚力,散散心情的好去处。

回家的路敝开胸襟,在向你招手,回来吧!多年的游子,这里有你的兄弟姊妹,回家的路为你敞开,这里才是你温暖的家园,这里有你一片温馨的乐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