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其他类 > 影视大全

干部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影视大全 2012-09-09 08:40:55
相关推荐

人民的名义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朽斗争的艺术再现。

干部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一

最近一部反腐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意外走“红”了,不但收视率和好评度持续攀高,还赢得了一大帮“92中老年”网友铺天盖地的热评。这部剧之所以能“红”,除了剧情跌宕起伏、反腐题材劲爆、演员演技精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官场百态的艺术化再现,传递出了一种立党为公、用权为民的正能量与价值观。从这部剧的走“红”,笔者得到了以下三点感悟。

权力需要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犹脱缰之野马,必然滋生腐朽。剧中开篇就是某省会城市分管项目招商的副市长,在某高级酒店参加企业招商活动时觥筹交错的场景,除了现场多个企业老板排队敬酒以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这位副市长系着“LV”的皮带,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表哥”和“房姐”,而这位副市长果然也是贪腐的“人设”,剧情发展没多久就“跑路”了。令人遗憾的是他因贪腐问题“跑路”后,当地党委和监督部门竟然没有事先察觉和控制。由此可见,党内监督无禁区、无例外,无论职务高低,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无条件接受监督,同时还要从细微处发现干部贪腐的端倪,不能对领导干部平时的工作、生活表现没有洞察,尤其是让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监管成为“南柯一梦”。诚然,当前党内监督确实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但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和新常态下,我们的反腐制度会越来越健全,拒腐防变的“篱笆”也会越扎越紧,让贪腐分子无处遁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是不是真心干事,群众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表现在行动上。从《人民的名义》开头几集放出的剧情来看,里面的领导干部可谓个个深藏不漏,角色的好坏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定义。其中“达康书记”一角就迅速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笔者认为“达康书记”之所以能迅速圈粉,不光在于演员有演技,还在于这个角色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除了一心盯着“GDP”让人觉得有些不妥以外,他雷厉风行、手段强硬,并且能办实事,尤其是在处理大风厂“血拆事件”过程中,给老干部陈岩石披衣服、让工人们先吃饭等情节,足以表明“达康书记”是一个实在人,这和剧中某些领导干部一心想着自己的升迁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大风厂之所以引发“血拆事件”,也和领导干部不关心民生、只想着政绩甚至一心想着贪腐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忽略了民生甚至**了民意,老百姓就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回应和惩罚,不管当多大的官,为人民服务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的名义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朽斗争的艺术再现。

干部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一

最近一部反腐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意外走“红”了,不但收视率和好评度持续攀高,还赢得了一大帮“92中老年”网友铺天盖地的热评。这部剧之所以能“红”,除了剧情跌宕起伏、反腐题材劲爆、演员演技精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官场百态的艺术化再现,传递出了一种立党为公、用权为民的正能量与价值观。从这部剧的走“红”,笔者得到了以下三点感悟。

权力需要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犹脱缰之野马,必然滋生腐朽。剧中开篇就是某省会城市分管项目招商的副市长,在某高级酒店参加企业招商活动时觥筹交错的场景,除了现场多个企业老板排队敬酒以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这位副市长系着“LV”的皮带,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表哥”和“房姐”,而这位副市长果然也是贪腐的“人设”,剧情发展没多久就“跑路”了。令人遗憾的是他因贪腐问题“跑路”后,当地党委和监督部门竟然没有事先察觉和控制。由此可见,党内监督无禁区、无例外,无论职务高低,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无条件接受监督,同时还要从细微处发现干部贪腐的端倪,不能对领导干部平时的工作、生活表现没有洞察,尤其是让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监管成为“南柯一梦”。诚然,当前党内监督确实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但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和新常态下,我们的反腐制度会越来越健全,拒腐防变的“篱笆”也会越扎越紧,让贪腐分子无处遁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是不是真心干事,群众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表现在行动上。从《人民的名义》开头几集放出的剧情来看,里面的领导干部可谓个个深藏不漏,角色的好坏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定义。其中“达康书记”一角就迅速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笔者认为“达康书记”之所以能迅速圈粉,不光在于演员有演技,还在于这个角色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除了一心盯着“GDP”让人觉得有些不妥以外,他雷厉风行、手段强硬,并且能办实事,尤其是在处理大风厂“血拆事件”过程中,给老干部陈岩石披衣服、让工人们先吃饭等情节,足以表明“达康书记”是一个实在人,这和剧中某些领导干部一心想着自己的升迁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大风厂之所以引发“血拆事件”,也和领导干部不关心民生、只想着政绩甚至一心想着贪腐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忽略了民生甚至**了民意,老百姓就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回应和惩罚,不管当多大的官,为人民服务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官一定要表里如一,两面派的人生,只会一面更比一面坏。《人民的名义》刻画了当前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干部的正面形象,但也反映了贪腐干部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两面派作风。例如有的领导干部城府极深、滴水不漏;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有的干部虽然平时骑自行车上班、住在老式公寓楼里吃着炸酱面,但在外却有隐秘别墅,且藏有大量贪腐得来的现金。前两年媒体披露的被查处的国家发改委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就藏有人民币2亿余元。这样的干部可谓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两张皮”,影视剧和媒体曝光这样的干部,能使我们睁大眼睛、辨明是非,时刻警醒自己不在思想上滑坡,不在行为上出轨。也只有摒弃丑恶、追求高尚,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干净的心灵和清白的名声,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

