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宋代诗人 > 李清照

感受李清照作文

李清照 2016-06-10 16:09:13
相关推荐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a、使学生明白朗读诗词要用情感驾御节奏。

b、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c、鼓励学生鉴赏过程中大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猜测性解读。

d、通过鉴赏过程来培养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及重点:

a、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b、鼓励学生鉴赏过程中大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猜测性解读。

这两个目标侧重能力目标。学习鉴赏宋词的方法,授之以渔。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李清照的词以金兵南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总体上词风婉约。所以教学设计上,首先做到知人论世,先介绍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在了解词人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她的思想情感。学习诗词,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对意象的分析在学习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侧重对词中的特殊意象的理解。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学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问题式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设计一系列问题: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愁)

3、词的上片那些词语能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愁”来?

4、李清照写愁,不仅秀出了心理体验,而且还写出了切肤感受,这一点异于他人。她的切肤感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凉)

5、我们继续看下片。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

6、如何消解愁绪?(饮酒,东篱把酒)

7、饮酒真的可以消解愁绪吗?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解掉了没有?

8、李清照的消解掉了没有?

9、从词中看哪个字可以看出没有消解掉?愁的最终结果如何?(瘦)

10、一个人整日整夜的思念,愁苦不止一天,能不消瘦吗?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什么意思?(瘦了)

11、愁和瘦是什么关系?(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12、瘦成什么程度?

13、人比黄花瘦,这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14、比喻的构成要素有什么?

15、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个比喻形容什么?人的憔悴。)

16、这是外型上的相似,叫做形似。如果只是要表现出女子的外形消瘦,何必要用菊花呢,柳条又细又长,我们说杨柳细腰赛笔管,这样好不好?

17、菊花有什么特征?菊花除了外形消瘦外,还有什么意蕴没有?东篱把酒黄昏后,这一句有什么典故?(这里的采菊不指隐居,而言其清高孤傲,菊花之高洁,与其贵妇人身份相符合。重在神似)

三、说学法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问题,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郭沫若先生的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

李清照词集名《漱玉集》

与其夫赵明诚一起研究金石,著有《金石录》

南唐后主李煜,沈谦(清)《古今词话》“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