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宋代诗人 > 辛弃疾

苏轼辛弃疾陆游

辛弃疾 2020-11-08 04:21:01
相关推荐

苏轼、辛弃疾以及陆游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深受人们的喜爱,他们因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不朽作品。今天,小编和大家谈谈苏轼、辛弃疾以及陆游,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苏轼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应举:

苏轼出生在一个很有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六国论》作者)是著名的散文家,母亲程氏是有文化明大义的女子。

21岁随父入京参加进士考试,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与弟苏辙同科及第,时父也颇受重视,父子三人,名噪京师。

26岁踏上仕途,变法思想与王安石存在分歧,引起王安石一派排挤,为远身避祸,求为外任。

做地方官期间,勤政爱民,尽心职守,八九年期间,虽辗转迁徙,每到一地都兴修水利(西湖苏堤),赈济灾民,减免租税,体察民间疾苦。

对新法实行中的一些流弊,“不敢默视”,托事以讽,被言官诬为包藏祸心,湖州任上被捕,元封二年七月被押,十一月释放贬出,倍受诟辱,几置死地。

贬谪黄州到两次召还时期,苏轼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近于流放。因经济困难,申请东坡开荒,躬耕求食,自号东坡居士。黄州五年,苏轼思想转变很大,一方面没放弃儒家济世思想,继续关心国家政局,因壮志难酬而苦闷;另一方面闭门思过,消极彷徨,有时时向佛老思想求解脱。但这几年却是苏轼创作上的丰收时期,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高峰。

元丰八年,神宗病故,高太后听政,政局变化,起用旧党人物司马光等人,全面废除王安石新法,苏轼即被起用,但他又反对执政大臣全盘否定新法,和司马光等旧党人物产生分歧,司马光病死,苏轼为旧党官僚所忌恨,又求外放。

后高太后病死,党派纷争中又被贬到惠州,(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妨)常做岭南人。)谪居两年。

后又被贬琼州,今海南岛。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苏轼获赦北迁,海南父老“执手涕泣”,不料行至常州病死,享年64岁(1037——1101)。

政治上不断受挫,佛道思想加深,并成为他寻求解脱政治苦闷的工具。以儒为主,融合佛老,这种思想境界表现在文学创作上,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人生如梦的感喟,也有潇洒自适的抒情。苏轼作品内容的复杂性,正是他思想复杂的表现。

苏轼、辛弃疾以及陆游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深受人们的喜爱,他们因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不朽作品。今天,小编和大家谈谈苏轼、辛弃疾以及陆游,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苏轼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应举:

苏轼出生在一个很有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六国论》作者)是著名的散文家,母亲程氏是有文化明大义的女子。

21岁随父入京参加进士考试,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与弟苏辙同科及第,时父也颇受重视,父子三人,名噪京师。

26岁踏上仕途,变法思想与王安石存在分歧,引起王安石一派排挤,为远身避祸,求为外任。

做地方官期间,勤政爱民,尽心职守,八九年期间,虽辗转迁徙,每到一地都兴修水利(西湖苏堤),赈济灾民,减免租税,体察民间疾苦。

对新法实行中的一些流弊,“不敢默视”,托事以讽,被言官诬为包藏祸心,湖州任上被捕,元封二年七月被押,十一月释放贬出,倍受诟辱,几置死地。

贬谪黄州到两次召还时期,苏轼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近于流放。因经济困难,申请东坡开荒,躬耕求食,自号东坡居士。黄州五年,苏轼思想转变很大,一方面没放弃儒家济世思想,继续关心国家政局,因壮志难酬而苦闷;另一方面闭门思过,消极彷徨,有时时向佛老思想求解脱。但这几年却是苏轼创作上的丰收时期,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高峰。

元丰八年,神宗病故,高太后听政,政局变化,起用旧党人物司马光等人,全面废除王安石新法,苏轼即被起用,但他又反对执政大臣全盘否定新法,和司马光等旧党人物产生分歧,司马光病死,苏轼为旧党官僚所忌恨,又求外放。

后高太后病死,党派纷争中又被贬到惠州,(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妨)常做岭南人。)谪居两年。

后又被贬琼州,今海南岛。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苏轼获赦北迁,海南父老“执手涕泣”,不料行至常州病死,享年64岁(1037——1101)。

