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教案

海上日出教案(通用3篇)

教案 2007-10-27 01:20:24
相关推荐

海上日出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上日出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日出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使用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海上日出》。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县,海上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把作者描写日出时最美的句子画下来。

四、交流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词:红霞、范围、分辨、奇观,刹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①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

②课文可以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文章,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课外听写。

2、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知道"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日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三段。

6、小结:课文二、三两段描写了不同天气里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四、读第四段

1、练读第三段。

2、这句话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五、教学小结: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你觉得可以从《海上日出》这篇文章作者中学习到怎样的写作方法?

第一、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太阳升出海面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传神。

第三,课文用词非常确切、传神。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全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全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有机会自己观察日出的景象,与课文的描写作比较,可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晴朗时:红霞——扩大、亮——小半边脸——向上升——跳出海面

红得可爱

夺目的亮光

有云时:躲、透——水天一色

镶、透、染——人景合一

海上日出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授课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下列练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b.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3)交流思考情况。

①课文中哪几个小节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2~5节)

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一般情况下的天气——晴朗和特殊情况下的天气——多云)

四、再读课文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太阳向上升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

解决的办法:

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自求解答。

问题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能量消耗多了,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问题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射人的眼里,就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作业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海上日出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上日出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日出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使用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海上日出》。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县,海上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把作者描写日出时最美的句子画下来。

四、交流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词:红霞、范围、分辨、奇观,刹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①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

②课文可以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文章,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课外听写。

2、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知道"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日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三段。

6、小结:课文二、三两段描写了不同天气里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四、读第四段

1、练读第三段。

2、这句话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五、教学小结: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你觉得可以从《海上日出》这篇文章作者中学习到怎样的写作方法?

第一、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太阳升出海面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传神。

第三,课文用词非常确切、传神。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全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全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有机会自己观察日出的景象,与课文的描写作比较,可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晴朗时:红霞——扩大、亮——小半边脸——向上升——跳出海面

红得可爱

夺目的亮光

有云时:躲、透——水天一色

镶、透、染——人景合一

海上日出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授课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下列练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b.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3)交流思考情况。

①课文中哪几个小节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2~5节)

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一般情况下的天气——晴朗和特殊情况下的天气——多云)

四、再读课文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太阳向上升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

解决的办法:

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自求解答。

问题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能量消耗多了,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问题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射人的眼里,就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作业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海上日出教案3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学生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第2自然段)

3、你读书很认真,这两个自然段是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请你们把这两个自然段一起默读一遍,把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动作,颜色变化的词找出来,做个标注,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能按课文的顺序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来汇报学习的情况。

(1)我们在汇报时,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学生汇报:

①我喜欢写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我想说说作者为什么目不转睛地望着,作者天天看日出,知道这时候太阳马上要出来了。

③“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觉得太阳特别可爱。

师:你能读出太阳的可爱吗?(学生读句子。评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大家讨论、争议,各抒己见。)

师归纳:“果然”一词用得很合适,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出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师:同学们很用心地读了课文,才有这些见解。我们继续往下看,太阳是怎样一点一点升起来的。

④“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板书:负着重荷一步一步跳出海面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图片)

师: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同桌互相说说哪些词语要读得抑扬顿挫,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⑤“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写出了太阳的强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正是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我们刚才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1)走进云堆。

(2)冲出重围。

(板书:走进云堆冲出重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体会“这不正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读全文,听音乐。

5、这样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我们学完了,巴金的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板书:海上日出

负着重荷走进云堆

晴天时一步一步有云时

跳出海面冲出重围

伟大的奇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