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宋代诗人 > 李清照

婉约词宗李易安

李清照 2012-11-17 09:58:28
相关推荐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婉约词宗李易安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经、史、诗、文各类作家灿若繁星,数千年文学星空之中,女作家星星点点,寥若晨星。尤其是以诗词见长作者,即使在词作盛行的两宋时代,知名词家达1200多人队伍里,女词人也不过五、六十人,而这五、六十名女词人的领头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诗词大师就是创造了“易安体”的婉约派词宗李请照。

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之女。生于书香世家,触目即是文章。李清照在如此浓厚文学气氛里,文学熏陶可谓与生俱来,文学兴趣也与日俱增,使“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一般女子只能读《女戒》、《列女传》之类束缚女子思想行为封建礼教之书时,李清照即坐拥书海,诵经读史,诗词、散文、小说、轶闻无不浏览。至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时,已是腹藏万卷、口吐珠玉的文学大家。赵明诚酷爱金石学,喜好收藏书籍、名画,与李清照新婚燕尔,诗词唱和,学问日臻深厚。在研究金石和书画收藏的日积月累中著考证极为精凿《金石录》一书,李清照详细记载夫妻共同爱好为该书作序,赵明诚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婉约词宗李易安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经、史、诗、文各类作家灿若繁星,数千年文学星空之中,女作家星星点点,寥若晨星。尤其是以诗词见长作者,即使在词作盛行的两宋时代,知名词家达1200多人队伍里,女词人也不过五、六十人,而这五、六十名女词人的领头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诗词大师就是创造了“易安体”的婉约派词宗李请照。

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之女。生于书香世家,触目即是文章。李清照在如此浓厚文学气氛里,文学熏陶可谓与生俱来,文学兴趣也与日俱增,使“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一般女子只能读《女戒》、《列女传》之类束缚女子思想行为封建礼教之书时,李清照即坐拥书海,诵经读史,诗词、散文、小说、轶闻无不浏览。至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时,已是腹藏万卷、口吐珠玉的文学大家。赵明诚酷爱金石学,喜好收藏书籍、名画,与李清照新婚燕尔,诗词唱和,学问日臻深厚。在研究金石和书画收藏的日积月累中著考证极为精凿《金石录》一书,李清照详细记载夫妻共同爱好为该书作序,赵明诚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

李清照是两宋时代享有盛名的女才人。据陆游引《才妇录》称:“易安居士能书、能画、又能词,而尤长于文藻。”这就是说李清照的诗、书、画在宋代就为同时代人所认可,会作画、会书法、会考证,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脍炙人口、文藻华美的词作。相传赵明诚在莱州、淄川任太守时,与李清照分居两地。时逢九九重阳,菊花盛开,李清照独自赏菊品酒,倍感寂寞凄凉,遂填《醉花阴》一阙寄赵明诚。赵读后自愧才气弗如,为解爱妻闺中之寞,忘食三天,闭门连作50多首《醉花阴》,混之李词,请友人陆德夫鉴赏。陆氏品味再三说道:“明诚兄大作甚广,令中最佳句却只有二、三。”赵明诚道:“莫非‘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么?”陆答:“然也!”二人相视大笑揖别。

李清照诗、词、书、画南宋时即有刻本流行于市,明代有李氏刻本记载,到清朝已失传,现行50多首《漱玉词》为后人辑录。

女词人创作生活以宋廷南渡分界,早期词作多反映官宦之家安闲爱情生活,如前述《醉花阴》一令即以婉转抒情、含蓄新颖手法写出少妇闺中之怨。另一阙《一剪梅》也是为新婚远别丈夫而作,由于出身仕宦之家,长于书香门第,李词离情别绪中透出一股俊逸、飘洒之凤,不同于庸俗的市井伤情之作。

《一剪梅》词中“云中谁寄雁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常人凭锦书、鸿雁寄情基础上又添上“月满西楼”夜色,把少妇的闺情和清水般月华揉合一处,超凡脱俗地让鸿雁传情天上地下的上下呼应。继而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句感叹花儿不常开、青春不长驻,从自然界的生存规律回到少妇离愁、天各一方的情感境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一剪梅》中烘托诗人相思的最为传神之笔,乃古今咏叹离情之绝唱,历代名家认为此为虚实相承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绝笔!

李清照少女时期作品既多情善感,又巧夺天工。一首小令,寥寥数语,只见神来之句,不显斧凿痕迹。《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少女惜春、怨春惆怅心情跃然纸上。天真无邪的口语,日常生活的问答;以红为花,以绿为叶,绝妙逼真地托出雨后春景,而“绿肥红瘦”四字则透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人间语言哲理性升华。后人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赞语评价李清照的耐人寻味又富自然声律美感的词作。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大举南侵。李清照夫妇避战乱南逃,逃难途中,赵明诚接受朝廷诏命,赴湖州就任太守之职。不料炎天六月,赴任途中中暑不治,客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辗转漂泊,杭州有寄居身影,越州(绍兴)有残酒遗迹,台州有逃难诗稿,金华有伤心墨痕。物质上失去黄堂太守府的优越基础,精神上进入中、老年时期孤苦无依的凄凉状况。国破家亡、孑然一身、颠沛江南、流离失所。悲惨的南渡生活使女诗人晚年词作更富艺术魅力,如南渡代表作之《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7对叠字,以奇颖的与众不同起篇方式,把一个孤独女性诗人晚年凄苦生活淋漓尽致的展示人前。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都是旧时相识”。秋风高起,大雁南飞,临风把盏,面对破碎家国,怎不叫诗人愁情入怀,一、二杯淡酒如何挡得住多灾多难国家的多事之秋的厄运?呜呼!雁南飞,人南逃,相逢何必曾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风无情地吹落枝头黄花,花儿失去了展示艳丽身姿的依托。人逢国破家亡,像花瓣扫地一样,满腹才华,在南宋偏安小朝廷无处施展,何况诗人既是女性,又入暮年。“点点滴滴”秋雨淅沥中,“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收篇,国仇家恨、思想情操推之极致,犹如武术家使出一个制胜绝招。

李清照在流亡颠沛生活中,笔下作品似乎已经走出闺中柔情,多了许多历史沧桑,从而登上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其情其义更为悲怆感人。如《思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夏日绝句中,在深刻讽刺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丝毫没有解救金人蹂躏下父老和收复北方大片失地计划后,又借项羽气节歌颂这位暴秦时代起义英雄,活要作人中豪杰,死要作地下鬼雄,不接受乌江亭长的赠船,一刎以谢江东父老值得千秋歌颂。诗人心境凄苦,但作品语言明快,风格几欲突破自己几十年来创造出的婉约派“易安”词体的传统。

李清照词作艺术成就巨大,在维护词的格律方面堪称旗手。宋词泰斗苏轼突破格律作品在宋代即受到李清照不留情面的批评。词能作为独立文学体裁发展至今,李清照等主流词家的努力创作和大力维护实在功不可没。李在漂泊不定生活中还遭到莫须有的“以文物献金人通敌”的恶意攻击,迫使李清照将夫妇一生大部分文物积累献给朝廷以洗清白,所留几件糊口镇宅之宝又被梁上君子取去。艰难坎坷挣扎20余年后,痛苦结束了一代词宗生命。死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女词人以比同时代晏几道、秦观等人更为艰苦的经历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而名传至今,其忧国忧民情怀超过许多同时代男性诗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