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故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故事 2015-07-07 09:02:29
相关推荐

引导语:中国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环境恶劣,食物缺少,但是依然抵挡不了中国红军保家卫国的精神,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几篇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篇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除项英、陈毅等率领部分红军和工作人员3000人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外,红一方面军主力8万多人分别从江西南部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此时,红六军团已撤离湘赣苏区,会同红二军团创建了湘鄂川苏区,准备迎接中央和红军主力的到来。但长征初期,“左”倾领导者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行动迟缓,延误了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时间。

此时,蒋某人已对红军的行动意图有所察觉,他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红军主力由于要随时掩护行动迟缓的中央、军委机关和其它直属单位,在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并转移到湘江以西地区时,主力部队已由原来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在这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主动放弃了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挥戈西南,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5日,红军攻占了贵州黎平;1935年1月,红军强渡了乌江;1月7日,红军占领了遵义城。1935年1月巧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停止了博古、李德对红军的领导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此后,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一路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使敌人摸不着头脑,疲于奔命。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在四川愚功、达维地区与从川陕根据地转移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但此期,掌握红四方面军指挥权的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战略方针,继而分裂中央、分裂红军,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红军,违抗中央命令的严重错误。会后,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攻占天险腊子口,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与此同时,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却遭到了反动派军队多次围攻袭击,被迫退向西康的甘孜一带。9月27日,中央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后,组织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决定放弃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而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11月初,中央红军与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及所率领的陕北十五军团在陕北根据地胜利会师。与此同时,贺龙、任弼时所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亦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率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至此,红军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11省,冲破反动派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一部英雄的史诗。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引导语:中国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环境恶劣,食物缺少,但是依然抵挡不了中国红军保家卫国的精神,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几篇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篇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除项英、陈毅等率领部分红军和工作人员3000人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外,红一方面军主力8万多人分别从江西南部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此时,红六军团已撤离湘赣苏区,会同红二军团创建了湘鄂川苏区,准备迎接中央和红军主力的到来。但长征初期,“左”倾领导者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行动迟缓,延误了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时间。

此时,蒋某人已对红军的行动意图有所察觉,他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红军主力由于要随时掩护行动迟缓的中央、军委机关和其它直属单位,在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并转移到湘江以西地区时,主力部队已由原来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在这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主动放弃了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挥戈西南,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5日,红军攻占了贵州黎平;1935年1月,红军强渡了乌江;1月7日,红军占领了遵义城。1935年1月巧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停止了博古、李德对红军的领导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此后,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一路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使敌人摸不着头脑,疲于奔命。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在四川愚功、达维地区与从川陕根据地转移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但此期,掌握红四方面军指挥权的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战略方针,继而分裂中央、分裂红军,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红军,违抗中央命令的严重错误。会后,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攻占天险腊子口,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与此同时,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却遭到了反动派军队多次围攻袭击,被迫退向西康的甘孜一带。9月27日,中央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后,组织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决定放弃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而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11月初,中央红军与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及所率领的陕北十五军团在陕北根据地胜利会师。与此同时,贺龙、任弼时所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亦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率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至此,红军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11省,冲破反动派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一部英雄的史诗。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篇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夹金山的一天

我们从毛儿盖出发,沿着通往松潘的大路前进。大约走了20里,到了一个叫做七星桥的村庄。这个村子不算大,靠路的左边有一溜矮小的藏屋,过了这排屋子,我们就转向西北,进入一个无名的山谷--草地的边缘了。

这个青翠的山谷里有一片密密的树林。按照出发前发出的命令规定:每个战士都必须拣些干柴枝,以作为途中烧水、烤火之用。每人还必须背上一些用木头做的上面写着“由此前进”的路标。此时,我们先头团每个战士身上,除了随身携带的武器、背包外,还背了几斤干粮,如今又添上一些柴禾、路标,负重增加了,行军也更加艰难了。但是,为了战胜草地上的饥饿、寒冷的威胁,为了北上抗日,有这么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绪的鼓舞,我们红军战士,忍受住了这些困难。

