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故事

描写成语故事的成语

故事 2009-07-29 03:54:54
相关推荐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有成语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经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极了。

——《战国策·齐策二》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有成语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经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极了。

——《战国策·齐策二》

垂头丧气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各地的藩镇,都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北方的两大藩镇李茂贞、朱全忠为了控制当时的傀儡皇帝唐昭宗,把持朝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当时有个叫韩全诲的宦官,和李茂贞有点交情。他生怕朱全忠先打到京城长安,自己的性命难保,就哭着劝皇帝说:“朱全忠如果打到长安,一定要皇帝禅位给他。臣下不忍心看到大唐江山在皇上手中失去,不如皇上到陕西凤翔去依靠李茂贞,再讨伐朱全忠。”

昭宗起先不答应,韩全诲就放火烧楼,最后逼着昭宗到了凤翔,朱全忠则紧追不舍,一路打到凤翔,把凤翔府团团围住,昼夜攻城。

围城日子久了,城中粮食不够吃,饿死了许多士兵和百姓,连昭宗也吃不饱。不少大将不得不出城投降了朱全忠。李茂贞也慌了,于是写信给朱全忠说:“这次祸乱,是宦官韩全诲等人造成的。我害怕皇上被坏人利用,您当时又没有赶到,只能让皇上在凤翔住下。既然您有心主持社稷,我愿意鼎力相助。”

韩全诲等一批宦官把昭宗逼到凤翔,等于帮李茂贞劫持了皇帝,原以为立了大功。不料李茂贞无能,竟要把皇上交给朱全忠。这样,他们几个的性命一定不保。所以韩全诲和其他几个宦官越想越害怕。大势已去,又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一个个垂头丧气,默不作声。

果然不几天,昭宗便下命令处死了韩全诲等一批宦官。不久,昭宗也被朱全忠杀死。

——《新唐书·宦官·韩全诲》

庖丁解牛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庄子·养生主》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乘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也找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非常奇怪,便自言自语地嘀咕道:“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船上的人听到楚人的这番话,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静止不动,试问,你用这种方法怎么能找得到你的宝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简直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察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