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公文 > 事务文书 > 调查报告

中国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14-10-20 00:10:23
相关推荐

中国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一)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等等。湖南的春节与其他省份大体相同,但也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1、 除夕

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吃年夜饭,年夜饭里一般都有鱼,以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客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开始娱乐项目了,如麻将、扑克等或者全家人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还要在夜半到附近庙宇祭拜以求保佑亲人朋友一年平安。

2、初一

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家里供奉的神像或祖宗牌位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纸钱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柑、饭、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参加各种棋牌类游戏。

3、家中垃圾的处理

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

4、初二

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

5、初八

一般有工作之人的年假到初八为止,商家也在这一天或稍早开业,八发八发,图一个吉利。

6、十五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

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

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

中国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一)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等等。湖南的春节与其他省份大体相同,但也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1、 除夕

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吃年夜饭,年夜饭里一般都有鱼,以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客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开始娱乐项目了,如麻将、扑克等或者全家人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还要在夜半到附近庙宇祭拜以求保佑亲人朋友一年平安。

2、初一

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家里供奉的神像或祖宗牌位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纸钱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柑、饭、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参加各种棋牌类游戏。

3、家中垃圾的处理

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

4、初二

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

5、初八

一般有工作之人的年假到初八为止,商家也在这一天或稍早开业,八发八发,图一个吉利。

6、十五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

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

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

中国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诗《元日》向我们展现了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我们中国人过年的景象,今年春节,通过我对我们当地过节的一些习俗的调查和研究,形成

以下报告:

一、春节的习俗主要有哪些

在王安石的诗里,我们看到有放鞭炮、贴福字的习俗,这样的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依然盛行,除了这些以外,其实还有春联、年夜饭、守岁、拜年、压岁钱等等。

二、春节习俗的时间顺序

我们家今年春节是在爸爸妈妈放假以后正式开始的,首先是贴春联和福字,到了除夕的晚上,在吃年夜饭之前要先放上一挂鞭炮,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而且年夜饭一定要吃饺子,吃完饺子就是守岁了,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家守岁时的主要节目,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在守岁的时候打开电视机,观看春晚,等到了晚上十二点,也就是子夜时分,新旧交替的时候,还要再放上一挂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然后就可以睡觉了,大年初一早上醒来,好像还要放炮,然后就是拜年发压岁钱,后面的几天基本上都是拜年的系列,什么初二回娘家,走亲访友了这一类的。

三、春节习俗的讲究和来历

首先说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今年春节,大姨就带着我买了一对儿小龙模样的卡通年画,还是立体效果的呢,可爱极了!

然后说说年夜饭和吃饺子。真正过年的前一天叫除夕,也是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所以春运也成了中国独有的现象。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我们家经常吃的是把瘦肉、香菇、韭菜、小茴香馅,再放上一点炸过的花生米碎,今年我在大姨家又学了一招,放点莲菜,也特别的好吃。

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最后说说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听妈妈说,他们单位每年都要举行团拜仪式,所有的同事在一起恭祝新年。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贴子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拜年的形式更是花样翻新,电子邮件、短信、微博等等,更加简便快捷,表达了大家对新年的祝福。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一般是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我今年也收到了不少的压岁钱呢!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喜欢的还是放鞭炮了,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每年春节爸爸妈妈都会去买上一些鞭炮,当然也会给我买一些适合孩子放的鞭炮,假期里我和院子里的小朋友时不时的就约着一起到院子里放炮玩,哈哈,可好玩了!

以上是我对春节期间有些习俗的研究,通过观察、询问、查资料等方式让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春节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被我们渊源流长的文化所吸引,更为我是一个中国的孩子感到骄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