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公文 > 事务文书 > 总结 > 学习总结

赴美考察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2014-06-06 04:58:10
相关推荐

出国学习深造,能见识到别国制度精神的有点,也能看到缺点,细细体会,这是对思想的一种升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赴美考察学习总结,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赴美考察学习总结

感谢教育厅提供赴美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这些工作在最基层的普通教师能够近距离感美国教育。二十一天的美国之旅,我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观察美国教育的特点,对比中美教育的异同,在思辨中理解美国教育的理念,感受良好的教育环境、全新的教育思想、多样的教学方式及良好的教育成果对我们思想的冲击。

一、赴美学习概况:

在康州的十几天时间,我们主要在Haddam·Killingworth镇,District#17考察学习,Haddam和Killingworth镇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绝大多数是美国本土居民,黑人很少,也极少亚裔人,经济状况良好,生活富裕,家长文化素质高,对教育极为关注。由于时间和活动范围的限制,我们没有机会参观更多的学校,我们看到的只是美国教育的一角。但我们还是努力地通过这个窗口尽量多地去感受美国教育。

在美期间,我们生活愉快而充实。联系人Ernest对我们的行程做了周密的安排,学监Mr.Mala、各学校校长、教师、翻译Isabel、房东王先生一家给予了我们热情的接待和细心的关怀,Burr小学的老师同学们更是穿上红色的衣服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感受到美国人民的热情友好,这得益于教育厅这个合作项目打下的良好的基础。期间,我们访问了6所学校共听课27节,参加座谈交流活动23次,尽最大努力多看、多听、多问、多讲、多思考、多学习,把我们中国教师最好的形象展示给他们,做中美教育交流的使者。

出国学习深造,能见识到别国制度精神的有点,也能看到缺点,细细体会,这是对思想的一种升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赴美考察学习总结,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赴美考察学习总结

感谢教育厅提供赴美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这些工作在最基层的普通教师能够近距离感美国教育。二十一天的美国之旅,我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观察美国教育的特点,对比中美教育的异同,在思辨中理解美国教育的理念,感受良好的教育环境、全新的教育思想、多样的教学方式及良好的教育成果对我们思想的冲击。

一、赴美学习概况:

在康州的十几天时间,我们主要在Haddam·Killingworth镇,District#17考察学习,Haddam和Killingworth镇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绝大多数是美国本土居民,黑人很少,也极少亚裔人,经济状况良好,生活富裕,家长文化素质高,对教育极为关注。由于时间和活动范围的限制,我们没有机会参观更多的学校,我们看到的只是美国教育的一角。但我们还是努力地通过这个窗口尽量多地去感受美国教育。

在美期间,我们生活愉快而充实。联系人Ernest对我们的行程做了周密的安排,学监Mr.Mala、各学校校长、教师、翻译Isabel、房东王先生一家给予了我们热情的接待和细心的关怀,Burr小学的老师同学们更是穿上红色的衣服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感受到美国人民的热情友好,这得益于教育厅这个合作项目打下的良好的基础。期间,我们访问了6所学校共听课27节,参加座谈交流活动23次,尽最大努力多看、多听、多问、多讲、多思考、多学习,把我们中国教师最好的形象展示给他们,做中美教育交流的使者。

1.中小学听课、学习。(这是我们在美国之行中最主要的安排)我们大部分时间在District#17中小学度过,参观考察了Killingworth高中、初中、Killingworth小学和Burr小学。参观了他们的教学设施,听了二十七节课,包括中小学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历史、美术、体育、音乐、各种校本课程及特殊教育课,了解了美国的课程设置、知识程度、学校教学体制、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让我们大开眼界并深受触动。(后面有专题介绍。)

2.拜访中文学校。利用周末时间,与王先生一家到New London拜访了东南康州中文学校(SCCS)。这所学校成立于1984年,已有二十五年的历史,现有学生200余人,利用周末上课。这里的老师大多来自辉瑞制药和施贵宝公司的华人工程师及其他行业杰出的华人员工。据陈校长介绍,现在学习中文的学生越来越多,包括很多纯美国家庭的孩子。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代表,这体现了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陈校长说,这里的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教学中有很多困惑,希望我们多指导。在中文学校,我听了不同层次的三节语文课,正如陈校长所说,几位老师确实缺少科学的组织教学,运用的基本上是二十年前他们在国内读书时老师的教学方法。但他们放弃休息时间、不计报酬来此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还是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虽然旅居国外多年,已融入美国社会,但他们胸中跳动的依然是炽热的中国心。

3.参观Wesleyan大学。这是1831年由Middletown 的卫理公会派教徒所建立的私立学校,规模不大,校园精致温馨。因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名气在美国大学界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Amherst College和Williams college 并称”小三杰(little three)”。

我们参观了Wesleyan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拜访了中国的老朋友舒衡哲教授(中文名,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是美国在清华大学的第一位留学生)和安静如教授(他非常热爱中国,先后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参加了东亚研究中心博物馆织品展览开幕式,聆听了研究中心教授对展出织品的介绍,表现了他对东方文化的喜爱和深入研究。我们为中国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同时为我们身处其中却对此不甚了了而惭愧。从参加织品展览会的人数之多,国外学者对中国的研究之深入,可以看到中国正日益走向国际化。

