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公文 > 事务文书 > 调查报告

江夏区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08-07-31 13:04:10
相关推荐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武汉连续两年将建设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列入十件实事范畴。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江夏区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感谢阅读!

江夏区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数量十分庞大的农民工流向城市,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史无前例的壮丽风景。当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当一批批产品出口换汇,人们在对农民工付出的汗水和奉献充分肯定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留在农村的孩子期盼父母的眼神和孤单寂寞的心灵。据2005年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近2000万人。而到20**年底,全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照此推算,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武汉市江夏区也不例外。

1、社会转型时期有严峻挑战

武汉市江夏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外出农民工数量很大。据该区关工委调查,江夏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62969人,其中留守儿童3982人,占全体学生的6.3%,其中小学留守儿童2356人,初中1626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的占80.5%,由叔伯姑舅姨亲戚照顾的占9.8%,由哥姐照顾的占4.6%,寄养在邻居家的占3.4%,独自生活的占1.7%。

由于大量的留守孩子与父母处在“天各一方”的境地,有的仅靠一根电话线偶尔联系,有的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归,有的一去多年杳无音讯,孩子缺乏来自父母亲情的呵护、关爱,缺乏完整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作为监护人的缺失,使不少儿童表现自闭和自制力不强倾向,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淡漠,甚至有厌学情绪,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缺少家庭的关爱,情感孤独,痴迷网络,有的变得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变得怪异,暴躁叛逆。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生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的快乐。”家庭监管的严重缺位,学校教育的疏忽,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还导致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不遵守纪律、不参加集体活动。有的还染上抽烟、酗酒的恶习等,成为学校管理上的“老大难”。监护权缺失形成的恶果,还导致留守儿童存在着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得到及时医疗,溺水、撞车、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也常有发生。由于缺少父母监管,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伺机而动,留守儿童也成为他们伤害的目标,有的被拐卖、被强暴、引诱、威逼他们参与绑架、斗殴、吸毒、贩毒甚至被骗去参与买凶杀人,走上犯罪道路。曾有权威媒体公布,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据2007年江夏区调查统计,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学生表现好的占38.**%,表现一般的为43.9%,有违纪行为的占14.9%,有违法行为的占0.15%。

正如相关专家所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全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应仅由农民自己“埋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的问题,既关系他们健康的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强力汇聚人心的和谐爱潮

江夏区区委和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在调研的基础上,江夏区于2007年**月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区长郭胜伟担任,由群团参与,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志愿者成功运作,并积极参与下,针对留守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江夏区关工委主任、市民进原副主委计必华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被武汉市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

我们在采访中,深深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和谐爱潮,在江夏这片热土上迸涌,在激情与智慧的碰撞中,创造了许多新鲜事物,出现了不少好人好事。

一是江夏区于2005年率先在全市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至20**年底,该区共投入资金6124.8万元,累计完成寄宿制项目校31所,覆盖了全区每个乡镇街,有效解决了留守学生的住宿问题。他们的寄宿制学校管理与在全市是领先的,服务学生实现了“三个一流”,即一流的寄宿环境、一流的保育教师配备、一流的生活饮食水平,真正让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在校学习安心、吃得舒心、生活开心,让寄宿的留守学生真正有了“家”的感觉。改变了大多数留守儿童由祖辈监管造成的“严”少、“惯”多,“管”少、“哄”多,性格怪僻,心理失衡,成绩下降等问题。

二是为了便于孩子们与自己父母沟通,全区**0所中小学共设立亲情电话300部,每月增加话费支出达6万元左右。为了让孩子体验家庭的温暖,全区组织4000名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组建亲情家庭。为了让孩子们吃得好、睡得香,全区对在校寄宿的留守子女实行书本费的减免,每人每年超过**0元。为了让孩子们平安上学,今年启动了“政府安全车”项目,全区新增线路80条,投入车辆226台,营运路程636.5公里,区政府每年将投入运营补贴200万元。

三是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关爱活动。组织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快乐一日游活动,近**00名留守儿童参加。还组织“留守儿童夏令营”——爸爸妈妈我来看你们啦,法泗镇邀请了45名留守子女到深圳与打工的父母团聚。尤其是开展“六进校园,情暧留守”活动,通过26场活动,把知识、快乐亲情和关爱送给留守孩子,以弥补亲情缺乏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欢乐,新家的温暖和成长的快乐。

