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名著阅读 > 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2016-01-06 11:45:10
相关推荐

一、导入新课

秋天,在一般人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伤感,而毛泽东主席在他年轻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吟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力量、充满豪情壮志的《沁园春长沙》。

二、教师范读

三、鉴赏诗歌内容,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首先分析上阕

① 理解前三句

提示: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联起来。请同学们按调整好的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提问: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烘托出毛主席顶天立地、意气昂扬的形象,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描绘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②词的上阕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说说领起了哪几句?描绘了哪些秋景?

“看”。 七句。 秋景是: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鹰、鱼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③诗人是从哪些视角来描写这些绚烂多彩的秋景的?

远看:万山 层林;(静景)近观: 漫江(静景)百舸;(动景) 仰视:鹰;俯察:鱼(动景)

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表示多,“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 “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 “江”,指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水清澈见底的特征。如果说前面万山、层林、“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船很多且争着行驶。又次,抬头,看到天空的鹰:俯首,看到水底翔的鱼:这天上、水中两幅画都是动景。总结: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湘江秋景图。这幅图画,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一、导入新课

秋天,在一般人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伤感,而毛泽东主席在他年轻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吟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力量、充满豪情壮志的《沁园春长沙》。

二、教师范读

三、鉴赏诗歌内容,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首先分析上阕

① 理解前三句

提示: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联起来。请同学们按调整好的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提问: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烘托出毛主席顶天立地、意气昂扬的形象,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描绘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②词的上阕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说说领起了哪几句?描绘了哪些秋景?

“看”。 七句。 秋景是: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鹰、鱼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③诗人是从哪些视角来描写这些绚烂多彩的秋景的?

远看:万山 层林;(静景)近观: 漫江(静景)百舸;(动景) 仰视:鹰;俯察:鱼(动景)

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表示多,“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 “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 “江”,指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水清澈见底的特征。如果说前面万山、层林、“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船很多且争着行驶。又次,抬头,看到天空的鹰:俯首,看到水底翔的鱼:这天上、水中两幅画都是动景。总结: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湘江秋景图。这幅图画,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④这些秋景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让我们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可分三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美丽,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这是一幅

壮丽的景象

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鱼水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霜天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所描写的景物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无不融入了他的感情,融入了他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万山、层林,鹰、鱼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在融入了作者感情后就成为了意象,这些生机勃勃的意象抒发了作者慷慨激昂、积极进取的感情。

⑤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

一方面选择的景物富有典型性,如山林、江水、雄鹰、游鱼都是湘江地区最有特色的景物。另一方面贴切地写出这些景物的主要特征,注重炼字,如写山林,突出“红”字;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写鹰,用“击”字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写鱼,用“翔”字,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⑥面对如此壮丽的秋景词人为何怅?他提出了什么问题?

“怅” 不如意。这里含有慨叹的意思。准确地描述了诗人当时特定的心态。面对广阔无垠,一派生机蓬勃的大千世界,词人不由得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山河越壮美,人民却不能当家作主,这里突出革命的重要性,革命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背景讲解

这首词写于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异常,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国民政府右派势利想篡夺立功,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政府”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政府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问”道出了词的主旨,提出了革命政权的领导权问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突出了词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