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推荐

高考考试说明发布:资深教师支招备考建议

推荐 2024-03-03 07:16:19
相关推荐

教育部最新发布了高考考试说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这一重大政策发布之际,本文邀请资深教师就备考建议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考试挑战。在接受采访中,资深教师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备考方法、应试心态、科目重点等方面,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实用的备考指导和建议。本文力求从多个维度呈现资深教师的独到见解,为读者提供一份贴心、权威的备考指导,让考生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迎接高考挑战。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日前发布了高考《考试说明》。参照说明,该如何备考?大缸君请来精华学校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为您支招:

语文

胡文凯

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了局部调整。突出了考出语文核心素养、考出学生课堂表现的基本要求。

新版《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附录1古诗文背诵篇目”“附录2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均保持不变。“参考样题”略有调整,删去个别往年旧题或试测题,将高考北京卷语文部分试题编入了参考样题。

从整体看:

一、充分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在语境中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核,进一步强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打破了对语文基础知识死记硬背得神话。

二、进一步强化文学经典阅读,把对名著的读且细读作为考核重点。《论语》在命题的编入也强化了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的理解。这对于部分学生不用心读名著只是在考前一下大致内容的做法进行了警示。

三、突出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重视,第20和22题的突出了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性表达的能力。全角度反映出高考语文北京卷的命题思想和考查思路。

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多刷题,特别是~的语文基础知识题。

2、深入思考多读书,特别是六部名著加《论语》。

3、学以致用多联想,特别是热点话题的多角度解读。

数学

郭丽梅

北京卷《考试说明》(数学)的修订总体稳定,局部做调整。

新版《考试说明》中,除了“参考样题”有调整,其他未变。今年的理科试题替换了五道,文科试题替换了三道。

北京高考是数学文理分考的最后一年,之后将只有一张数学试卷,因此同前两年高考一样,本次参考样题中文理出现相同样题、姊妹试题增多。

学生复习时可能会忽略了一些问题,

导致成绩不理想:

首先,知识点未形成网络化,解决问题时出现盲点;

其次,过于专注传统题型,只记套路,不理解本质;

最后,就题论题,只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这样往往错过了培养应对开放型、创新型问题的解决能力。

备考建议

1、突出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己去画一画知识网络图。

2、重视思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注重思维培养,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以通性通法为主线,解决一类乃至一系列问题。可以精做自己考过的试题及近三年高考真题。

3、培养核心素养,加强应用能力。重视学科特点的提炼,数学以概念性强、充满思辨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样、应用广泛为特点,在复习中要展现提炼这些特点。慢做细品一些题目,通过老师曾经讲过的多种方法或者自己有其他想法的题目,去多想一些,并且实际去落实,去试验。

英语

刘颖

《考试说明》(英语)本次修订整体保持稳定,重点调整和优化了语法知识考查形式,将“知识运用”板块中的第一节由原来的单项填空题调整为语篇填空题。

具体题目要求: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在未给提示词的空白处仅填写1个适当的单词,在给出提示词的空白处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语篇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共计10道题目,每小题1.5分,总分15分。语篇填空以语篇为载体,考生根据语篇中的线索,对语法体系中不同要点的意义与作用进行识别,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语法形式、意义和使用的有机结合。同时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

目前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多是由以下三点情况引起的:

1、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课本使用率低;

2、高频词汇积累有限,单词记忆较差;

3、逻辑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语篇阅读理解能力弱。

备考建议:

1、重视课本,回归课本内容。

2、考试说明中所涉及到的24个必考话题,结合课本,将课本重点话题反复通读直到理解。

3、比对高考考试说明的24个话题,每天对照课本,一个话题文章反复诵读。

物理

王鹏

从北京卷《考试说明》(物理)内容来看,高考仍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五大能力为考查重点。同时兼顾考查学生的知识以及科学素养。在考查范围上相较以往没有变化,依然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知识”等部分。

考试说明中样题部分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删除了原版第33题(高考第15题)而增加了第35题(高考第17题),非选择题上也做了略微的调整。

所以在准备高考时,考生应避免出现以下情况:

1、对于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科研实践的问题上存在能力不足,对于近期科技领域的突破缺少了解。

2、一味注重做题而忽略学科本质,忽略对学科思想的领悟。“知其然”但没有“知其所以然”。

因此考生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训练:

首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解释生活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要抓住学科本质,注重研究方法的灵活应用。

第三要在核心概念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清晰的知识脉络。

备考建议:

1、寒假期间最好精读一遍教材,对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和演示实验多联系多思考。

2、对物理这门学科从本质上进行认识,要形成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

3、加强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问题的针对性训练,培养自己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

周国云

北京卷《考试说明》(化学)的修订总体稳定,局部做调整。“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和相比保持不变。“参考样题”有调整,部分试题用高考化学(北京卷)试题进行替换,删除了两个选择题和两个大题;新增两个选择题和两个大题。

