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名著阅读 > 边城

浅析《边城》的审美意蕴

边城 2014-10-24 16:55:42
相关推荐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浅析《边城》的审美意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浅析《边城》的审美意蕴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主要展现出湘西边地的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古拙的民俗风情的完美融合,如同世外桃源般美丽与悠远,同时着重塑造了一系列淳朴、勤劳的湘西人民,从而表现出他们的人情、人性之美,热情歌颂了茶峒人民的美好品质和纯净心灵,进而引发出隐藏在如此优美的民俗画卷背后的深刻的悲剧意识。三者相互结合,共同推动《边城》进入圆熟静穆、完美和谐的审美境地,使其成为一颗晶莹圆润的艺术之珠,散发出无限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边城》;自然美;人情;人性之美;悲剧意识

《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是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同时也成为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边城》展现了湘西古镇的秀丽山水之美,并且融合了古拙的湘西风情民俗,如同世外桃园般美丽而悠远;它着重塑造了山地边城人民的忠厚、善良、诚挚淳朴的美好人情、人性之美,表现出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讲述了一个古朴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刻画了主人公的悲剧性格,揭示了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现实关系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一、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古朴的民情风俗的完美融合

《边城》开篇描述了湘西美丽的山水图画和风俗习惯。这些独特的景物使人顿感心旷神怡,有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酉水岸边的吊脚楼,溪边的白塔以及翠绿的竹篁等自然风景,这一切湘西的自然之美,同时融入古拙的湘西民情风俗,如端午节的舞龙耍狮、龙舟竞渡、泅水捉鸭子以及男女对唱山歌等民俗世象。二者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出边地的安静和平、淳朴、浑厚的文化氛围以及古风浓郁的整体生活风貌,承载了作家向往淡泊宁静的生活之美的人生理想,也将《边城》的自然、优美的底蕴展现地淋漓尽致,使之迈向一个独特的审美境界。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浅析《边城》的审美意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浅析《边城》的审美意蕴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主要展现出湘西边地的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古拙的民俗风情的完美融合,如同世外桃源般美丽与悠远,同时着重塑造了一系列淳朴、勤劳的湘西人民,从而表现出他们的人情、人性之美,热情歌颂了茶峒人民的美好品质和纯净心灵,进而引发出隐藏在如此优美的民俗画卷背后的深刻的悲剧意识。三者相互结合,共同推动《边城》进入圆熟静穆、完美和谐的审美境地,使其成为一颗晶莹圆润的艺术之珠,散发出无限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边城》;自然美;人情;人性之美;悲剧意识

《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是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同时也成为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边城》展现了湘西古镇的秀丽山水之美,并且融合了古拙的湘西风情民俗,如同世外桃园般美丽而悠远;它着重塑造了山地边城人民的忠厚、善良、诚挚淳朴的美好人情、人性之美,表现出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讲述了一个古朴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刻画了主人公的悲剧性格,揭示了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现实关系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一、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古朴的民情风俗的完美融合

《边城》开篇描述了湘西美丽的山水图画和风俗习惯。这些独特的景物使人顿感心旷神怡,有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酉水岸边的吊脚楼,溪边的白塔以及翠绿的竹篁等自然风景,这一切湘西的自然之美,同时融入古拙的湘西民情风俗,如端午节的舞龙耍狮、龙舟竞渡、泅水捉鸭子以及男女对唱山歌等民俗世象。二者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出边地的安静和平、淳朴、浑厚的文化氛围以及古风浓郁的整体生活风貌,承载了作家向往淡泊宁静的生活之美的人生理想,也将《边城》的自然、优美的底蕴展现地淋漓尽致,使之迈向一个独特的审美境界。