4.参观耶鲁大学及其Peabody博物馆。Peabody博物馆位于New Haven的耶鲁大学校区内,号称美国古生物学研究的发源地。

New Haven是座大学城,城中百分之七十的建筑属于耶鲁。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大学与城市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耶鲁的开放与包容;行走在耶鲁大学校区内,漂亮的歌特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的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互映,整个校园显得古典而朴素,让人感到耶鲁的谦逊与厚重,学校的一切都因浸染了耶鲁的文化而显出不凡的气度。随处可见的松鼠,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5.参加各种活动。在Ernest的安排下,我们主要参加了学区的以下活动:

(1)参加社区健全儿童身心社团召开的关于预防饮酒、毒品等问题对儿童身心危害的会议。参加人员有儿童身心社团负责人(此社团成员均为义工)、学区内的警察、牧师、家长代表、青少年心理辅导教师、中学负责学生管理的副校长、学校的护士等,他们从各自的职责范围提出了有效预防儿童受不良影响及发生不良行为的建议和措施,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保障。并与我们就中美中学生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交流。当我们问起如何看待中学生早恋这一让学校、老师、家长都非常挠头的问题时,他们说这是很正常的行为,也是每个人的权利,不应该禁止,但需要家长的指导。对中学生早恋这一问题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两种社会文化的差异。这次会议,使我们一踏上美国的土地就感受到美国人对孩子成长的无比关注。

(2)参加由学区学监Mr.Mala组织召开的辖内各学校校长及相关人员会议,主题是如何筹集学校短缺的经费。Mr.Mala介绍说,学校的经费来源于政府投入和地方税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地的经济下滑,经费来源严重不足,需要学区和学校想办法解决。看来,不仅仅中国的校长为经费而奔波啊,这是困扰全球教育管理者的共同问题。

会上Mr.Mala还介绍了前一天晚上学区教育委员会例会上,各委员对学区管理和学校教育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由此看出学区教育委员会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和监督,这种体制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学区实行教育委员会管理体制。学区委员会一般由3-7人组成,委员由选民从居住在本学区的居民中选举产生,如果任期中出现空缺,可以根据地区宪章进行特殊选举或任命。委员的职业、学历、性别没有特殊要求,但必须热心教育,乐于奉献,因为教育委员均为 “义工”。育委员会的工作时间是每月的两次例会,平时可以去学区的学校巡视教学管理情况。教育委员会的权力很大,学区的教育策略、课程设置、人事任免等所有事宜都由学区教育委员会来决定,但委员会的决定必须遵守联邦州教育部的法律法规。

(3)参加由中学校长Ms.Wagner主持的教师专业发展训练。主题是如何评估学习障碍学生的阅读能力。他们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

第一,五年级和六年级应该用什么方式来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测试之后如何分析学生哪方面存在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解决?

第二,个别测试在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和存在问题方面有哪些优势?应该如何进行测试及分析?怎么帮助阅读障碍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对于一个新进校的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来测评他的能力?如何了解他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如何扬长避短,让他得到最好的发展?

老师们畅所欲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评价建议,都因不够完善没有达成共识。在读博士生、八年级阅读课教师介绍了她在大学里跟导师一起研究的DRA评价系统,这是一个特殊的评估系统,专门用来评估有学习障碍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她希望把这个评估系统引入学校的评价体系之中。

讨论似乎无果而终,但各种建议还是为学校制定评价方法提供了帮助。老师们充分的准备,认真的态度,对阅读障碍学生的关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参加Killingworth初中七八年级的乐队音乐会。这是乐队训练的汇报演出,以此让学校和家长来检验乐队的训练成果,也能让学生展示才能,提升自信心。(后文有专题介绍)

(5)参加Killingworth初中和Burr小学的总结汇报表彰活动。

Burr小学的总结汇报表彰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目的是让学生分享收获、展示成果。学生主持,以唱歌、舞蹈、朗诵等形式串联起整个会议过程。

首先全体学生面对国旗宣誓(后文有内容涉及)。

然后是学生各年级展示学学习成果:幼儿园合唱了刚学会的纪念马丁•路德•金的歌曲,(因为一月十八是是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一年级朗诵英文课本中学到的诗歌……三年级展示体育课技能……

接下来是校长讲话,表扬奖励在本月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发放学区的徽章作为奖品。

最后抽签决定下个月会议的主持班级。这次抽到的是三年级,他们要自己设计主持方式和主持过程。

整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学生从小得到的欣赏与尊重,对国家的热爱也随着誓词渗透到他们心灵的深处,对学生的信任也在培养着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性。

(6)参加Killingworth高中邀请的女性工程师讲演。

美国历来把培养科技人才,尤其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近年来,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无以复加。克林顿总统任期内,美国推出《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国家技术教育标准》,布什总统也曾签署过一项法律,推出“数学与科学教育伙伴关系计划”,加强各个层次的科技教育工作,对学校的投入也非常大。我们所在的Killingworth高中,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好的科技教育,提供了非常优越的设备和优秀教师,但选修科技课程的绝大多楼是男生,女生了了无几。针对此种情况,学校与“女性工程师团体”联系,请两位女工程师到校演讲,介绍她们的工作状况和成就,说明女性也能够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希望能够激发起女孩子对科技的兴趣。