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江夏模式

江夏区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受到各新闻媒体的好评。武汉市委宣传部网站专门刊发文章推介江夏区留守子女关爱模式,武汉电视台“政协论坛”栏目摄制作专题播放,区委宣传部、团区委联手打造的《“关爱留守子女行动”凝聚爱心赢得民心》荣获第四届“武汉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江夏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所创造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江夏模式,更是具有普遍推广价值,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肯定和重视。

“江夏模式”就是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系统工程。其主要内涵: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由区长亲自抓;二是充分整合全社会资源,全社会都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形成政府动手、社会伸手(企业、爱心家长)、家校联手、团、队(共青团、少先队)帮手的感人局面。尤其是“五老”援手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三是创立人文关怀的亲情教育模式。如法泗镇中学和法泗镇桥头小学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四是建立点面结合的生活保障体系,根据留守儿童分布密度,采取集中与到户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阳光灿烂的天空;五是完善留守儿童的信息档案,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防患于未然;六是建立一对一的爱心家庭;七是开展丰富多采的关爱活动;八是创造浓厚的社会舆论环境,树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新风;九是加强监督检查,狠抓措施落实。

中共法泗镇委、法泗镇政府、法泗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法泗镇委员会做得特别出色。20**年6月9日,江夏区在该镇召开了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会。武汉市关工委领导到会对他们工作表示充分肯定。“重物质需求,更重心灵关爱;重学校家庭,更重全民动员;重长抓不懈,更重不断创新。”这就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江夏模式”的三大亮点。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武汉连续两年将建设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列入十件实事范畴。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江夏区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感谢阅读!

江夏区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数量十分庞大的农民工流向城市,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史无前例的壮丽风景。当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当一批批产品出口换汇,人们在对农民工付出的汗水和奉献充分肯定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留在农村的孩子期盼父母的眼神和孤单寂寞的心灵。据2005年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近2000万人。而到20**年底,全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照此推算,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武汉市江夏区也不例外。

1、社会转型时期有严峻挑战

武汉市江夏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外出农民工数量很大。据该区关工委调查,江夏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62969人,其中留守儿童3982人,占全体学生的6.3%,其中小学留守儿童2356人,初中1626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的占80.5%,由叔伯姑舅姨亲戚照顾的占9.8%,由哥姐照顾的占4.6%,寄养在邻居家的占3.4%,独自生活的占1.7%。

由于大量的留守孩子与父母处在“天各一方”的境地,有的仅靠一根电话线偶尔联系,有的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归,有的一去多年杳无音讯,孩子缺乏来自父母亲情的呵护、关爱,缺乏完整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作为监护人的缺失,使不少儿童表现自闭和自制力不强倾向,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淡漠,甚至有厌学情绪,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缺少家庭的关爱,情感孤独,痴迷网络,有的变得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变得怪异,暴躁叛逆。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生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的快乐。”家庭监管的严重缺位,学校教育的疏忽,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还导致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不遵守纪律、不参加集体活动。有的还染上抽烟、酗酒的恶习等,成为学校管理上的“老大难”。监护权缺失形成的恶果,还导致留守儿童存在着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得到及时医疗,溺水、撞车、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也常有发生。由于缺少父母监管,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伺机而动,留守儿童也成为他们伤害的目标,有的被拐卖、被强暴、引诱、威逼他们参与绑架、斗殴、吸毒、贩毒甚至被骗去参与买凶杀人,走上犯罪道路。曾有权威媒体公布,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据2007年江夏区调查统计,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学生表现好的占38.**%,表现一般的为43.9%,有违纪行为的占14.9%,有违法行为的占0.15%。

正如相关专家所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全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应仅由农民自己“埋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的问题,既关系他们健康的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强力汇聚人心的和谐爱潮

江夏区区委和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在调研的基础上,江夏区于2007年**月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区长郭胜伟担任,由群团参与,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志愿者成功运作,并积极参与下,针对留守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江夏区关工委主任、市民进原副主委计必华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被武汉市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

我们在采访中,深深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和谐爱潮,在江夏这片热土上迸涌,在激情与智慧的碰撞中,创造了许多新鲜事物,出现了不少好人好事。

