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诗经

诗经·国风·秦风·小戎

诗经 2010-03-06 01:02:47
相关推荐

原文: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注释:

一位秦国妇女思念远征西戎的丈夫,并想象军容的壮盛。

1、小戎:轻装兵车。俴(见jiàn):浅。收:车厢板。《毛传》:“小戎,兵车也。俴,浅。收,轸(枕zhěn)也。” 《传疏》:“车广六尺六寸,舆深四尺四寸。其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诗》则谓之收。收,聚也,谓聚众材而收之也。”

2、五楘(木mù):五条花皮革。梁辀(舟zhōu)、胁驱、觼軜(决那jué nà):皆为马具。

3、游环:《传疏》:“设环流于服马背上,谓之游环。”

4、阴靷(引yǐn)、鋈(卧wò)续:皆为车上饰物。

5、文茵:虎皮垫子。畅毂(谷gǔ):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用以插轴。

6、骐(器qì)、馵(注zhù)、骝(留liú)、騧(瓜huā):分指黑、白、赤、黄等马。

7、俴驷:《毛传》:“俴驷,四公马也。”

8、群:协和。

9、厹(求qiú)矛:三隅矛。錞(对duì):矛戟柄末的平底金属套。

10、蒙:杂色。伐:盾。苑(院yuàn):花纹。

11、韔(畅chàng):弓囊。镂膺:马的镂金胸带。

12、闭:弓架。绲(滚gǔn):绳。縢(腾téng):缠束。

13、厌厌(烟yān):安静,和悦。

14、秩秩:清明。

原文: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注释:

一位秦国妇女思念远征西戎的丈夫,并想象军容的壮盛。

1、小戎:轻装兵车。俴(见jiàn):浅。收:车厢板。《毛传》:“小戎,兵车也。俴,浅。收,轸(枕zhěn)也。” 《传疏》:“车广六尺六寸,舆深四尺四寸。其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诗》则谓之收。收,聚也,谓聚众材而收之也。”

2、五楘(木mù):五条花皮革。梁辀(舟zhōu)、胁驱、觼軜(决那jué nà):皆为马具。

3、游环:《传疏》:“设环流于服马背上,谓之游环。”

4、阴靷(引yǐn)、鋈(卧wò)续:皆为车上饰物。

5、文茵:虎皮垫子。畅毂(谷gǔ):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用以插轴。

6、骐(器qì)、馵(注zhù)、骝(留liú)、騧(瓜huā):分指黑、白、赤、黄等马。

7、俴驷:《毛传》:“俴驷,四公马也。”

8、群:协和。

9、厹(求qiú)矛:三隅矛。錞(对duì):矛戟柄末的平底金属套。

10、蒙:杂色。伐:盾。苑(院yuàn):花纹。

11、韔(畅chàng):弓囊。镂膺:马的镂金胸带。

12、闭:弓架。绲(滚gǔn):绳。縢(腾téng):缠束。

13、厌厌(烟yān):安静,和悦。

14、秩秩:清明。

译文:

轻型战车浅车厢,五条皮带扎辕上。马背有环胁有扣,引车带环白铜镶。虎皮褥子长车毂,花马驾车白蹄扬。思念夫君人品好,性情温和玉一样。他去从军住板屋,使我心乱真惆怅。

四匹公马壮又高,手中缰绳攥六条。青马红马中间驾,黄马黑马两边跑。龙纹盾牌双合起,内侧辔绳铜环套。思念夫君人品好,温馨但恨边邑遥。几时才能回家来?怎能想他不心焦?

四马合群披甲轻,三棱矛柄套铜镦。盾牌上面绘鸟羽,虎皮弓囊雕花纹。两弓相交插囊中,竹制弓架缠紧绳。思念夫君人品好,睡下坐起心不定。温良文静我夫君,明慧有礼传美名。

鉴赏: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赞美秦襄公说(《毛诗序》等),二、赞美秦庄公说(魏源《诗古微》),三、慰劳征戎大夫说(丰坊《诗传》),四、伤王政衰微说(朱谋玮《诗故》),五、出军乐歌说(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六、爱国思想说(陈铁镔《诗经解说》),七、怀念征夫说(刘沅《诗经恒解》等)。以怀念征夫说较为合理。

东周初年,西戎骚扰不断,于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夺地数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胁,又增强了秦国的势力范围。《小戎》所写内容,虽与上面所说史实有关,但不等于说此诗就是直接赞美秦襄公,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征夫的诗。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凯旋归来。字里行间,充满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体现了“秦风”的特点。在秦国,习武成风,男儿从军参战,为国效劳,成为时尚。正像此诗夸耀秦师如何强大,装备如何精良,阵容如何壮观那样,举国崇尚军事,炫耀武力,正是“秦风”一大特点。诗中描写的那位女子,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都带有 “秦风”的烙印。在她心目中,其夫也是个英俊勇敢的男子汉,他驾着战车,征讨西戎,为国出力,受到国人的称赞,她也为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荣耀。她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但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也没有流露出类似“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那样的哀怨情绪,即如今人朱守亮所说, “不肯作此败兴语”(《诗经评释》)。

此诗采用了先实后虚的写法,即先写女子所见,后写女子所想。秦师出征那天,她前往送行,看见出征队伍的阵容,十分壮观:战车列阵,兵强马壮,兵器精良,其夫执鞭驾车,整装待发,仿佛一幅古代战车兵阵图。队伍出发后的情景是女子的联想,其中既有对征夫在外情景的设想,又有自己对征夫的思念。

在章法结构上,作者对全诗作了精心安排。诗共三章,每章十句,每句四字。每章的前六句赞美秦师兵车阵容的壮观,后四句抒发女子思君情意。前六句状物,重在客观事物的描述;后四句言情,重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从各章所写的具体内容看,各有侧重,少有雷同。先看各章的前六句:第一章写车制,第二章写驾车,第三章写兵器。再看各章的后四句,虽然都有“言念君子”之意,但在表情达意方面仍有变化。如写女子对征夫的印象:第一章是“温其如玉”,形容其夫的性情犹如美玉一般温润;第二章是“温其在邑”,言其征夫为人温厚,从军边防;第三章是“厌厌良人”,言其征夫安静柔顺。又如写女子的思念心理,第一章是“乱我心曲”,意思是:想他时使我心烦意乱。第二章是“方何为期”,问他何时才能归来。盼夫归来的心情非常迫切。第三章是“载寝载兴”,辗转难眠,忽睡忽起,表明她日夜思念之情难以排除。作者这样安排内容,既不雷同,又能一气贯通。格式虽同,内涵有别。状物言情,各尽其妙。这就使得全诗的章法结构井然有序,又不显呆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