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公文 > 事务文书 > 调查报告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16-04-19 01:52:24
相关推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报告,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报告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客观反映、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因此,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选题意义:(包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学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大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成才,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身心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识。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研究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身心健康问题。

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主要分析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这问题的办法,对如何建设大学生身心健康进行研究。

研究大学生身心健康应该立足于个性,也就是研究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问题,在这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

属于规范研究,即在广泛收集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对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小玲《体育与大学生身心健康》

(2)洪绍光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3)廉捷身心健康教育

时间进度:(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并撰写论文开题报告,2005年7月21日-24日

第二阶段:进一步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大纲,2005年7月25日-28日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7月29日-8月10日

第四阶段:论文修改,2005年8月11日-16日

第五阶段:定稿,2005年8月18日

目录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报告

——如何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引言: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报告,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报告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客观反映、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因此,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选题意义:(包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学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大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成才,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身心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识。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研究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身心健康问题。

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主要分析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这问题的办法,对如何建设大学生身心健康进行研究。

研究大学生身心健康应该立足于个性,也就是研究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问题,在这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

属于规范研究,即在广泛收集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对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小玲《体育与大学生身心健康》

(2)洪绍光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3)廉捷身心健康教育

时间进度:(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并撰写论文开题报告,2005年7月21日-24日

第二阶段:进一步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大纲,2005年7月25日-28日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7月29日-8月10日

第四阶段:论文修改,2005年8月11日-16日

第五阶段:定稿,2005年8月18日

目录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报告

——如何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引言: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

一、身心健康的界定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良好三个方面。

最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具体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标准,它包括肌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肌体健康可用“五快”来衡量,精神健康可用“三良”来衡量。

1、食得快 吃饭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食欲与进餐时间基本一致,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食得快并不是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没有难以下咽的感觉。吃得顺利,吃完后感到饱足,没有过饱或不饱的不满足感。

2、便得快 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不强行憋便,便后没有疲劳之感。

3、睡得快 晚间定时有自然睡意,上床能很快入睡,而且睡得深;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睡得快重要的是质量,如睡的时间过多,且睡后仍感乏力不爽,则是心理生理的病态表现;如各种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睡得快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4、说得快 说话流利,语言表达正确。说话内容有中心,合乎逻辑。能根据话题转换随机应变。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说话不时常停顿或下意识重复或前言不搭后语,说话不觉吃力,没有有话说而又不想说或说话过程中有疲倦之感,没有头脑迟钝、词不达意的现象。

5、走得快 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转体敏捷,反应迅速,动作流畅。证明躯体和四肢状况良好,精力充沛旺盛。

"三良"指的是:

1、良好的个性 性格温和,言行举止别人在心理上能够认可,能够在适应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持续性。感情丰富,热爱人生和生活,总是向前看,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2、良好的处世能力 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稳定而良好的情绪,在不同的环境中能保持适应性,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和肌体内环境的平衡。

3、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有选择地交朋友,珍视友情,尊重别人的人格。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既能善待自己,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又能宽以待人,对人不吹毛求疵,对他人的问题与人际矛盾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二、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的身心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整,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有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中有身心健康问题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16.5%,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低,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问题更为严重。大量资料表明,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上升。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复杂,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恐学厌学症:某高校女学生杨某,总觉得学习、生活均无意义。学习打不起精神来,甚至常常想到死。她看上去开朗、乐观,但她却称自己性格内向、孤僻,极度焦虑不能自我控制。杨某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她6岁时离婚。这位学生的心理现象与家庭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爱情综合症:某高校男学生李某,对同桌女生产生好感。一次考试钢笔没有水,同桌女生借给他一支笔,李某认为对他有意,遂向同桌求爱,被拒绝。一年后,李某的家乡遭受水灾,系里团支部一女书记发起倡议为他募捐,李某认为女书记对他情有独钟,便郑重表达爱意,遭到拒绝。在他情绪低沉的情况下,考试出现了一门不及格,同班女生小刘帮助他辅导功课,李某认为小刘是找借口接近他,鼓起勇气表达了他的感情,第三次被拒绝。李某对自己产生了极度的怀疑,从此不敢与女生接近,心理产生了问题。

心理自闭症:某省属高校的邱某,家境贫寒,从边远农村考入省城,学习成绩不错。入校后,发觉同学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有的同学家庭条件非常好,在食堂吃最贵的菜,有手机和传呼。而他只能吃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邱某产生了强烈的“我处处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平常,邱某不与同学交往,整天不说一句话。经常心慌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最后无法学习,只好休学一年。

还有来自特殊群体表现出特殊的心理问题,比如特困生与普通生相比,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身心疾病突出和问题行为较多,还有社会态度不良、怀有敌意等表现。“网络生”则上网成隐,甚至形成依赖,或陷入网恋不能自拔,并引发了种种问题行为。

