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名著阅读 > 雨巷

高一语文《雨巷》学案

雨巷 2009-06-20 12:22:58
相关推荐

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雨巷》导学案应该怎么做?

1.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

2.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3.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4.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作品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

3、补充

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

二、自主学习:

1、字词识记

雨巷( ) 巷( )道 撑( )着 彷( )徨 ( ) 寂寥( ) 彳( )亍( ) 惆( )怅( ) 凄婉( ) 颓( )圮( )

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注意感情基调)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3、读完《雨巷》,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试谈谈。

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雨巷》导学案应该怎么做?

1.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

2.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3.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4.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作品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

3、补充

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

二、自主学习:

1、字词识记

雨巷( ) 巷( )道 撑( )着 彷( )徨 ( ) 寂寥( ) 彳( )亍( ) 惆( )怅( ) 凄婉( ) 颓( )圮( )

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注意感情基调)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3、读完《雨巷》,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试谈谈。

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一.鉴赏形象:

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说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

2、“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形象。

3、本诗含蓄,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二、欣赏语言

1、你最喜欢《雨巷》中的哪几句诗,为什么?

3、第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逢着”,最后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飘过”,诗人为什么这样安排?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páng huáng) 颓圮(tuí qǐ ) B、寂寥(jìliáo) 朦胧( méng lóng )

C、哀怨(āi yuàn) 彳亍(chì chù) D、惆怅(chóu chàng)憧憬(chōng jǐng )

2、下列诗句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B、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进这雨巷。

C、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D、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附录:《雨巷》赏析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有论者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和“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凡尼:《戴望舒诗作试论》,《文学评论》1980,4),这些诘难和论断,对于《雨巷》来说,未免过于简单和苛刻了。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述和自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的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失去美好希望的痛苦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