政治上不断受挫,佛道思想加深,并成为他寻求解脱政治苦闷的工具。以儒为主,融合佛老,这种思想境界表现在文学创作上,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人生如梦的感喟,也有潇洒自适的抒情。苏轼作品内容的复杂性,正是他思想复杂的表现。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生平与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四十五岁以前。陆游出生于仕宦家庭,父亲陆宰是一个爱国的官吏,往来的朋友多爱国之士。中原沦陷后,他们每言及国事,常常流涕痛哭,食不下咽,陆游从小受到了父辈爱国思想的教育。十八岁,跟随爱国诗人曾几学诗,他读兵书,学剑术,二十岁便抱定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志愿。

二十九岁,陆游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取为第一。只因秦桧的孙子秦埙名在陆游之后,考官险遭处分。次年复试礼部,陆游又名在前列,再次触怒秦桧,因被除名。三十四岁后,秦桧死,陆游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一一六二年孝宗即位,朝廷有意恢复,三十八岁的陆游调任枢密院,赐进士出身。因朝廷中投降派破坏抗战,陆游又被挤出中央。四十二岁,以力用兵的罪名被罢官,回故乡闲居,直到四十五岁。

第二时期: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一一六九年,起用为夔州通判。四十八岁到四川任职。五十一岁时,由于北进中原的主张无法实现,他心中愁愤,被人指控“不拘礼法,恃酒颓放”,被免官。陆游为表示愤懑与反抗,干脆自号“放翁”。一一七八年,陆游五十四岁,去蜀东归,辗转任职。

第三时期。六十六至八十五岁。陆游自六十五岁罢官还乡到逝世的二十年中,除七十八岁曾入朝修史,一直闲居山阴。八十二岁,当他听到伐金的消息,仍然极其兴奋,直到临终,仍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的一生,爱国主义的思想贯穿始终,他不但在早年满怀爱国壮志,直到晚年仍然是壮心不已,在临终之前,还以著名的《示儿》诗表示自己的爱国情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至南宋以后,词以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但在我看来南宋也并非就无好词了,南宋四大家中的陆游,以及我下篇要说到的辛弃疾都是一反南宋内敛之态,任感情倾泻而出,情真意切,抒发悲愤的特例。(王国维也说过“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不管怎样陆游都不在其夸褒之列)

务观,襁褓之中就出在动荡时期,避乱他乡,婚姻仕途皆不顺。为诸多后世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唐琬在沈园题的两首《钗头凤》。(也有研究者质疑的,在此略过不提)(其实我也填了这个的歌词的,而且旁白乔乔和晓晓都录好了,但是唱歌的人暂时没空,估计要等到明年才会出了……)在这篇闲谈里,我其实最想说的,还是他在临安应科时省试第一,名列秦桧孙子之前,被秦一党挤压,礼部试黜落。秦死后,他终于能入仕,抗金复国的梦想却屡遭抵触,受到各种排挤和言官弹劾,晚年罢官隐居。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长歌行》)“腰间累累六相印,不如高卧鼻息轰春雷。安得宝瑟五十弦,为我写尽无穷哀!”(《悲歌行》)“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衷情》)看务观笔下的沉郁悲凉,仿佛眼前又回到瓜州渡,又回到大散关,看宋金交锋,哀民族渐衰。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说是不足论,说是无所谓,但那也只不过是对自己临终前的宽慰而已!这一生追逐的,为之奋斗终生的梦想,还是不能实现啊!哪怕拖着残躯,心里还想着要复国,也终究是不可能了啊!此乃人生大悲!

相对来说务观的诗是比较激情昂扬的,在词里务观则是较多哀婉悲愤,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他中年写的《钗头凤》(晚年写的《沈园》诗也很不错):“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好吧,我承认我是太喜欢这首词了,写的是男女私情,情感如瀑布一般奔腾而下,毫无阻隔!在宋代居然有这样的词作,简直就是奇迹啊!哎哟,俺的那首填词神马时候才能唱出来啊……哎,别想了别想了……填完的词对词手来说都是已经了结的了,不该去想了。