根据以上情况,化学学科的学习应该:

一、重视教材,回归教材,重视对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本质理解和再现。

例如:新增试题18对教材中实验进行拓展和提升,新增试题76利用物质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际考查教材中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二、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多角度认识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新增试题17和试题78涉及的素材来源于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路。

三、重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教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化学实验促进学科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整体认识,形成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思维逻辑。

备考建议:

在寒假到来之际,建议同学们精研近三年高考题二卷部分,并且做到:

1、对原理的综合应用部分进行精析,对题目中的条件做基础性翻译。

例如:试题72(6)“仅根据K的变化”,翻译成“K的大小表明的意义”。

2、对实验探究题进行精析,将试题进行分类汇总。或依据实验现象进行微观探析,或依据原理解释实验现象,或应用原理分析评价试验方案,或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等

3、对有机题推断进行精析,总结设问顺序对有机推断的提示作用,总结陌生有机物转化的原理。

生物

吴毅兰

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生物)的修订,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产生了一些变化,具体体现在:

一、完善了“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调整了“考试范围与要求”,

三、更新“参考样题”。

这些相应的变化,表明了对“辨认”能力的要求水平;提高了能力要求体系与北京卷的紧密连接性,提升了考试要求的系统性与《考试说明》的整体性;保证了《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要求的一致性;更新了部分高考试题,突出命题理念的变化。

学生复习时往往侧重大量习题的练习,缺乏对经典例题的分析、归纳和归类。虽然高一高二学的不错,但进入高三后没有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导致知识点片段化,碎片化,未能搭建系统的学习模块和知识网络,导致解题时部分问题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高三试题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知识和能力上,部分学生往往出现阅读理解的不到位,或者读题时间不充裕的情况。对实验没有具体的操作或观察过,导致对实验理解上的偏差和不自信。

备考建议:

1、精研近几年高考理综大题(29/30/31);

2、限时完成作业,不拖拉,适当加压提高阅读速度;

3、对实验进行可视化操作,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视频回顾实验操作,重视实验理论基础;

4、总结知识框架,利用习题和笔记构建知识框架的思维导图。

历史

王冲

北京卷《考试说明》(历史)的修订总体稳定,局部做调整。

“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和相比保持不变。“参考样题”有调整,部分试题用高考历史(北京卷)试题进行替换。

备考建议:

1、重视对基本史实、时间线索的理解和记忆,反复翻阅教材和大事年表。

2、以练带学,利用好手中所掌握的习题资源,以各城区的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为主,定期利用试题演练的方式发现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查漏补缺。

3、保持题感,限时训练,尤其是选择题,建议开始成套限时练习,以各城区近3年的模拟题为主。

4、利用好往年试题,尤其是开放性试题,仔细研读参考答案结构和思路。

地理

骆东升

与北京卷高考《考试说明》(地理)相比,的《考试说明》可以说有“静”有“动”。

“静”指的是试卷结构、考查目标和要求和考试范围,这些方面是没有变化的。

“动”则是指参考样题发生了变化,原来选择题的5、6题替换成了的7、8题;非选择题的36题替换成了的36题。所以说新的《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局部调整。

《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体现了:

1、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依然是高考命题的核心。

2、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区域认知、人地和谐、综合思维是高考中对考生学科素养的考查方面。

3、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结合具体的材料和图表,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要求。

现阶段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1、区域定位不准确

2、材料分析能力差

3、缺乏知识综合运用

4、答题语言缺乏条理性和规范性

备考建议:

1、熟悉区域环境特点,提升区域分和比较能力

2、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和知识联系

3、提升信息提取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

4、关注热点时事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5、提升答题语言的逻辑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政治

杨扬

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政治)整体保持稳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新修订的教材,适当调整了“考试范围与要求”的部分内容。

尤其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部分,贯彻新发展新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参考样题”部分在保持原有题型、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更换了3道试题。坚持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政治认同;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的开放型和创新性要求学生提高整体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学以致用,提高思维能力。

备考建议: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需下大功夫,注重构建知识体系和把握学科本质,通过知识的理解和渗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避免“题海战”,需研究真题,分析答题思路和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问题意识,强调学以致用,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在目前复习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知识储备:

1、深刻理解学科本质、学科思想

2、以学科思想为核心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能力储备:

1、系统训练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2、有效信息与课本知识结合能力

思维储备:

1、思维方法:归纳、演绎、综合推理的熟练应用

2、思维品质:广度、深度、速度、灵活度

文字编辑:牛伟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03 07:53兰白雨[重庆市网友]IP:3407224647
    资深教师的建议一定很有用,我会认真听取,希望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顶9踩0
  2. 2024-03-03 07:34谷翠野人[福建省网友]IP:2056847342
    这个消息太及时了,我正需要一些建考建议,希望能帮助我顺利备考。
    顶0踩0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