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唐代诗人 >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杜牧 2007-05-17 15:15:35
相关推荐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九日①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②。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③酬佳节,不用登临④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①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②翠微:这里代指山。

③酩酊(mǐng dǐng):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④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张祜会昌五年(845)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本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九日①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②。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③酬佳节,不用登临④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①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②翠微:这里代指山。

③酩酊(mǐng dǐng):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④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张祜会昌五年(845)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本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拓展阅读:《早雁》杜牧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⑴,云外惊飞四散哀⑵。

仙掌月明孤影过⑶,长门灯暗数声来⑷。

须知胡骑纷纷在⑸,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⑹,水多菰米岸莓苔⑺。

⑴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秋半:八月。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挽弓射猎,又指回鹘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⑵云外:一作“云际”。

⑶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⑷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⑸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⑹莫厌:一作“好是”。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

⑺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