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美文 > 散文

朦胧诗人舒婷散文

散文 2008-02-10 09:45:17
相关推荐

人物档案:

舒婷,1952出生于福建石码镇,祖籍泉州。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曾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全国首届新诗集优秀奖、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学奖”、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奖等十几个奖项。

除了诗人,舒婷现在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散文家。在今年4月13日颁奖的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上,她凭借散文集《真水无香》险胜强劲对手安妮宝贝,获得“2007年度散文家”奖项。

追溯诗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得不把时间拨回1952年。

坎坷文学路

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年,舒婷出生在一个非常美满幸福的家庭,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知识女性。但好景不长,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母亲也无法继续工作,只好带着她回到了厦门外婆家,一个和美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这些不幸的遭遇使年仅5岁的舒婷过早地体味到人世的沧桑。

舒婷6岁读小学时便有了正式学名龚舒婷。到了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从大人的书橱里抽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读。延至初中,一直是“小资”情调的批判对象。初中二年级时适逢“文革”爆发,舒婷狂热了半年之后遂成名副其实的逍遥派,悄悄藏在家里手不释卷,接触了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世界文豪的大量作品。1969年“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而至,她把普希金的诗集打进行装赴闽西太拔公社插队落户。在农村她开始写日记,抄各种中外大诗人的作品,并把写信当作生活的莫大享受,她顺手写下的几首诗竟在知青中流传开来。

20岁那年,舒婷以独生子女为由被照顾回城。在待业期间,她在建筑公司做临时工,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1975年,舒婷正式调织布厂当工人。这一年,她的几首辗转流传的诗,经人介绍给下放永安的老诗人蔡其矫。这位老诗人非常看重舒婷的诗才,在长期通信中,不厌其烦地抄诗送她,强迫她读了聂鲁达、波特莱尔以及许多当代国外有代表性的诗,开阔了她的艺术视野。

1977年,舒婷调至灯泡厂做起了累人的焊锡工,同年,经蔡其矫介绍结识了青年诗人北岛,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并为她成为朦胧诗人埋下了伏笔。

人物档案:

舒婷,1952出生于福建石码镇,祖籍泉州。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曾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全国首届新诗集优秀奖、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学奖”、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奖等十几个奖项。

除了诗人,舒婷现在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散文家。在今年4月13日颁奖的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上,她凭借散文集《真水无香》险胜强劲对手安妮宝贝,获得“2007年度散文家”奖项。

追溯诗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得不把时间拨回1952年。

坎坷文学路

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年,舒婷出生在一个非常美满幸福的家庭,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知识女性。但好景不长,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母亲也无法继续工作,只好带着她回到了厦门外婆家,一个和美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这些不幸的遭遇使年仅5岁的舒婷过早地体味到人世的沧桑。

舒婷6岁读小学时便有了正式学名龚舒婷。到了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从大人的书橱里抽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读。延至初中,一直是“小资”情调的批判对象。初中二年级时适逢“文革”爆发,舒婷狂热了半年之后遂成名副其实的逍遥派,悄悄藏在家里手不释卷,接触了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世界文豪的大量作品。1969年“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而至,她把普希金的诗集打进行装赴闽西太拔公社插队落户。在农村她开始写日记,抄各种中外大诗人的作品,并把写信当作生活的莫大享受,她顺手写下的几首诗竟在知青中流传开来。

20岁那年,舒婷以独生子女为由被照顾回城。在待业期间,她在建筑公司做临时工,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1975年,舒婷正式调织布厂当工人。这一年,她的几首辗转流传的诗,经人介绍给下放永安的老诗人蔡其矫。这位老诗人非常看重舒婷的诗才,在长期通信中,不厌其烦地抄诗送她,强迫她读了聂鲁达、波特莱尔以及许多当代国外有代表性的诗,开阔了她的艺术视野。

1977年,舒婷调至灯泡厂做起了累人的焊锡工,同年,经蔡其矫介绍结识了青年诗人北岛,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并为她成为朦胧诗人埋下了伏笔。

与《今天》亲密接触

稍有诗歌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今天》对于中国诗歌的重要性。《今天》创刊于1978年12月23日,以诗歌为主,兼有小说、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是新时期中国诗歌的一个源头。围绕这个诗刊的诗人,主要有北岛、芒克、食指、江河、方含、杨炼、顾城、严力、林莽等,被称为“今天派”。

最早将舒婷引进“今天派”的,还是蔡其矫。早在1977年经蔡其矫介绍,舒婷与北岛已有书信往来。1979年10月,舒婷从工厂请假上北京,蔡其矫带着北岛到火车站迎接,接触了北岛、芒克、杨炼、顾城等的作品,舒婷“不啻受到一次八级地震”,因此舒婷很快就加进了“今天派”,并开始与一个特定的词“朦胧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此舒婷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中国诗歌的历史深处。

舒婷最早在《今天》创刊号上发表的作品,是《致橡树》。《致橡树》原作本叫《橡树》,经蔡其矫介绍给艾青,艾青看后又推荐给北岛,并建议改为《致橡树》,经北岛在《今天》发表。此后,舒婷的很多诗,如《中秋夜》《四月的黄昏》《呵,母亲》等相继在《今天》发表,她的名字从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北岛、舒婷等青年诗人的创作在城市知识青年中,影响逐渐扩大,而文学变革的潮流也成难以遏制之势,这样,从1979年开始,他们的作品开始为部分刊物审慎、有限度地接纳。这一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诗刊》,经邵燕祥之手,在4月号上刊登了舒婷的《致橡树》和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新诗潮从地下走向公开。

1980年8月,《诗刊》发表了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以“叫人看不懂”为由来否定它们的意义和价值,岂料,经过一番争论后,“朦胧诗”反倒因此得名而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自此,朦胧诗风靡全国,朦胧诗人更是被人推崇备至,而作为胧派的惟一女性诗人的舒婷,更是朦名扬天下。

与其他“朦胧诗”人相比,舒婷是最早得到“主流诗界”有限度认可的诗人。由于舒婷的诗歌在表达个人内心情感上很切合“文革”后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于温情的渴望,因而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直到今天,她的许多诗歌,如《致橡树》,仍被许多女性当作一种爱情的理想境界而被广泛传诵。灵性散文,别样花开

自1986年中国现代诗群大展以后,“朦胧诗”的势头彻底衰减了下来,而此时的舒婷,已开始把精力转向散文创作。198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心烟》,这是她最早的散文集。此后她每年都会有一两本散文集问世,至今已出版散文集近十部。从总体上讲,舒婷的散文延续了她作为诗人的灵气与浪漫,注重个人心灵的自然表达,语言幽默风趣、典雅,揉中西方艺术,富有文化韵味。

如今,舒婷写散文,但她骨子里仍是一名诗人,也仍然以诗人的身份深刻印在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心中。她说:“写作是比较自愿的事,它是流自心灵的东西。写作也很痛苦,它来的时候,你无法拒绝。我很幸运,到今天仍有许多人记得我,我应该感谢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我中了一个大大的彩票。……诗歌是带有自发性的民间艺术,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力量能阻止它。我热爱诗,因为我爱美。我写散文,我认为是对语言的一种翻耕,是对语言的一种重新获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