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公文 > 事务文书 > 工作汇报

永远在路上学习情况汇报

工作汇报 2007-10-30 00:43:13
相关推荐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尤其要认真履行党委的主体责任和党政‘一把手’的‘一岗双责’,把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以下是关于永远在路上学习情况汇报,欢迎阅读!

干事兴业,关键在党。如何适应时代变化新情况、事业发展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播出后,这部专题片迅即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火热话题。

“这部专题片在此时播放,发挥的最大价值就是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作用。”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等多位学者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专题片中落马高官的忏悔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每个人的反思各有不同,但是集中展示后让观众对其“堕落”历程一目了然。警示的目的,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为何他们从政之路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醒现在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如何不出问题,让我们党在未来的执政过程中不出问题。

发挥重要警示作用:专题片给人民交出一份答卷

这部由中纪委和央视合作推出的党风廉政的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

专题片里,登场人员可谓“阵容强大”,落马的副国级干部悉数露面。省部级“大老虎”现身忏悔,在电视镜头面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播出这部专题片?“这部专题片选择在六中全会前夕播放,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六中全会以后从严治党的基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为的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完善构建制度“笼子”,加强党内监督。

有媒体评论指出,以电视专题片这种方式如此详细地公开反腐成果,我们看到的是中央在以行动兑现反腐“永远在路上”的承诺。汪玉凯告诉记者,选择在此时播放专题片或有三方面的考量:之前,我们也有一些个案方面的专题片,但基本以内部放映展示教育为主。而《永远在路上》一片,是对十八大以来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集中展示,从内容上看,播放了不少典型案例,而且涉案官员的层级都很高,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其次体现了我们党反腐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也是给广大人民交出了一份答卷,因为我们的反腐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此外也奠定了六中全会以后从严治党的基调,对现在的领导干部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人心向背至关重要:动真格反腐败,不是“喊口号”

《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后,迅速掀起收视热潮。落马高官直面镜头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纪委官员鲜有的“大尺度”曝光了那些高官的贪腐细节,都令人震撼不已。震撼之余,自然会引发一系列思考:这些高官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长期受党培养的共产党高级干部为何会走上贪腐的不归之路?

被曝光的很多贪腐细节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的妻子授意商人给自己买价值1500万的手镯,在白家查获的藏品,办案人员光清理就花了十几天;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住省军区大院800平方米的小楼,住所占用军区大院小楼,上下共16个房间,还请保姆专门给他养宠物……

“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人心如果失去了之后再想来挽回那是很难的,甚至没有机会了。”谢春涛谈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执政地位,肯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是,不是一次选择一劳永逸了。他指出,今天我们更重要的职责是实现中国梦,是让人民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不光经济上越来越富足,党和政府的干部要廉洁,这也是老百姓所看重的。抓好党风才可能预防减少腐败的发生,也才能让老百姓真的相信党是先进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动真格反腐败,而不是喊口号的话,它就会发挥作用。

作风关系党生死存亡:公开曝光让更多党员干部引以为戒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社会风气的建设,价值观的培育,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步接一步坚持前行才能达成。重塑廉洁的党风政风,干净的社会风气,最终受益的,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站在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宋大军认为,“四风”问题的形成,它是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积习甚深,树倒根在,还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在一种不敢的状态下,不能、不想还没有形成。所以说现在中央一直在强调稍有放松就会反弹,要守住底线,而且要完善,要巩固已有工作成果,不能出现反弹,要深化现在的工作措施,来解决一些新动向,新动态问题。《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谈到,通过点名道姓的公开曝光这种形式,一个方面是深刻地教育本人,更多的是深刻地教育周边的更多的群众和更多的干部,教育更多的党员干部,使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来引以为戒。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尤其要认真履行党委的主体责任和党政‘一把手’的‘一岗双责’,把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以下是关于永远在路上学习情况汇报,欢迎阅读!

干事兴业,关键在党。如何适应时代变化新情况、事业发展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播出后,这部专题片迅即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火热话题。

“这部专题片在此时播放,发挥的最大价值就是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作用。”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等多位学者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专题片中落马高官的忏悔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每个人的反思各有不同,但是集中展示后让观众对其“堕落”历程一目了然。警示的目的,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为何他们从政之路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醒现在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如何不出问题,让我们党在未来的执政过程中不出问题。

发挥重要警示作用:专题片给人民交出一份答卷

这部由中纪委和央视合作推出的党风廉政的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

专题片里,登场人员可谓“阵容强大”,落马的副国级干部悉数露面。省部级“大老虎”现身忏悔,在电视镜头面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播出这部专题片?“这部专题片选择在六中全会前夕播放,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六中全会以后从严治党的基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为的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完善构建制度“笼子”,加强党内监督。