一是江夏区于2005年率先在全市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至20**年底,该区共投入资金6124.8万元,累计完成寄宿制项目校31所,覆盖了全区每个乡镇街,有效解决了留守学生的住宿问题。他们的寄宿制学校管理与在全市是领先的,服务学生实现了“三个一流”,即一流的寄宿环境、一流的保育教师配备、一流的生活饮食水平,真正让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在校学习安心、吃得舒心、生活开心,让寄宿的留守学生真正有了“家”的感觉。改变了大多数留守儿童由祖辈监管造成的“严”少、“惯”多,“管”少、“哄”多,性格怪僻,心理失衡,成绩下降等问题。

二是为了便于孩子们与自己父母沟通,全区**0所中小学共设立亲情电话300部,每月增加话费支出达6万元左右。为了让孩子体验家庭的温暖,全区组织4000名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组建亲情家庭。为了让孩子们吃得好、睡得香,全区对在校寄宿的留守子女实行书本费的减免,每人每年超过**0元。为了让孩子们平安上学,今年启动了“政府安全车”项目,全区新增线路80条,投入车辆226台,营运路程636.5公里,区政府每年将投入运营补贴200万元。

三是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关爱活动。组织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快乐一日游活动,近**00名留守儿童参加。还组织“留守儿童夏令营”——爸爸妈妈我来看你们啦,法泗镇邀请了45名留守子女到深圳与打工的父母团聚。尤其是开展“六进校园,情暧留守”活动,通过26场活动,把知识、快乐亲情和关爱送给留守孩子,以弥补亲情缺乏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欢乐,新家的温暖和成长的快乐。

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江夏模式

江夏区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受到各新闻媒体的好评。武汉市委宣传部网站专门刊发文章推介江夏区留守子女关爱模式,武汉电视台“政协论坛”栏目摄制作专题播放,区委宣传部、团区委联手打造的《“关爱留守子女行动”凝聚爱心赢得民心》荣获第四届“武汉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江夏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所创造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江夏模式,更是具有普遍推广价值,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肯定和重视。

“江夏模式”就是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系统工程。其主要内涵: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由区长亲自抓;二是充分整合全社会资源,全社会都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形成政府动手、社会伸手(企业、爱心家长)、家校联手、团、队(共青团、少先队)帮手的感人局面。尤其是“五老”援手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三是创立人文关怀的亲情教育模式。如法泗镇中学和法泗镇桥头小学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四是建立点面结合的生活保障体系,根据留守儿童分布密度,采取集中与到户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阳光灿烂的天空;五是完善留守儿童的信息档案,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防患于未然;六是建立一对一的爱心家庭;七是开展丰富多采的关爱活动;八是创造浓厚的社会舆论环境,树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新风;九是加强监督检查,狠抓措施落实。

中共法泗镇委、法泗镇政府、法泗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法泗镇委员会做得特别出色。20**年6月9日,江夏区在该镇召开了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会。武汉市关工委领导到会对他们工作表示充分肯定。“重物质需求,更重心灵关爱;重学校家庭,更重全民动员;重长抓不懈,更重不断创新。”这就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江夏模式”的三大亮点。

江夏区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

一、问题的提出

1、留守儿童的社会背景

法泗镇位于江夏区西南麓,紧邻咸宁市嘉鱼县潘湾镇,金水河横贯全镇,东北距纸坊街46公里,是江夏区一个边缘乡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法泗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务输出已成为该镇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家庭“老、弱、病、残、妇、幼”留守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随着“留守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缺少亲情关爱,加上监护权、教育权的缺失,这些正直生理发育、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的孩子们,心理上极易出现偏差,在学校“留守学生”几乎等同于了“问题学生”,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新浪网20**年的一次调查显示:31%的“留守学生”有说谎的习惯,15%的留守学生有偷盗和破坏公物的习惯,86.3%的“留守学生”成为“双差生”,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公安部门20**年统计,25岁以下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45%,从1999年至20**年间,青少年犯罪人数增长了4.7%,刑事案件作案率增幅达1.4倍,近两年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势头。“留守学生”成为我国农民的心头之痛,成为我们的民族之痛,社会之痛,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一大顽疾,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高度重视。

2、法泗镇“留守学生”现状

全镇现有中学一所,完小二所,分校二所,在校学生14**人,其中留守学生276人,孤儿7人,单亲家庭学生61人。“留守学生”的大量存在,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留守学生”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优于同龄人,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大部分“留守学生”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作业不做,不讲信用”“管教不力,自我放纵”、“情感缺失,性格内向”、“成绩下滑,书写乱画”等,正成为那些有祖辈隔代农村孩子的“留守综合症”。