感曰:匣中宝剑开合色,醉入瓜洲梦裹尸。来世吴钩割鬓角,再期铁马宴出师。——《关山梦题务观》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生当南宋中叶,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期。这一时期历史形势:北方女真贵族一方面残酷地压迫剥削中原人民,一方面通过和、战两种策略积极南侵;而江南的南宋朝廷统治集团中则分为主和、主战两派。主和的主张苟且偷安,妥协投降;主战的主张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辛弃疾是主战派人物之一,一生都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的文学创作密切联系着他的政治事业。

三个时期

1——23岁 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被 金人占领,宋室南渡已十三年,父早亡,由颇富民族气节的祖父辛赞抚养长大。

23岁成为南宋朝廷一抗战将领。

辗转任职时期(24——42)。24岁到42岁,在江淮两湖间辗转任职,消磨了近20年的时间。

辛弃疾有政治军事才能,可南宋朝廷执行的是一条妥协投降的路线,对他终不能重用,甚而遭受打击,处境十分孤立。

被贬家居和反复起用时期(43——68)。

辛弃疾在作地方官时,关心民瘼,改革弊政,纠弹贪官污吏,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嫉恨,于是地方贪官污吏与朝中奸臣勾结,多次制造罪名,对他加以贬斥。直至宋金战局迅速逆转,金兵已侵入淮南时,朝廷才加封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让他力挽颓局。可这时辛弃疾已老病在床,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6岁作)

韩侂胄执政,想通过北伐树个人威望,急于用兵。为借辛弃疾声誉,起用他为镇江知府,诗人虽迟暮之年,但因恢复有望,仍激流勇进,奋起筹划。他登临京口北固亭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其业绩,写下了这首爱国词章。词中通过怀古,表达了坚决抗金的主张和强烈的战斗意志,含蓄地批评了韩侂胄轻率用兵的做法。上片歌颂了孙权、刘裕,一个打垮了北方入侵者,保卫了国家;一个北伐胜利,气吞万里如虎。

下片以刘义隆好大喜功导致北伐惨败的史实,告诫当局要慎重备战;又以廉颇自喻,表示老当益壮,愿为北伐贡献力量。

辛弃疾的词

作诗词作的好的,还文武双全的,历史上并不多。太白算一个,稼轩亦算一个,容若也算一个。再要将史书翻一遍,也只有寂寥了。

绍兴二十三年,稼轩率精锐兵马夜袭金军兵营,活捉叛徒张安国,连夜驰送建康,将张氏斩首示众。只是寥寥几句,现在读来还是觉得热血沸腾,有一种时间的紧绷感,是真正金戈铁马才有的嗜血豪情。

可就是这样文武双全,写过《美芹十论》、《九议》详细阐述宋金力量对比的军事天才、文学奇才辛弃疾,却一生悲哀,一生都是一个“反正”的异邦叛徒。宋孝宗北伐失败后,民族的耻辱除了稼轩还有几人记?每当各地动乱,稼轩就被重新起用,平乱之后再被言官以各种诬陷的借口弹劾,几起几伏,几沉几落,一直到开禧三年,离职回铅山,病逝。

其实稼轩的遭遇和务观一比,何其相似?不过稼轩的词比务观更多了一份悲愤。稼轩临终时那句“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侂胄以富贵者乎?”只是读着就觉得遍体生哀。

这是民族的耻辱啊!一个如此兢兢业业的忠臣!一个配吴钩的热血男儿!却在镇压冷淡的宋朝管理人手上,在无数次起用罢官中荒废了一生啊!这是莫大的悲哀啊!每每读着稼轩的词,连院外枝头的麻雀都会感到那沙场刀光,一生被拘束的悲愤啊!若能战死沙场!只求战死沙场!也不要被这群无知的平庸的掌权者耽误啊!战死也好!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国家复兴!号角长鸣!都不过是虚幻的梦!而现实,却那么让人绝望!所以稼轩说:“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行春子》)“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洞仙歌》)如果能少几分豪情!如果能对祖国复兴事业少几分关心!如果能喝得烂醉不去管世事!那是不是这一生可以少几许悲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稼轩!若你不生在这样腐朽的南宋!若你出生的历城没有被金人占领!若宋金戴天之仇不需要你来抗!你是否能过得稍微快活点?“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

可那又何尝还是稼轩!

哀曰:宋金飞虎血凄然,岂止徘徊怒百年?若忘金戈丢誉辱,妄平生岂是稼轩!——《一萼红题稼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