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2022全国两会地方谈:明职责 担使命

文学体裁 2013-01-14 14:55:15
相关推荐

2017年全国两会有关地方谈明职责,担使命的资讯,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日前,人民日报推出微视频《习近平“两会说”》和《人民代表习近平》,首次披露习近平在2013年-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曾先后24次“下团组”,并回顾了总书记在上海、安徽、贵州、广东、广西、湖南、解放军、民革、台盟、台联委员联组会和民建工商联委会等11次下团时有情怀、有个性的精彩讲话,鼓舞人心,令人感动。

冬去春来,“海棠花开”,时间的齿轮再次转至全国“两会时间”。每年的“两会”都是一场“百家争鸣”的盛宴,全国乃至全球的媒体目光都会聚焦于此,而代表委员们精彩纷呈的发言无疑会成为这场盛宴的最美瞬间。《人民代表习近平》讲述这位普通而特殊的“代表”的故事,缕缕春风,暖暖春意,诉不尽他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习近平“两会说”》回放习近平11次下团的精彩发言,满满情怀,浓浓大义,道不尽他对祖国富强的无尽忧思。人民代表习近平的发言接地气,有大局,亲百姓,融民心,是代表委员们如何说、说什么、担什么使命的重要引导和典范。

言之有“情”。一个人最无法抑制的是感情,对于全国两会代表——人民的发言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在《人民代表习近平》视频中,他一再强调自己就是从群众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给他提供了人生课堂,让他明白了今后要做什么,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在11次发言中,多次提到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百姓放在心上,时时流露出他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诚如是,两会代表委员们也要明白依靠谁,为了谁,该做什么,说什么,为谁说的问题;在履行职责和使命时,要做到心中有人民,眼中有群众,话里有百姓,积极为人民请命,主动为群众发言,切实为百姓谋红利。

言之有“物”。言之无物,行之不远。两会代表委员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阶层,汇集了各个领域的代言人,其提案并非一纸文书,其言论不是寻常攀谈,它们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领域、甚至全国大部分人的心声和呐喊,因此,只有代表委员们言之有物,忌空无一物,言之有实,忌徒有虚名,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分量和使命。这就要求代表委员“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针砭时弊,拾遗补缺,主动作为,从实际出发,体现地方特色、工作特色。代表委员们不仅要履行好职责,还要提出更多更有创造性的提案来,为地区、国家的.发展而表达。

言之有“心”。“信心堪比黄金”。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理念受到全世界关注,而每年的两会是释放中国发展动向、政策信号、社会焦点等的一个“博览会”,与此同时,也是展示中国信心的一个窗口,因此,代表委员们的精神状态和言论应该充分体现出对党的事业和祖国命运前途的巨大信心。2013年,人民代表习近平在参加上海团的讨论时,充满信心地说,“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只有领导干部和各领域代表委员们对国家发展有信心了,才能让13亿人对党和国家的未来有信心,有期望,才能让祖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继续发挥作用,才能让世界人民对中国有信心,也才能反击那些不怀好意“唱衰”中国的阴谋家。此外,代表委员们还应对自身充满信心,自信地去表达,真挚地去交流。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全国两会不是代表委员们的“见面会”,也不是谁的“政治秀场”,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代表们齐聚一堂为祖国富强、人民福祉建言献策的庄严大会。我们期待代表委员们忠实履职风采,也期待他们为人民播种希望的时代檄文;期待更多“礼包”惠泽百姓,也期待两会凝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