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名著阅读 >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凤姐

红楼梦 2010-01-16 04:57:08
相关推荐

导语:《红楼梦》自成书以来,凤姐一直就是个最具争议的人。在《红楼梦》中,一会儿把凤姐描写成风流少妇,说她身量苗条,体态风流,且喜欢和小叔子侄子调笑;一会儿又写她满脸正气,打击小流氓贾瑞,纯洁如圣女贞德。前后表现颇不统一,难以收进任何一种盖棺之论。

先说凤姐的美貌,她的出场描写是:三角眼,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的穿着当然更是极尽华丽雍容;这是正面描写。贾瑞见了凤姐,居然敢起非念,想是凤姐的魅力难挡;贾琏和鲍二的偷情之后,闹了一天,看见凤姐“黄黄脸儿”,倒觉比往常更可爱;刘姥姥见了凤姐自然是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动作才好……这些又都从侧面描绘了凤姐的含威夹媚的美貌;应当说,这样一个美人完全区别于宝钗的“冷”和黛玉的“病”,她更容易激起世俗男人的愿望,更象一个真实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美人。

对于王熙凤的种种做法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无论是红楼人物,还是读者们都常常会在背后所辱骂她。但其实她的所作所为还有可理解的地方。

她是一个要强的人,这一点书中常有体现。然而她对于某件事情上的做法实在是很毒辣,但仔细一想这是因为什么,就是源于她的要强,源于她的自尊,王熙凤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这样做。人人所知她是贾府的儿媳,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儿女子孙。身为管家,又深受贾母的宠爱。对于小小年纪的她,在这一个地位上真所谓是来之不易。因此,她钟爱这个职位,但更重要的是她无法失去这个重要的地位。因为那样的话她不仅是缺少了贾母的宠爱,天长日久。对于直性脾气的她会忍受不了贾府众人的欺辱,最后导致逐出贾府的悲惨结局。

导语:《红楼梦》自成书以来,凤姐一直就是个最具争议的人。在《红楼梦》中,一会儿把凤姐描写成风流少妇,说她身量苗条,体态风流,且喜欢和小叔子侄子调笑;一会儿又写她满脸正气,打击小流氓贾瑞,纯洁如圣女贞德。前后表现颇不统一,难以收进任何一种盖棺之论。

先说凤姐的美貌,她的出场描写是:三角眼,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的穿着当然更是极尽华丽雍容;这是正面描写。贾瑞见了凤姐,居然敢起非念,想是凤姐的魅力难挡;贾琏和鲍二的偷情之后,闹了一天,看见凤姐“黄黄脸儿”,倒觉比往常更可爱;刘姥姥见了凤姐自然是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动作才好……这些又都从侧面描绘了凤姐的含威夹媚的美貌;应当说,这样一个美人完全区别于宝钗的“冷”和黛玉的“病”,她更容易激起世俗男人的愿望,更象一个真实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美人。

对于王熙凤的种种做法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无论是红楼人物,还是读者们都常常会在背后所辱骂她。但其实她的所作所为还有可理解的地方。

她是一个要强的人,这一点书中常有体现。然而她对于某件事情上的做法实在是很毒辣,但仔细一想这是因为什么,就是源于她的要强,源于她的自尊,王熙凤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这样做。人人所知她是贾府的儿媳,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儿女子孙。身为管家,又深受贾母的宠爱。对于小小年纪的她,在这一个地位上真所谓是来之不易。因此,她钟爱这个职位,但更重要的是她无法失去这个重要的地位。因为那样的话她不仅是缺少了贾母的宠爱,天长日久。对于直性脾气的她会忍受不了贾府众人的欺辱,最后导致逐出贾府的悲惨结局。

所以她不能全算上罪恶滔天。确实,她可以用一种慈善的处理方式来维护她的地位。可这样只用与一般的人,像她这种性格的人就算想到了这一点也无从适用,况且这样的慈善理事的地位提升效果毕竟没有毒辣手法那样的快。在这一点的表现上正符合于她的性格与属性特点上。

再一点,王熙凤最后的结局也很凄惨不亚于妙玉、迎春等的结局。在这一点上有少部分读者会深表同情,因此再也不忍心说她的不是了。

凤姐心狠手辣,自称不信阴司报应,不怕死了下地狱,好像没有道德底线,就算和谁有点什么也不希奇。但这到底是赌狠的话,她这么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不会容许自己如尤二姐那样,成为男人的玩物与笑话,也不可能像尤三姐那样豁出去,“不是男人嫖了她,倒是她嫖了男人”。何况后来事实证明,尤三姐不过是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她洒脱恣肆的同时,更在心灵上一笔一笔地为自己烙下红字。