我们艰难地攀山越岭,穿过这片树林,便踏人了茫茫的草地。

我骑在马上,举目远望,草地的情景真使人怵目惊心!呀,前面的草原茫茫无边,在草地上面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露在外面的水呈淤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息。这里没有石头,没有树木,更没有人烟,有的只是一丛丛长得密密麻麻足有几尺高的青草。在这广阔无边的泽国里,简直找不到一条路,脚下是一片草茎和长年累月腐草结成的“泥潭”,踩到上面,软绵绵的,若是用力过猛,就会越陷越深,甚至把整个身子都埋进去,再也休想从里面爬出来。

60多岁的藏族通司看到我和团长拿着望远镜发愣他拄着拐杖便从担架上下来。走近我们,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

“往北,只能走这条路!”

我点点头。可是,心里在想,路在哪里?这一片茫茫泽国!

“只能拣最密的草根,走一个跟着一个。过去,我就是这样,几天几夜走出了草地!”老通司呐呐地补充道。同时,他又告诉我们,草地上的水淤黑的,都是陈年腐草泡出来的,有毒,喝了就会使肚子发胀,甚至中毒而死。别说喝,就是脚划破了,被这毒水一泡,也会红肿溃烂。当然,通司的话极为重要,团长与我商量后,立刻作为一条纪律--不准用草地上有毒的水,命令一个个传下去。稍作停顿,我们便按照通司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小心翼翼地踏着密集的草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去。由于天阴又有浓雾,根本分不清方向,好在我们可以靠通司和手中的指北针。

草地天气一日多变,早晨浓雾蒙蒙,天昏地黑,中午突然一阵狂风。吹开了天上的积云,于是,天空忽然晴朗,从轻云里射下柔弱的阳光;可是,到了午后,乌云密布,气温骤降,不一时,狂风四起,大雨滂沱;黄昏时,由于被这一阵莫名其妙的暴雨袭击,河水挡住了去路,我们只能在一个稍高的小坡坡上露营。

篇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向草地进军

舒启兴是一个15岁的砍柴工,在地主家备受折磨。这一年秋天,红军来到他的家乡——夹金山南麓的宝兴县。红四方面军在宝兴先后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地方武装和游击队。舒启兴看他们给穷苦人饭吃,比在地主家呆着强,就偷偷跟着队伍走了。

1936年春天,红四方面军转移去康北藏区,舒启兴跟着队伍翻越了夹金山。他们是在种苞谷的季节翻雪山的。早上天不亮就开始爬山了,雪山很难翻,他们走得很快,一直走到天黑。战友们用柏树皮和干竹子扎起火把,砍来竹竿、树枝做成拐杖,用藏民送来的干海椒做御寒食品,饿了只能吃上一口雪。大家互相鼓励着,搀扶着,艰难地往上爬。

越往上走,路越险,高原反应越大,人也越头晕,仰面看,头顶上有人,低头看,脚底下也有人。这时候人已经走到了疲倦的极限,但是谁坐下来,谁就永远起不来。雪山的天气就像孩子脸,变化无常。一开始还艳阳高照,突然间就能狂风暴雨,下起冰雹。战士们第一次碰到冰雹天气时没经验,都把斗笠顶在头上,结果斗笠全被砸得破破烂烂的。后来就用洗脸盆顶在头上,陶的、铜的,冰雹敲打在上面“叮叮当当”就像音乐。有时候大家没有来得及准备,核桃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大家只好用手捂着脸走路,冰雹砸在手上,生疼生疼的。还有好些战士猝不及防,跌倒了,滑下山了,就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午后时分,队伍到了山顶。大家都很累,也很高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过山顶空气稀薄,大家没敢停留就继续往下走了。傍晚,舒启兴所跟随的连队终于翻过夹金山,抵达小金县。

下山后,连队遭到当地土司武装突然袭击。*屏蔽的关键字*从他的右手手肘射进,又从右肩膀穿出,他旁边的几个战友都牺牲了。为了养伤,舒启兴被留了下来。带着连队发的30斤粮食,返回了家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