此次活动,我们看出美国在学生选修学科的时候,没有统一的要求和硬性的规定,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去感受、体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受到影响。

(7)参与高中的国际文化社团讨论会。

国际文化社团是由对国际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发起的社团组织,他们经常邀请一些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来演讲。这次因为我们的到来,社团特意组织了这次讨论会。前一天我们就接到了通知,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我把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制作成PPT,给他 们展示我国秀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他们对中国非常向往,也充满好奇,提问了我们很多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如:如何看待谷歌即将退出中国市场?怎么看待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三峡大坝的建成对周边的环境气候是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评价奥巴马?……从他们提问的问题到对某些国际问题的看法,使我们不得不惊叹于美国学生敏锐的思维和广阔的知识视野。所以我们不能再把学生禁锢于狭小的课堂,要让他们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以增加适应性和竞争力。否则,我们将远远落在别人的后边。

(8)参加初中和高中的电视节目。初中是录播,高中是现场直播。高中电视节目的采、编、写、导、播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指导和协助。节目内容由校园新闻、社区新闻、国家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流行电影剪辑介绍等部分组成,周围的居民都能收看到他们的电视节目。所有参与的学生均是自愿报名参加。校长和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水平和节目的质量都赞赏不已。老师特别向我们介绍了负责电影剪辑的小伙子,他很喜爱这方面的工作,非常努力,每天要工作几个小时,而且天份很高,现在接近专业水平了。他为此获得了相应的学分,对他申请大学也会有帮助,他将来也许会从事与此有关的工作。小伙子对自己的工作也充满自信。

6、座谈。

(1)与学区的学监Mr.mala座谈,了解美国的教育体制;康州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学区确定学段、课程及教材的依据;对辖内学校的管理和评价;提高本学区教育质量面临的阻碍和有效的措施等等。

(2)与特殊教育主管座谈,了解州政府及本学区的特殊教育情况。特殊教育团体由特殊教育 主管、心理辅导老师、特殊教育老师、社区人员组成。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三种,一是残疾智障学生,由护士和老师全过程陪护和教育,(后文有详述);二是学生障碍学生,他们由特殊教育老师辅助学习;三是智优学生,学校没有义务提供特别的课程教育,但学科老师可以针对他们进行分层次教学,(数学从五年级即实行分层编班)学校也鼓励这些学生根据能力修高一年级的课程,高中学生可以提前选修大学的课程,拿到更多的学分,为申请名牌大学增加筹码。

(3)与各学校校长副校长座谈,了解校长的主要工作,各学校课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谈的最多的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他们没有如我们一样的考核细则,量化管理,绩效工资。虽然有每学年州政府的统考成绩,但学校不会以此来考核老师。他们评价老师的工作主要有三种途径:最主要的是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天观察课堂,一种是五分钟观察,在上课的不同阶段短时观察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二是十五分钟观察,每节课听十五分钟左右,观察学生在这一时间段的学习状态;三是四十五分钟听课观察,这个不是每天进行,而是不定期观察;四是在各种会议和研讨活动中观察老师的发言和表现。每个月由校长副校长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对每个老师的课堂教学状况作出总体评价,写成报告,并反馈给该老师。存在问题的老师,校长将与其谈话,并提供帮助。其次是通过年级的大组组长每周一次的汇报来了解评价老师的工作。我们对其提出质疑:大组组长反映的情况可信吗?校长们对我们的疑问很诧异,他们相信大组长反映的情况绝对可信。还有就是通过家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来评判老师工作的优劣,但是这一点会非常慎重,家长学生的意见需要辩证地看。

他们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监对学校的评价(依据校长自己递交的本校工作情况报告来评价学校的工作)都建立在一种公平、诚信的系统之下,否则这些措施均无法实行。

(4)与教师的座谈。了解老师的工作量,备课情况,提高课堂效益的措施,家庭作业的布批,对待工作的态度等。老师们非常辛苦,比我们的工作量大得多,小学教师每天在6节课左右,还要组织学生的午餐;中学教师至少也要4节课。但他们很少有疲惫和倦怠,包括六、七十岁的老师也是充满热情和活力。我想这应该是宽松的环境,课堂教学创新的快乐,让他们体验着工作的乐趣。我们的老师数十年如一日,重复着那已经老掉牙的故事,还要应付一点一滴的量化考核成绩,为一分一厘的区别争得面红耳赤,在这种僵死环境下工作,能不疲惫吗?能不倦怠吗?