凤姐这脂粉队里的英雄,也不过是个寻常女人,恃美貌且不无虚荣,喜欢全天下男人都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感觉,她心中自有一个安全线,远离安全线的男人,是无缘;靠近安全线的男人,是仰慕;妄图越过安全线的男人,则是侵犯。

她最落人口实的是第六回,贾蓉奉他父亲之命,来借玻璃炕屏。凤姐先是佯做推脱,只道说晚了一天,昨儿借给别人了。一场高级调情便从拿搪开始了,贾蓉果然不是只呆头鹅,配合得也好,他嘻嘻地笑着,在炕沿上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贾蓉笑道:“哪里有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道:“若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

俩人你来我往,风雨不透,只当边上站着的周瑞家的连同刘姥姥是透明。借得炕屏,贾蓉正要挪步,凤姐又唤住,蓉哥回来,回来了却也无话,凤姐慢慢地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晚饭后你来再说吧,你先去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这几句话没头没脑,难免令人生疑,但如果因此坐实凤姐与贾蓉的暧昧关系,捕风捉影的功力倒可胜任明代东厂的特务。

对于凤姐这种精力旺盛的人,口头调笑也算一种消遣,贾蓉深谙这个道理,才和凤姐建立良好的关系。相形之下,贾瑞便是十足的笨人了,起码眼神不大好,看不到那道无形的安全线,一股脑地就闯过去了,撞了南墙还不回头,活活地笨死了。

凤姐和男人的关系是外松内紧型,心里时刻还是绷紧伦理贞洁这根弦的。贾瑞上来勾搭她时,她都没打量他一眼,她不是嫌贾瑞不够“清俊”,也无关他的家世,只要他起了这心思,便被她归到禽兽中去,她的嫌恶,是对事不对人的。后来平儿也随着她骂:没人伦的混帐东西,她们主仆的道德观倒挺一致。这也说明,凤姐跟贾蓉是清白的,不然平儿决不会不知道,更不敢提“人伦”二字,贾瑞好歹还是一辈的,贾蓉跟凤姐都岔了辈,那才真叫没人伦,聪明如平儿,会这样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张爱玲曾说,女人总要崇拜才会快乐,而荣宁二府里的男人,让凤姐“哪一只眼睛看得上”?凤姐举止打扮虽然都是走性感路线,还真不是豪放女,况且她体质并不好,动不动就小产,还得了个所谓的“血山崩”,只不过性格亮烈开朗,给人健康的错觉而已。退一万步说,就算凤姐与贾蓉勾搭成奸,又何必讲得那么露骨,又是“晚饭后”,又是“这会子我没精神了”,把时间地点都告白天下。这种事,小红都知道要做得机巧,凤姐怎么会当着头一遭上门的刘姥姥,以及最是世故的周瑞家的,大说大讲,惟恐他人不知呢?正因她心里没鬼,正因为她想的是别的事,才毫无顾忌地随口说来,令众人想到这上面,只能归罪于汉语的丰富性了。

把这段放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也表现了凤姐的爱显摆,她已经显示了她的富贵与威严:先是不抬头,只管拨手炉里的灰,慢慢地问,怎么还不请进来,一抬头看见了,赶紧欲起身又才起了一半,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这里的凤姐分明是在耍大牌,却峰回路转不失礼数,表现欲旺盛是其一,第二也是当家不久的热情,要是刘姥姥赶在红楼后期来拜访,必然没有这样的待遇。而贾蓉的到来,又让她有了表现女性魅力的可能,虽然并无必要,但一来只是下意识的举动,二来,不在刘姥姥面前显摆又在谁面前呢?邢王二位夫人自是不合适,姐妹们面前也不可能,只有这远来的仰望着她的村妇,是最好的观众。而刘姥姥的成功,就在于扮演好了观众的角色,再幸福体面的生活,也要从他人羡慕的眼神里获得验证的,刘姥姥对于贾母与凤姐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充任了这样一双眼神。

凤姐就像《陌上桑》中的罗敷,打扮漂亮在地广人稠处寻找观众,她与观众之间,有个安全线,一米线外你可以流口水喷鼻血,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彼此相怨怒,是对她的容颜的莫大肯定,但决不容许穿越这防线上前冒犯,哪怕是风光体面的使君。贾瑞就是没有搞懂凤姐的游戏规则,给个棒槌当个针,枉送了一条性命。

在最后的悲惨结局中是根据她一生所做的孽而导致,但这只是一部分。红楼中像黛玉宝钗等人物的死亡中都是听天由命。在上文有说,王熙凤的作为也是有可理解之处的,算不上罪不可赦。因此她短命而死的结局既有一生作孽的来源,又有天意的原因。惜为,惜为,真所谓“一场悲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