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名著阅读 > 边城

从边城看沈从文湘西风情描写

边城 2016-12-12 03:39:40
相关推荐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从边城看沈从文湘西风情描写。希望大家喜欢。

从边城看沈从文湘西风情描写

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荒僻而风景如画、富有传奇色彩的湘西凤凰县,对民间的世俗的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他的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乡土小说中别具一格,独具风姿。他带着浪漫的牧歌情调到湘西世界中寻找田园诗,以抒情的笔致将湘西人织入“梦幻”的风情画卷。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风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物命运、人物形象三者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让读者低徊沉醉,流连忘返。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既对边城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致、风土习俗作了诗情画意的描绘,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淳朴的人情美。其淳朴的人情美主要是通过“边城”社会各式各样的人物及其相互间的人际交往呈现出来的。《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祥,如世外之境。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大自然的美令人陶醉,大自然养育出的子民更令人赞叹。沈从文在渲染大自然的美的同时,更赞美了生活在这儿的纯朴的人们。《边城》是沈从文湘西风情描写的高度浓缩,是湘西风情的精华描写,尤其湘西边民的人性美在《边城》中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文章的无穷魅力所在。这儿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图财害命的金钱交易,没有尔虞我诈、逢场作戏的官场交易,有的只是纯真的友情、真挚的关爱。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从边城看沈从文湘西风情描写。希望大家喜欢。

从边城看沈从文湘西风情描写

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荒僻而风景如画、富有传奇色彩的湘西凤凰县,对民间的世俗的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他的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乡土小说中别具一格,独具风姿。他带着浪漫的牧歌情调到湘西世界中寻找田园诗,以抒情的笔致将湘西人织入“梦幻”的风情画卷。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风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物命运、人物形象三者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让读者低徊沉醉,流连忘返。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既对边城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致、风土习俗作了诗情画意的描绘,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淳朴的人情美。其淳朴的人情美主要是通过“边城”社会各式各样的人物及其相互间的人际交往呈现出来的。《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祥,如世外之境。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大自然的美令人陶醉,大自然养育出的子民更令人赞叹。沈从文在渲染大自然的美的同时,更赞美了生活在这儿的纯朴的人们。《边城》是沈从文湘西风情描写的高度浓缩,是湘西风情的精华描写,尤其湘西边民的人性美在《边城》中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文章的无穷魅力所在。这儿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图财害命的金钱交易,没有尔虞我诈、逢场作戏的官场交易,有的只是纯真的友情、真挚的关爱。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在描写翠翠与傩送爱情过程中,作者用了许多的笔墨写翠翠对傩送的爱的心理历程,由朦胧到明确,由害羞到执着追求。翠翠的爱情故事,没有激荡人心的情节,只有情窦初开时的少女的若断若续的情绪,若有若无的心境,似梦似幻的氛围,这是自然和生命诗化的表现。翠翠犹如山间流淌的一缕清泉,从未受到城市文明的污染,成为“边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在作品中,翠翠显得是那么纯洁、可爱,就像山上一株含苞带露的野花,自然、娇嫩。“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作品中写到:“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债。她欢喜看扑粉满面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在头上,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他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上去,向天空中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 她便带着点儿害羞情绪,轻轻地说:‘翠翠不想什么。’但在心里却同时又自问:‘翠翠,你想什么?’同时自己也就在心里答道:‘我想的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的确在想,又的确连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女孩子身体既发育得很完全,在本身上因年龄自然而来的一种‘奇事’,到月就来,也使她多了些思索。”作品正是透过这样细微的心理描写把受青山绿水抚育、承阳光雨露沐浴的山村少女那情窦初开、青春初萌的爱情感受揭示了出来。诱发姑娘心事多变、情绪恍惚的是那年和爷爷一起去看龙舟竞渡。还是两年前的事。五月端阳,渡船头祖父找人作了代替,便带了黄狗同翠翠进城,过大河边去看划船。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滑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豆绿,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河边人太多了一点,各人皆尽张着眼睛望河中,不多久,黄狗还在身边,祖父却挤得不见了。

河中划船的决了最后胜负后,城里军官已派人驾小船在潭中放了一群鸭子,祖父还不见来。翠翠恐怕祖父也正在什么地方等着她,因此带了黄狗各处挤着去找寻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踪迹。后来看看天快要黑了,潭中的鸭子只剩下三五只,捉鸭人也渐渐的少了。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划龙船比赛和泅水捉鸭活动已经结束,翠翠在一个码头等待爷爷一起回家。突然河水中冒出一个英俊的少年,抓住河面上最后一只鸭,在翠翠等爷爷的码头上了岸。翠翠当时不知道这位少年是傩送,又因等爷爷心里非常着急,一时言语误会借身边大黄狗骂了眼前这位少年。

“你个背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的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

“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问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问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听说是祖父派来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让打火把的在前引路,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了城墙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问他就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是二老问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

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

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的问:“二老是谁?”

