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散文

尿新马桶祝早生贵子散文

散文 2010-12-31 23:23:41
相关推荐

话说,家乡从前人家请喜酒,客人进门必双手作揖,递红包同时说句吉利话“恭喜早生贵子”;或提个大果盒,由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代言”恭喜。更有另类,孩子不说“早生贵子”也不提果盒,在新房的新马桶撒泡尿,得了马桶里那一大包果子: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也就是恭贺新郎新娘“早生贵子”。

孩子不为贪吃,也不是好初尿权,新婚夫妻的邀请要求呵,孩子们乐滋滋地接受这美差。

儿时,不太喜欢随父母去做客,嫌太拘谨,然而喜欢穿上新衣随大人去喝喜酒,有新衣服穿,好玩又有好酒菜。更快活的就是能在新马桶里撒尿。红彤彤的马桶,哪个孩子不喜欢呵。

当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机会,男孩的专利,且是有儿有女的父母的儿子才有这样的机会。我家有姐姐哥哥和我仨,正合条件,所以有过两次,表叔和堂叔新房里的新马桶就是我初尿。尿拉在新马桶里多乐滋滋啊,何况还有红纸包着的果子。

为新马桶撒尿可不是好玩,为新娘子做贡献,祝她“早生贵子”呢。

女孩们好眼红,没辙,老奶奶们会对她们笑着说:“嘻嘻,谁叫你不长个‘把把’,不长‘把把’的人没那福份呗!”

这是八十年前旧事,我还没上学时候。现在家乡也没这风俗了,离开了六十余年,不知是哪年哪月废了这个规矩的,49年“解放”掉的?50年代移风易俗废除的?58年“妇女半边天”跃进掉的?文革“破旧立新”掉的?还是“计划生育”年代中取消的呢?我不知道,反正已经没了这个规矩。

祝“早生贵子”和计划生育的精神太背离。

前些年有地方即便超晚婚晚育也要经过医生检查,未孕才能领准生证,得到了生育指标生的孩子才能上户口,指标没到手就生是要罚款的,若是祝贺果然“立竿见影”,罚金难道由祝贺的客人“买单”!

千万别祝人家早生贵子。计划生育常常是政府官员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首中之首,他们唯恐百姓违反生育计划,天天睁大了眼睛紧盯着,你早生贵子心里痛快,他们要挨克要扣发奖金,甚至倒了红旗,被取消先进、摘去乌纱帽的。再说,也确实存在实际问题,家家都生儿子,小伙子哪去找对象耶?只能立业不能成家,国家能安稳吗?如此推论,祝早生贵子岂非存心和政府唱对台戏。

往远处说也与马寅初老先生有关系。

说话算数的人恰恰主张“人多是好事,人多力量大”。他是研究人口理论的,当然懂得人口发展的道理,也写过文章提倡节制生育,可是太书生气十足,缺乏古代铮臣那样的冒死相谏精神。于是虽然弄得戴个“反动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右派帽子,却依然没阻止人口无限制膨胀,弄得后来不好收拾,不得不矫枉过正,生硬的“一刀切”,发告示贴标语:“一人超生,全村结扎”,“一人结扎,全家光荣”,“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

难哪!几千年多子多孙和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作祟,一时间哪改得了革得掉的,表面上唯唯诺诺,心里头可不乐意,还有人学当年八路军和日本人周旋的办法,得意忘形地自称“超生游击队”呢。

其实,官员也有这个观念,动不动就说十几亿人一人撒泡尿便成一条河,我还怕谁,谁不怕我?更有“兵哥哥”的雄心壮志:人家国家丢一亿人一个不剩,我失一亿人还剩十多亿呢。

嘿嘿,大人物也为没了儿子接位伤心得哭唧唧:“始作俑者无后乎!”唉,重男轻女的思想多么根深蒂固啊。也确实如此,祖宗如果是先圣、先师、名将、名儒,后人多么光采,后人有了大出息,祖宗也多么有面子。后代当了高官或发了大财,九泉之下的祖宗一定是笑得嘴巴也合不拢,说这有大出息的高官大老板是他的第多少代孙。外孙女的外孙女的外孙女当了高官或发了大财,老祖宗压根儿就不会知道。女儿嫁了外姓,女儿的女儿又嫁了外姓,女儿的女儿的女儿再嫁外姓,七嫁八嫁之后,谁弄得清楚来龙去脉,族谱里查不着,连国家档案局也查不着。

当然,生儿子也不尽是好事。倒霉年代常常清理阶级队伍,官僚的多少代孙就常常受牵连,多少代的外孙、外外孙,外外外孙就不会受牵连了。大概是这个原因,现在的新婚夫妻越来越不盼望生儿子了,有的还希望生女儿呢。还有一个原因,儿子有了老婆,心思全在丈母娘家,生女儿划得来,还叫做“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还能带来一个孝敬丈母娘的女婿呢。

顺便说个新的马桶故事。

老人们嘻嘻哈哈聊天时,有人说起现代的马桶故事,还叫做“马桶人文”。

成金钱社会后,中心转向了金钱,大概又因这原因,不再讲究让孩子在新马桶拉尿祝贺,只讲究马桶的最初使用权和使用规则。据说有个地方初用马桶必须“大”而不能“小”,过夜以后才能冲除,称“家囤黄金万两”,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其核心就在保风水和财运,新马桶被外人先用会破坏风水影响财运。

某地某家新马桶被装修工率先使用,便闹了一场风雨,以罚款千元了决,引网民议论纷纷。这样的事不值得说什么,且打油一首博一笑:

罚款千元心太狠,有人反对有赞成;

有人说是为敲诈,又有说是保财运。

或者谴责或同情,说法不同各自定;

主义主张不相同,无需事事讲标准。

我家马桶更换中讲起这些新老故事,也嘻嘻哈哈插科打诨了一番,有主张优先出钱者,有说优惠出力的,有表示优抚老人,有说该优待年轻人,结果是当天不能用,不得不顺其自然,第二天老人起得最早,于是老人被优先,天意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