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其他

直面社会不公 坚守真实的生活态度

其他 2024-02-04 09:19:13
相关推荐

《真不愿生活在不公平社会+但又必须直面不公平》是一本旨在探讨社会公平与不公平的书籍。它深入剖析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从性别、种族、阶级等多个角度审视了不公平的根源和表现。作者通过深入的社会调研和案例分析,揭示了不公平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和痛苦。然而,书中也传递了一种穷尽全力去追求公平的精神,尽管直面不公平的困难与压力,但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努力改变不公平现状。这本书希望唤起人们对不公平现象的关注和反思,引发更多人的行动,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与包容的社会而努力。

到一个单位讲课,开讲前,主持报告会的领导对我讲了这样的话:“到了我这个职务,用手中的权力给孩子创造比普通百姓孩子更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已经不困难,但真不希望我的孩子生活在不公平的社会。我希望社会公平,孩子凭本事吃饭,有多大本事,就享有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样心里干净,活得不累。”

听了这样发自内心又非官话套话的话语,我真得很感动,所以,开场白便从这位领导的话讲起,引起全场共鸣。

不想生活在尔虞我诈、潜规则盛行的不公平社会,这样的声音并不微弱,也不孤单。若干年前,网上就热议过一位厅长女儿的选择。

厅长一再要求留学国外的女儿回国生活,并且许诺在工作生活上提供帮助。面对父亲的要求,女儿讲了这样的话:“您现在有权罩着子女,您退休后呢?您罩得了一时,罩不了一生,罩得了许多方面,罩不了所有方面,罩得了我们这一辈,罩不了孙辈。上幼儿园找关系,上小学中学找关系,毕业后找工作还得找关系,没有关系什么也做不成,我不喜欢过这样的生活,更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不得不重复这样的生活,太痛苦,太缺少幸福感。”

我还听过一些在西方长时间学习生活的回国创业者,很多人痛苦地发现,自己已经被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简单的人际关系重塑,再也无法适应人情社会和潜规则,他们中有人选择再次离开,有的被淘汰。其中包括著名学府的著名教授。其实,何止教授,笔者在一次座谈会上,就听到两位退休副国级领导干部发出的与姑娘如出一辙的感叹。

我们社会有些独特现象,根深蒂固,很难动摇和改变。由于等级文化的千年塑造,已经铸就民族人文性格,几乎是,人人有优越感,又人人有自卑感;人人俯视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也人人仰视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人人有臣民思想,人人无公民意识;人人对下是老子,人人对上是孙子。当了老子装孙子,当了孙子再当老子。当孙子是为了当老子,抬轿子是为了坐轿子。哪怕身居高位,仍然挥不去恐惧感,因为担心某一天因失去权力而跌落尘埃。又有那些身处最底层者,因为阿Q精神,也因为有比自己更悲惨的人,而能够找到优越感或精神抚慰。

因为上述特点,更因为社会中能够通吃者是极少数,哪怕你在某个阶段因为掌握了很大权力,而获得较绝大多数人更多的利益,而产生更强烈的优越感,但却不能排除某一天,某个方面有你玩不转、摆不平、搞不掂的事,到那时同样因沮丧而痛苦。

缘此,我们才主动或被动作出选择,以求循路或出路。有人选择了躲避或逃避,比如移民国外。也有人选择了示弱和俯首,比如上海某大学教师建议“与黑暗和解”,尽管这在网上受到痛批,但不能否认是一种选择。

还有一种选择,便是正视社会现实,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追求平衡和最大公约数。并且是把自己的力量汇入追求公平的运动中,发挥出那怕丁点力量。这样既可以让我们在不公平中找到相对公平或者更接近公平,同时让我们在失望中看到希望,由此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间还产生一种很重要的效果,由此避免因理想主义导致错位,徒增更大痛苦。我们社会中的许多矛盾问题带有根本性,看似容易解决,但牵一发动全身,很不好解决,搞不好还会按下葫芦起来瓢。比如,社会中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维权,孤立看某个阶层或群体的诉求,很容易解决,问题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还有一个或多个群体等待跟进。至于因传统文化与政治体制而来的障碍,更非利益分配那么简单。

我们遇到的社会矛盾有很多,需要正视的问题也有很多,需要辩证和理性,唯有辩证和理性,才认识到公平公正是相对的,不公平不公正是绝对的,公平公正是动态的,不公平不公正是静态的。这样的判断让人很不爽,政治也很不正确,但基于人性不完美,社会不完善,制度不完备,只能退求其次,循序渐进,推进公平正义。任何以理想替代现实,因理想超越现实,注定收获苦果。激进让人热血沸腾,激进过后往往是长时间的修复。

西方最早讲平等,并且将“人生而平等”视作天赋人权。马丁·路德·金那脍炙人口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甚至引来波澜壮阔的平权运动。然而,经过社会反复实践,终于发现,社会中的平等,更多反映在政治和人格上,而非经济或社会地位,毕竟老板和员工从来都不平等,并且进入世界大同前不会有真正的社会平等。

这不是说鼓励安于现状,恰恰相反,我们必须走到追求平等的道路上来。人性和良知决定了,必须追求公平正义,这甚至决定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什么思想家们设计出包括“共产主义”、“乌托邦”、“大同社会”等奋斗目标?为的是引领人类的精神和价值追求。

虽然我们不得不直面不公平,还得忍受不公平而来内心煎熬,毕竟有通过努力改善的希望,这才是最重要的。

(心路,之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4 10:11じ雲〆[浙江省网友]IP:3407436609
    这种正能量的生活态度很值得学习,面对社会的不公,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改变。加油!
    顶0踩0
  2. 2024-02-04 09:45顾6ffu[青海省网友]IP:3406898993
    直面社会不公,坚守真实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精神令人钦佩,希望更多人能够有勇气去做。
    顶0踩0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