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试题 2014-07-13 09:27:29
相关推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憎恶(wù) 诘问(jié) 差使(chāi) 蹒跚(pán)

B. 孤孀(shuāng) 栅栏(zhà) 举箸(zhù) 颓唐(tuí)

C. 琐屑(xiè) 尴尬(gà) 仄歪(zè) 取缔(dì)

D. 愧怍(zu) 焦灼(zhuó) 吊唁(yàn) 跋涉(sè)

2.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五个错别字。(2分)

重峦叠障 勇往直前 眼花 乱 迫不急待 惟妙惟肖

大厅广众 祸不单行 微不足道 事情锁屑 迥然不同

错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 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

B. 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C. 我渐渐明白李莉的成绩为什么一直非常优秀——她每天都持之以恒的勤奋刻苦的身影里藏着答案。

D. 我知道了,——不过还要进一步研究,做出决定。

4.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5. 下列语句填写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增多,人均耕地、淡水、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其次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却如意恶化。

A. 全球环境恶化带给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B. 使环境的压力及影响降到最小,是人类面临的组紧迫的问题。

C. 环境危机对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加工产生深远影响。

D.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冲突不断加剧。

6. 在下面的情景或场合中,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建筑工地:施工给你带来了不便,请绕行,谢谢合作。

B. 饭店里:请勿随地吐痰。

C.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

D. 患者愈后送给医生的锦旗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7. 选出句式变换不当的一项是( )(2分)

原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 变成反问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是不是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呢?

B. 变成双重否定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有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 变成被动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D. 变成感叹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8. 下列诗句描写春天的一项是(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 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花香。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9. 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地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 ⑤①②③⑥④ B. ⑤③⑥①②④

C. ⑤③①②⑥④ D. ⑤①②⑥③④

10.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2分)

(1)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由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填空:(8分)

(1)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背影》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民主战士。

(5) 《中国的石拱桥》的作者是___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___专家。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憎恶(wù) 诘问(jié) 差使(chāi) 蹒跚(pán)

B. 孤孀(shuāng) 栅栏(zhà) 举箸(zhù) 颓唐(tuí)

C. 琐屑(xiè) 尴尬(gà) 仄歪(zè) 取缔(dì)

D. 愧怍(zu) 焦灼(zhuó) 吊唁(yàn) 跋涉(sè)

2.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五个错别字。(2分)

重峦叠障 勇往直前 眼花 乱 迫不急待 惟妙惟肖

大厅广众 祸不单行 微不足道 事情锁屑 迥然不同

错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 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

B. 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C. 我渐渐明白李莉的成绩为什么一直非常优秀——她每天都持之以恒的勤奋刻苦的身影里藏着答案。

D. 我知道了,——不过还要进一步研究,做出决定。

4.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5. 下列语句填写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增多,人均耕地、淡水、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其次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却如意恶化。

A. 全球环境恶化带给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B. 使环境的压力及影响降到最小,是人类面临的组紧迫的问题。

C. 环境危机对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加工产生深远影响。

D.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冲突不断加剧。

6. 在下面的情景或场合中,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建筑工地:施工给你带来了不便,请绕行,谢谢合作。

B. 饭店里:请勿随地吐痰。

C.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

D. 患者愈后送给医生的锦旗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7. 选出句式变换不当的一项是( )(2分)

原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 变成反问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是不是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呢?

B. 变成双重否定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有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 变成被动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D. 变成感叹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8. 下列诗句描写春天的一项是(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 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花香。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9. 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地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 ⑤①②③⑥④ B. ⑤③⑥①②④

C. ⑤③①②⑥④ D. ⑤①②⑥③④

10.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2分)

(1)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由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填空:(8分)

(1)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背影》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民主战士。

(5) 《中国的石拱桥》的作者是___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___专家。

二、阅读(32分)

(一)(6分)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③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④这租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⑤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⑥(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⑦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⑧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⑨(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⑩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11(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12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13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 概括本段说明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 这段文字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下面标出。(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12 13 14

3. 指出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1)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

(2)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

4. 文中引用张嘉贞的话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5.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赵州桥天下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1分)

(二)(9分)

漫话睡眠

人的一生中,几乎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睡眠程度深浅是专门指脑睡眠而言的。从分析脑电图来看,睡眠一般是以一小时为一个周期进行循环的。最初是数分钟的入睡过程,紧接着是浅睡眠,然后进入时间最长的中度睡眠期,再后面是深度睡眠期。

深度睡眠期在脑电波形上的表现与觉醒时的波形十分相似,但肌电图反应完全平坦,这是因为全身肌肉是松弛的,因而这个睡眠期也叫身体睡眠,做梦往往在这时出现。

按照人每天睡眠6小时计算,一夜间这种周期正好反复4次,而人在睡眠周期正好反复4次后觉醒往往会感到清爽,疲劳已全部消除。

1. 选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 选文说明睡眠程度类型时,提到“脑睡眠”和“身体睡眠”这两个概念,其中的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过程中的一部分。

3.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 人感到清爽,疲劳全部消除的时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 文段在说明深度睡眠期人体状态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

6. 文中加点的“这个”指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 说说文中加点的“往往”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2分)

(三)(17分)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乐器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 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之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取一名,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丝绒套里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生命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 贝多芬的《欢乐颂》;2. 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暴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我今天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说:“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说:“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回答:“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的放进丝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再的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到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无声渲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在为记忆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来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出色的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做沉吟,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住木笛。

1. 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缄默( ) (2)擎( )

2. 结合语境,将文中画线处空缺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3. 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2分)

4. 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5. 文章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6. 文章中两次写到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2分)

7. 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的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3分)

8. 文章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2分)三、创新作文(40分)

桥是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

生活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水上的桥,陆地的桥,独木桥,石板桥;运用高科技设计的立交桥、斜拉桥……

文学作品也常离不开桥。电影《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神话传说《白设传》中的西湖断桥、《牛郎织女》中的鹊桥……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