(5)与学生座谈。1月28日,我们与高中的学生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是9年级到12年级的学生,均为某个社团的团长。下面是谈话记录整理:

1.最有成就感的是学到大学课程,为上大学作准备

2.老师提供很多课外知识,很感兴趣。

3.老师们都非常关心学生,很有安全感。

4.学校有很多动手操作的课程,学生很喜欢。

5.学习三种外语,西班牙语、拉丁语、法语。

6.参加的活动:音乐、运动、社区服务。

7.大都参加社团,一般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时间组织活动。社团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争取大学学分,也能够提高能力,参与学生都是自愿的。

8.每一个年级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代表,负责组织本年级的各项活动。

9.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更看重一些,写作、演讲也很重要。高中生会更看重一些与升入大学有关的课程。学生选课也会关注到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营养、环境科学、物理等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

10.喜欢敬业而有学问的老师。

11.九年级前四分之一的时间特别困难,从初中到高中非常不适应,有很多的作业,每天要花二到三小时才能完成。每门主科每天都有作业。(主科指数学、化学、英文、外语、物理、历史。历史的内容很广,包括古代历史、近代史、美国历史、经济结构、政府机构、地理环境、也学一点中国古代史等。)

12.十二年级的学生要准备SAT和ACT考试。SAT不考科学,ACT要考科学的。两个考试对于升学来说非常重要。

13.州政府的统考压力不大,SAT和ACT考试对同学们来说压力更大。

从谈话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为此而付出的努力。美国学生的学习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自由,他们如我们的高中学生一样,为升入理想的大学准备着,拼搏着。不同的是,我们准备的只是知识,人家除了知识,还有能力。

二、美国之行的反思与收获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教育体制不同、教育模式也不同。教育模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长期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浸染下的中国人,形成了谦逊与内敛的性格。这种性格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即是老师关注学生的缺点,希望通过弥补不足来完善学生品格,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美国第一代拓荒者开垦这块新大陆时那种对征服与梦想的追求传承下来,形成了美国的文化传统,体现在教育中即崇尚民主、张扬个性,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欣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势,不好说孰优孰劣,也无法直接移植,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模式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包含在其中的一些教学观念,还是很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借鉴的。同时,在美国看到的一些现象不时地冲击着我的心灵,感到美国教育很多方面远远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学习美国严格的制度管理和日常渗透性教育。

走进美国学校的第一天,就看到了美国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0年1月21日,是我们非常期待的日子,因为这天我们将到Killingworth中学,全天参与教师上课,去亲眼看一看传说中美国学校浅显的教学内容和自由、混乱的课堂秩序。不知老师在课堂上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管教这些顽劣的孩子,让他们学会知识进而提高能力的?带着好奇与疑问,我们早早来到学校。

到校:7点30分,Ernest带领我们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学生大多乘校车上学,他们非常有秩序地下车,一个接一个地走进校门(美国学校没有校园,下车后直接走进教学区内),特别安静,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连回应老师的问候也是轻声细语。这种情形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很难将此与校园持枪案、酗酒、吸毒、寻隙滋事等现象联系在一起。

上课:教室里桌椅随意地排放着,学生歪着、趴着、翘着腿,以各种各样自己舒适的姿势坐在座位上,但他们都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没有一个人走神。分组活动或自由练习的时候,他们可以跪在椅子上,趴在地上,但他们都在做,没有学生趁机偷懒或玩耍,而是努力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课间:美国学生从五年级就实行走班制,教师固定教室,学生每节课在不同的教室间奔波,而且课间只有四分种。下课后,学生快速地到走廊里自己的柜子里拿取下节课需要的书本。时间紧迫,但学生动作迅速、秩序井然,没有推搡打闹、大声喧哗。上课铃响后,走廊里一个人也没有,地面上一片纸也没有。

厕所:厕所里的取纸机旁是一个大大的纸桶,擦手后的纸塞满了纸桶,地上却没有一团。

午餐:由于餐厅的限制,学生各年级轮流午餐,从十点半开始到下午一点二十才能全部结束。每个学生吃完后,都自觉地把餐盘送到规定的地方,餐具分类放置。餐桌上没有饭粒,餐桌下没有垃圾。所有学生吃完后,食堂里依然非常整洁。八百多人就餐的餐厅只有一个工人负责管理。

我们去的第一天中午就餐的时候,七年级学生午餐已结束,但他们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鸦雀无声,负责学生管理的副校长尼尔也在餐厅。原来,因为前一次午餐的时候,他们大声说话,今天中午被罚十五分钟不出声,这是有制度规定的。

美国是个法制国家,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也植根于美国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学校实行的也是制度化管理,每个方面都有制度加以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严格的制度管理。

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过这样的案例:

在上计算机课之前,学校发给每位学生家长一份纪律规则,由家长和学生分别在上面签名,然后交给学校存档。规则明文规定所有不允许违犯的纪律,并有相应的惩罚条例。条例规定的非常细,处罚也很严格明确,并且毫不留情。果然,在计算机课上有的学生开始犯规,下载不允许下载的游戏,去不应该去的网站。学生侥幸地认为没有人知道,岂知老师在学校计算机终端将学生的一举一动看得一清二楚。违反规定的学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不允许再使用学校的计算机。家长学生苦不堪言,但已在规定上签定认可,也无可奈何。

在Killingworth初中参观时,问到副校长尼尔是否真有此类事情,他说有,不过学校还是愿意给学生多一些改正错误的机会的。学校有各种规章制度,都会在学期初下发给学生和家长,他们有意见或建议可以提出来,学校会非常重视,对于合理的建议也会接纳。但家长学生签过字的制度、规定就一定要严格执行。

他们爱学生,欣赏学生,但对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据尼尔介绍,他们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精细,从方方面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每违反一次规定都要由教师、学生写出情况报告并签字(教师填写的内容由每个大组的组长完成,因为他们没有班主任)。累计到五张,即请家长到学校,由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累计到十张,就要填空红色表格,由副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填写(因为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力),并关禁闭室。