①缺少父母关爱,亲情缺失。在调查中,我发现,尽管有50%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保持电话联系一次,45%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5%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相当部分的孩子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仅20**年春节,法泗小学54名留守学生中,就有15名家长没有回家过年。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有的学生当我们问及想不想爸爸妈妈时,他们竟然说“不想”,对老师同学或亲人产生了隔阂。

②隔代教育监管不力。调查显示,有80%的留守学生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60岁左右,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且他们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当部分是半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显力不从心,如:法泗斧山村的刘名利两老口,带着5个留守儿童,我去调查时,听老人讲最怕几个孩子得病,这样我们两老就没有办法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不求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在调查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等祖辈管理教育留守学生的状况时,有90%的监护人认为管理吃力,有**%的监护人基本不管。

③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农村留守女孩遭性伤害频频发生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留守女孩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严重滞后和缺失。我们走访的法泗中学校老师、关工委主任和校长反映:有40%左右初中留守女生有早恋现象,每年有大约1/15的女孩初中未毕业就出去打工,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有的留守女孩周末沉迷在网吧,爷爷奶奶又管不住,很容易上当受骗,在我调查的法泗中学就发生了一名14岁留守女孩陈某,在放学途中被人贩骗走,至今没有找到。现在,学校最头疼的是留守女孩安全问题。

④心理方面。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暴躁;有的情绪低落、自我封闭;有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大幅下滑。

毋庸质疑,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是新时期和新的条件下出现的比较集中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关系着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如何解决,解决的怎样,不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还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解决不好,若干年后,这一问题将可能成为未来国家之痛。

二、法泗镇关爱留守学生的主要做法。

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日益加剧,“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日显突出,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精神,为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为这一教育难题探求解决措施,法泗镇政府、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开拓性的开展好了这一工作。(20**年5月26日,时任省长的李鸿忠亲临法泗镇,指导

该镇留守学生工作;20**年1月28日,省委书记李鸿忠发表了《春节前与全省农村干部谈谈心》的文章,他在文中深情地写道:“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孙子一样关心留守儿童……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去看望了武汉江夏区法泗镇的留守儿童,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记忆深刻,好像那种眼神现在?盯?着我……留守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文化教育问题,还有安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习惯养成问题等等。我们要把这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不断创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和合力。”)一年来,法泗镇各校关工委在上级关工委的关怀和指导下,努力践行“服务育人”的理念,坚持“主动配合、积极协助、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在创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特色品牌活动、促进家校和谐等方面,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做了一些工作。下面把我调查到的法泗镇关爱留守学生的主要做法归纳如下:

1、调动积极因素,营造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校早在20**年就把关心留守儿童的工作列入了学校的工作计划,在20**年成立了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并在实践中,逐步使机构得到健全。我们请校长担任关工委的名誉主任,还将少先队辅导员、在职老教师和班主任吸收到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的队伍中。

为了调动多方积极因素,该镇做了这样几件事:一是,在春节慰问和重阳节相聚时,向退休老教师宣讲“夕阳红——老教师育人奉献在行动”的活动精神,希望他们能为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出点力。我们邀请了退休教师王国香等担任留守学生的亲情家长,参与关爱学生的相关活动。二是,召开各年级的学生家长会,除了老师与家长相互交流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及征求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外,请具有心理辅导知识的易开军、陈建平老师

为家长讲授如何与孩子沟通、和谐亲情关系的方法,讲述典型家庭教育成功的故事与经验,很多家长表示深受启发。三是,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座谈会,评选“优秀监护人”,并相互交流监护、管理及隔代教育的经验和点子。四是,学校开辟“班主任专线”——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在介绍学校相关工作和学生在校情况的同时,要求其父母每月给自己的小孩打一次电话,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馨。五是,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为留守儿童邀请社区机关部门的干部担任“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六是,邀请知名人士担任留守儿童校外辅导员,去年6月,该镇聘请了区地税区原局长张永忠同志担任校外辅导员。

通过多种方式,调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积极因素,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关心留守儿童的工作网络,为他们把工作做新、做深、做实,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营造了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环境,初步显示了社会功能的教育性。

2、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力创学校品牌特色。

各校每年都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他们已成为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抓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是各校近几年来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是20**年,在法泗镇政府和团区委的大力支持下,各校都正式组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初步形成了本校关爱留守儿童的亲情教育模式。去年,为了使这个“留守儿童之家”越来越和谐、越来越温馨,他们将过去较成功的做法、措施,逐步演绎为制度,促进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有序、长效地发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