一项针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5%。近期的一份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大学生300份休学样本中,其中因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休学的占50%。根据有关权威统计:有16所高校因精神疾病休学的占37%,因精神疾病退学的占64%。

并且问题日趋复杂化。比如,以往的恋爱问题以失恋或单相思居多,而今出现了网恋、同居以及性行为引发的其他心理问题。以往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方法不恰当,如今更多的是学习动机不足和不知该学什么。此外,还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不良、自我意识模糊、价值取向迷茫等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新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成长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和具体,面临发展成长的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特别是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除了不少人对就业、学习、竞争、经济困难等问题感到苦恼外,有的学生还因为“社会变化快,难以适应”而苦恼。

大学生群体暴露出的问题并非完全是大学自身造成的,很多问题是个体在所处的家庭环境、小学到高中所受的教育中积累潜伏下来的。例如,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溺爱保护过多,缺乏独立生活、自我调节能力;中学教育重成绩、轻能力,缺乏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等。这些问题往往在大学这个特定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逐渐暴露出来。归根结底,这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反映,是独立性与依赖性、幼稚性与成熟性、理解性与闭锁性之间的矛盾。

与上面提到的数字形成对比的是,高校的身心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心理咨询机构和素质从业人员较为缺乏。虽然很多高校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建立了心理辅导机构,但由于专业人才不足、岗位无编制、管理松散、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得辅导效果并不理想。

三、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一)深刻认识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身心健康教育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事实说明,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人,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我们可以从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身上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仅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是与其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乃至成功的挑战和考验有关。所以,身心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识。加强大学生身心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学生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要紧紧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遵循思想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身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既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又要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夸大心理及其教育的作用,确保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迫切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中央领导同志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认真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明确了工作的定位。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要求,把身心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200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工作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2002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具体实施意见。200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

二是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8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逐步被认识,逐步受重视,逐步得到加强的过程。随着身心健康教育的逐步普及,重视身心健康的观念正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各方面所接受和支持。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很多地方和高校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成立身心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加强了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有的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工作原则,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一套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如中南大学,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在身心健康教育工作中明确“四个到位”,发挥“五大优势”,取得好的效果。“四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保障到位,师资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五大优势”,即课堂教学优势,网络德育优势,基地辐射优势,医学专业优势和社团凝聚优势。

三是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近年来,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宣传教育、开展咨询和辅导活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不同文明、文化、生活方式的融合与冲突、矛盾和困惑十分突出。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多变和复杂。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信息网络技术及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从高校教育自身来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更加突出。从总体上看,目前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是部分高校的党政领导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学校身心健康工作的规模和力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是对新形势下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较普遍地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但隶属关系不明确,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和明确要求,加上有的学校政策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偏少,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有些学校的同志反映,由于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寻求事业发展,虽然工作很辛苦,但缺少应有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事实说明,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问题的增多是必然的,对身心健康教育更加重视也是必然的。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迎头赶上。

(四)推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对包括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亲切关心和爱护。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原则,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把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创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加强对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努力为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高校要成立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制定本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要正式设立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组织全校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身心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二要加强身心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各高校要开设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身心健康知识。要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身心健康教育宣传周或宣传月、专题讲座等,在校园大力营造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创建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询网站,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相互关怀与帮助的意识。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强心理咨询或辅导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身心健康指导与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要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测评工作。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测评,建立身心健康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近年来,教育部社政司组织全国心理学知名专家学者联合攻关,研制出了一套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和大学生实际的身心健康评定量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重要工作,在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量表研制的成功凝聚着专家学者和许多一线工作同志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部署运用新的量表统一在直属高校今年入学新生中开展身心健康测评工作。刚才,专家介绍了量表研制的有关情况和量表的主要内容、特色等。社政司负责同志还将就测评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希望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这一重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要狠抓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要通过专、兼结合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职从事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既要保证足够的数量,又要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或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人员原则上应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队伍管理序列,评聘相应的教师职务。兼职教师和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要按学校有关规定计算教学工作量或给予报酬。要把对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社政司要继续举办全国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认真研究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

要重视对学生工作干部,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培训,使他们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提高身心健康教育水平。要重视建立学生互助机制,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如帮助学生建立身心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支持学生开设互助热线等。高校所有的教职员工特别是任课教师,都负有关心大学生身心健康、主动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要把这方面工作的情况列入考核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内容之中。

五要加大投入力度。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日常教育、课堂教学、问题筛查、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需要必要的人、财、物、工作场所等方面的保障。要提供专项经费和物质保障,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要保证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测量室等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

六要加强督导检查。教育部将组织研制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组织或委托国内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实际工作者,从学校重视和支持程度,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和开展辅导或咨询的情况以及工作的实效等方面,对各地、各高校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扎扎实实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地教育工作部门也要组织开展相应的督导、检查、评比工作。大家共同努力,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四、总结

身心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身心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