我们去的时候,恰好有两个学生在禁闭室里,有专门的老师陪件,学生可以写作业、看书,但不可以随意出去,不可以说话。有时候因为一些突发事件也有可能关禁闭,如打架等。

对于情节恶劣,影响极坏,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有权停课,最长可停九十天。停课期间学生要完成规定时间的社区服务,回到学校后有专门教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样的经历以后,学生大都会有所转变,不过因为个人情况和生活环境不同,效果会有差异。停课的情况并不多,尼尔说,他在任副校长的几年时间里,只有过四、五次,因他们学校的秩序非常好。

没有制度就没有规范,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我国有专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是近年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老师畏首畏尾,不敢批评,没有处罚。稍有严厉,便可能见诸报端,而舆论的矛头总是指向学校,学校会惹来无尽的麻烦。所幸的事,国家教育部门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新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其实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关键是如何惩罚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这是最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来自于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得益于学校日常的渗透性教育。

美国学校没有思想品德课,但他们的品德教育天天都在进行,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

不管在哪个城市,美国学生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对国旗宣誓:“我宣誓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国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国家不可分割,民众自由平等。”然后唱响国歌《星条旗永不落》。每次正式的集会也都要宣誓。在Burr小学每月一次的学生展示表彰会上,第一项即全体起立,面向国旗宣誓。孩子们右手按着左胸,意为祖国在我心中,声音响亮,语调铿锵,表情庄重严肃,表达了对国旗的敬畏,对国家的忠诚。整个会场充满着肃穆,连幼儿园的孩子、小卖部的阿姨也是如此。这就是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天一天地将对国家的忠诚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

美国是一个宗教国家,据统计大约有80%左右的美国人都是基督徒。教堂遍布每个城市。每个周日上午,那些去做礼拜的基督教徒,总要带上他们的孩子,去参加专门为孩子准备的主日学。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圣经故事,主日学的老师们向孩子们传递着爱人如已的道理,孩子们学会了爱与无私。

我们在美国的学校中,看到学习优秀的孩子,会放下学习,去帮助那些残疾或智障的孩子,陪件他们上体育课,协助他们进行训练。也看到他们对海地地震的关注,通过演讲等形式为海地灾区募捐的场景。

(二)教师高度的职业精神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美国听的一节历史课,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是八年级历史课。历史老师是一位67岁的女教师,如此高龄在课堂上依然充满活力和热情,除了脸上的皱纹,看不出她有任何的老态与倦怠。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前后,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体育、时尚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一进教室,我们就被墙上错落的贴着的一幅幅图片吸引了,这些图片记录的典型事件反映了当年美国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有当时流行的时尚舞蹈,有汽车工业的发展,航天事业的成就;也有卓别林在电影《淘金热》中的表演剧照,反映了当时电影艺术的发展。还有当时开始风靡全美的棒球和在弹子球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反映了当时体育方面的流行时尚。另外,无线收音机的广泛使作,禁酒令的颁布,还有妇女第一次享有投票权等等,无不反映了那个时代美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经济大萧条后美国各项事业逐渐繁荣的景象。这些图片,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也是学生了解那段历史的一个窗口,能够直观地透视那个时代。

部分图片附如下: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精心备课和良苦用心。她介绍说,这些图片是前一天放学后,她利用课余时间从网上搜索,并且张贴到教室里的。我们可以想到,这些图片的查找和筛选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课堂教学方式也给我们许多启示:

课始,老师简单地介绍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要求每小组从政治、经济、科技、艺术、体育、时尚等方面选择其一,上网查找上世纪经济大萧条前后这一方面的具体情况,归纳出发生的变化,并研究变化的原因,最后写出研究性报告。

学生四人一小组,利用教室里提供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查找相关内容,边查找,边记录重要的信息。然后交流查阅的内容,共同分析本组所选角度的变化及其原因,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继续查阅材料予以补充观点或验证没有把握的分析。讨论结束时,研究报告也就差不多写出来了,四个人再共同加以推敲,以完善报告内容。其间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也有小组有问题需要老师帮助。最后是全班展示。他们用流畅的语言大方地宣读着自己小组的研究报告,用具体的事例和典型材料加以佐证,其他组员补充完善。

他们的研究报告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材料详实,条分缕析,很难相信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四个孩子合作能把任务完成得这么好,我们的学生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学生有这么强的搜集信息,筛选、分析、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非一日之功。

这节课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教师的职业素养值得我们学习。教室的布置、研究问题的设计、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和指导、学生展示时的精彩点评等,无不看出老师精心的备课,充分的知识准备。没有人检查她的教案,没有人迫使她写多少页的备课,这一切都是她的自觉行为。这位老教师说,这是她的职责和责任,她必须这么去做,每一个老师也都必须这么去做。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因为他们每天在思考,在改变,在创造,所以他们激情永驻。