有媒体评论指出,以电视专题片这种方式如此详细地公开反腐成果,我们看到的是中央在以行动兑现反腐“永远在路上”的承诺。汪玉凯告诉记者,选择在此时播放专题片或有三方面的考量:之前,我们也有一些个案方面的专题片,但基本以内部放映展示教育为主。而《永远在路上》一片,是对十八大以来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集中展示,从内容上看,播放了不少典型案例,而且涉案官员的层级都很高,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其次体现了我们党反腐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也是给广大人民交出了一份答卷,因为我们的反腐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此外也奠定了六中全会以后从严治党的基调,对现在的领导干部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人心向背至关重要:动真格反腐败,不是“喊口号”

《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后,迅速掀起收视热潮。落马高官直面镜头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纪委官员鲜有的“大尺度”曝光了那些高官的贪腐细节,都令人震撼不已。震撼之余,自然会引发一系列思考:这些高官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长期受党培养的共产党高级干部为何会走上贪腐的不归之路?

被曝光的很多贪腐细节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的妻子授意商人给自己买价值1500万的手镯,在白家查获的藏品,办案人员光清理就花了十几天;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住省军区大院800平方米的小楼,住所占用军区大院小楼,上下共16个房间,还请保姆专门给他养宠物……

“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人心如果失去了之后再想来挽回那是很难的,甚至没有机会了。”谢春涛谈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执政地位,肯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是,不是一次选择一劳永逸了。他指出,今天我们更重要的职责是实现中国梦,是让人民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不光经济上越来越富足,党和政府的干部要廉洁,这也是老百姓所看重的。抓好党风才可能预防减少腐败的发生,也才能让老百姓真的相信党是先进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动真格反腐败,而不是喊口号的话,它就会发挥作用。

作风关系党生死存亡:公开曝光让更多党员干部引以为戒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社会风气的建设,价值观的培育,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步接一步坚持前行才能达成。重塑廉洁的党风政风,干净的社会风气,最终受益的,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站在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宋大军认为,“四风”问题的形成,它是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积习甚深,树倒根在,还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在一种不敢的状态下,不能、不想还没有形成。所以说现在中央一直在强调稍有放松就会反弹,要守住底线,而且要完善,要巩固已有工作成果,不能出现反弹,要深化现在的工作措施,来解决一些新动向,新动态问题。《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谈到,通过点名道姓的公开曝光这种形式,一个方面是深刻地教育本人,更多的是深刻地教育周边的更多的群众和更多的干部,教育更多的党员干部,使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来引以为戒。

从10月17日起,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陆续播出,得知这一消息后,自治区纪委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收看并学习讨论。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网站第一时间对节目进行转载播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微信、qq群、短信等平台发动党员收看。

专题片的播出在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该片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巴州库尔勒市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陈建平说:“片子选取的案例非常典型,警示教育意义强,对我们纪检工作者来说,很有启发,我已经迫不及待要看第二集了,一定要认真看完每一集。”

17日晚,若羌县瓦石峡镇会议室灯火通明,全镇党员干部和“访惠聚”工作组正认真收看《永远在路上》,大家边看边交流体会。该镇党委书记石国海说:“正如专题片的名字一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白恩培、周本顺等人突破纪律底线,最终受到严惩,警示意义极强。我作为乡镇党委负责人,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博州在通知各单位收看专题片的同时,利用县级干部微信群组织大家讨论、发表感言,并将讨论情况作为廉政时评的一部分刊发于当地廉政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汲取深刻教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节目播出当晚,和田地区有近2万多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观看,同时,4千余名党员干部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了消息,网友纷纷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进行留言。“从片中我能鲜明地感受到,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反腐,这个专题片的播出既警示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也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和田市纪检干部秦大磊说。

10月18日晚,祁阳组织全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六楼大会议室集中观看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周新辉、金彪、黄赞校、黄春华、郑弋、邓晓阳、郑增启、唐晓波、郑国荣、龚红辉、刘建能、唐明生等全体在家县领导到场观看。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共八集,从10月17日至25日每晚20:00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程。片中汇集了40多个典型案例,通过采访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以及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典型案例,讲述忏悔与反思,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县委书记周新辉在观看前指出,要高度重视。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与抓好巡视整改工作结合起来,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典型案例为镜、为戒、为鉴、为训,自觉把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党章和各项党内法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积极收看。要切实做好广大党员干部收看《永远在路上》的通知、宣传工作,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于本月19日-25日晚上组织党员干部及时收看。要写好心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实质,把收看《永远在路上》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管党治党的实际,紧密联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做好记录,撰写好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通过观看专题片,全县党员干部们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有效、有序开展,为建设美丽幸福新祁阳而努力奋斗。

各镇办党政一把手、纪(工)委书记,各农林场党委书记、场长、纪委书记,县直各单位、省市驻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纪委书记,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全体班子成员等参加观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