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诗句

伤春悲秋的著名诗句

诗句 2013-06-19 21:50:06
相关推荐

中国古诗文中有太多的伤春悲秋之作,或触景伤怀,或睹物思人。

伤春悲秋的诗句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 夜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国古诗文中有太多的伤春悲秋之作,或触景伤怀,或睹物思人。

伤春悲秋的诗句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 夜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物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里钟嵘、陆机和刘勰都阐明了气候、景物的变化与文学情感之发生的关系。四季轮回、气温变化导致万物消长,进而触动人的内心情感。秋天由于季节的原因,万物失去勃勃生机,秋风萧瑟、百花凋零、草木枯萎,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刺激永远是那么强烈,他们的肉体和心灵在秋天的残败景象所铸就的荒凉与萧瑟的不断磨打下,又进一步升华为伤感凄凉、悲哀失意、生命短暂的人生感悟。“暮蝉不可听,落叶不堪闻”、“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这种感悟不断积淀,代代相承,凝结为一种悲秋情结,一种文学母题。

中国古代文人仕途坎坷、倍受压抑和排挤,许多为官文人又被卷入黑暗政治斗争的污泥浊水中,当他们艰难的人生历程与长久积淀的悲秋情结相碰撞时,一种由外物的自然属性引发的人生感悟并淤积于胸,成为宣泄的对象。于是文人们就借助他们最擅长的文学样式――诗词,来表现自己的心灵感悟。庞大的文人队伍,共同的表现形式,终于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一种源远流长的诗词表现传统,进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悲秋文学。从《诗经・小雅・四月》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屈原《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越到后来,悲秋的色彩也就越浓重,到了《全唐诗》,悲秋之诗几乎不可胜数。杜甫就是一个以悲秋出名的诗人,如他的《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有名的悲秋之作。但杜甫的悲秋表现为一种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伟大的忧患意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