2.对美国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的培养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学生能快速地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筛选出必要的内容,并对其分析整理。这节历史课中,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速度和质量即可以看出美国中学生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这种素养和能力来自于美国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扎扎实实的培养。这体现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的是为21世纪的教育作好准备,从而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3.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始终强调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介绍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以便于学生获得知识并提高理解能力。美国的“2061计划”特别强调学校要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告诉其现成答案。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和想像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本节课的主角始终是学生,学生在查找、分析、思考、表达的整个过程中,懂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学习历史,应该具有怎样的历史观,这才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我想起了在日照某中学听过的一节历史课,内容是香港回归十周年后各方面的变化,这与美国这节课是何等的相似,教学方式却大相径庭。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利用多媒体投影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资料,并从中归纳出变化的主要方面及其原因,让学生记到课本上,并背下来。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到的是什么,对其终身发展又能够起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我们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我们学生那么多,怎么能够做到人手一台电脑?是,我们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时去查阅资料,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把问题提前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前去查阅资料呢?我们的学生可是家家都有电脑啊。这还是应试教育思想在作怪,新课程理念理解得不到位,不能够真正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2.对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服务。

有些学生虽不属残疾或智障,但具有某些方面的学习障碍,他们也需要特殊的教育服务。

2002年2月8日,布什总统正式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改革法案。其法案的预期目标中指出了要建立绩效责任制。首先,州、地区和学校都必须把提高学生成绩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凡业绩突出者获得奖励,业绩不明显者将受到处罚;其次,家长有权了解其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此外,3-8年级学生在州年度阅读和数学评估中的表现将与学校教育效果的评判相结合。同时赋予家长权利,家长有权了解子女所在学校教学质量信息,绩效差的学校必须给学生另行择校的机会。学校要在绩效评估取有好的成绩,就必须保障这些学习障碍学生学习不断进步。

法案针对目标,制定了优先政策。其中前两条即:提高弱势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教师素质。同时要求政府对这个项目增加投资力度。

在联邦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指导下,各学区在特殊教育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如何确定哪些学生需要特殊教育服务呢?这就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对那些可能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进行“非歧视评价”,确定他们是否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及其程度,评估小组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不能有语言、文化、种族上的歧视。

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跟正常学生一起上课,除了任课老师之外,学校配备专门的老师跟班指导。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教室里有两到三个老师,指导老师跟学生一起听课, 在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时坐在学生的旁边,随时进行指导。

每个走廊里,都摆放着桌椅,这也是为了方便对特殊教育学生进行指导。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实施,尤其是作为该法核心的责任制,正一步步在全美得到落实,并且取得了巨大进展。有研究证明,这场改革在提高学生、尤其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有了制度和财政的保障,这一点我们无能为力。但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责任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也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想方设法劝其放弃中考;有的老师为了提高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用各种方式迫使学习落后的学生不参加考试;学校举行公开课,为了取得好的课堂效果,让成绩不好的学生留在教室里或在台下当观众;对于完不成作业的学生,老师大发雷霆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甚至有的老师对他们弃之不管,对其上课睡觉等不良行为听之任之……

有的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多经费,没有那么多老师,没有那样的条件,这是事实。但我们不可以没有那样的意识,没有那样的爱心。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强调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有针对性地去教育过他们,有没有平等地去看待他们,是否真正用爱去关心过他们,我们有多少次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有没有去追根究底弄清楚他们落后的真正原因?

让我们用爱心、耐心、恒心去关心教育帮助那些落后的孩子吧,让他们有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会生活的技能。在我们的努力下,让他们有快乐的童年和幸福的一生。

(五)校本课程的卓越教学值得我们学习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课程体系日趋完善。为了顾及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方案,各地区、各学校都做了积极的尝试。但在实施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非常薄弱的方面,疲于应付,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它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如何开发利用好校本课程,是我一直非常困惑的事情,带着困惑踏上美国之旅。

在美国学习期间,了解到美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我们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了“国家建议、州级标准、学区决策、学校执行、校本课程、周期修订、分综合理”的特点。但两种课程体系都关注到了校本课程。美国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较长的历史,自十九世纪初以来,美国地方学区就利用“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进步教育运动”、“课程改革运动”等契机,强调学校参与课程开发的活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学校完善运动”和“学校有效运动”,学校进一步积极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的理念和做法。所以,学习期间,我们为此做了特别的关注。但由于参观考察范围和时间所限,我们在康州主要了解了所在学区校本课程的设置及实施情况,观一斑而窥全豹,从中透视出美国校本课程的卓越教学。

考察学习总结

(三) 学会欣赏与尊重

赴美之前的培训会上,江雨老师告诉我们,到美国要多说“谢谢”,要多夸奖别人。曾去过美国的温德峰老师也跟我说,要多冲他们竖起大拇指。懂得欣赏与尊重,这是美国之行给我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1.校长对学校和员工的欣赏与尊重——镜头:对保洁人员的介绍。

美国校长接待像我们这样的来访客人早已是家常便饭,但我们接触到的每一位校长没有丝毫的应付差事,没有居高临下,他们的真诚的欢迎、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话语、不倦的脚步给我们全新的感受。每到一所学校,校长都亲自带领我们参观学校的教学设施,一丝不苟地介绍着这些设施在培养学生方面所起的作用,伴随着我们一起欣赏着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从校长们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热爱,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尊重与热爱。

