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名著阅读 > 小石潭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 2017-11-19 12:00:36
相关推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熟悉虚词“以”的基本用法。

(2)能够有感情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准确翻译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4)想象作者描绘景色,理解作者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学,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把握作者视角和心情的转变。

(3)小组探究,体会融情与景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悲凉的心境。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去游览山水名胜,大家有过什么特别的感受吗?引入本文。

教师范读课文。

(背景见附后)

预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译课文;自学疑难生字。

课堂交流:提示生字,介绍背景。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师学友合作,通译全文,识别重难点,做好讲解准备。

学生讲解,教师适时指导。

1、学生分小组翻译课文,将重点单字整理出来,疑难问题商讨解决。

2、小组汇报:学友讲解翻译,师友做重点提示。

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课堂练习,分层提高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使用

西、乐、斗折蛇行、犬牙、

二、结合课后第三题,梳理中“以”的不同用法。

三、解读重点句子

全石以为底、蒙络摇缀、凄神寒骨、

四、文中哪处景色写得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1、学生口答,纠错。

2、整理笔记,识记文言文中“以”字的常见用法。

3、师友互查重点句子翻译。

4、寻找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赏析、交流。

深化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特别表达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4、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表达。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回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学生回顾重点字词。

巩固基础知识。

2、分层提高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整理出来。

2、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由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小结:小石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们是否还会产生作者的感受?

学生表达交流。

4、拓展提高

假设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为游客介绍小石潭景区呢,写一段导游词,看看谁说的更吸引人。

学生练笔、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熟悉虚词“以”的基本用法。

(2)能够有感情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准确翻译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4)想象作者描绘景色,理解作者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学,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把握作者视角和心情的转变。

(3)小组探究,体会融情与景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悲凉的心境。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去游览山水名胜,大家有过什么特别的感受吗?引入本文。

教师范读课文。

(背景见附后)

预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译课文;自学疑难生字。

课堂交流:提示生字,介绍背景。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师学友合作,通译全文,识别重难点,做好讲解准备。

学生讲解,教师适时指导。

1、学生分小组翻译课文,将重点单字整理出来,疑难问题商讨解决。

2、小组汇报:学友讲解翻译,师友做重点提示。

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课堂练习,分层提高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使用

西、乐、斗折蛇行、犬牙、

二、结合课后第三题,梳理中“以”的不同用法。

三、解读重点句子

全石以为底、蒙络摇缀、凄神寒骨、

四、文中哪处景色写得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1、学生口答,纠错。

2、整理笔记,识记文言文中“以”字的常见用法。

3、师友互查重点句子翻译。

4、寻找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赏析、交流。

深化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特别表达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4、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表达。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回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学生回顾重点字词。

巩固基础知识。

2、分层提高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整理出来。

2、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由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小结:小石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们是否还会产生作者的感受?

学生表达交流。

4、拓展提高

假设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为游客介绍小石潭景区呢,写一段导游词,看看谁说的更吸引人。

学生练笔、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板书

景 发现竹林—寻找石潭—寻觅潭源—坐潭上—记之而去 由

小石潭记

情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不可知——凄神寒骨 心

绿竹、清潭、游鱼、溪流 远在深山无人赏识

仕途受挫,故交远离,寄情山水,以解愤懑

四、反思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