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都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从以上对白中我们可以看出,傩送不但不介意,反而让家里的人打着火把送他回家。这时她从他人口中才知道这聪明英俊的少年是傩送。从此在她心中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内心开始微妙地不安起来。

两年日子过去。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祖父当时不作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的说:“嗨嗨,你这个人!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笑着。听到二老的名字,顿时,翠翠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细微起来,精神气质也呈现出别有风韵的迷醉感、羞涩感、孤独感。此时,她明确她已经爱上了傩送,因此,当祖父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时,翠翠一面听一面走,竟忽然停住问爷爷:“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爷爷的船当然不在青浪滩,而是傩送的船在青浪滩。翠翠不由自主地想念着傩送,这一句无意的话,袒露了少女挚爱的情怀。她爱的傩送为人聪明而富有感情,茶峒人赞扬他为“小岳云”。他在父亲教育下, 学文习武,成为“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不惰,不浮华”的英俊有为少年。自那次在河岸上与翠翠初会那一刻起,他就钟情于翠翠。他借给老船夫送酒, 特地来看望翠翠,并邀请翠翠到自家楼上去观看端午节龙舟竞赛。为了赢得翠翠的爱情,半夜里,他“穿了白家机布汗褂,到那些月光照及的高崖上去,遵照当地的习惯,很诚实与坦白地为一个‘初生之犊’的黄花闺女唱歌。”翠翠本已为情人而朝思暮想,在梦中她听到傩送的情歌觉得又软又缠绵,灵魂随着美妙的歌声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象征爱情的虎耳草,打算送与情人。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长大,翠翠对爱情的理解又在进一步加深,又有着一种更加深远的思索。远处有唢呐声音吹来,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白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规矩,祖父再也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又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弄明白了,又问姓什么,弄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皆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却还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才又回到自己身边来。

日日里在这渡船上经受着亲情的历练和洗礼,翠翠对傩送的爱变得更加的忠诚与坚贞。翠翠拒绝了天保的托媒提亲,感情始终倾注在傩送身上,即使在天保因情场失意驾船外出溺死于茨滩,爷爷掉头来为翠翠与傩送的婚姻撮合,因眼看事情无法成功而死于暴风雨之夜,爱人傩送也因误会一气之下驾船外出,但翠翠仍然不改初衷。她从杨马兵口中明白这一切误会的经过和前因后果之后“哭了一个晚上”,最后独守渡船等待着未有归期的情人傩送的归来。

由此可见,翠翠对傩送的爱情是完全自主自为的,经得起考验的,是纯洁坚贞的。傩送对翠翠的爱也是纯真的。他从一开始就明确地追求翠翠,但摆在傩送面前的婚姻有两条路:一条是娶翠翠,从老船夫手中接过那条渡船,过一辈子撑渡船的日子;另一条是娶团总的女儿,从陪嫁中可以得到一座碾坊。是选择渡船,还是选择碾坊?实质上是要爱情还是要金钱的问题。当父亲顺顺要他在团总女儿的婚事上最后表态时,他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里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如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傩送这一番话是委婉的,但选择却是明确的,态度也是坚决的。作者专注于在近乎原态的翠翠与傩送的身上,去揭示一种新的、健全的、理想的、自主自为的生命存在心态。这种生命存在的内涵是纯洁、勤劳、朴实、善良、热情、信守自己的爱情,保持乡民的淳朴本色。这一切,都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图景,体现着浓浓的人情美、风情美。