在走廊里遇到教职员工,校长都停下脚步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姓名及在学校所承担的工作,从校长的语气中我们感受到每一个人对学校来说都是那么重要。最给我触动的是在Killingworth小学,校长Rita带领我们参观餐厅时,看到 了正在清理卫生的校工。Rita快步走到他身边,向我们介绍说,他是学校唯一的工人,学校的卫生和食堂管理都要靠他一个人,因为有了他,学校才这么整洁,老师和学生才能在干净的餐厅享受午餐,话语中充满尊重与欣赏。管理员一脸的幸福,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向我们介绍他的工作,对我们的问题有问必答,没有丝毫的羞怯与自卑。Rita是个非常漂亮的女校长,她的行为与他的人一样的美。

每个校长带领我们走进老师的课堂时,都是先轻轻地敲门,得到允许后才悄悄地进去,并且示意我们要轻声慢步,不要打扰了孩子们上课。对人的尊重已经渗透到美国校长的每一个管理细节之中。

2.校长对学生的欣赏与尊重——镜头:Killingworth中学七八年级乐队音乐会。

初中音乐是必修课,但可以根据兴趣在乐队、合唱、通识音乐三方面中任选其一,各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专业老师,需定期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向家长汇报。1月22日晚,是七八年级乐队的汇报演出。他们共演奏了十二支曲子,每个学生无论水平高低,均有上场的机会,包括一名刚学了一个月小提琴的孩子。没有华美的灯光,没有靓丽的服饰,而且演奏中我们听到有明显的不和谐音,但学生一直非常投入地吹、拉、弹、唱,老师忘情的挥舞着指挥棒。专注于音乐会的还有一个人,她一直站在台边,笑看欣赏孩子们的表演,不时地鼓掌叫好,她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Minm。演出结束时,她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说,孩子们通过努力演奏出的是最美的音乐,她为孩子们感到骄傲!台下的观众均为老师和学生家长,每支曲子演奏结束,他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校长的微笑,家长的掌声是对孩子们最好的鼓励!

3.老师对学生的欣赏与尊重——镜头:美术老师对学生作品的展示。

走进美术课堂,学生正在练习色彩的搭配。热情的老师让一名学生给我们看他的作品,并请他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老师说,这个学生对色彩很敏感,有绘画天赋,也许将来他会成为一名画家,他们这个班里都是绘画天分很好的学生。然后带我们去了与教室相通的材料室,从不同的箱子里拿出学生的各种作品,有绘画、设计、陶器、布艺、手工作品、粘贴画等,一一向我们展示,这些作品很稚拙,很粗糙,比我们学生的作品差远了,但老师对这些作品极具赞美之辞。如陶器的花纹多么艺术,作品的设计多么新颖,绘画的设计多么有创意,手工作品多么可爱,粘贴画的材料选择多么出人意料……老师兴奋的表情,赞赏的语气,让我们觉得她手里的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艺术品。

这种欣赏是一种对工作的责任感,也是一种享受工作的乐趣,欣赏和尊重学生成为美国教师工作的活化剂!我们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四十岁就觉得老了,厌倦了教学,而美国的老师六七十岁了仍然热情不减,从对学生的欣赏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应该是其原因之一吧。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还体现在其他各个方面,课堂中老师蹲在课桌边跟学生一起讨论的情形让我们深深感动。我们常说老师要俯下身子跟学生交流,这不仅指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建立在平等之上的一种对学生实实在在的尊重。

4.学生之间的欣赏与尊重——镜头:总结表彰会。

Killingworth中学每月一次的总结表彰会开始了,学生主持人用幽默的语言烘托着现场热烈的气氛,他们宣布今天获奖的同学除了得到证书和奖品之外,还有一项额外的奖励,那就是周五的时候可以选择跟被称为“坏警察”的负责学生管理的副校长尼尔比赛俯卧撑或一起吃比萨。副校长如大猩猩一般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学生欢声雷动。

学校规定,每个月每位任课老师有权颁发一个荣誉证书。他们依次在表彰大会宣布着自己班里的获奖学生,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该生获奖的理由,类似于我们的颁奖辞。每宣布一位,学生都以热烈的掌声向获奖者表示由衷的祝贺。没有嫉妒,更没有嗤之以鼻,有的是欣赏和尊重。

5.营造欣赏的氛围——镜头:学校的装饰。

每到一所学校,我们都能从学校的装饰陈设上感受到学生的被欣赏和被尊重。他们的学校不像我们张贴的是名人字画,是名家画相,且美其名曰校园文化。他们的走廊里张贴的是学生获奖的照片,是学生做的专栏等。如对马丁·路德·金的纪念专栏,因为1月18日是他的纪念日;还有的制作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专栏,据说是喜欢中国的同学听说我们要来特意设计的,我们看了很亲切也很感动。

教室里更是学生作品的天地,就连图书馆里书架上摆放的都是学生的陶艺作品。学生看到自己的制作被学校和老师奉若至宝,这是多么大的鼓励。

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和尊重,虽是职责所需,但更是爱之使然。这样的一份责任,加上一份欣赏和尊重,成就了美国孩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之一。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给了学生多少赏识?我们天天做的事情似乎就是用敏锐的眼睛,来寻找学生的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特别关注他回答不恰当的地方;批作业的时候寻找的是他做错了的地方,有时候还会把这些不足不断放大。试想,在这样的目光注视下,我们的学生怎么热爱学校,渴望学习,怎么能能够充满信心,不断进步呢?

