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名著阅读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骆驼祥子 2007-08-16 15:18:41
相关推荐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以及老舍对城市文明病的批判,进而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层面,认识《骆驼祥子》的创作视点和艺术深度。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以及老舍对城市文明病的批判。

教学难点:《骆驼祥子》的创作视点和艺术深度。

教学内容:

一、作家介绍

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考入北京师范学校。曾在中小学任教。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创作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1937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1944年开始创作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建国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语言贴近人民生活,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创作始终系念民族与人民,坚持“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传统。老舍的独特贡献在于他从文化视角出色地描写了市民生活。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文化视角观察市民生活,使他的视野更为开阔。他写市民生活的小说,其意义不仅在于展现了市民生活的图景,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通过市民形象的描写,对国民性和文明病态作了更深入的思考。

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独特的问题风格:“京味儿”特色、幽默、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老舍创作的成功,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已经取得重要突破。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是老舍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一部思想意蕴极为丰富的文学杰作。1936年夏,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职,作为专业作家,开始《骆驼祥子》的创作,分24章在《宇宙风》上连载。老舍说“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骆驼祥子》确实是30年代描写市民生活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它把对市民生活的描写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以及老舍对城市文明病的批判,进而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层面,认识《骆驼祥子》的创作视点和艺术深度。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以及老舍对城市文明病的批判。

教学难点:《骆驼祥子》的创作视点和艺术深度。

教学内容:

一、作家介绍

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考入北京师范学校。曾在中小学任教。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创作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1937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1944年开始创作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建国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语言贴近人民生活,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创作始终系念民族与人民,坚持“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传统。老舍的独特贡献在于他从文化视角出色地描写了市民生活。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文化视角观察市民生活,使他的视野更为开阔。他写市民生活的小说,其意义不仅在于展现了市民生活的图景,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通过市民形象的描写,对国民性和文明病态作了更深入的思考。

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独特的问题风格:“京味儿”特色、幽默、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老舍创作的成功,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已经取得重要突破。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是老舍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一部思想意蕴极为丰富的文学杰作。1936年夏,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职,作为专业作家,开始《骆驼祥子》的创作,分24章在《宇宙风》上连载。老舍说“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骆驼祥子》确实是30年代描写市民生活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它把对市民生活的描写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二、作品分析

(一)丰富的思想意蕴

《骆驼祥子》的思想意蕴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阐释方法去解读。从社会学视角读,小说控诉的是当时吃人社会的黑暗不公;从文化学视角读,小说揭露了城市文明对人性的腐蚀与毒化;从哲学视角读,小说又在深深地慨叹人类逃不开命运的拨弄。

1、真实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

《骆驼祥子》是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其成功首先在于,作品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就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

2、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骆驼祥子》更为深入的意蕴在于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从这个角度看,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情节分析: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过了”。他把买一辆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目标,幻想着有了车就如同在乡间有了地一样,能凭着自己的勤劳换取安稳的生活。经过三年的艰辛,祥子终于买下一辆新车,不料才半年就被匪兵抢去。他虎口逃生,路上捡到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元钱,准备积攒着买第二部车,不久又被孙侦探抢走。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祥子,祥子虽然讨厌她又老又丑,却也防不住性诱惑的陷阱,不得不与她结婚,并用她的私房钱买下第三部车。不久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老舍以极大的同情描写祥子的不幸遭遇,“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祥子“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使得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但作家同时揭示和批判了祥子自身的固有的缺陷。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哪怕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小说最后写祥子完全变了个人,他变得懒惰、贪婪、麻木、缺德,他打架、使坏,逛窑子……“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么毁灭个人”,他真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正是对祥子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的深刻刻画。老舍在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他认为这是“老中国的儿女”的弱点,是落后的经济文化的产物。这样,《骆驼祥子》中对城市贫民性格弱点的批判就纳入了老舍小说“批判国民性弱点”这一总主题中。

但是大家要特别注意,围绕祥子的悲剧命运,所展示的是地狱般的非人的环境。祥子为什么堕落?他是被腐败的环境锁住,而不得不堕落。他也一次又一次想向命运搏斗,但一切都是徒劳,终于向命运就范。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性。老舍这里自觉地在表现和思考城市文明病如何和人性冲突。我们要注意老舍这样说过,他写《骆驼祥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这个“地狱”就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的社会,也是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像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等,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小说写的祥子的一个个不幸遭遇,蕴含着一个不断向自我的和人类的内心探究的旅程结构,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幻想当一个有稳固生活的劳动者,他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他都更沉沦堕落一层,也愈来愈接近最黑暗的地狱层。无论是祥子刚来乍到就看到的那个无恶不作的人和车厂,还是在他结婚后搬进去的杂乱肮脏的大杂院,或者他最后走向那如同“无底的深坑”的妓院白房子,小说都是通过祥子内心的感觉来写丑恶的环境如何扭曲人性,写他在环境的驱使下如何层层给自己的灵魂泼污水,从洁身自好到心中的“污浊仿佛永远也洗不掉”,最后破罐子破摔,彻底沉沦。祥子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小说直接解剖了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