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公文 > 事务文书 > 总结 > 会议总结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

会议总结 2018-07-02 19:12:20
相关推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由公文站小编为您精心整理,感谢您对本站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信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

随着12月临近,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召开。按照惯例,会议将部署下一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并将审议新的中央一号文件。针对明年农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多项涉及农村土地改革的试点将进入总结阶段,好的试点经验将升华为政策或法律,也有些改革措施要进行微调。

多位专家表示,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政府连续出台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多个农业领域中长期重磅规划文件。从这些文件来看,供给侧改革将作为主线贯穿未来五年农业发展。明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这方面的部署势必会更具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和往年不同,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虽然可能也会有一些新的提法或改革动作,但不会是方向性的调整。近年来,我国针对农村的产权制度、土地制度、价格形成机制等开展了多项改革试点,很多试点已经到了要总结经验的阶段,所以明年农村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把这些经验升华为政策或法律,在继续执行和完善已有政策措施的同时,也要对一些政策进行适度微调。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告诉记者,明年土地制度改革仍将是“三农”领域的一个重点。

今年决定推进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等“三权”分置预计会出台更为详细的措施。

除此之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还有几项重要工作将在2017年底告一段落。按照中央此前规划的时间表,到2017年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都将完成。届时,对实践证明可行的改革措施,全国人大将修改完善有关法律;而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则将恢复施行过去的有关法律规定。

目前,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已经达到22个。这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通过确权颁证,才能确定土地对应的权属关系,展开其他各项改革工作。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此前介绍,这次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可以分为“解决问题、赋予权能、信息平台共享”等三大主要任务。一是要“摸清家底”,要把承包经营权所涉及的2.3亿承包农户拥有土地的数量、位置、面积搞清楚;二是要明确相关的权能,尤其是承包经营权的权能需要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予以认定、完善和确认;三是要通过确权工作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下一步流转和相关的产权市场建设等工作,可以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共享相关信息,这本身也是确权登记颁证的一项工作。

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两权”试点方面,目前全国已经有近300个县级行政区开展了相关试点,其中,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232个县级行政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59个县级行政区,有13个地区重叠,两项试点共计278个县级行政区,大约占全国县域行政区域的9.7%。

多位专家和基层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很多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抵押物不足,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可以作为有效的融资补充。但抵押担保机制体系不健全、土地确权没有覆盖、评估机制不完善、抵押物处置难等问题,是目前各地普遍面临的情况,也需要在未来的试点中予以解决。

针对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广受关注的农村“三块地”改革,国家部署了33个地区进行试点。专家表示,“三块地”的试点改革是封闭运行的,目前的步伐可能相对偏慢。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为例,在试点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再经过征地程序,而能以集体土地的名义上市交易。基层表示,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获得感”,但在土地出让收入应当如何分配、集体土地能否和国有土地一样抵押融资等问题上还存在疑惑。另外,企业也存在担忧,例如拍得集体建设用地后能不能和国有建设用地一样抵押融资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由公文站小编为您精心整理,感谢您对本站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信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

随着12月临近,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召开。按照惯例,会议将部署下一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并将审议新的中央一号文件。针对明年农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多项涉及农村土地改革的试点将进入总结阶段,好的试点经验将升华为政策或法律,也有些改革措施要进行微调。

多位专家表示,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政府连续出台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多个农业领域中长期重磅规划文件。从这些文件来看,供给侧改革将作为主线贯穿未来五年农业发展。明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这方面的部署势必会更具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和往年不同,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虽然可能也会有一些新的提法或改革动作,但不会是方向性的调整。近年来,我国针对农村的产权制度、土地制度、价格形成机制等开展了多项改革试点,很多试点已经到了要总结经验的阶段,所以明年农村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把这些经验升华为政策或法律,在继续执行和完善已有政策措施的同时,也要对一些政策进行适度微调。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告诉记者,明年土地制度改革仍将是“三农”领域的一个重点。

今年决定推进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等“三权”分置预计会出台更为详细的措施。

除此之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还有几项重要工作将在2017年底告一段落。按照中央此前规划的时间表,到2017年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都将完成。届时,对实践证明可行的改革措施,全国人大将修改完善有关法律;而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则将恢复施行过去的有关法律规定。

目前,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已经达到22个。这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通过确权颁证,才能确定土地对应的权属关系,展开其他各项改革工作。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此前介绍,这次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可以分为“解决问题、赋予权能、信息平台共享”等三大主要任务。一是要“摸清家底”,要把承包经营权所涉及的2.3亿承包农户拥有土地的数量、位置、面积搞清楚;二是要明确相关的权能,尤其是承包经营权的权能需要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予以认定、完善和确认;三是要通过确权工作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下一步流转和相关的产权市场建设等工作,可以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共享相关信息,这本身也是确权登记颁证的一项工作。

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两权”试点方面,目前全国已经有近300个县级行政区开展了相关试点,其中,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232个县级行政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59个县级行政区,有13个地区重叠,两项试点共计278个县级行政区,大约占全国县域行政区域的9.7%。

多位专家和基层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很多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抵押物不足,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可以作为有效的融资补充。但抵押担保机制体系不健全、土地确权没有覆盖、评估机制不完善、抵押物处置难等问题,是目前各地普遍面临的情况,也需要在未来的试点中予以解决。

针对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广受关注的农村“三块地”改革,国家部署了33个地区进行试点。专家表示,“三块地”的试点改革是封闭运行的,目前的步伐可能相对偏慢。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为例,在试点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再经过征地程序,而能以集体土地的名义上市交易。基层表示,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获得感”,但在土地出让收入应当如何分配、集体土地能否和国有土地一样抵押融资等问题上还存在疑惑。另外,企业也存在担忧,例如拍得集体建设用地后能不能和国有建设用地一样抵押融资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

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今年农业农村形势总体较好,明年“三农”工作要继续为全局作贡献。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要尊重基层创造,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村发展空间。

会上传达学习了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指示要求,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重点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把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

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

对于明年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了五个方面:一是在今年籽粒玉米调减3000万亩左右的基础上,明年要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1000万亩,二是优化生猪区域布局,加快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建设优质奶源基地,抓住中国奶业20强这个龙头,培育国产品牌,振兴民族奶业。三是推进渔业减量增收和资源养护。四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五是加快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前副组长陈锡文此前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率、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一大举措就是让农产品的定价主要由市场决定。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改革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就是一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实施了长达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玉米价格执行价补分离的改革政策,将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补贴资金兑付给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此外记者了解到,明年我国将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除了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将迎来更多细化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外,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继承、抵押、担保等权利该如何界定与赋予,也将是改革的重头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