(四)关爱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有感于美国的特殊教育

在美国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即特殊教育。美国是一个人权国家,在教育领域,体现了对每个人受教育权的尊重。每个儿童不管他的性别、种族、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也不管是否是残疾,都有权利接受优质教育。美国的特殊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法律保障,但我们感受最深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是老师的责任感和爱心。

美国的特殊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对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对学习有障碍学生的教育服务。

1.对于残疾儿童,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怀、照顾,通过教育让他们学会去获取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教育的职责。

美国特殊教育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和促进。1975年颁布《残疾人教育法案》,2004年被修订并更名为《残疾人教育促进法》。这一法规包含如下原则:家长参与决策,非歧视性评价,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免费的适宜的公立教育,宽松的受教育环境,适当的法律程序。这一特殊教育法规确保了残疾学生有权利接受跟普通学生相同的教育,并且有权力享受特殊教育服务。

在美国学校实习期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些存在智力障碍、行为失常等问题的孩子所受到的特别关注和优质教育。

在每所学校我们都被老师倾注在这些学生身上的爱心和耐心深深地感动着。

Killingworth中学的特殊教育教室里布置得与众不同,墙上张贴着色彩缤纷的卡通图画,由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组成的简单图案等,地上摆放着玩具,桌上的电脑键盘等都是彩色的。整个教室被分隔成了四个空间,每个空间有一名老师在给一名学生上课。

这四个学生中有一个是自闭症患者,三个智障学生,其中一个还有语言障碍,都是七、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无法与正常的孩子一起接受文化课的学习,学校按照规定,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关怀和教育服务。征得校长、老师和学生的同意后,我们拍下了如下的镜头:

(1)中年女教师在耐心地教一个智障且语言障碍的学生读单词。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输入单词,学生迟缓地在键盘上寻找着字母,老师微笑地看着她,每输对一个,都会拍拍她的肩膀以示鼓励。然后再教发音。学生的发音很含混,但老师不厌其烦地轻轻地教读。看到我们,老师让她跟我们打招呼,并介绍她自己。她含混地说着,我们听不懂,翻译听不懂,但她的老师能听懂,因为老师已经陪伴了她好几年了。老师拥抱着她,夸奖她说得非常好,孩子一脸灿烂与天真的笑容。我想这个孩子一定会逐渐地学会表达和交流,她也一定会生活得很幸福,因为有爱相随。

(2)年轻美丽的女教师在教一个智障的孩子认识颜色。桌子上放着几个色卡,老师一个一个教他辨别着色彩,并拼出单词。老师说,她计划用两个周的时间教会这个孩子所有的表示色彩的词语,这很重要,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经常说,教会孩子一个新问题,要做好二十遍的准备,可这个老师说,一个单词用多种方法教他一百遍他能认识就很好了。老师就这么不厌其烦地、认真地做着。孩子很听话,也许在他混沌的脑子里,也能够感受到这份爱与关心。

(3)男老师正在用一个模拟的色彩艳丽的钟表教另一个智障孩子判断秒针所指示的时间。老师说,经过两周的努力,这个孩子已经基本学会了认识钟表。老师夸奖他非常努力,是个好学生。老师拨动指针,让他读出所指示的时间,他说的很准确,我们为他竖起大拇指,孩子露出了非常天真地笑容,并主动跟我们打招呼。

然后老师又用一个彩色的收款机模型和印制的模拟纸币教他利用收款机收钱,找零钱。他们的身后是一个摆满各种食品和小物品的货架,教师介绍这是他设计的,是用来教学生学习购物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为他将来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魁梧、粗壮、满脸胡须的老师却心细如发。

(4)非常奇怪的是一个很胖大的男孩子躺在桌子后边的角落里,身上裹着薄薄的毯子,抽噎着。老师蹲在他的旁边,不停地抚摸着他的腿,孩子闭着眼睛,身体在蠕动。老师介绍说,这个学生是个自闭证患者,他会无端地发脾气,或者浑身颤抖,有时又非常恐惧。很少与别人交流,老师也无法走进他的世界。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无端地捂着脸害怕得厉害,既而嚎啕大哭,躲到桌子后边的墙角里。老师轻轻地安抚他,一会儿就会好了,他的这些表现是没有任何规律的。这就极大地考验着老师的耐心。果然,很快他自己就起来的,整理好衣服,擦干眼泪,主动地做到课桌前。现在他很适应教他的老师,他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跟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交流。

这些老师的工作就是每天形影不离地陪伴这些孩子,从早晨迎接他们到校,到下午把他们送上校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怨言,他们是教育行业中最可爱的人。

为了让这些孩子学会跟正常的孩子交往,体育课、音乐课由学生志愿者陪伴他们一起上。体育课上,四个已掌握了所学内容的学生,征得任课老师的同意,陪伴四个学生学习篮球,他们两两结对,练习运球、传球、断球、投篮,非常投入。另有一特殊教育老师跟班照料。

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他们没有健全的大脑,但他们又是幸运的,生在这样的国度,有这样的老师和同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