二、淳朴、勤劳的湘西人民的人情、人性之美

在边城明净的底色中,重点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情、人性之美,充分渲染了茶峒民性的淳厚:“这里的人们无不轻利重义,守信自约;酒家屠户,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总之,这里的“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俨然是一片桃花仙境。在这如此民风淳朴的边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忠厚善良,诚挚淳朴的人物形象,古道热肠的老船夫五十年如一日的辛苦撑渡船,只为给过路人带来方便,他生活简朴,善良厚道,只希望外孙女能够快乐的成长。忠于职守,重义轻利的的他在当地颇受人尊敬与爱戴;船总顺顺虽是当地的富户,却也能敬老恤贫,对待民间穷苦乡民慷慨豪爽;他的两个儿子也知情晓义,英俊倜傥:天保豁达大度,为了成全弟弟的爱情,独自外出闯滩却不幸遇难,傩送勤劳、热情、大方、勇敢,面对渡船和碾坊,他不受世俗的钱财、门第观念的侵蚀,始终坚定不移,对爱情忠贞不渝。热情质朴的杨马兵在祖父过世之后,主动承担起照顾翠翠的责任。这些人物的美好道德品性洋溢着勇敢、雄强、诚实、热情的生命活力,是一种“人与自然契合的产物。”

小说中最迷人的形象是翠翠,她作为爱与美的化身,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既赋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尽管自幼失去父母,与外祖父相依为命,生活非常清贫、俭朴。她喜欢劳动,终日和外祖父守在渡船上,在劳动中享受自然的快乐。当她面对外祖父的去世这一深重打击时,生活的孤独和悲伤并没有让她感到绝望,她都坚强的支撑着,一个人挺立渡口继续摆渡,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对于人生责任的勇敢担当,显示出她生命的光辉和青春的华丽,在面对青春的迷茫与困惑,她并未消沉,而是以柔弱的肩膀扛着这一切;在对待爱情理想的追求和执着,她始终信仰着她的爱情,相信那个人一定会回来的。翠翠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展示出的是东方民族的人格理想,蕴含着浓郁的东方古典美好的爱情哲学,昭示了人类对纯净、自然的美好感情的向往与追求。

三、浓郁的悲剧意识

《边城》的深刻之处,在于作者怀着深厚的感情,赞颂主人公们优美善良朴实的民族品德和他们争取自己爱情的坚定和执着,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在小说开头,就写出了一个爱情悲剧的阴影,翠翠的母亲无法和心爱的军人走到一起,便双双服毒自尽,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翠翠。当翠翠情窦初开之时,面对傩送的爱情,不懂得主动去追求爱情,也不知道勇敢地接受爱情,最终傩送无法面对哥哥的遇难,内心愧疚不已,自己悄然离开了,留下了孤独的翠翠,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含着翠翠的爱情悲剧,在无奈的等待中煎熬着,内心的苦楚,心酸却无处诉说,唯有等待是最好的方式,等待的其实只是一个没有结局的希望,这是翠翠的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是边城深处所隐含的悲哀无奈之处。

在小说中写道,老船夫厮守一世的渡船被一场无情的大水冲走了,老人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平静地逝去,茶峒矗立千年的白塔也在暴风雨里倒塌,这些象征着沈从文所编织的理想湘西之梦的无奈幻灭。老人的逝去,白塔的倒塌,象征着原始古老的“边城文化”的终结。翠翠在渡口惆怅地等待爱情的归来,白塔重新又被建立起来等情节,是沈从文的湘西情节在最后失落与解体的夕阳霞光之中,面带微笑的痛苦回眸。《边城》正体现了沈从文对理想的追求、失落和最后解体的悲剧过程。

综上所述,《边城》所构造的理想湘西的完美和谐、圆熟静穆的审美境界,充分展现出浓郁的民俗风情和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诱发出一种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湘西人民的淳朴、善良的人情、人性之美,展现出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其背后散发出的浓郁的悲剧意识是《边城》的重要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它增加了小说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魅力。这些独特的表现完美融合,使《边城》成为一颗晶莹圆润的艺术之珠,散发出无限的审美意蕴,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理想的境界,充分体味理想的生命之歌。注释:

[1] 贺亮明.《论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审美视角》.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7月.

[2] 刘志华.《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悲剧意识》.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5月12日.

参考文献:

[1]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组编.《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论文《牧歌声中的深深哀伤》―论沈从文小说的悲剧意识,党秋月

[2] 刘增杰主编《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114页~第152页.

[3] 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第116页~第123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