干部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二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贿赂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朽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在**省政坛,以**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省委常委、京州 市委的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这部剧展示的是贪官污吏他们是怎么走到这么一步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让更多人意识到,尤其是权力不愿受制约的官员们意识到,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对他们自己、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事,许多家庭可以用“集体滑落”来形容,让人扼腕叹息。

近期这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后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考验、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呢?那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党员既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所以一切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复杂激烈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考验的是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意志和拒腐防变能力,而敬畏、感恩、知足是抵御腐朽的内在因素。短片用事例阐述了从“敬畏、感恩、知足”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内在修养的现实意义。启示党员干部修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对法律极端负责。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从政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另一方面,短片运用大量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案例,阐述了党员干部要做到“七个正确对待”,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构筑抵御腐朽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七个正确对待”分别是:正确对待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利益,防止心态失衡;正确对待监督,切忌忘乎所以;正确对待家人,避免因爱生恨;正确对待社交,做到谨慎交友;正确对待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此外,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治贪防贪、全球防逃追逃力度。余振东被成功遣返,许超凡和许国俊在异国受到审判,逃往新加坡的胡星回国自首一张有国际国内共同编织的防贪防逃天网正在形成。所谓“贪了就跑,跑了就了”只不过是一些贪官的一厢情愿,而事实注定他们都将是无路可逃。

最后,短片还警示了我们一些公职人员职务犯罪认识的误区,例如:“这是经集体研究的,出了问题也不应是我个人承担责任”、“我帮了被人的忙,别人事后感谢,自己没有主动伸手要,不算贿赂”、“贪了就跑,一跑,案子就了”等。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上,生活在人群中,公职人员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公职人员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资源,甚至还有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底线,不能让人情左右自己行使权力的原则。

干部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三

这几天,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好评不断,引发热议。

一部电视剧再次带动了全社会对腐朽问题的关注,也提醒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反腐朽斗争,究竟是在较量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始终在路上,成效显著,反腐朽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这不意味着反腐朽可以停一停、缓一缓,须知道腐朽与反腐朽永远处在权力天平的两端,一直进行着残酷的较量,也只有反腐朽的力度和强度不断加大,才会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腐朽的成绩都是暂时的,反腐朽的斗争需要持续进行下去,这也是锤炼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既然反腐朽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那么这场必须打赢的战役究竟在争夺什么呢?不弄清楚这一点,就无法弄清楚反腐朽斗争工作的重点和深远意义。当然,围绕着权力展开的腐朽与反腐朽的斗争,对不同主体而言,所较量的也不尽相同。

对官员来说,反腐朽是在较量“如何用好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员直接行使,腐朽就是滥用权力的结果。最朴素的理解,反腐朽斗争就是让官员们敬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否则,不管官大如苏x,为自己和家人谋利,开设“权钱交易所”;还是官小如魏鹏远,用审批权巨额贿赂,成为“小官巨贪”,无不是异化了权力、扭曲了自我。其实,电视剧中的部委处长和副市长,都是权力观、金钱观出现了大问题,如此,谈何人生观、价值观,更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初心了。

对政党来说,反腐朽是在较量“如何更纯洁”。一个政党犹如一棵树,从小树苗到大树干,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需要找找蛀虫、杀杀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贪腐分子吮吸“营养”,就算是长大了也免不了千疮百孔,看似有规模、够庞大,但终究难以“参天”。说到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尤其是带领13亿多人民追梦的执政大党,自身不健康,如何有力量来干事创业。对执政党来说,反腐朽就是对自身疾病的一场勇敢“反动”,是剜毒疗伤,这少不了疼痛,就像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2014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名。数字背后是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成果,“纯洁”决不是形容词,而是反腐朽斗争中的“动词”,是每一名党员都应达标的底线要求。

对人民来说,反腐朽是在较量“如何得民心”。权力离老百姓很近也很远,就像人们在关注反腐剧、讨论反腐斗争一样。不过,官员廉不廉、政党纯不纯,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能够从弱变强、从建党到建国,成功经验就在于“得民心”。习x总书记曾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朽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一语直击反腐朽斗争的要害: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心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反腐朽的实践证明,赢得民心需要打虎拍蝇、打虎拍蝇也赢得了民心。“腐朽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义》是艺术化了的现实,而我们更需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这也如同行进中的中国,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绩有多好,都不能忘了发展是在较量着什么,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而这也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人民名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