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故事

代写品牌故事

故事 2012-08-23 20:51:35
相关推荐

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英特尔公司前CEO,是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犹太裔美国著名企业家、工程师,是英特尔公司的关键人物。

品牌故事:向“偏执狂”安迪·格鲁夫致敬!

苦难的前20年

格鲁夫人生的前二十年只能用“苦难”二字来形容,这也造就了他坚毅好斗、绝不放弃、无比谨慎、控制一切的性格,而性格决定了他在职业生涯中的命运。

1936年格鲁夫出生于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年幼时经历过纳粹的残暴统治,四岁的时候,他被传染了猩红热,鬼门关里走了一遭。1944年3月,德国人占领了布达佩斯,开始搜捕所有的犹太人,8岁的格鲁夫与母亲一起隐去真名,靠偷来的证件生活,后来一个基督教家庭收留了他们。

年轻时期的安迪-格鲁夫

14岁,他加入了当地的青年报,投身记者行列,他很爱这个工作,可是很快成了报社不受欢迎的人。二十岁的时候,匈牙利爆发十月革命,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他坐船偷渡出境,一路流亡到美国。

正如他在自传《游向彼岸》中回忆的那样,格鲁夫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大陆,翻开了自己人生的全新一页。1956年他辗转到达纽约,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他对知识的渴求,就如同儿时对食物的饥渴感一样强烈”

--格鲁夫的大学老师回忆说。

但刚到美国的时候,格鲁夫的英语磕磕绊绊,带着浓厚的匈牙利口音,课堂上听不懂各种名词术语。但已经经过了那么多磨难,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他克服了结巴的英语,以几乎全A的成绩顺利大学毕业。此后,他进入到了知名学府伯克利大学,在拿到博士学位的同时,也引起了当时硅谷最牛的高科技公司的关注。

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英特尔公司前CEO,是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犹太裔美国著名企业家、工程师,是英特尔公司的关键人物。

品牌故事:向“偏执狂”安迪·格鲁夫致敬!

苦难的前20年

格鲁夫人生的前二十年只能用“苦难”二字来形容,这也造就了他坚毅好斗、绝不放弃、无比谨慎、控制一切的性格,而性格决定了他在职业生涯中的命运。

1936年格鲁夫出生于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年幼时经历过纳粹的残暴统治,四岁的时候,他被传染了猩红热,鬼门关里走了一遭。1944年3月,德国人占领了布达佩斯,开始搜捕所有的犹太人,8岁的格鲁夫与母亲一起隐去真名,靠偷来的证件生活,后来一个基督教家庭收留了他们。

年轻时期的安迪-格鲁夫

14岁,他加入了当地的青年报,投身记者行列,他很爱这个工作,可是很快成了报社不受欢迎的人。二十岁的时候,匈牙利爆发十月革命,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他坐船偷渡出境,一路流亡到美国。

正如他在自传《游向彼岸》中回忆的那样,格鲁夫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大陆,翻开了自己人生的全新一页。1956年他辗转到达纽约,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他对知识的渴求,就如同儿时对食物的饥渴感一样强烈”

--格鲁夫的大学老师回忆说。

但刚到美国的时候,格鲁夫的英语磕磕绊绊,带着浓厚的匈牙利口音,课堂上听不懂各种名词术语。但已经经过了那么多磨难,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他克服了结巴的英语,以几乎全A的成绩顺利大学毕业。此后,他进入到了知名学府伯克利大学,在拿到博士学位的同时,也引起了当时硅谷最牛的高科技公司的关注。

格鲁夫的机遇

1963年,格鲁夫进入硅谷鼻祖仙童半导体公司,四年之后成为研发副主管。在这四年时间,格鲁夫成为了集成电路领域的专家,甚至还写了一本大学教材,是关于《物理学与半导体设备技术》的。即使在今天,这本书也被视作半导体工程专业的入门书。六年间,格鲁夫从一个难民,成为当时最先进行业的技术领袖,这都要源于他主动进攻的个性。

"要想预见今后10年会发生什么,就要回顾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

——— 安迪格鲁夫

离开伯克利后,格鲁夫加入了物理学家摩尔和诺伊斯创办的世界上第一家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仙童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是陌生的,但是没有这家公司,就没有美国的硅谷,这足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

在仙童,格鲁夫担任实验室副总监,表现出色,备受创始人摩尔的肯定。1968年,诺伊斯和摩尔又联手创办了英特尔,格鲁夫随即也离职加入了他们,成为了此后这个影响世界的蓝色巨人的第三位成员。

英特尔三位一体:格鲁夫(左)、诺伊斯(中)、摩尔(右)

在英特尔一路成长为全球IT行业领头羊的路上,格鲁夫的领导才能体现地淋漓尽致,成就了自己和英特尔的共同传奇。格鲁夫的领导格言就四句话:时时警惕变化,从不害怕挑战,勇敢面对困难,主动选择调整。

说来容易,实践难!1979年,成为了英特尔首席运营官的他,发动了一场半导体行业的洗牌之战,目标是要从老牌的摩托罗拉手中抢到2000家新客户。这场战役在一年之后结束,结果是英特尔不仅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且还超额了500家,其中还包括了电脑巨人IBM。

上世界80年代,电脑行业由一条稳固的供应链维持着:电脑公司和软件公司在开发新功能和新软件的过程中对芯片的性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英特尔根据需求不断研制出性能更高的芯片来满足他们。英特尔把赚来的钱修建电脑芯片制造厂,借此为下一轮角逐积蓄能量。遭遇困境

但进入八十年代,随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在日本低价产品的冲击下,英特尔的存储器遭遇困境,陷入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格鲁夫认识到:一旦微软改变了它的研究与发展计划,把重心从研制下一代软件转移到改进现有PC软件的工作性能上,那么很少有人会再购买新型但昂贵的英特尔芯片了。

把英特尔的发展寄希望于别人会主动创造需求,来购买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无异于自杀。为保证英特尔的长久发展,格鲁夫宣布:英特尔将自己创造需求。

“创造需求”这句话多么熟悉,这不就是苹果之父乔布斯的发家秘诀么,可这是他从格鲁夫那里学来的。1987年5月21日,格鲁夫取代高顿·摩尔成为英特尔新任董事长,也开始用自己的思想改变企业的文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