湘西边城社会,具有各式人等,老船夫、顺顺、杨马兵、翠翠和天保,还有屠户、商客、船工、———即使一笔带过的人物也表示了一种“社会因子的存在”,构成了一个近似完整的理想社会。“边城”乡民过着自在状态的生活,具有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际关系,在这个社会没有阶级等级,人人平等,掌水码头的与撑渡船的都在一种淳厚古朴的人情关怀中享受一定的人格平等。人们的商业往来、经济交易均是在一份人情关怀的信誉中进行的,买卖双方都不存心机。比如, 每当老船夫有事上城里时,必和熟人饮酒喝个痛快;到刚拢岸一两天的船上时,水手们总会抓出一把红枣送给他……老船夫就这样快乐地生活着,关爱着心爱的外孙女翠翠,看着她幸福地一天天长大。“边城”社会,人人靠自身的劳动生活,与人为善,待人以诚。老船夫摆渡撑船50年,忠于职守,风雨无误。他把固守渡船为过客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只要活着就不离开岗位。“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他忠厚朴实,只靠公家发给的3斗米、七百钱过着简陋的生活,从不收取过往客人的额外的渡钱。有时感情难却,只好将收入的钱买草烟奉赠过渡客人,买茶叶泡水给过路人随意解渴。他宽厚热情,重义轻利,慷慨大度,偶尔进城买酒,每遇熟人他必邀请到他家喝酒。若有人想马上尝尝他的酒,他立即把葫芦推给别人喝光为止。他为翠翠的婚事多次向傩送及其父亲探听消息,遭到淡漠的回答,使他伤心烦闷,但他并不因此对船总父子怀恨,他相信他们是好的,并企图继续寻找机会撮合外孙女与傩送的婚姻,这种努力直至他病逝。在作品中,宽厚善良的老船夫是“人性善”的化身。掌水码头船总顺顺虽然家有巨富,但绝不以财富自居,盛气凌人,相反为人侠骨柔肠,慷慨大度,广交朋友,济世救人。他是 “一个前清时便在营伍中混过日子的人物”,“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一面从水上赚来钱,一面就这样洒脱散去”,“为人既明事明理,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因而成为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当老船夫去世后,他放下心中对老人的一丝埋怨,积极地为老人筹备丧事,还处处关照失去爷爷的翠翠。在处理与老船夫一家的关系上他做得特感人:体恤老人生活穷困,送给鸭子、粽子;不嫌翠翠家贫,打发媒人前去提亲;天宝情场失意,驾船溺死于茨滩,他并不责备、怨恨;因失儿伤心曾一度反对傩送与翠翠的婚姻,但一旦他知道孩子们是真心恋爱之后也就不再阻挠,他对儿女婚姻大事也是持极开明的态度。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都“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年纪较长的,性情如他们的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年幼的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既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两个人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矫情,不浮华,不倚事凌人”。二兄弟重情重义,无拘无束,大胆寻爱。当因同爱一个翠翠引起矛盾和不安时,兄弟俩仍以情义为重,进行了妥善的处理;老船夫病逝,他前来帮忙料理后事,并屡次提出接孤女翠翠到他家住着,等待傩送回来再解决婚姻大事。

湘西社会“伦理模型”的代表者还体现在吊脚楼的女人们和他们的水手情人们的身上。作品中写道:“这些人重义轻利,守信自约,即使娼妓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可信。”“由于边城的风俗淳朴,便是作,也永远那么浑厚。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描写边城的文字反映在那条极具象征意义的黄狗身上,也表现出了非常美的人性精神。小说中写到:“有些过渡乡下人也携了狗上城,照例如俗话说的,‘狗离不得屋’,一离了自己的家,即或傍着主人,也变得非常老实了。到过渡时,翠翠的狗必走过去嗅嗅,从翠翠方面讨取了一个眼色,似乎明白翠翠的意思,就不敢有什么举动。直到上岸后,把拉绳子的事情作完,眼见到那只陌生的狗上小山去了,也必跟着追去。或者向狗主人轻轻吠着,或者逐着那陌生的狗,必得翠翠带点儿嗔恼的嚷着:‘狗,狗,你狂什么?还有事情做,你就跑呀!’于是这黄狗赶快跑回船上来,且依然满船闻嗅不已。翠翠说:‘这算什么轻狂举动!跟谁学得的!还不好好蹲到那边去!’狗俨然极其懂事,便即刻到它自己原来地方去,只间或又像想起什么似的,轻轻的吠几声。”这就是那条黄狗,就是这样一条黄狗,也充分体现了一种人性精神和湘西风情的精髓。边城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善和美的完美结合,是充满诗意、人情的“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湘西是一个想像的王国,正像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那样。沈从文的湘西风情以江河小说的形式提供一部短短的历史,作品在体现中国湘西地区人民的政治情况上比福克纳作品对于美国南部政治情况的体现显得更为充分。当沈从文还未走出湘西,刚刚知晓人生时,就亲眼目睹了苗人爆动被镇压后的血腥场面,恐怖的景象。为了振兴民族,拯救国家,急需扶植国民精神,把失去的民族高尚的品德重新建立起来,这就要树立高尚的人生标准。因此,他便遵循一个读书人的本分,用心、用笔记下这一时代的乡村风光、民俗风情、爱情故事,努力将原始的生命形式保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独特而完美的审美理想。这是他对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企望用未被异化的湘西边民的优秀心理品格与优美健康的人性来重塑中华民族的灵魂。沈从文的《边城》之所以要构建如此淳厚、优美、健康的湘西风情,是出于作者改造民族精神品格的愿望。研读《边城》,我们真正欣赏到了沈从文刻意雕琢的湘西风情画,正是通过一系列人物的生动描写和湘西风情的深度刻画,作者从中确立了关于“生命、美与爱”为核心的三大文学主题,并以此统一从个体生存到建构社会文化体系的崇高追求。所以,小说《边城》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是在于从对湘西风情的生动描绘中,构筑一个象征,实现一种理想,完成一种追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