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公文 > 交际礼仪文书 > 贺信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信范文

贺信 2019-02-18 12:42:22
相关推荐

导语:校庆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母校永远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清华永远是我们大家的精神家园。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信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信范文(一)

四月的校园,水清木华,春意盎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庆时节。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清华大学,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也藉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清华大学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新老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XX年4月26日,清华大学迎来XX周年华诞。XX岁的清华大学厚重又富有朝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开放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矢志奋进在一流大学建设路上,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制定并实施《清华大学章程》,进一步理顺学术与行政、管理与服务、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强调人才培养的非功利性,明确学校治理的育人导向和学术导向,突出学校治理架构的社会参与和开放合作。作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章程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力促进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内部运行的规范化、办学治校的科学化。

清华大学率先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综合改革方案首家获得国家批准。学校紧密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一流大学发展模式这一目标,确定了综合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将大大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并形成潜心学术、热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目标,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14个院系已完成方案制定并落地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院系聘任自主权明显加强,新进教师质量显著提升,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大幅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已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作为主角深度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之中。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教育全面开展,近期清华面向全国高校发出了建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推动高校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服务国家创新创业大局。

继续提升面向国际开放办学水平。2013年启动的苏世民学者项目,中美两国元首曾发来贺信,已正式进入全球招生程序,准备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未来青年领袖;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清华-耶鲁环境、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清华-哥伦比亚商务分析等高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展顺利。

坚持“顶天、立地、树人”宗旨,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推动重大项目进展。我校师生在生命科学和医学、暗物质探测、量子计算、灵巧通信卫星、液态金属人工机器、出土文献、国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广泛关注。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和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日益严峻,知识创新和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全面改革深入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亟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成果。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学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全球创新体系和国家转型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和创新自身发展模式,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

我们要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发展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把清华放在中国现代化的大舞台上,以从容的心态、执着的精神、超越的勇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扫除阻碍人才培养、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战略规划,做好“十三五”重要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践,切实抓好通识教育,着力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优化学科布局;继续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校友们,师生们!校庆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母校永远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清华永远是我们大家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书写新的清韵华章!

XXX

年 月 日

导语:校庆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母校永远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清华永远是我们大家的精神家园。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信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信范文(一)

四月的校园,水清木华,春意盎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庆时节。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清华大学,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也藉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清华大学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新老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XX年4月26日,清华大学迎来XX周年华诞。XX岁的清华大学厚重又富有朝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开放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矢志奋进在一流大学建设路上,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制定并实施《清华大学章程》,进一步理顺学术与行政、管理与服务、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强调人才培养的非功利性,明确学校治理的育人导向和学术导向,突出学校治理架构的社会参与和开放合作。作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章程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力促进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内部运行的规范化、办学治校的科学化。

清华大学率先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综合改革方案首家获得国家批准。学校紧密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一流大学发展模式这一目标,确定了综合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将大大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并形成潜心学术、热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目标,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14个院系已完成方案制定并落地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院系聘任自主权明显加强,新进教师质量显著提升,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大幅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已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作为主角深度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之中。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教育全面开展,近期清华面向全国高校发出了建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推动高校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服务国家创新创业大局。

继续提升面向国际开放办学水平。2013年启动的苏世民学者项目,中美两国元首曾发来贺信,已正式进入全球招生程序,准备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未来青年领袖;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清华-耶鲁环境、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清华-哥伦比亚商务分析等高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展顺利。

坚持“顶天、立地、树人”宗旨,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推动重大项目进展。我校师生在生命科学和医学、暗物质探测、量子计算、灵巧通信卫星、液态金属人工机器、出土文献、国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广泛关注。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和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日益严峻,知识创新和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全面改革深入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亟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成果。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学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全球创新体系和国家转型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和创新自身发展模式,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

我们要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发展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把清华放在中国现代化的大舞台上,以从容的心态、执着的精神、超越的勇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扫除阻碍人才培养、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战略规划,做好“十三五”重要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践,切实抓好通识教育,着力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优化学科布局;继续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校友们,师生们!校庆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母校永远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清华永远是我们大家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书写新的清韵华章!

XXX

年 月 日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信范文(二)

清华大学:

百年华诞,青史流芳!值此清华大学隆重庆祝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向清华大学领导、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建校以来,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光大“行胜于言”的校风,践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形成了“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清华大学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世人瞩目清华,热爱清华,颂扬清华,清华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辉煌伟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不断发展,从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到载人航天飞行和月球探测工程,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已经成为独立自主掌握核技术、空间技术等高科技和中国战略力量的统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与清华大学密不可分,清华大学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国家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元勋,其中钱三强、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陈芳允、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屠守锷、王希季、杨嘉墀、郭永怀等14名科学家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过。当年,他们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和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到“两弹一星”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用智慧、热血和生命谱写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颂歌。他们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贡献彪炳千古,辉耀史册。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代表,是清华大学的荣耀与骄傲。

人才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清华大学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术繁荣,科技争先;傲然于世,雄震学林。祝愿清华大学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为“两弹一星”事业培养更多英才,为科技发展创造更多创新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分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20XX年4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